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知道“河东狮吼”这个成语的意思吗?知道这个成语的来源吗?(幻灯片展示)“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知道这个可怜的“龙丘居士”是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北宋文学家苏轼先生的《方山子传》,全面了解一下方山子的人物形象。【研读课文】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并填写下表: 方山子档案姓名陈慥绰号方山子职业隐士籍贯洛阳现住址光、黄间岐亭穷山间家庭情况家庭背景世有勋阀,当得官。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当前状况徒步往来山中。庵居蔬食。环堵萧然。成长历程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纵马射鹊,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晚年遁光黄间,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人莫识也。显闻富贵,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的之意。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2、文中苏轼对方山子“耸然而异之”,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呢?(一)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二)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四)是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3、“前侠后隐”可以概括方山子的行迹,那么“侠”生动地体现在哪个情节?如此豪侠之人,为何要隐?① “侠” 体现在——方山子西山怒马射鹊,与作者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②为何要隐:原文——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退隐以明志。4、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 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隐约折射,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的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寓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但方以文为祸,不便直言,于是隐约其辞,语多深婉。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5、“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写法:平铺、直叙)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开始,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但其人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未介绍,让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谁。接着,记叙自己在黄州跟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随后追溯此隐士曾有过的年少气盛,最后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6、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的,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7、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8、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最后作者以光、黄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反衬方山子,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所谓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吗?作者以疑似的口吻问他是否见过“阳狂垢污”的异人,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异人。9、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语言现象】1、通假字前十有九年(“有”通“又”)犹见于眉间(“见”通“现”,显现)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2、古今异义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和女儿。今义:妻子)2、重点字词与公侯等(等同,相似)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神色)见其所著帽(戴)3、词类活用庵居蔬食(名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见方山子从两骑(从,使动用法,使……跟从)4、文言句式
然终不遇(被动句,不被提拔重用)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鹊起于前(状语后置)【总结】【主旨】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写作动机】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翻译】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宗:尊奉,尊崇。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驰骋当世:在当代施展怀抱。不遇:不得志,不被赏识。遇,得志,见赏。】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向,发奋读书,想要以此在当世有所作为,却始终无人赏识。【遁:隐居。遁,隐去。岐亭:镇名,位于今湖北麻城县西南。庵居蔬食:住草屋,吃素食。庵,小草屋。】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晚年就隐居于光州黄州一带,一个叫岐亭的地方。住草屋,吃素食,不与世人来往;抛弃【毁:撤除,废除。】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车马,扔掉读书人的穿戴,徒步往来于山中,没有谁认识他。(人们)看他所戴的帽子【方屋:帽顶呈方形。(方屋,形方而突起。)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工所戴的帽子,用彩縠(縠hú,有皱纹的纱。)做成,既高又方。遗像:遗留下来的式样。谓:称呼。】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方顶而且突起,就说:“这难道是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式样吗?”于是就称他为方山子。【谪zhé:贬官。元丰三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适:恰好,正好。焉:兼词,相当于“于是”“在那里”。】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我被贬住在黄州时,(有一次)路过岐亭,正好在那里遇见他。我说:“哎呀,这是【矍jué然:吃惊地注视的样子。】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我的老朋友陈慥啊,为什么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吃惊地看着我,问我到此地的原【环堵萧然:住所简陋,屋内空荡荡的。堵,墙。萧然:空寂的样子。】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又仰天大笑,招呼我到他家过夜。他家里空荡荡的,【既:已经。耸然:吃惊的样子】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但他的妻儿奴仆都有一种怡然自得的神情。我感到非常吃惊。【使酒好剑:喜欢喝酒,喜欢舞剑。有:通“又”。嘉佑七年(1060),苏轼任凤翔府签判时,陈慥其父陈希亮为凤。翔府知州,因而与陈慥相识歧下。岐下,岐山下。岐山在今陕西凤翔县。】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我独自回想起方山子年轻时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情形。十九年前,我在岐山下见【从两骑: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骑,一人一马为一骑,这里指骑马的随从。挟二矢:携带这两副弓箭。矢,箭,这里泛指弓箭。】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到方山子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两副弓箭,在西山一带游猎。前方飞起一鹊,他就令随从【怒马:犹策马,激马使其怒而奔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追逐射鹊,没有射中。方山子独自跃马而出,一箭射中飞鹊。于是就在马背上和我谈论起精【悍:精明强干。】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用兵之道以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诩为一代豪杰。如今才过了多少日子,那股英气勃勃的神【见:通“现”,显现。山中之人:指隐士。】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态,依然在眉宇间显现,怎么会是山中的隐士呢!【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勋阀,功臣门第。阀,古代仕宦人家大门外立左右两柱,常用来标志功勋,左柱叫“阀”,右柱叫“阅”。陈希亮是进士出身。“使从事于其间”两句:他如果做官的话,现在已经名声显赫了。使,假使。】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然而方山子出身于世代有功勋的家族,应当有官做,假使他做了官,至于今,也应该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是声名显赫了。他的家在洛阳,园林住宅雄伟富丽,其规模与公侯人家不相上下。黄河以【河北:指黄河以北。】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北还有田产,每年的收入有上千匹丝帛,也足以过上富裕享乐的生活了,但他都放弃不要,【独:偏偏。】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偏偏来到穷山之中,这难道是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阳狂垢污:假装疯狂,故意涂抹污垢,(表示不愿为人所知)。阳,通“佯”,假装。】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与众不同的人,往往蓬首垢面假装疯狂,但不太容易见到【傥见:偶然相见。傥tàng,侥幸,偶然。】方山子傥见之欤?他们,方山子是偶然见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