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中刘芳教学设计祭十二郎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十三中刘芳教学设计祭十二郎文

ID:937315

大小:29.8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祭十二郎文》教案【教学重点】1.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2.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语言形式。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及文体。2.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句。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教学过程】一、导语: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理性的角度对逝者的一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的《祭十二郎文》却是完全从感性的角度,用边泣边诉的方式,抒发了韩愈对侄儿老成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感情。《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二、解题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河北昌黎,又称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任汴州、徐州幕府推官。贞元十八年(802)入国子博士、监察御史,因议赈关中旱,贬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后入为国子博士,累官至中书舍、邢部侍郎。819年,因上《论佛骨表》贬潮州刺史。820年冬入长安,历任国子祭酒、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史部侍郎等。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 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破骈为散的祭文。2.文体介绍及本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1)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2)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红楼梦》中“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就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3)写作背景: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三、自读课文,疏通文章1.梳理字句。【原文】年月日(某年月日,古人起草时常省写具体时间,待誊抄时再补上),季父(叔父,古人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愈闻汝丧(过世)之(助词,无义)七日(已经七天),乃(才)能(得以)衔(含)哀致(表达)诚(诚意),使(派)建中(韩愈仆人)远(在远方)具(准备,备办)时羞(应时鲜美的食物。“羞”通“馐”,美味食品)之奠(作为祭品),告汝十二郎之灵(灵位): 【分析】1节常规格式:交代时间、人物、事由。引子(1节)常规格式。呜呼!吾少(少年)孤(韩愈三岁丧父),及(等到)长(长大成人),不省(xǐng知道)所怙(hù依靠,语出《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因取“怙恃”为父母的代称,所怙,即指父亲指依靠的父亲),惟兄嫂是依(惟……是……,宾语前置的句式。兄嫂,指韩愈的长兄韩会和长嫂郑氏,韩老成过继的父母。韩老成为韩介之子)。中年(正当中年)兄殁(mò死)南方(中年韩会死在邵州刺史任上),吾与汝俱(都)幼,从(跟从)嫂归(回归)葬(安葬)河阳(河南孟县)。既(不久,后来)又与(跟)汝就食江南(到江南谋生。唐德宗建中二年中原兵乱,韩家在宣城有田宅)。零丁孤苦,未尝(不曾)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早死,“世”通“逝”)。承(继承)先人(指韩愈已死的父亲)后者,在孙惟(只有)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子孙两代都只有一个男丁),形单影只。嫂尝(曾经)抚(抚摸)汝指(指着)吾而(修饰连词)言曰:“韩氏两世,惟(只有)此(你们这两个人)而已(罢了)!”汝时(当时)尤(还)小,当不复(再)记忆。吾时(当时)虽(虽然)能记忆,亦未(也不能)知(感知)其言(那话)之(多么)悲(悲切)也。