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超实用ppt概述
六国论(宋苏洵)一、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六国破灭的原因?
六国地图
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前275年魏割温予秦—前273年魏割南阳予秦。㈡秦灭六国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和燕—前221年灭齐,统一全国。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
1.非兵不利2.战不善3.弊在赂秦4.赂秦而力亏5.破灭之道也6.或曰7.六国互丧8.率赂秦耶9.不赂者以赂者丧10.盖失强援弊:弊病,弊端。兵:兵器。善:恰当,得法。亏:亏损,减弱。道:途径,道路;原因。或:有人。互:交互,相继。率:都,皆以:因为,由于。盖:表原因,因为。
弊在赂秦总论赂者不赂者力亏破灭失强援不独完分论弊在赂秦举纲张目重申
1.秦以攻取之外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3.较秦之所得4.其实百倍5.则秦之所大欲6.固不在战矣以:凭着,用。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得:得到的土地。其实:它的实际数目,那实际上。固:本来。则:那么所大欲:最大的欲望。
7.思厥先祖父8.暴霜露,斩荆棘9.以有尺寸之地10.子孙视之不甚惜11.举以予人12.然后得一夕安寝厥:其,他们的。祖父:祖辈和父辈。暴:通“曝”,冒着。以有:才有。以:相当于“而”。举:拿。以:来。予:给。然后:这样以后。视:看待,对待
1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14.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16.此言得之颠覆:国家灭亡。固:本来。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厌:通“餍”,满足。弥、愈:更加。得:得当,适宜,对。
秦之所得战胜而得诸侯所亡战败而亡百倍百倍祖先暴斩尺寸之地子孙不甚惜如弃草芥大欲大患固不在战地有限奉之弥繁欲无厌侵之愈急一夕安寝秦兵又至强弱胜负不战已判以地事秦抱薪救火对比论证引证法赂秦力亏破灭之道此言得之赂者韩楚魏
1.终继五国迁灭终:最终。迁灭:灭亡。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交好、结交。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既:已经。丧:灭亡。4.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起初。5.义不赂秦义:名词作动词,坚持道义,坚持正义。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是故:所以。虽:虽然。
7.斯用兵之效也8.始速祸焉9.赵尝五战于秦10.二败而三胜11.后秦击赵者再12.李牧连却之斯:这。效:功效。始:才。却:使------退却。(使动)再:两次。尝:曾经。战于秦:与秦作战。败了两次,胜了三次。速:招致。
13.洎牧以谗诛1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16.智力孤危17.诚不得已洎:及、等到。以:因为。诛:被诛杀。惜:可惜。终:坚持到最后。殆:几乎。诚:的确,确实。智力:智谋和力量。际:时候。
18.刺客不行19.胜负之数,存亡之理20.当与秦相较21.或未易量2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当:通“倘”,倘若,如果;较:较量,抗衡。或:或许;易:轻易;量:确定,估量。不行:不去。数、理:命运。向使:假使;爱:爱惜;
不赂者齐燕赵与嬴而不助五国不免以荆卿为计速祸牧以谗诛用武不终智力孤危(失去强援不能独完)邯郸为郡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7.苟以天下之大8.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以:用。封:分封事:侍奉。礼:礼遇可:可以;以:凭借。势:形势。为:治理。无:不要。为。。。所:表被动。劫:胁迫,挟持。日、月:日日,月月,一天天。势:国势。苟:如果;天下之大:大天下。下:指六国之后;故事:先例。是:这。
弊在赂秦(总分)赂秦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总分)(总分)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并列)齐亡之事实燕亡之教训赵亡之悲剧(过渡)(分总)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借古)(递进)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讽今)
苏洵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苏辙策略上有错误,大家惟有亲韩、魏,决不可自相攻杀。
苏洵为什么对其他的观点视而不见,只抓住“赂秦”这一点不放?苏洵观点是不是太偏颇?如果不是,为什么?
