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审美赏读探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祭十二郎文》审美赏读探析

ID:937228

大小:60.3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披文入情至臻至境《祭十二郎文》审美赏读探析金沙中学毛伟551800贵州金沙摘要:《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情感炽烈,文体创新,被誉为“千古绝调”的祭文。本篇教学要传达活生生的生命气息,体悟情感,思悟创造,品悟个性,需要师生彼此敬畏生命,以文立骨,从文字、文学、文化三维层面立意教学。关键词:情感美创造美个性美“文字、文学、文化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一切文言文教学的共性追求”。①立足共性目标,挖掘个性文本的独特语文价值,是我们文言教学的定位追求。《祭十二郎文》“通篇词意刺骨,无限凄凉,乃祭文中千古绝调”②。教学本篇,以文立骨,从文字、文学、文化三维层面,披文入情,至臻至境,是一种不错的审美赏读。一、立足文字体悟,悟读情感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吴楚材、吴调侯曰:“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需想其一面写,一面哭,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屮千年绝调”③。从悟读文字入手,以“一种相依”、“两种离合”、“三种纠结”、“四种抚慰”内容提炼为教学支点,是体悟情感美的有力抓手。1.一种相依韩愈幼年失去父母,跟着大哥韩会生活,而十二郎虽为二哥韩介之子,但过继给大哥韩会,所以韩愈和十二郎从小一起生活,名为叔侄,实为兄弟手足。中年,兄殁南方,韩愈和十二郎皆幼,从嫂归葬河阳。不久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韩氏家门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何等凄凉。尤其是嫂抚汝指吾而言的细节描写,像一把利剑穿心,直教人身心俱碎。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作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的他们,相仿的年龄,相同的际遇,更加明口双方对于彼此的意义,成为对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顺风顺水的亲情固然让人艳羡,但大风大浪中的相依更讣我们动容和心碎。这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怎能不令人悲痛欲绝?人生的际遇让韩愈和十二郎远远超越了叔侄亲情,成为人生路上相互搀扶的 一道风景,成为相依为命的一路旅人。一种相依,是他们生存状态的高度概括,也是叔侄灵魂取暖的精神佳肴。1.两种离合一种是生之离合。“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短短11年,聚少离多,各种辛酸,述诸笔端。而当读到“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时,作者的心完全碎了,后悔之情、难言之痛、宦海Z悲、况味Z苦跃然纸上。一种是死之离合。“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作者悲痛欲绝,情不自已,想起去年给十二郎的书信,想起自己未老先衰的身体,想起诸父诸兄康强早逝的家族不幸,自然生发出“如吾Z衰者,其能久存乎”、“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的“死的分离”。作者想到自己将不久于世,牛之长期别离,将会留给十二郎无尽的伤痛,哪会料到“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的悲惨结局。作者的内心在不断的撕裂,不停地滴血。十二郎的死太不合常理,太让人难以置信,所以作者在“信”与“不信”Z间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质疑、纠结、无奈,全都化为万千的感叹,去指向那不是理由的理由:“呜呼!其信然矣!吾兄Z盛德而夭其嗣矣!汝Z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死之确凿,痛之灼灼。自己身体每况愈下,死而相见之期不远,倒像牛出些许安慰:“虽然,吾自少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FI益衰,志气H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但我们看不到作者减轻丝毫伤痛,反而更加炽烈,他是希望自己早死,好与十二郎“死之相合”。“两种离合”是作者对十二郎的深切祭奠,也是作者家族凋零的切肤之痛, 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慨叹。难怪南宋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写道:“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Z《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1.三种纠结一是纠结于十二郎和我的孩子能不能长大成人?“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二是纠结于究竟是什么病要了十二郎的命?内心充满自责和悔恨:“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Z人,常常有Z。'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三是纠结于十二郎的死期究竞是不是“六月二日”?