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文】《方山子传》精品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8A文】《方山子传》精品课件

ID:935312

大小:1.38 MB

页数:39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妻柳氏(本名不详,民间称柳月娥)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河东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词。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闾里:(lǘ)乡里宗:尊奉,尊崇,敬重遇:得到信任和赏识闻:交往折节:改变志趣庵居蔬食:住草房,吃素食稍:逐渐,渐渐遁:隐居以:凭借耸:高起,矗立岂:表测度,或许,莫非遗像:遗留下的老样式著:(穿)戴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侠客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那些讲侠义的人都敬重他。年纪渐渐大了,改变从前的志向和行为努力读书,想凭借(这条道路)在当世大展宏图,但是始终不能得到信任和赏识(一直没有碰到好的机遇)。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判断句)欲以此驰骋(于)当世(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然终不遇(被动句?)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到了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小镇上。住草屋,吃蔬菜,不与社会相互交往。放弃原有的车马不坐,毁坏原有的帽子和衣服不穿戴,步行往来于山里,山里的人没有谁认识(他)。人们看见他所戴的帽子,方方的耸起而且很高,猜测说:“这莫非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老式样吧?”因此就叫他为“方山子”。遗像——古:遗留下的老式样。像:形象,形状;法式。今: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人莫识(之)也因(之)谓之方山子(省略句)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内容?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生平生活清苦——庵居蔬食 徒步往来山中不与外界交往——不与世交往 人莫识也穿戴奇特——所著帽,方屋而高晚年生活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谪:贬官何为:为何,宾语前置所以:……的原因妻子:妻子和儿女适:适逢,恰好焉:代词,之;兼词?矍然:惊讶的样子堵:墙萧然:清冷,空荡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意: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我降职外调到黄州,路过岐亭镇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接着仰天大笑,招呼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空荡荡的,只看到周围有四堵墙,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及奴婢都有自得其乐的神气。所以: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呼余宿(于)其家(省略句)堵:墙;今:堵塞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独念:私下里想使酒:因酒使性。使,放纵因:于是,就精悍:精明强干见:同“现”岂:怎么,难道有:同“又”耸然:惊奇的样子异之:以之为异怒马:奋马,策马怒:奋起,奋发几日:几天;多少年从:使随(跟)从 译:我很惊讶,对此十分惊异。又私下里想起方山子年轻时纵酒任性,喜弄刀剑,用钱如同丢弃粪便和泥土那样。十九年前,我在岐山,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仆人,自己身挂两袋箭,到西山打猎游玩。一只喜鹊从前方惊飞起来,他叫随从追赶射鹊,没能射中。异:形作意动,感到奇怪,觉得奇怪有:通“又”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从,带领游(于)西山(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鹊起于前(介词结构后置) 译:方山子奋力拍马,独自奔驰出去,发了一箭就射中那只飞鹊。于是他(趁机)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方法和古今成败的道理,自认为自己是当代杰出的人才。至今回想起来好像不过几天时间罢了(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他精明强悍的神色,还在两条眉毛间显现,难道他真正是个在荒山中隐居的人吗?因与余(于)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省略句)一世豪士(判断句)犹见于眉间(介词结构后置)怒马:奋马,策马见:通“现”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明确:俯而不答,仰而笑。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 4、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所以笑过之后邀请作者住宿在自己破旧的家里,让作者自己感受远离政治的安宁。 方山子的表现不是常人的表现,超乎寻常,因而作者“耸然异之”;又在其家看到萧条的景象,这使作者自然联想到少年方山子。同时,也使前后形成对比,突出方山子淡泊的心态个性。5、作者为何“耸然异之”,继而“独念”少年方山子意气风发之状?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阀:功劳使:假使显闻:显赫闻名等:等同,相同,相类似独:偏偏,却阳:同“佯”,假装傥:副词,或许,可能从事:从事政事穷:荒凉,边远然:这样垢污:肮脏污秽 方山子家里世代有功勋,应得到庇荫做官,假如他能从事政事,那么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的家原在洛阳,花园住宅宏伟华丽,跟公侯的府第一样。在黄河北岸还有大片田地,每年可收取上千匹的丝织品,这些也足够他享受富裕安乐的生活了。(他)都放弃不要了,偏偏却来到荒山里,这难道是一个没有自得其乐的人能够这样吗?从事:从事政事今:投身于…事业岁:名作状,每年无得:不自得(无故)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不平常的人,常常装疯、弄脏自己,不能见到他们的真面目。方山子或许见过他们吧?