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都督、神机妙算”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2.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课前准备读《三国演义》第四十二至四十六回;课件。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中国四大名著是哪四部吗?其中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的著名长篇历史小说叫什么?(《三国演义》)这部书中的很多人物,后人根据他们的名字制作了很多谜语,想猜猜吗?(出示课件)师生猜谜:鸟笼(关羽) 油煎豆腐(黄盖) 儿童体育(曹操) 山东宁静(鲁肃) 凿壁偷光(孔明)
孔明就是诸葛亮,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是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箭没有?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2.给文章分段: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四、自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2.根据人物的对话内容,揣摩人物的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的情感变化,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人物形象。)五、读第六至九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出示课件)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3)曹操多疑之心。(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4)士兵的作用。(擂鼓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5)风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做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第二课时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出示课件)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1.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学生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2.交流讨论。(1)知天文。(出示课件)“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
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示课件)“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唆,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又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2)懂地理。①画出诸葛亮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出示课件)“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②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读句子,体会诸葛亮考虑的周密,他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所以他巧妙安排船的方向。(3)识人心。①识曹操。
(出示课件)“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②识鲁肃。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师生对话,看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重点:(出示课件)“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要立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如果不能做到就要受到军法处置。一是为了顾全大局,二是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已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可利用这一机会向曹操“借箭”,对此他“胸有成竹”。)(出示课件)“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周瑜为什么高兴?(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对他暗藏杀机,诸葛亮立了军令状完不成那就要受到军法处置。)
四、总结全文。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他的高尚品德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曹操 周瑜 诸葛亮一定不敢(妒忌)神机妙算知天文 懂地理巧安排 识人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以点带面辐射全文。通过立军令状这个矛盾的焦点,来体现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周瑜的险恶用心和诸葛亮的将计就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读去发现、感悟。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对人物对话的处理方法也是多样的,有层次感的。用想象人物心理的方法处理周瑜的形象;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处理诸葛亮的形象,学生认识得比较到位。课后习题答案第2题: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用三天造十万支箭来为难诸葛亮;经过是:诸葛亮让鲁肃做好草船借箭的准备工作,然后在大雾漫天时,和鲁肃一起率兵驶向曹营,曹操见雾大,不敢轻举妄动,只叫士兵放箭,诸葛亮借到箭后回营;结果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第3题:(1)“军令状”是指接受军令后
写的保证书,如果完不成任务,就要接受军法处罚。周瑜步步紧逼,使诸葛亮答应了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所以周瑜“很高兴”。这“高兴”,是周瑜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之态。他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阴谋而高兴,为自己的阴谋得逞而高兴。(2)“神机妙算”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决定策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识人心、识天文、识地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