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景阳冈(总56)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模式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授课类型:新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练习卡、相关材料教学过程:一、目标导航(一)复习检测:1.(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2.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二)出示目标:1.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说说每段的大意,并试着说说事情的前因后果。2.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二、合作探究(一)全班讨论交流事情的前因后果。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二)指导有感情朗读。找出武松打虎情景的段落,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三、点拨解惑1.预设问题:(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2.学生质疑:四、检测巩固(一)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店家道“:我家的酒()是村里的酒,()比得上老酒得滋味。”2.店家()说()摇著头,走进店里去了。3.()店家怎样劝武松不要上冈,武松()不听,执意上冈。4.()武松不把老虎打死,(
)会被老虎吃掉。(二)按课文内容填空。1.请你用四个词语概括出整个故事的情节:()——()——()——()2.本文重点了武松()和()这两个故事情节,分别可以看出武松()和()的性格特点。3.“就有大虫,我也不怕。”这句话是()对()说的,表现了他()的特点。(三)阅读《水浒传》中其他故事。20.景阳冈“三碗不过冈”过冈打虎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