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苏六国论比较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二苏六国论比较

ID:935748

大小:232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辙《六国论》 苏洵《六国论》的观点是什么?分哪两个层次来论证的?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1)赂秦而力亏韩、魏、楚(2)不赂者以赂者丧齐、燕、赵 苏洵《六国论》把六国分成哪两类?贿赂秦国的韩、魏、楚没贿赂秦国的齐、燕、赵 苏辙《六国论》把六国分成哪两类?韩、魏、齐、楚、燕、赵 阅读苏辙《六国论》第一节,概括所写内容。韩、魏是秦国和诸侯争夺的重点。 第一节: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的交通要道,却遮蔽(掩护)着殽山东边的诸侯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 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顺之心,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怕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阅读苏辙《六国论》第二节,概括所写内容。谈论的重点还是韩、魏韩、魏成为秦的通道,天下诸侯遍受其害。 第二节: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是秦国的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可是秦国攻打燕、赵时,不曾有韩、魏的忧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在其国境内自由出入,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抛弃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屈服而归向秦国,这样以后秦国人就能够出动军队直到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 阅读苏辙《六国论》第三节,概括所写内容。失败的原因是:贪图小利,互相屠杀,不能联合韩、魏抵御秦国。 第三节: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韩、魏不能单独抵挡秦国,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来遮蔽(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 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自我保全。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帮助面临敌寇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 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像这样就可以应付源源不绝的事情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处于困境)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寻找机会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苏辙《六国论》从什么角度来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的?从韩、魏两国的地理位置,其他各国的战略形势来论证的。 补原第一节: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殽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将本文与苏辙的《六国论》相比较,找 出其观点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苏洵《六国论》借古讽今,切中时弊,抒发自己政治观点,是史论,更是政论。而苏辙的《六国论》就史论史,丝毫没有触及现实政治生活,是纯粹的史论。比较阅读 六国论李桢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1.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解释:罪溺克弱作业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不能专门来怪罪秦国。在这个时候,东面的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拥有有利的地理形势如秦国,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最终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和苏洵、苏辙的《六国论》相比,苏洵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他意在借古讽今,以此来批评北宋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贿赂契丹、西夏的政策,但说六国破灭的原 因只是“赂秦”,则不够全面。苏辙认为天下所重在于韩、魏,其它四国不助韩、魏,而招致灭亡,此论也有片面的地方。李桢却不同于“二苏”之见,他一方面说 称霸天下之心六国都有,另一方面又唯心地说秦国称霸是因为“得天助”,六国的失败是因为“失天助”。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