《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琼海市嘉积镇上埇小学许清雪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人物的形象。3、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紧扣课文语言,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课前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切入中心。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3、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做批注。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知天时: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1)、创设语境,感悟朗读: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谁来读读这个句子?②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谁再来读读。小结: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2)、联系上下文,体会知天时:①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请联系上文,找到可以联系的句子。(“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②前两天没动静可不可以不写,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多简练,这样改好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议论、诵读原文,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对天气情况了如指掌。怪不得周瑜一声叹息——齐读: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2、懂地利:诸葛亮算好了大雾天,那么他又是怎样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交流:(1)、“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4)、“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顺风顺水,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难怪周瑜长叹一声,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3、识人心:
草船借箭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1)、“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箭好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箭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2)、“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怎样理解诸葛亮的笑?”(3)、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怪不得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三、链接诗句,扩展文本。1、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诸葛亮挺有才干?请你选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诸葛亮。(足智多谋、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算。)2、后人借这件事写出了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课件出示: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四、总结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他的本事从何而来,想知道吗?请大家阅读《诸葛亮全传》、《三国演义》的相关章节。板书设计:19、草船借箭知天时懂地利神机妙算识人心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嘉积镇上埇小学许清雪一、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本文写作特点,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2.感悟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三、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四、教学流程(一)一问一读,巧做铺垫,情感初萌。孩子们,你们爱美吗?(你爱美丽的……….你爱美丽的………………)是的,你爱美,他爱美,我们大家都爱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世界上有这么一个爱美的国家,家家户户都养花,但他们的花不像中国养在屋子里,他们都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他们——请大家齐读课题。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请,再读课题!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寻其中的答案吧!(二)、突破常规,直扣中心,引发赞叹。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上节课我们已经找到了这篇课文中最能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关键句子,回忆一下是哪句?谁来读一下?请你。为什么这句话能全面概括全文内容呢?谁来说说上节课我们找这句话的理由。2、生汇报句子,说明自己的理由。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3、出示句子:(灯片)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丽奇特)这句是作者对德国由衷的赞叹,但由于你们还没有作者那样真切的感受,所以一直没有读出那份感情,那个味,那么我们就先来探究这两个“奇”吧! ⑵引导质疑,追寻“奇”意。师:我们先从字面上来理解“奇丽”和“奇特”,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请你说。师:孩子们,在这篇课文中“奇丽”和“奇特”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下。(三)、紧抓双奇,深度探究,体会画面。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写景色奇丽和民族奇特的的相关语句,多读几遍。开始---(估计快速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课件预设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2、 汇报交流,体验“奇丽”景色 (1).哪位孩子来汇报一下,表现景色绮丽的句子你找的是哪句?(灯片)有不同意见吗?都找的是这句吗?好,全班同学,我们一起读,走过任何一条街,预备起——请大家再自由读这两句话,在书上用短横线划出最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划了哪些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呢?请你说。 预设:A、“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点击) 板书: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边板书边教读词语:孩子们,这个“簇”字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民族的族,它是一个上形下声的形声字,但声母是c.姹和嫣都是女字旁,嫣字上面是正,下面是与的一横变成了四点。)①谁能说说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不错,查工具书是我们理解字词意思的一种方法。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描绘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这两个词边用心想象。花团锦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姹紫嫣红……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课件展示图片,再次理解词语);大片大片五彩缤纷的鲜花像赶集似的汇在一起,这就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所描绘的美景。C、“花的海洋”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来比喻什么?小结:作者把大片大片,没有边际的花儿比作浩瀚无边的海洋。 这段话中除了这几个描写花美的词语外,还有用得非常贴切的词语吗?说出理由。D、“任何” 生说理由。 能去掉这个“任何”吗?去掉“任何”,学生再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贴切。走过任何一条街,你体会到了什么?同学们,走过任何一条街,也就是走过这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走过那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也是——小结:作者用词多么精妙啊。正所谓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改一字嫌不妥。真让人折服!E、“家家户户”“家家户户”指的什么?请再在全文中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用到“家家户户”这个词?请读句子,这说明了什么?F、“应接不暇”①“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暇的意思是“空闲”,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千万不能写成目字旁,以前我教过的学生很多人犯过这样的错误。②在哪见过这个词语?比如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见过,在《鸟的天堂》中指什么,在本课文中的“应接不暇”又是指什么?对,这儿指眼前的花儿多得看不过来。)③由此可见,“应接不暇”
