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 学案(教师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国论 学案(教师版)

ID:935853

大小:78.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补充课文六国论(一)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诵读散文,了解作者和背景,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2.把握文章的写法特点。3.积累文言词句。【知识链接】1、作者《六国论》的作者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时期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二十七岁才发愤为学,经过刻苦努力,下笔顷刻数千言。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到了宋代都城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衡论》、《权书》、《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苏洵。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苏洵文名因而大盛。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2、写作背景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几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苏洵生活年代(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找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自主学习】一、思考1、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特色?  2、课文第二、三段分别论证了两个分论点,是怎样论证的?与中心论点的论证有什么关系?  3、怎样理解第四、第五段?4、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思路)图 二一四五三引证法:引用古人的话,以加强论证的说服力。 例证法:列举六国灭亡的史实,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对比论证:用秦国与六国对比,六国之间的对比,以证明六国破灭的历史必然性。此外还用了因果论证、假设论证。5、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除了具有一般论说文用词准确、言简意赅的特点之外,还有语言生动,气势充沛的特点。在论证中穿插“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的描述,引古人之言来形象地说明道理,用“食之不得下咽”形容“秦人”的惶恐不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再加上对偶、对比、比喻、引用、设问等修辞方式的运用,使文章“博辨以昭”(欧阳修语),不仅章法严谨,而且富于变化,承转灵活,纵横恣肆,起伏跌宕,雄奇遒劲,具有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推荐阅读】苏轼《六国论》、苏辙《六国论》六国论(二)班级学号姓名 【知识梳理】一、一词多义(一)以:1.秦以攻取之外(用,凭)2、以有尺寸之地(才,可用而代替)3、举以予人(来)4、以地事秦(用)5、苟以天下之大(凭借)(二)之:1、较秦之所得(结构助词,的)2、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土地)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一个“之”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之”指赂秦各国。都是代词。)4、此言得之(代词,指代上面的道理)(三)而: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因果承接)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是,表示转折)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就,承接关系)4、二败而三胜(递进)(四)兵:1、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2、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3、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 (五)暴:1、暴霜露(动词,曝露)2、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六)事:1、以地事秦(动词,侍奉)2、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七)犹:1、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2、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八)始:1、始有远略(名词,起初)2、始速祸焉(副词,才)(九)向: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2、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二、古今异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今义:实际上(2)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至:到;于:引出结果,以至于;今义:连词,表示到达某种程度(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6)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两次;今义:又,又一次(7)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8)刺客不行  古义:不去行刺;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9)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古义:结交;今义:和(10)始速祸焉      古义:招致;今义:速度三、通假字(1)暴霜露   (通“曝”,曝露)(2)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满足)四、词类活用(找出活用的词语,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1)名词作状语。日削月割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理:按理(2)名词作动词。义不赂秦   义:坚持正义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待以地事秦 事:侍奉(3)形容词作动词。不能独完(保全)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始速祸焉 速:招致(4)动词的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译为打退五、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文言句式1.判断句(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用“也”表判断)(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用“也”表判断)2.省略句(1)举(之)以(之)予人  (省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省主语“子孙”)3.倒装句(1)其势弱于秦  (于秦弱,介宾后置)(2)赵尝五战于秦  (于秦五战,介宾后置)(3)苟以天下之大  (大天下,定语后置)4.被动句(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所,表被动)(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所,表被动)(六)成语如弃草芥:芥,小草。就像扔掉一根小草那样。形容毫不在意。抱薪救火: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