北宋地图
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北宋的时代背景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盟”议定。北宋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1044年),宋又被迫与辽订盟,每年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同年,宋与西夏达成协议,西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银十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北宋的时代背景
北宋的时代背景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作者的意图是点明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以此警告宋朝统治者,不能重蹈了六国的覆辙,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契丹和西夏,要用武力,要抵抗。他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会永留青史,他的这种高瞻远瞩的眼光会惊醒世俗。可是不幸的是北宋的命运为苏洵所言中:就在苏洵死后六十年,终于发生了“靖康之变”(1126年),北宋为后起的金所灭,徽、钦二帝被俘,客死异国他乡。
写作意图作者借评价六国的灭亡,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要以六国为借鉴,不要被契丹、西夏的积威所劫,一味地贿赂,以求苟安,而要奋起抵御,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道。
苏洵分析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对宋王朝怯敌退让敲警钟,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不为辽和西夏“积威之所劫”,一味地贿赂,以求苟安,而要奋起抵御,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道。要奋起抵御外侮以维护其统治。借古讽今写作意图
历史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常常照出丑陋才能有挽救的希望。而不知回望历史,不懂吸取教训,只会重蹈覆辙。所以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令人感奋、发人省悟的事件,也留下许多经验教训。人们在记录历史、追踪历史的同时,总会涌现出许多联想,引发出许多感慨,这中间又有多少英雄的喟叹、智者的思索和文人骚客的浪漫的诗心。那是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去传来,又将裹挟着我们的声音向着未来绵延而去。
咳嗽Getacough针灸推拿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咳论篇第三十八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
【概说】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其发病原因,有外邪侵袭,肺气不得宣畅而咳嗽;也可由肺脏的病变,或其它脏腑有病,影响肺脏所致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患。
【病因病机】(一)外感: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呼吸,一旦遭受外邪侵袭,肺卫受邪,肺气壅遏不宣,肺气失其清肃,因而引起咳嗽。由于四时气候变化不同,人体所受外邪各异,因而临床上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两类。(二)内伤:由于肺脏功能失调,或他脏有病,累及肺脏而致的咳嗽为内伤咳嗽。常见的有(1)肺燥阴虚,肺失清肃之咳嗽;(2)脾阳不振,聚湿为痰,痰浊上渍于肺,影响气机出入所致之咳嗽;(3)肝气郁滞,日久化火,木火灼金伤肺之咳嗽:(4)肺肾阴虚,肺失宣降,清肃无权,而导致咳嗽。
)【辨证治疗】(一)外感咳嗽1、风寒【诊断要点】咳嗽喉痒,痰液稀白,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处方合谷外关肺腧太渊尺泽2、风热【诊断要点】咳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等表证,苔薄黄,脉浮数。处方:列缺、合谷、肺俞大椎曲池治法:取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以肺腧太渊尺泽为主穴随证配穴:咳嗽伴咽喉肿痛:少商;发热恶寒:大椎、外关。方义: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取肺之络穴列缺,大肠之原穴合谷,原络相配以宣通手太阴经穴,以散风祛邪,宣肺解表;肺俞为肺之背俞穴,功可通调肺气,宣肺化痰止咳。加强宣肺解表之效;咽喉肿痛,少商放血以泄肺热;发热恶寒用大椎、外关以退热解表。
(二)内伤咳嗽1、痰浊阻肺主证:咳嗽痰多,色白而粘,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滑。治法:取背俞和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补泻兼施,并可加灸,以健脾化痰。处方:肺俞、脾俞、中脘、足三里、尺泽、丰隆。方义:肺俞、脾俞补益肺脾之气,以增强肺这宣降,脾之运化功能;中脘、足三里健脾胃以化痰浊;尺泽泻肺以止咳,丰隆化痰以降气。诸穴共收健脾化痰止咳之效。
2、肺燥阴虚主证: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鼻燥咽干或咽痛,或痰中有血丝,甚则咳血,潮热,颧红,舌红苔薄,脉象细数。治法:取肺之俞、募穴为主。针刺平补平泻法,以益阴润燥,清肃静肺气。处方:肺俞、中府、列缺、照海。随证配穴:咯血加孔最、隔俞。方义:肺俞、中府,俞募穴相配,以润肺调气;列缺为肺经络穴,通于任脉,以清肃润燥止咳,配照海养阴生津以清利咽喉;孔最为肺之郄穴,主治急症;隔俞血会,功专止血,两穴相配,以止咳血。诸穴共奏益阴润燥,清肃肺气,止咳止血之效。
3.肝火犯肺【诊断要点】咳嗽阵作,痰少质粘;胸胁作痛,咽干口苦;舌红,苔黄少津,脉象弦数。【处方】阳陵泉太冲肝俞4.肺肾阴虚【诊断要点】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或咯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乏力,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处方】肺俞、膏肓俞、三阴交足三里
二、灸法治疗:取穴肺俞、天突、风门、大椎、膻中。三、电针治疗:取穴肺俞、合谷、风门、大椎。四、耳针治疗:取穴支气管、肺、咽、神门。五、贴敷治疗:取穴肺俞,用药物贴敷。六、刺血疗法:取穴大椎、肺俞、膻中、内关、中脘、太渊、太冲。
推拿(1)开肺门:患者仰卧或正坐,两手拇指分别在肺门穴揉捻(肺门穴在胸部正中线旁开1寸,胸骨柄、体联结部相平处,左右各一),以有酸胀感为度,并同时用双食指勾点天突穴(胸骨柄上缘凹陷处),持续用力,约1分钟。然后双手掌重叠,用掌根着力于膻中穴,缓慢揉动约半分钟。接着双手仍重叠,自膻中到剑突,向下擦法,约30次。
(2)揉中府、云门:患者取上述体位,用拇指分别在双中府、云门穴处,各揉捻1分钟
3)掐大椎:患者取坐位,双上肢向后抱拢头颈,用双中指轻掐大椎穴,约1分钟
(4)揉列缺、拿合谷:如果伴有疼痛、轻度恶寒症时,可用拇指揉列缺穴1分钟,拿合谷穴1分钟(用一手拇指、食指相对捏紧另一手合谷穴)用力拿捏(如图)。
(5)擦背:患者正坐或俯卧,他人用擦法施于背部两侧膀胱经(如图)约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