对于日期的不确定,内心充满遗憾。2.四种抚慰一是吊汝Z孤与汝Z乳母。二是改葬。三是告慰十二郎亡灵。四是代养子女。二、立足文学比照,议读创造美“祭文者,祭奠亲友之辞也。古文祭文,止于告飨而已。中世以还,兼赞言行,以寓哀伤之意,盖祝文之变也。”④可见,祭文产生较早,且不断变化发展。“在韩愈生活的时代,一般的祭文,虽然已有'赞言行''寓哀伤之意'的内容,但多用四言韵文或骈文,形式呆板,篇幅短小,口多为称颂死者之词,华而不实,实际上成了一种有固定格套的应酬文字,换个人名,稍微变动一些内容,谁都可用。”⑤因此,套板的祭文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它鲜活的生命力。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在古文创作上有其独特的主张。他在《答李秀才书》中指出“愈所为,不违孔子,不以雕饰为工。”在《醉赠张秘书》屮写道「'至宝不雕琢,神功谢锄耘。”韩愈重视“唯去陈言,文从字顺”,以达到“善并美具”的境界。他认为,文章要达到文辞之美,应该有一个标准,即“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宜,金石谐和”。韩愈身体力行,践行自己的文学主张。《祭十二郎文》一改以前祭文死板的骈文形式,破骈为散,通过自由抒写的散文形式,尽情地倾吐自己心屮的悲痛,开创了祭文自由抒情的先河,深刻地体现了韩愈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了深入地体味《祭十二郎文》的创造美,教学本文,我特地精选诸葛亮的《祭周瑜文》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中品悟韩愈作品的创造美。(幻灯展示《祭周瑜文》)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按;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持角之援,首尾相倚,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两文赏读,诸多相异,究其精要,惟形式内容之别。形式上,《祭周瑜文》骈文写就,韵文入题,整齐深情,回环往复。《祭十二郎文》破骈为散,酣畅自由。内容上,《祭周瑜文》重在称颂死者和痫悼之情。止文部分,先从周瑜的幼学、弱冠、壮力、丰度、气概、弘才等不同方面高度概括周瑜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捋;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用词简约精炼、非常老到。接着充分描述、渲染周瑜之死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及哀悼之情:“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喑,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这一节既痛惜了周瑜的英年早逝,又渲染了现场的哀悼气氛,三军悲怆,主人哀泣,朋友洒泪,痛彻心扉。最后写孔明与周瑜的相识、相知、合作:“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捋角之援,首尾相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以明哀痛不绝之情。《祭十二郎文》则突破了以称颂死者为主的惯例,以十二郎Z死为起点,文思泉涌,联想开合,叙与十二郎的不幸身世及家门衰微、宦海沉浮、内心纠结等人生琐事,融诸多往事于传神的细节描写之中,情动而词微,开合之间,尽是作 者对死者的痛悼之悲、门衰之哀、宦海之慨和人生之叹。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情感丰富,它大大丰富了祭文的内容和抒情功能。难怪茅坤评为“奇崛”。姚范以为“他人无此”。刘大槻也说:“祭文退Z独擅。”不可企及,无可超越,源于韩愈的创造魅力。三、立足文化归因,美读个性美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乂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是人类相互Z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文化归因就是从文化的角度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祭十二郎文》感情炽烈,很适合学生品读。学生经历不同,理解不同,诵读的味道也不同。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个性地美读,并能从文化归因的角度说出自己美读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深层体悟,体现不同美感。教学中,这个环节,学生参与热烈,有的读得声嘶力竭,有的读得涕泪交流,有的读得肝肠寸断,有的读得哽噎抽搐,有的甚至用唱,竭尽自己Z能事。通过个性美读,学生在情感渐染中与文字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作者对话,抵达作品灵魂。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这种生命的气息,就是要尊重人性,体察人情,秉持人道,耕耘人心。我想,《祭十二郎文》的文化审美赏读,应该是奔向这一目标的。参考文献:①许涛《朗朗书声与千古悲情的唯美邂逅一一〈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及反思》,摘自网络。②《唐宋八大家文钞•昌黎文钞》评语卷十六,明•茅坤语。③《古文观止》评语卷八。④徐师曾《文体明辨》⑤李英道《读韩愈〈祭十二郎文〉》,摘自网络。 (本文发《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2016年第8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