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教学之后(杨永清)
加入VIP免费下载

《祭十二郎文》教学之后(杨永清)

ID:937179

大小:3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祭十二郎文》教学之后杨永清《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前人对它的评价甚高如《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怎么让学生在掌握文言基础的层面上,深入理解这些评价,并能有自己切实的体会,这是我在教学设计时思考的问题。首先,在教学设计方面,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做了如下的设想:在文本层面上,确定了三维教学目标,来实现文字、文学、文化三者之间的统一,即(一)知识教学点( 1.弄通课文,积累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辨析文言虚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4.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二)能力教学点 (1.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能较好的理解、翻译课文。 2.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是怎样逐层深入的,注意体会作者以情动人的文笔。 3.培养对古代散文名篇的鉴赏能力,并把握本文在记叙中抒情的特点。) (三)德育、美育渗透点 ( 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体会至情至性的人情美,和作者创造这种美的方法。),只有立足于这一共性目标,才能挖掘《祭十二郎文》这篇个性文本的独特语文价值,;在教学方法层面上,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学生的 合作、探究和竞争,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利用现代媒体,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打开了克服重难点的大门,以诵读体验,讨论赏析作为课堂活动的基点,并贯穿于整个的课堂教学。其次,在课堂实际操作方面,我有几个注重。一重规律揭示,以文本为基础,力求文言积累举一反三,因为教学对象是有一定文言解读能力的高二年级的学生,所以,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文言学法的指导;二重诵读感悟,诵读是表现文本之声,是诵读者语感与文本言语之声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也是学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语感的重要途径。以默读、研读、赏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对话文本、体悟情感、提升语感,是文言教学传统复归的应有之义,可以达到以诵读促语感,以语感助理解,因此,我指名部分学生先朗读整个文本,以达到对文本的初步感知,接着重点把握前三个自然段的诵读和理解;三重涵咏品味,在品味时走进文本,在涵咏时领悟情感,《祭十二郎文》以情之真、意之切终成“千古绝调”,以“情”为抓手,以“入情”“悟情”“品情”为教学流程,最终达成文言教学的多维目标,应是可行的思路;四重自主探究,教师由“演”走向“导”,从台前走向幕后,在对第一自然段做了解读后,二三两个自然段则完全交由学生自主探究。以上注重主要是为了让课堂有鲜明的倾向性特征,传递出我对语文学科和语文课堂教学的些许理解。在课后反思,我终于明白语文课堂永远是有缺憾的艺术。或许,唯其有缺憾,课堂方是呈现了价值。反思课堂,学生愿说、能说、愿读、能读,充分证明了以上设计及 几个注重的价值。但学生说得不甚精彩的事实告诉我,在学生对文本的前理解不甚充分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都应得到充分发挥,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邂逅更多高层次的对话。课堂书声朗朗的目标虽然基本达成了,但学生读得不甚投入、不甚动情,这又启发我,在追求课堂的简约朴素之时,适当的氛围营造很有必要,“以文为本”固然重要,“以生为本”更是重中之重。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