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教程】2012高中语文 2.8《方山子传》知能优化演练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全新教程】2012高中语文 2.8《方山子传》知能优化演练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ID:935438

大小:107.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2语文全新教程精品练习:2.8《方山子传》知能优化演练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崇,推崇B.晚乃遁于光、黄间遁:逃跑C.余谪居于黄谪:贬官D.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妻子和儿女解析:选B。B项,遁:隐居。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选C。焉,代词,他。A项,乃:于是/竟。B项,因,于是/趁机。D项,也,句末语气词,不译/判断句标志。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是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隐士,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并和他结为好友。B.方山子就是陈季常,黄州山里人看见他戴的帽子形似古时的“方山冠”,就称他为方山子。C.方山子少年时仰慕汉侠朱家、郭解的为人;长大后努力读书,想凭借读书在社会上大展宏图,认为自己是一世豪杰,但始终没有碰上机遇;晚年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叫“岐亭”的小镇上,过着隐居生活。D.好文章常采用暗示的手法,如本文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慥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待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写,留有余地,表现力却更强。解析:选A。A项,“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错,苏轼和方山子是老朋友,没有想到在黄州相见了。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2)方山子也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二、语言运用5.请根据下列材料提供的信息,为“二轨外交”下一个定义。(不超过90字)①“二轨外交”是相对于政府间的官方渠道“一轨外交”而言的。②非官方人物包括学者、退休官员、公共人物、社会活动家等。③“二轨外交”是一种特殊的非官方外交。-5-用心爱心专心 ④“二轨外交”借助一定的路径和方式,推动真正影响大局的“一轨外交”的顺利进行。⑤“二轨外交”是指利用非官方人物进行交流,通过民间友好往来加强相互信任,待政治氛围成熟后,再进一步使民间成果和经验向官方外交的轨道转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轨外交”是一种通过非官方人物进行民间友好往来,加强相互信任,待政治氛围成熟后,再进一步使民间成果和经验向官方外交轨道转化,从而推动“一轨外交”顺利进行的非官方外交。6.为下面这句话重新排序,使之前后连接,逻辑清楚。历史上的扬州,属于“贵人多难”一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且每遭蹂躏之后②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④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⑤虽屡遭兵火⑥却不掩其繁华的锦绣的气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段话是围绕“历史上的扬州”展开的,②是时间状语放在最前面,③是总括性的话放在最后,然后根据“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和“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判断可分为⑤⑥和①④两类,再根据关联词确定⑤在⑥前,①在④前。答案:②⑤⑥①④③一、基础考查1.给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驰骋(chěnɡ)    当世(dānɡ)B.著帽(zhù)谪居(zhé)C.奴婢(bēi)萧然(xiāo)D.两骑(qí)精悍(hàn)解析:选A。B.“著”读“zhuó”;C.“婢”读“bì”;D.“骑”读“jì”。2.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是(  )A.阳狂垢污B.方山子傥见之与C.百有余年矣D.鹊起于前解析:选D。A.“阳”通“佯”,假装。B.“傥”通“倘”,或许;“与”通“欤”,语气词。C.“有”通“又”。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选A。都是并列连词。B.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这样。C.①介词,在;②介词,比。D.①代词,他的。②副词,大概,表推测。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C.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D.使从事于其间解析:选A。A项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二、阅读理解-5-用心爱心专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二矢,游西山    矢:箭B.今已显闻闻:出名C.往往阳狂垢污阳:表面上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同解析:选C。阳:通“佯”,假装。6.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六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①用财如粪土 ②而岂山中之人哉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解析:选A。②⑥表现的是方山子的“隐”,排除即可。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念”二字一转,回忆陈慥少时情景以及十九年前在岐山的相遇,这是倒叙,但从“今几日耳”又一转,仍然回到此时此地——在岐亭相遇的时间及地点中来。B.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多异人”,而自己却“不可得而见”,于是推测方山子或许可以看到他们,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一类。C.本文与一般的传记不同,不是以陈慥的经历为线索,而是以自己的观感为线索,这样写,内容就显得更真实,更富于情趣。D.文中描写陈慥的语句,简洁而生动,能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表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人叙事技巧。解析:选B。文章最后一段是推开一笔,由叙光、黄间多异人以暗示方山子也是异人。8.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贤士隐居者[宋]洪 迈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5-用心爱心专心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9.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殆:恐怕C.虽细事不苟也苟:马虎D.辄一扣之扣:求教解析:选B。殆:几乎。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选B。B项“与”都是介词,“和、跟”的意思;A项“之”,①否定句中,宾语前置;②动词,“去”“到”。C项“所”,①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②“所”和“为”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D项“则”,①连词,就;②表判断的副词,就是。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解析:选A。“从来不与外人交往”意思与原文不符。12.断句与翻译。(1)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季 庄 闻 其 至 必 倒 屣 出 迎 相 对 小 室 极 意 讲 论 自 昼 竟 夜 殆 忘 寝 食 告 去 则 送 之 数 里 相 得 欢 甚。(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2)①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解)。②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参考译文: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解,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5-用心爱心专心 其一说的是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有人问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拜访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其二说的是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邃。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其三说的是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它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其四说的是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入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衣服送给他,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最终还是推辞掉。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三、语言表达13.请从学过或熟知的诗词中选出符合下面要求的诗句,填写在下面空格处。苏轼,和李白一样,诗文里多月。思其弟,情深却不悲戚,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其妻,肝肠寸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曾豪情万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注意题目中给出的月,说明诗句都和月相关。第一句注意“不悲戚”第二句注意月和“肝肠寸断”;第三句注意“豪情万千”。答案: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14.请为下面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顺序。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可是,即使如此,________,因为________。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________。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①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②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 ③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 ④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⑤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②句中的“芦苇”,照应前文的“芦苇”,“脆弱”照应第⑤句“都能致人于死地”。第③句“人高贵”与前文的“人脆弱”形成转折关系,并与第④句形成因果关系。第①句“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与后文“惟有作为灵魂的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衔接,由此可选B。答案:②⑤③④①-5-用心爱心专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