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方山子传》优质课课件精品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最新《方山子传》优质课课件精品课件

ID:935231

大小:680.5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方山子传苏轼第一页,共28页。 解题(jiětí)(1)“传”,以记载人物事迹(shìjì)为主的一种文体。从写作的角度可概括为三种:别传、自传和合传(详见课本点击链接)。(2)方山子:原名陈慥,字季常,凤翔知府陈希亮之子,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本文抓住方山子最突出的特点“异”,为他写了这篇传记。在文中,作者明确表示对方山子行事“耸然异之”,并描写了多个生动的细节,突出了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河东狮吼”男主人公。第二页,共28页。 作者(zuòzhě)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在此期间,苏轼与老友陈慥相遇于岐亭,二人流连诗酒,互相酬和。随后(suíhòu)苏轼为陈慥作传,写下了《方山子传》。第三页,共28页。 写作(xiězuò)背景苏轼在《方山子传》中表现(biǎoxiàn)出来的心灵矛盾,与他当时的政治处境有关。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被人诬以诗文谤讪新法,下狱治罪,九死一生。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对一向胸怀大志、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因此,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遭遇,别有感触。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但他以诗文披货,不便直言,于是才隐约其辞,语多深婉。第四页,共28页。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shící)、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第五页,共28页。 初读课文(kèwén),正音正字闾(lǘ)里谪(zhé)居陈慥(zào)著(zhuó)帽矍(jué)然奴婢(núbì)(bì)岐(qí)亭精悍(hàn)勋(xūn)阀(fá)傥见之与(tǎng)第六页,共28页。 指出下列(xiàliè)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①犹见于眉间 见,通“现”显现②前十有九年有,通“又”③往往阳狂垢污(gòuwū)   阳,通“佯”假装④方山子傥见之与与通“欤”语气词吧第七页,共28页。 古今异义(yìyì)词辨析驰骋   古义: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今义:指纵马奔跑妻子(qīzǐ)古义:妻子(qīzǐ)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从事古义: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所以  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连词遗像  古义:遗留下来的样式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第八页,共28页。 指出下面加点词的用法(yònɡfǎ)并解释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名词动用,尊奉②余既耸然异之 异,意动用法,认为……奇怪③见方山子(shānzi)从两骑 从,使动用法,使…从④岁得帛千匹岁,名词作状语,每年⑤方山子(shānzi)怒马独出使动用法,使……愤怒第九页,共28页。 解释(jiěshì)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①方屋而高   并列连词 ,和②何为而在此?转折(zhuǎnzhé)连词,却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转折(zhuǎnzhé)连词,然而④使骑逐而射之承接连词,并、接着第十页,共28页。 文言(wényán)句式类型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判断句②庵居蔬食宾语前置句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介宾结构(jiégòu)后置④徒步往来山中  省略句⑤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第十一页,共28页。 A(第一段)宗折节(zhéjié)遇遁庵居闻著遗像再读课文(kèwén),分工合作,解答字词B(第二段)适见焉矍然所以(suǒyǐ)堵萧然妻子自得C(第三段)耸然异念使酒十有九年从两骑马上今几日耳精悍D(第四五段)世有勋阀使显闻与公侯等无得而然岂…哉异人阳狂第十二页,共28页。 A(第一段)宗折节(zhéjié)遇遁庵居闻著遗像(第一段)宗:以…为宗,效法,尊崇折节:改变志趣遇:遇合,指得到重用遁:隐居庵:名作状,在庵中闻:通消息(xiāoxi),来往著:戴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B(第二段)适见焉矍然所以堵萧然(xiāorán)妻子自得(第二段)适:恰好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所以:……的原因堵:墙,内壁萧然:萧条的样子妻子:妻子儿女自得:怡然自乐第十三页,共28页。 C(第三段)耸然异念使酒十有九年从两骑马上(mǎshàng)今几日耳精悍(第三段)耸然:惊奇(jīngqí)的样子异:以…为异,认为…很奇怪念:回想使酒:因酒使性有:通“又”从:使…跟从,率领马上:名做状,在马上今几日耳:至今才过了多少日子啊精悍:英气勃勃的神色D(第四五段)世有勋阀使显闻(xiǎnwén)与公侯等无得而然岂…哉异人阳狂(第四五段)世有勋阀:世代功勋之家使:假使显闻:显赫的名声等:相同,一样无得而然:没有缘故就这样岂…哉:表反问,怎么是…呢?异人:奇人逸士阳狂:假装疯癫第十四页,共28页。 探究(tànjiū)案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了怎样(zěnyàng)的叙述方法?第十五页,共28页。 第一段:直接叙述,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第二段:细节描写,写了他乡遇故知。第三段:倒叙,细节描写,写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第四段:补叙(bǔxù),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第五段:对方山子的赞颂。第十六页,共28页。 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rénwù),而是顺叙、倒叙、插叙,变化多姿,舒卷自如。第十七页,共28页。 第二(dìèr)课时第十八页,共28页。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2、方山(fānɡshān)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3、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4、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再读课文,分工合作,翻译(fānyì)句子第十九页,共28页。 ①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注意“堵”“而”和“妻子”的翻译)②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方山子也显出惊讶的样子,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注意“矍然”“所以”“故”的翻译)③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因而(yīnér)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的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注意“余”“马上”“谓”的翻译)④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然而他都抛开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怎么是没有缘故而能如此的呢?(注意“穷”“无得”的翻译)第二十页,共28页。 “由一个(yīɡè)人引发的一篇文章”——带着思考(sīkǎo)学文章苏轼写的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何(wèihé)写这个人?第二十一页,共28页。 思考(sīkǎo)第一个问题:在苏轼看来,方山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众人(zhòngrén)拾“材”火焰高——疑难(yínán)共析第二十二页,共28页。 原名字号的来历家庭情况简历(爱好、经历等)“自我介绍”小结其“异”之处方山(fānɡshān)子档案陈慥季常少时(shǎoshí)稍壮晚年(wǎnnián)第二十三页,共28页。 原名字号的来历家庭情况简历(爱好、经历等)“自我介绍”小结其“异”之处方山(fānɡshān)子档案陈慥季常环堵萧然,妻子奴婢(núbì)皆有自得之意世有勋阀,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ɡōnɡhòu)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少时稍壮晚年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折节读书,然终不遇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其所著帽,方耸而高,似“古方山冠”第二十四页,共28页。 方山子“异”之处(1)打扮爱好所著帽,方耸而高(2)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少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稍壮--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终不遇遁于光、黄间(3)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待人接物的态度: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5)大气洒脱的行为作风: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世有勋阀,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皆弃不取,独来穷山。第二十五页,共28页。 问题(wèntí)探究2:苏轼为何写这个(zhège)奇异人?提示:苏轼是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苏轼重见这个故友之后(zhīhòu)会作何感想?“同是天涯沦落人”——具有相似的遭遇。一个是读书没有受到赏识的陈季常,另外一个是当官不受重用的苏轼,两人可谓惺惺相惜(即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疑难共析众人拾“材”火焰高第二十六页,共28页。 一方面赞赏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另一方面“借他人(tārén)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还折射出作者在被贬到黄州其间(qíjiān)的真实心态。——疑难(yínán)共析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众人拾“材”火焰高第二十七页,共28页。 在这篇人物传记中,苏轼以其奇特的构思和奇妙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奇异之人——方山子。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dànànbùsǐ)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通过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安贫乐道的高洁品德,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对方山子的隐居生活和超然(chāorán)心态的向往。打破常规(dǎpòchángguī)显个性——总结全文第二十八页,共28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