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第五单元1.1.1 集合的概念
自主赏析 祭十二郎文1.1.1 集合的概念第五单元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若干文言词语。2.领会本文在叙说家庭琐事中抒发真挚感情的特点。3.品味本文平实自然、凄婉流传、边诉边泣、吞吐呜咽的语言特点。
7.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因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文学家。曾任吏部侍郎,故又有韩吏部之称,卒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政治上既不赞成王叔文改革集团的主张,也反对藩镇割据。比较关心人民疾苦。文学主张继承秦、汉散文传统,提出“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的观点。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领袖。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所作记叙文,注重形象的描绘;抒情散文亦能与叙事融合,情真意切;论说文则以简洁、透辟、严谨见长。《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序》《柳子厚墓志铭》《祭十二郎文》等,皆为名篇。诗亦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影响直至清代。
课前预习
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正确,与“非”相对代词,这判断词,是诚意如果,果真确实,实在
xǐng,知道xǐng,探望shěng减少shěng,官职名能战胜克制约定或限期
恩泽聚水的洼地雨露光泽,润泽长大年长的养育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祭奠其侄韩老成而写。韩愈的父亲韩云卿生子三人,长韩会,次韩介,季韩愈。韩老成本是韩介的次子,出嗣给长兄韩会为子,他在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是以行第称韩老成。韩愈幼年丧父,由韩会夫妇抚养成长,他和老成生活在一起,经历患难,所以叔侄间的情感特别亲密。这篇祭文,韩愈叙写了幼年事情和生离死别的悲哀,于萦回中见深挚,于呜咽处见沉痛,融抒情于叙事之中。
课堂互动
(一)自主思悟1.文章第①段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与亡者衔哀面语,虽说第①段是祭文的固定格式,但饱含至哀深情,确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也为下文抒发作者的哀思埋下伏笔。
3.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要详述幼时及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往事历历在目,忆之深乃因情之切,于叙事中,亦可见作者真情。4.第⑪段最后写作者晚年的计划,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作者打算置田“以待余年”,养育子女成才,通过对自己心灰意冷的描述,又进一步加深了已有的哀痛。
(二)深入探究1.试对本文的结构及层次大意进行简要分析。全文除开头一节为“引子”外,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记叙为主,通过韩氏家族中“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人丁不旺情状的描述,记录了叔侄俩三别三会的情景,抒写了叔侄之间的依依深情。第二部分以抒情为主,主要抒发作者听到十二郎亡故的噩耗后心中痛苦而复杂的思想怀感,感叹“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并对“神难明”、“理不可推,寿不可知”发出无奈的叹息和怨尤。
第三部分以说明记叙为主,表达了祭奠亡灵、吊慰家属和为十二郎迁葬的打算,言辞间情意悠悠,表现出作者对仕途的厌倦和对人生现实的感喟,真可谓“言有尽而情不可终”。总之,本文把叙事与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密切联系家庭、身世和日常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作者对亡侄十二郎的无限哀痛之情,字字是血,声声是泪,同时也显露出对自己浮沉于宦海的凄楚和沉重的人生感叹。
2.文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抒写了怎样的感情?此文的最大特点是叙事中抒情。具体说来作者抒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情。一是骨肉亲情。作者和十二郎,虽为叔侄而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孤苦伶仃,家族凋零,振兴无望。在这注重门庭兴旺家道高贵的古代,不能不引起彻心切肤之痛。
二是悔恨悲痛之情。作者与十二郎,几欲相见团聚,但由于种种原因,却未能遂心,这不能不引起作者的悔恨;“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遽去吾而殁”,不能不令作者悲痛至极;以至于老成(十二郎)之死,使作者顿生真邪梦邪的怀疑,悲痛之情达到了极点。三是愧疚遗憾之情。作者“生不能相养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愧对神明,愧对父兄,也愧对十二郎,以至于痛极生悲,发出“彼苍者天”,“曷其有极”的呼喊,甚至“无意于人世”,只求“数顷之田”抚养子孙以待余年。
四是表达自身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情。作者奔走仕途,求食求禄,因而别多聚少,以至于抱憾终生;作者年龄比老成大,身体比老成弱,但“少而强者不可保”,哀叹人生之无常,体现了痛切之情。总之,这篇祭文,“字字是血,字字是泪”,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随堂练习
【答案】A(B项,“不省所怙”的“怙”应读“hù”;C项,“奴婢”的“婢”应读“bì”;D项“万乘”的“乘”应读“shènɡ”)
【答案】D(D项,比:近来。戚:忧伤)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答案】C(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⑥假如;⑨副词,表揣测语气;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
【答案】A(A项两个“与”字,都是介词,和;B项代词,代“遽去吾而殁”之事/语气词;C项把/用来;D项转折/修饰)
【答案】D(D是结构助词“的”,其它的是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阅读课文1~2两个自然段,回答问题。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答案】骈俪①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的朴素叙述 对亡者的一句赞颂之辞②不用骈俪韵文,而是句子长短错落,更贴近生活
【答案】①表现由亡侄引发的对兄嫂的怀念②一往情深地表达他对亲人的痛惜之情
【答案】①直接描述 间接烘托②突出一个“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