在这里还包含着看花人怎样的情感?谁体会到了?(喜爱,生怕错过)体会的多好啊!同学们,我们就应该像这样,不禁读出意思,还读出了词语所蕴含的情感,真棒!④播放德国大街画面:这么多的花,这么美的景,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追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哥廷根的大街小巷,一起来观察这奇异的花景,好不好?此时此刻,看到这美不胜收的景色,肯定很多孩子心中都涌动着许多想说的话吧!来,我们来个角色体验。(2)、角色体验:①假如我是一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的街头,我会()②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非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会③假如我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味,我会() (3)、美美的读句子。A、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啊!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抽生读)B、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次用独特的情感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 小结过渡:是谁创造了这奇丽的景色?这到底是一个怎样奇特的民族?谁来汇报一下你勾画的表现民族奇特的语句?3、课件预设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的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汇报交流,体验“奇特的民族”(1)学生汇报句子。(2)生读句子。(这里的这个“脊”是三声,“梁”是二声,但脊梁这个词里梁该读轻声,请跟我一起读)A、“颇”这个字我们今天是与它第三次见面了,《梅花魂》中的“颇负盛名”《将相和》中的廉颇,本课中的“颇”应该与前面哪一课中的“颇”一个意思?是什么意思?B、理解“耐人寻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C、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①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解释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中的哪四个字?那么“人人为我”这四个字又是与这段话中的哪句相照应?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首先要为别人着想,如果大家都是为别人着想,反过来,别人也会为我们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每人带一本课外书到班上建立班级书屋,你能看到?本书,这叫(),同时你能为?位同学提供你自己的那本书,这就是(),该我做清洁值日,我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心情舒畅,该其他人做清洁值日时也这样,我也能在干净舒适的教室里学习,我为此愉悦。这也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只要人人心中都有责任感,那么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拥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3)、创设情境,感受“境界”。 ①我想问问这位女士,在屋子里的时候,你每天只能看到凌乱的花枝,花朵的背影,难道你不觉得厌烦吗? ②
我想问问这位先生,走在街上的时候,你每天都能看到这些怒放的鲜花,你又在想什么呢?小结:是啊,相信只要我们做到“我为人人”,必将换来“人人为我”.不管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还是一个人,都是这个道理。今天,是德国,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给我们上了这生动地一课。让我们带着赞叹、带着感激之情朗读第三自然段。4、我们试着背诵第三段(灯片:填空练习)。(四)学习末段,深入文本,感悟美丽。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奇特的民族,怎能让人忘怀?因此,几十年后季老重返哥廷根,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同学们,让我们入情入境地朗读最后一段,记住:把作者的种种思绪,滴滴感受都读出来。 齐读第4自然段。 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灯片) ⑴想想: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五十年了,什么变化了?(房东变老了,街道变新了)唯独什么没有改变? ⑵文中说包括美丽的花,那你们认为除了美丽的花,“美丽”还指什么?(家家户户依然是奇丽的景色没有改变,养花给别人看的习俗没有改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美丽的民族精神没有改变。这种崇高的境界就是一份永远的美丽。(板书:永远的美丽))(五)、总结课文,升华主题,情感共鸣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奇丽的景色;四五十年以后,季老重返德国哥廷根,看到的依然是这样奇丽的景色—— (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点击灯片) 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德国,去哥廷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目之所及的,依然还是这样奇丽的景色—— (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因为他们永远都是(指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生读课题),因为这个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崇高的境界是一份永远的美丽(指板书)。这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追寻的答案。孩子们,在你们的桌子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份季先生的文章《重返哥廷根》,请大家课后认真拜读一下。就让我们在这轻快愉悦的旋律中结束这堂课吧!板书:25.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奇丽奇特花团锦簇人人为我姹紫嫣红我为人人永远的美丽
13、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交流重点:只有一个地球,必须保护地球[课时目标]组织学生在自主读悟文本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课时重难点]让对宇宙知识匮乏的学生通过对文本和拓展资料的阅读,在梳理的基础上加深对“只有一个地球”的理解[课前准备]有关月球及火星的相关资料[教学流程]一、承接上节课的诗朗诵,辅以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导入二、快速浏览后交流:★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只有一个地球”的理解(重点抓住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去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外积累说说:比如对月亮的认识,月亮上能住人吗?★小结:根据书上所说及我们浮浅的了解,地球的确只有一个,那我们该如何呢?导入课文最后一段的教学指导同学们读好,回顾第一课时的所写的宣传语,再组织同学们写一写,读一读二、拓展阅读,合作探究,加深对“只有一个地球”的认识1、引导同学们读《宇宙生命之谜》,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白太阳系内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太阳系外,是个未知的谜,深化课时主题2、速读《地球颂》,了解地球的优点,加深对地球的认识,激发同学们对地球的热爱★考虑时间,上述两个拓展阅读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后,一切以服务本课教学为目的,组织学生交流3、小结:地球有诸多的优点,那么可爱却又易碎,渺小而又只有一个,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保护它三、同学们,让我们继续上节课的诗歌: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界将是黑暗无光, 当冰山渐渐融化,地球将是一片汪洋, 当童话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丢了魔棒, 当贪婪拼命的追求,没有动物与你歌唱!听完了这几句诗,你准备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呢?(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力争有条理说一说)四、总结本课教学为了使我们这可爱而又易碎的地球母亲不在流泪,请让我们一起高呼:保护地球,人人有责!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附:板书:13 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可爱 地球 渺小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