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趣》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体会,品味课文语言。 2.学习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简介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 2.课件出示放风筝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注意读准以下生字的读音。 恰(qià) 屉(tì) 嫣(yān) 讳(huì) 晦(huì) 墩(dūn) 钗(chāi) 敞(chǎng) 袭(xí) 2.词语解释。 晦气:不吉利;倒霉。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忌讳: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 三、出示阅读要求,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3个问题。 (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2)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 (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 对第(1)个问题,要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然后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对哪个人物描写最多。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中心人物。 对第(2)个问题,要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概括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本文的主旨。 对第(3)个问题,教师可让学生从文中众多人物中挑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引导学生针对文中的中心人物贾宝玉,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理由。(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贾宝玉顽皮、欢乐,一点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公子哥的架子。大鱼风筝被晴雯放走,自己却从未放一遭儿也不气恼;看见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得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从贾宝玉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完全没有公子哥儿的架子,十分率直纯真。) 4.抓住重点语段,欣赏品味 (1)投影出示句子。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①“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把这个词语换成“飘飘荡荡”好不好? (“飘飘飖飖”在文中指风筝在风中飘动。“飘飘飖飖”这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换成“飘飘荡荡”不好。) ②“鸡蛋”“黑星”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 ③“一时”“一展眼”“一会儿”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风筝随风而去后很快消失) ④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 (风筝被铰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一展眼,风筝迅速飞去,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一会儿就不见了。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2)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欣赏品味,同桌交流。
四、自由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放风筝的场面,品味文中的妙词佳句。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欣赏品味句子方面去谈。 六、拓展阅读 读一读阅读链接中林庚写的《风筝》,说说与本文有什么区别。 (林庚写的《风筝》是一篇散文,生动描写了北平放风筝的习俗和他自幼对风筝的喜爱;本文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表现了贾宝玉等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反思]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凤凰、大蝙蝠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教学本文时,我围绕“第一,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第二,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第三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这三个问题展开,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另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小组交流的时间太少,那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发言太少。今后应多注意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