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知识点答案二、通假字“厌”通“餍”,满足)(“当”通“倘”,如果)(“无”通“毋”,不要)三、古今异义词1、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2、古:以致,以至于,终究今:表示另提一事3、古:智慧、智谋、力量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4、古:两次今:又一次5、古:旧事,前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6、古:不去行刺今:能力差7、古:咽下咽喉今:吞咽8、古:其,代词,那。实,副词,实际上。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9、古:这样以后今:连词10、古:可,可以,以,凭借今:表示认可四、重点实词灭亡1、都是2、它的实际情3、适宜,得当4、结交,亲附5、招致6、运数7、两次使……退却8、礼遇9、以前假使10既然(这样)那么通“餍”,满足11、决定13、通“倘”,如果估量14、治理15、跟从旧时,迁离五、词类活用1、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2、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保全。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坚持到底。3、小、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4、日、月,名词用作状语,每天、每月。5、义,名词活用作动词,坚持正义礼,名词活用作动词,礼遇,以礼相待。6、援,动词活用为名词,援助的力量。攻,动词活用为名词,攻战的手段、方法。六、一词多义1、(不是)(不能)2、(获得)(适宜)(能够)3、(优势)(势力)4、①(因为,介词)②(凭借,介词)③(才,副词)④(来,目的连词)⑤(用,介词)⑥(凭借,介词)⑦(因为词)⑧(用,介词)⑨(用,介词)七、特殊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3、状语后置4、定语后置、5、被动句6、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是故:译为“因此”;以……为……:译为“把……作为、当作”;向使:译为“假使、如果”;为……所……:表被动
八、重点句子翻译1、六国被攻破灭亡,并不是(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2、比较秦国(因诸侯贿赂)所得到的土地,跟(它用)战争胜利而夺得的土地,那实际数量相差百倍。3、想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4、用土地(来)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5、等到燕太子丹把派荆卿(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了祸患啊。6、 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两次失败,三次获胜。 7、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8、况且燕国和赵国处在秦国(把其他诸侯国)差不多消灭完了的时候,可以说是智力穷竭,国力危弱,作战失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9、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和秦国相比较,或许不能轻易判断。10、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11、假如凭着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跟随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又在六国之下了! 六国论同步练习六国论同步练习题答案1、答案B.;A项中“暴”读“pù”;C项中“为”读“wéi”;D项中“洎”读“jì”。2.答案B提示:B项中“厌”应为“满足”。3.提示:②“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③“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⑥“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⑧“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答案:C4.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答案:B5.提示:①被打破,被攻克;②攻克;③解除,破解;④被攻占,被攻克;⑤
攻克,攻破。答案:B6.提示:A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答案:D7.提示:①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③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⑤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答案:A8.提示:A项,表顺承/转折;C项,因为/用;D项,表列举/那么。答案:B9.提示:第二段大量使用对比的论证方式。秦之得、诸侯之失,子孙之不甚惜、祖父之艰难,秦之欲无厌、诸侯之地有限皆是对比论证。最后引用古人之言,自然是引证之法了。答案:D10.参考答案:(1)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2)(六国)以至于灭亡,是理所当然。11.参考答案:第一问:文章
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在阐述这一论点过程中,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战争中强调客观因素(“兵不利,战不善”)的浅陋之见,既而又自为设问,针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解:“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第二问:“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和“苟以天下之大……在六国下矣”。12.参考答案: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巧妙引用战国时苏代(苏秦之弟)劝阻魏王时的一段话,比喻精当,一语击中了秦欲难填的要害,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13答案:C解析:“赂”应读“lù”,“暴”应读“pù”,“削”应读“xiāo”。14、答案:B解析:B项,厌:满足。15、答案:B解析:A项古义是指“祖辈”;C项古义是指“智力和力量”;D项古义是“旧例”。16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被动句。能力提升17答案:D解析:①损失的,②灭亡,③指代秦国,④指代六国。18、答案:A解析:①④介词,“用”;②⑤连词,表结果;③介词,“把”;⑥⑦介词,“因为”。19。(1)答案:D(2)答案:C20、答案:B21“此言得之”的“之”字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答案:上面说的道理22、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一语出自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答案:《史记?魏世家》《战国策?魏策》拓展应用1、答案:C解析:②责怪;③排斥,抵挡;⑤认为秦有罪;⑧挟制2、答案:D解析:①古:崤山以西。④古:挺身而出。⑧古:休养生息。3、A喻证法B例证法C对比法D引证法答案:B4、答案:A5、答案: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赵、燕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答案:所以终于因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6、答案:(1)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3)暴霜露斩荆棘举以予人如弃草芥(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7、(1)答案:那个长得丑的很显贵,长得美的很卑贱。(2)答案:丑的自己知道丑,我也就不觉得她丑了。(3)答案:品行高尚却能去掉自认为高尚的念头,(这样的人)到哪里去会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