阳:通“佯”,假装垢污:名作动,弄脏 1.文章的文眼是什么?异 2、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独特的人生道路选择与超脱的人生价值观的赏识之情。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鉴赏艺术 从结构上看(一)叙述:概述方山子(二)他乡遇故知(三)倒叙(四)补叙(五)对方山子之赞颂1、奇妙的构思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而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2、奇妙的语言大师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含感情,细节描写、形象描写独具匠心,故有言简意丰的艺术效果。如:当得知作者被贬黄州的原因后,这位作为故人的隐士,竟一点也没有同情或安慰的表示,只是“俯而不答,仰而笑”,在这里,作者再度向读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不仅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其神态,而且也蕴涵了多少人生的沧桑与感慨! 3、隐约的折射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的不遇,又写自己的诗文被祸,不直言,于是隐约其辞,语多委婉。 文章主旨:表彰陈慥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藉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换句话说:对老友的知音之情,寄托自己身世之感。) 文言知识1、通假字(“有”通“又”)犹见于眉间(“见”通“现”,显现)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前十有九年 遗像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折节读书使从事于其间2、古今异义[古义:遗留下的老样式(指衣冠等)。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古义:指墙。今义:堵塞)(古义:妻子和女儿。今义:妻子)(古义:改变情志。今义:为两个不同的词)(古义:从事政事,任职做官。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3、一词多义:而方耸而高何为而在此俯而不答,仰而笑而奴婢妻子皆有自得之意使骑逐而得之而岂山中之人哉而其家在洛阳此岂无得而然哉不可得而见表并列,并且表修饰,着,地表转折表承接表并列表承接表转折,却 提刀而立使骑逐而射之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余知而无罪也3、一词多义(表修饰、顺承关系)(表承接关系)(表转折)(表并列)(第二人称代词)而岂山中之人哉余既耸然异之是二者,余未信之(的,结构助词)(他,代词)(它们,指示代词) 3、一词多义:于以晚乃遁于光、黄间余谪居于黄犹见于眉间使从事于其间鹊起于前在从欲以此驰骋当世亦足以富乐问余所以至此者表凭借的工具-----的原因 与公侯等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此岂无得而然哉见其所著帽4、重点字词(等同,相似)(神色)(显赫闻名)(这样)(戴) 余既耸然异之庵居蔬食岁得帛千匹见方山子从两骑5、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名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名词作状语,每一年)(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见方山子从两骑然终不遇人莫识也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鹊起于前呼余宿其家6、文言句式(省略句,“见”前省略主语“余”)(被动句,不被提拔重用?)(省略句,“识”后省略宾语“之”)(判断句)(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 翻译下面的句子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2.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3.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方山子逐渐长大成人以后,就一改往昔所为而专心读书,希望通过读书施展自己的包袱,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赏识重用的机会。这(难道)莫非是古代方山冠流传下来的样子吗?这些离现在才多长时间啊,那精明勇敢的神色仍然隐隐出现在眉宇之间,又怎么会是一般的山中隐士呢! 4.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5.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然而方山子出生于累世都有功劳的门第,应该得到官位,如果让他从事政事,到现在早就有显赫的声名了。但他都舍弃而不取,偏偏到这荒凉偏僻的山中隐居,这岂是无缘无故而能如此的呢?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B.往往阳狂垢污阳:表面上C.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同D.余谪居于黄谪:贬官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A.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B.余既耸然异之/余闻光、黄间多异人C.环堵萧然/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D.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使骑逐而射之,不获BC 3.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方山子奋力拍马独骑而出,一箭就射中了乌鹊。4.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逍遥游》“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如果让他在朝廷中任职,到现在早已经有显赫的名声了。《后叙》“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 5.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方山子也吃惊地盯着我,问我到这里的原因。6.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可是他的妻子、子女及奴仆婢女都有自认为得意的神情。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