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0课白果树中心小学侯晓迪
资料袋《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略有删改。《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书中的一些人物及外号:“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
阅读要求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学习方法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喝酒上岗打虎下岗
1、喝酒、上岗与“打虎”有关系吗?2、这两部分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的?语言、心理
语言“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就有大虫,我也不怕”“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豪爽倔强勇敢自信
心理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虽有犹豫,依然勇往直前
武松打虎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闪”能换成“躲”吗?“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而“躲”却显得很被动。
武松打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武松打虎
动词“抡”“劈”“揪”“按”“踢”“提”“打”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从动词中能看到什么?
武松如果不下岗,继续往前走会怎样呢?
课外拓展1、阅读《水浒传》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