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六国论》教学设计|六国论教案设计[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摘要:《六国论》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苏洵分析六国灭亡原因的一篇政论文。教学设计重在体现语文课的语文味,即还原语文课尤其是文言文“文”与“言”结合的面貌。
关键词:六国论;教学设计;语文味
《六国论》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苏洵论述六国灭亡原因的一篇政论文。所以既要考虑到它作为议论文的特点又要顾及到“文”与“言”的结合,才能体现出语文课的“语文味”来。
第5页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一堂语文优质课,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宗旨。《六国论》这一课篇幅适中,如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做了充分的预习,那要想用一课时完成预设教学目标也是可能的,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情和文体的特点制定好教学目标,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不然预设与生成一旦矛盾,势必导致学生一知半解,收获甚微,而且老师在这个矛盾的过程中也会事倍功半。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上完一节课能够真正有所收获,就要针对课时制定相对有效的教学目标。根据《六国论》这一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了解并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梳理文章的大意;
②感知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从而理清作者借古讽今的目的。
一、导入
苏轼二十岁,去考进士。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举人戏弄苏轼。备了六个下酒菜,请苏轼喝酒。喝酒要行酒令,让每人联系菜说—个历史人物的典故,那样菜就归谁吃。第一个说“姜尚渭水钓鱼”,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端走了马肉;接下来的四位也都陆续端走了菜。轮到苏轼了,他说了一个行酒令,就把六盘菜都端到自己面前了。大家猜猜: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
明确:赢政并吞六国
引入题目过渡语:
苏轼认为秦吞并了六国导致六国灭亡,那他父亲苏洵又是怎样认为的呢?且看苏洵的《六国论》。
二、解题
问题:题目中的“论”是什么意思?
第5页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古人云,论者,议也。是议论的一种文体。六国论也就是论六国。我们之前预习了课文,如果题目是个省略式短语,我们该怎样把题目补充完整呢?大家说说是论六国的什么?
三、诵读
过渡语:在苏洵看来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进入文本,老师先为大家诵读一下。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朗读。
设计:找一位同学点评一下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
四、疏通文义
过渡语:我们知道:言为心声,文为意表。要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好作者的感情,就需要对文章的大意有所了解。
问题:请同学们对照注解,用几分钟时间疏通一下文意。看看在字、词、句方面还有哪些问题。
例如:不能独完——“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完好。
不赂者以赂者丧——“以”:介词,因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累的威势所胁迫啊。
五、内容探究
问题:
第5页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1.同学们再一起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苏洵在《六国论》里他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继续看第一段,苏洵是从哪两个角度来阐述他的这一观点的呢?
明确:“赂秦而力亏”以及“不赂者以赂者丧”。
哪一个自然段是来论述第—个分论点的?第二个呢?
明确:分别是第2、3自然段。
第二段中作者是如何论证“赂秦而力亏”的呢?
明确:先摆出秦“战胜而得”与诸侯“战败而亡”的事实,得出结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这是用对比论证从作战部署的不明确这一方面论述的。接着说对于祖先辛苦得来的土地“子孙视之不甚惜”,得出“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的事实。从诸侯守土意识不强来论证第一个分论点。然后说“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诸侯们对割地后果认识不足。最后用引用论证“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来论证“赂秦而力亏”的道理。
第三段又是如何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呢?
第5页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明确:齐,“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赵,共同点是“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燕灭亡是因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是因为“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作者层层推进地从齐、燕、赵三国破灭的结果推论其破灭的原因,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的正确。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