【分析】2节幼时身世:1孤苦相依,未尝相离2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吾年十九,始(才)来京城(786年韩愈来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其后(那以后)四年,而(才)归视汝。又四年,吾往(前往)河阳省(探望)坟墓,遇汝从(护从)嫂丧(丧事)来葬(回来安葬)。又二年,吾佐(辅佐)董丞相(名晋,字混成,曾任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兼汴州刺史。此时韩愈任董晋幕府观察推官)于汴州(开封),汝来省(探望)吾。止(只留居)一岁,请归(请求回去)取(迎接)其(自己的)孥(nú妻子和儿女的统称,即指家属)。明年(第二年),丞相薨(hōng唐代称二品官员以上的人死)。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来(你结果没有来)。是(这)年,吾佐戎(辅佐军务)徐州(韩愈此时任节度使张建封的节度推官),使(派去)取(接取)汝者始(才)行,吾又罢去(罢职离开。800年,张建封死,韩愈离开徐州),汝又不果(成为事实,实现)来(结果又不能来)。吾念(考虑)汝从于东(从我于东,指汴州、 徐州等在河阳之东),东亦客(客居)也,不可以久。图(谋划)久远者,莫如(不如)西归(回到家乡河阳),将(等待)成家(安家)而致(使……来)汝。呜呼!孰谓(谁能知道)汝遽(jù突然,急)去(离开)吾而殁(mò死)乎!吾与汝俱(都)少年,以为虽(虽然)暂相别,终当(最终应当)久相与处,故(所以)舍(舍得离开)汝而旅食(在外地谋生)京师,以(来)求斗斛(hú)之禄(微薄的俸禄)。诚(如果,果真)知其(他)如此(这样短寿),虽(即使)万乘(shèng)之公(公卿)相(宰相),吾不以一日辍(chuò停止,离开)汝而就(就职上任)也。【分析】3节成人经历:三别三会,聚少离多。第一部分(2-3节)叔侄情深。去年,孟东野(孟郊于802年赴溧阳尉,离宣城不远,韩愈托他捎信给十二郎)往。吾书(写信)与(给)汝曰:“吾年未(未满)四十,而(就)视茫茫(视力模糊),而(就)发苍苍(头发灰白),而(就)齿牙动摇。念(考虑想到)诸父与诸兄,皆(都)康强(健康强壮)而(却)早世(英年早逝)。如(像)吾之(这样)衰者(早衰的人),其(怎么,难道,反问语气助词)能久存(存活)乎?吾不可(能)去汝不肯来,恐(恐怕我)旦暮(早晚)死,而(却)汝抱无涯之戚(忍受无穷无尽的悲伤)也!”孰谓(谁会想到)少者殁(mò死)而存(存活),强者夭(早死)而病者全(保全)乎!【分析】4节,感伤身体,少强先殁。呜呼!其(难道)信(确实)然(这样)邪(吗)?其(还是)梦邪(“其……其……”,“是……还是……”,表选择关系)?其(还是)传(传言)之(主谓间)非其(那不是)真(真实的)邪?信(假如确实这样,那么)也,吾兄之(这么)盛德(大德)而夭(使……夭折)其(自己的)嗣(sì继承人)乎?汝之(这样)纯明(纯正明智)而(却)不克(能)蒙(蒙受,承受)其(他们的,指先人)泽(恩泽)乎?少者(年轻的)强者(强壮的)而(却)夭殁(早死),长者(年纪大的)衰者(身体衰弱的)而(却)存全(存活保全)乎?未可(不能)以为(认为它)信(真实的)也。梦也,传(传言)之(主谓之间)非其(那不是)真(真实的)也,东野之书(书信),耿兰(十二郎的仆人)之报(耿兰报丧的消息),何为(为什么)而(却)在吾侧(身边, 傍边)也?呜呼!其(可能)信(确实)然(这样)矣!吾兄之(这么)盛德(大德)而(却)夭(使……夭折)其(自己的)嗣(子息,后代)矣!汝之(这么)纯明(纯正明智)宜(应该)业(动词,继承……的事业)其(他们的,指先人)家者,不克(能)蒙(蒙受)其(他们的)泽(恩泽)矣!所谓天(天命)者诚(实在,确实)难测(难以预测),而神(神灵)者诚(确实)难明(难以明了)矣!所谓理(事理,天理)者不可(能)推(推测),而寿者(寿命的长短)不可(能)知(预知)矣!【分析】5节惊闻噩耗,疑梦非真。作者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也”字,三个“乎”字和五个“矣”字来抒发感慨,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的真的,又不得不信的矛盾心情。诵读时应读出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感情来。其信然耶?吾兄盛德夭其子汝之纯明不蒙其泽其梦耶?东野之书耿兰之报其信然矣天难测,神难明理难推,寿难知虽然(即使这样),吾自今年来,苍苍者(灰白的头发)或(有的)化(变化)而(就)为(成为)白矣,动摇者(松动的牙齿)或(有的)脱(松脱)而(就)落(掉下)矣。毛血(身体气血)日(一天天的)益衰(更加衰弱),志气(精神状态)日益微(衰微),几何(多少日子,过不了多久)不从(跟从)汝而(来)死也?死而有知(知觉),其(那)几何离(有几天的分离)?其(如果)无知,悲不几时(为你悲伤也悲伤不了几多时间了),而不悲者无穷期(不能悲伤的日子是没有穷尽的)矣。【分析】6节未老先衰,将从汝死。汝之子始(才)十岁,吾之子始(才)五岁。少而强者(年轻力壮的人,指十二郎)不可(能)保,如此(像这么)孩提者(小的孩子、儿童),又可(又怎么可以)冀(希望)其(他们)成立(成长立业)邪(呢)!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唉,多么悲伤啊)! 【分析】7节子孙幼弱,睹之生悲。汝去年书云(书信中说):“比(近来)得(得了)软脚病(一种脚病。《千金方序》:“因晋朝南移,衣缨士族不袭水土,皆患软脚之疾。”),往往(经常)而剧(痛疼剧烈)。”