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国论导学案

ID:935633

大小:2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六国论导学案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主备人:何孝银审核人:2012年2月16日课题六国论课型新授课课时2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掌握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能力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学习重点理解文章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学习难点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导学流程学习过程学习内容预习交流一、作家作品二、朗读课文,正音正字三、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本文选自《嘉祐集笺注》。2、题解:六国,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逐渐强大起来,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合纵”对抗秦国,但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被秦国“远交近攻”瓦解,相继灭亡。3、文体: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1)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2)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六国论》属于史论。率()赂()秦耶暴()霜露思厥()先祖父与()嬴洎()牧以谗诛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问题导学交流展示探究欣赏评价点播巩固延伸达标测试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一个王朝。宋太宗以后,国势就渐渐衰弱。宋朝初年,北边已经有敌国契丹,宋仁宗时,西边又出现了敌国西夏。宋朝受着这两个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却不敢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抵抗,只想用屈服妥协的办法,向他们纳银输绢换取和平。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一○○四年),与契丹(后来称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朝答应每年给契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一○四二年),契丹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割给他们晋阳(现在山西省太原市)和瓦桥(在河北省雄县易水上)以南十县的土地,结果定盟由宋朝每年给契丹增加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庆历三年,西夏向宋朝上书请和,宋朝每年赠给西夏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宋朝这样一再向敌人屈服妥协,结果增加了敌人的财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带来无穷的后患,而实际上并不能换得和平。1、整体把握:速读课文,感知文体和文章内容,并梳理结构脉络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从几个方面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的?3.怎样论述赂秦的危害?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1.第三自然段是怎样展开论述的?2.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说明其含义。一、下边的短文选自苏辙的同名论著《六国论》,在见解与风格上,与其父互有同异,读后请作回答。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籍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如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两篇《六国论》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作者所持观点不尽相同,表现在哪里?  2.比较两篇文章,哪一篇见解更为精到?二、阅读李桢的《六国论(节选)》,完成: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1.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罪秦:认为秦有罪。B.曾:竟。C.视:比照。D.向使:原先的使命。E.是以:因此,属介词“以”的宾语提前,“以”:因为;“是”:代词,代这个原因。2.对“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只是他们最终没能做秦国所做的事。B.只是他们最终没有攻克秦国,反倒替秦做了许多事。C.希望他们不要打败秦想打败的国家。D.只是他们最终不愿做秦国所做的事。3.李桢认为六国与秦国相同之处在于________;不同之处是________。4.李桢的“未必不复增一秦也”的意思是________。他认为六国“视秦无异也”,是因为________。他的观点的局限性在于________。教学反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