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国论》教案3(07版鲁人必修四)
加入VIP免费下载

.2《六国论》教案3(07版鲁人必修四)

ID:936289

大小:7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六国论》第三课时一、全文重要词句的复习。二、全文赏析。1、赏析第一段。a、指定学生诵读该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b、这一论点的提出方式很有特色,试加以分析?作者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两种传统的观点,然后用斩钉截铁的语气,从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的提出方式,给人鲜明的印象。c、为什么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呢?我们接着读下文。“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因为“赂秦”国力就会损耗,国力损耗武器再好,也无力拒敌;再善于打仗,也难以御敌。(从“不赂秦”的国家正面提出六国灭亡的原因)“不赂者以赂者丧,盖世强援,不能独完”。(从“不赂秦”的国家反面提出六国灭亡的原因)d、大家想想,我们能不能删掉第二个分论点?因为在六国中,齐、燕、赵三国并没有割地事秦,但是它们灭亡了。这样就会使人们在作者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观点后,对这个观点的正确性表示怀疑。故而作者自己先设疑,“六国互丧,赂秦耶?”然后解疑,“不赂者以赂者丧,盖世强援,不能独完”。综上所述第二个分论点是第一个分论点的补充,它解除了中心论点与局部情况之间的矛盾,起到强化中心论点的作用,使论证严谨。e、说说第一段在全篇中的作用?全文的总论,为下文的论述举纲张目。2、赏析第二段。a、指定学生朗读该段,其他同学思考:第二段是论述什么道理?即证论述哪个分论点的?证论第一分论点“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b、首先大家说说“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是什么?固不在战矣。c、为什么“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d、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一道理?作者运用对比论证,先将秦以攻取之外所得,即“贿赂所得”与“战胜所得”相比;又用“诸侯赂秦所亡”与“战败而亡”相比,说明了赂秦的危害,得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的结论。e、接着作者又用四组对比,请同学逐一找出,并说说这些对比说明了什么道理?诸侯的祖辈父辈创业的艰难与子孙割让土地之易的对比;诸侯割地求安与“秦兵又至”即求安不得的对比;诸侯之地有限与秦之欲无厌的对比;六国奉之弥繁与秦侵之愈急形的对比。通过四组对比,说明了割地的情形和后果,从而得出了“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结论。 f、最后作者引用古语,那么本段引用古语有什么作用是什么?引用古语,形象地说明诸侯割地事秦的严重后果,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3、赏析第三段。a、第二段分析了赂秦的国家(韩、魏、楚)的灭亡,作者认为它们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即以地事秦。这段分析齐、赵、燕三国的灭亡,它们的灭亡的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齐亡原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分说1】燕亡原因:“以荆卿为计”赵亡原因:“牧以谗诛”“用武不终”【合说2】b、作者认为燕、赵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来源:Z*xx*k.Com]“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孤立无援。所以燕、赵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齐、燕、赵的灭亡照应上文哪一句的?那么该段是论证哪个分论点?“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作者这样来论述齐、燕、赵三国的灭亡,是为了论证本文的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d、作者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之后,就自然想到了他们的救亡之道,他是怎样为他们谋划的?“向使三国各爱其他……良将犹在”e、为什么在此前要加“向使”二字?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因为事实已经成为过去,是不可能办到的。只是以假设引起,得出假设的结论。归纳了对两个分论点的论证。【3】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f、“或未易量”一语中,“或”有什么作用?不能轻易地断定谁胜谁负。使语意舒缓,避免判断武断,加强了说理的正确性。4、赏析第四、五段。a、指定学生朗读第四段,其他学生思考:第三段最后一层与“呜呼…不得下咽”有什么关系?都是讲的救亡之道,只不过上一段是从消极方面来说,不该用什么策略;而这一层承接上文,正面提出救亡之道。b、那怎样正面救亡?c、可悲的是,六国却没有这样做,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致使土地“日削月割”,作者回到史实,批判了六国的政策。那么六国破灭有什么历史教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似乎是在批评六国的“为国者”,其实也在告诫北宋的“为国者”---面对北方的威胁,放弃屈辱的妥协政策,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d、所以第四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评析历史,转入下文的讽谏当朝统治者。e、教师朗读该段,学生思考:本段或明或暗作了多方面的对比,请找出来。 六国――秦【爵位(诸侯)、实力(强弱)】北宋――契丹、西夏北宋――六国契丹、西夏――秦小结:通过这四组对比,讽谏北宋统治者勿重蹈覆辙,要奋起御侮,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点明写这篇史论的主旨,是本文的结论部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