吾曰:“是疾(这种病)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开始不)以为忧(以之为忧)也。呜呼!其(难道)竟(竟然)以(因为)此(这种病)而(却)殒(丧失)其(你的)生(生命)乎?抑(还是,或者,选择连词)别(另外的)有疾而(才)至(导致,至于)斯(这样)乎?汝之书(书信),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说),汝殁(mò死)以(在)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报丧的消息)无月日。盖(大概)东野(孟郊)之使者(仆人)不知(晓得)问(询问)家人以(把)月日(十二郎死亡月日);如(而)耿兰之报(报丧消息),不知(晓得)当(应当)言(言明)月日(死亡月日)。东野与(给)吾书,乃(才)问(询问)使者(仆人),使者妄称(心口胡诌)以(来)应(应付)之(他)耳(罢了)。其(果真是)然(这样)乎?其(还是)不然(不是这样)乎?【分析】8-9节病因死期,萦回于心。第二部分(4-9节)噩耗传来。今吾使(派)建中祭(祭奠)汝,吊(慰问,抚慰)汝之孤(孤儿)与汝之乳母(奶妈)。彼(他们)有食(吃的)可(能)守(守丧),以(可以)待(等待)终丧(到守完三年丧期),则(就)待(等待到)终丧(守孝三年期满)而(才)取以来(接孤儿和乳母来);如(如果)不能守(守丧)以(来)终丧(等到守完三年期满),则(就)遂(立即)取以来(接孤儿和乳母过来)。其余奴婢,并(一起)令(叫,派)守汝丧(为你守丧三年)。吾力(有能力)能改葬(迁葬),终(最终)葬汝于(把你葬到)先人之兆(祖先的坟墓),然(这样)后惟其所愿(让奴婢们按照他们的意愿或去或留)。【分析】10节吊慰改葬,事事不忘。呜呼!汝病(生病的时候)吾不知(知晓)时(时间),汝殁(死的时候)吾不知(晓得)日(日期),生(活着)不能相(相互)养(扶持)以(来)共 居(在一起生活),殁(死着)不能抚(抚摸)汝以(来)尽哀(尽情哀痛),敛(liǎn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不凭(靠在)其(你的)棺(棺材),窆(biǎn葬时下官入穴)不临(亲临)其(你的)穴(墓穴)。吾行(行为)负(对不起)神明,而(因而)使汝夭;不孝(对上不孝)不慈(对下不慈),而(因而)不能与汝相(相互)养(照顾)以(来)生(生活),相(相互)守(厮守)以(到)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再生的时候)而影(身影)不与吾形(形体)相依(相互依靠),死(死了以后)而魂(魂魄)不与(跟)吾梦(梦境)相接(接触)。吾实(实在是)为之(自己造成这种情况),其(那)又何(谁)尤(怨恨)!彼(那)苍者天(苍天),曷(何,什么时候)其(它)有极(尽头)!自今(从现在开始)已往(以后),吾其(表推测,还是)无意(没有什么心思)于(对)人世矣!当求(买)数顷(百亩为一顷)之田于伊(yī伊水)、颍(颍水)之上,以(来)待(度过)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希望)其(他们)成(长大成人);长(zhǎng养育)吾女与汝女,待(等待)其(他们)嫁(出嫁),如此而已(只是这样罢了)。【分析】11节生离死别,抚孤成立。呜呼!言(话)有穷(说完的时候)而(可是)情(哀痛的情感)不可(能)终(终结),汝其(大概是)知也邪!其(还是)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哎呀,伤心啊)!尚飨(xiǎng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尚,希望。飨,鬼神享用祭品)!【分析】12节言有穷尽,情不可终。第三部分(10-12节)祭奠之情。【译文】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让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魂灵:唉,我幼年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好靠哥嫂抚养。哥哥在中年时死在南方,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零丁,一天也没有分开过。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嫂嫂曾经抚摸着你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 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看望我,只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任职,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西边去,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我而死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但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谁知道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强壮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还活在人间呢?