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研修《六国论》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研修《六国论》教学设计

ID:936272

大小:33.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研修《六国论》教学设计2010年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研修>高中语文>作业列表>作业内容沂水县第二中学    张昱    2010年7月26日22:12《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其子苏轼、苏辙及清代李桢也作《六国论》,阐述个人观点。下面是我平时授课时用的一个学案,请方家指正。【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学习《六国论》围绕中心论点用多种论证方法逐层论证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2.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辱的思想,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现实针对性。提示与建议:用提要钩玄和因声求气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意脉和情感,体会古代散文中的逻辑性与抒情性。【互动探究】§背景知识扫瞄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六国论》中的“六国”即战国时代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大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6 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负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苏洵生活年代(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弊在赂()秦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如弃草芥()洎()牧以谗诛革灭殆()尽与()其参与()燕()国燕()子2.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其实:祖父:可以:故事:智力:§文本精要探究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6 整体感知课文:速读,熟悉课文。依据课本注释,粗通文意,有疑问的地方勾画出来课堂提问。1.第一段的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阐述的?2.第二段是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的?其中有几层意思?用了哪些对比的语句?3.第三段是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的?齐国和燕、赵两国为什么灭亡?4.第四段的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5.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和内容来看,写到第四段的“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本来是可以结束的,作者又写了最后一段,这两句话是否多余?6.关于六国破灭的原因,历来争论不休。本文作者的观点是否有道理?六国究竟为什么破灭?7.本文的论证虽然周密,但有些说理却欠妥当,你能找出来并加以分析吗?这样会不会影响中心论点的成立?为什么?【自我测评】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6 A.六国互丧互:交互。盖失强援盖:大概。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C.故强弱胜负已判矣判:确定、断定。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小则获邑,大则得城。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B.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D.洎牧以谗诛。4.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6 C.渔人甚异之。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二.阅读理解下边的短文选自苏辙的同名论著《六国论》,在见解与风格上,与其父互有同异,读后请作回答。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籍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如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5.两篇《六国论》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作者所持观点不尽相同,表现在哪里?6.比较两篇文章,哪一篇见解更为精到?7.给下边加点词选择正确解释,用“√”表示。(1)若此可以应夫无穷。(你这样、象这样、如果这样)(2)以二国委秦。(舍弃、委托、对付)(3)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同“倘”、抵挡、面临)(4)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献出生命、家庭成份或个人来历、挺身而出)三、语言运用8.阅读下面一段话,试概括出“草根文化”的四个主要特性。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在《改革开放30周年解读》中对草根文化这样界定:“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潮流,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6 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有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他认为。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带来辐射、腐蚀和冲击。“草根文化”的特性:①②③④。6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