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把它当作真的啊!如果是梦,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了。这正是所谓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实在难以知道了。也就是所谓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即使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全要变白了,松动的牙齿,也像要脱落了,身体越来越衰弱,精神也越来越差了,过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如果死后有灵,那么我们又能分离多久呢?如果没有灵,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 儿子才五岁,年轻强壮的尚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啊,悲痛啊,真是悲痛!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发作)疼得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人常常得。”没有当作值得忧虑的事。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说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时没有说日期。大概是东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问明日期,而耿兰报丧竟不知道应该告诉日期?还是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去问使者,使者胡乱说个日期应付呢?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现在我派建中来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他们有粮食能够守丧到丧期终了,就等到丧期结束后再把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到丧期终了,我就马上接来。剩下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坟旁,然后让奴婢们按照他们的意愿去或留.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着的时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死的时候没有抚尸痛哭,入殓时没在棺前守灵,下棺入葬时又没有亲临你的墓穴。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从今以后,我已经没有心思奔忙在世上了!还是回到老家去置办几顷地,度过我的余年。教养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她们出嫁,(我的心愿)如此而已。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悲哀啊!请享用祭品吧!四、理清思路,体味抒情色彩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线索——情思念之情 痛悼之情骨肉之情追悔之情人生无常宦海沉浮“至情之文,千古绝调”2.问题:按祭文的一般格式,全文可分为哪几部分?明确:内容板书——【开头引子】——常规格式:时间事件(1段)1.生离之情——幼时为伴,未尝相离(2段)三别三会,聚少离多(3段)2.死别之情——少强先殁,不合常情(4段)惊闻噩耗,疑梦非真(5段)若死有知,愿从汝死(6段)子孙幼弱,睹之生悲(7段)病因死期,萦廻于心(8、9段)3.祭奠之情——吊慰改葬,事事不忘(10段)抚孤成立,馀年之愿(11段)【常规结尾】——言有穷尽,情不可终(12段)全文除首尾两段是祭文的固定格式外,中间按“生前——身死——死后”来组织文章。第一部分交代祭奠时间、祭奠对象,最后一段再抒悲情以祭文常用语结尾。中间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2~3段)写侄儿生前与自己孤苦相依的至厚亲情,为后文抒情作铺垫。第二部分(4~9段)写侄儿身死情况及自己的悲痛之情。第三部分(10段)交代侄儿死后安排,包括守丧、迁葬、抚养侄儿子女的情况,自责之情令人动容。五、课堂小结本文是祭文中的“千古绝唱”,要想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应多读课文,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在反复诵读中理清作者的感情思路,初步学习了文章的边诉边泣、波澜起伏的特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