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单元测试 (32)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单元测试 (32)

ID:937595

大小:342.7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3-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单元质量评估(十四)(第十四单元)(4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1348年,“黑死病”肆虐欧洲。当教会要求教徒受难和屈从却不能阻挡“黑死病”蔓延时,一些医生开始寻求防治的办法,如提出隔离疑似病例、使用放血疗法等。由此可见,这场灾难(  )A.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兴B.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和权威C.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D.导致了人们与上帝的直接对话【解析】选B。黑死病暴发后,教会未能阻挡这一疫病的蔓延,而部分医生寻求防治方法,对于疫病中的人们而言,教会的权威会受到冲击,B正确;A中的“标志”在材料中无法证实,排除;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文艺复兴有关,而非“黑死病”,排除C;D是16世纪宗教改革中提倡的主张,排除。【加固训练】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这表明(  )A.封建神学孕育了人文精神B.黑死病使人们不再信仰基督教C.价值观念植根于社会现实D.瘟疫肆虐使人们开始思考人生【解析】选C。黑死病暴发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同时激发了人们对人生的思考,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生,由此说明,价值观念植根于社会现实,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价值观念也在变化,C正确;封建神学强调上帝万能,压抑了人性,排除A;信仰动摇不等于放弃信仰,排除B;D错在开始,而且并未凸显出黑死病和文艺复兴之间的关联,排除。2.14和15世纪,意大利文化精英对意大利“俗语”和通行于欧洲各国的拉丁语孰优孰劣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到16世纪,意大利“俗语”的价值和尊严基本确立。这一结果(  )A.促成了国家统一的实现B.推动了民族文化认同C.瓦解了传统文化的权威D.导致了市民阶层兴起【解析】选B。意大利文化精英关于意大利“俗语”和拉丁语优劣问题的争论以及最后“俗语”地位的确立,说明通过争论,带有传统文化意义和民间价值观的“俗语”被文化精英接受,这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认同,B正确;意大利的统一是在19世纪完成的,排除A;“俗语”的价值和尊严得到确立,说明传统文化的权威并未被瓦解,排除C;市民阶层的兴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俗语”地位确立导致,排除D。【拔高训练】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思潮达到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它以推翻罗马教廷统治、争取民族教会的独立为主要内容。据此可知(  )A.宗教改革促进了德意志的统一B.民族主义思潮推动了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的本质是反对民族压迫 D.宗教改革者支持强化世俗政权【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德国的民族主义“以推翻罗马教廷统治、争取民族教会的独立为主要内容”,这一主张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主张有共同之处,由此可知,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思潮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B正确;宗教改革并未直接推动德意志的统一,排除A;宗教改革的本质是在宗教的外衣下,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D与题意无关,排除。3.(2021·桂林模拟)1456年,德国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机,推动《圣经》的大规模印刷,此外《九十五条论纲》也得以大量印刷,迅速传遍德国甚至欧洲,让民众能直接接触到这类文本媒介。印刷术的进步(  )A.利于民众冲破教会思想控制B.使德国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C.推动德国世俗化的迅速实现D.直接开启了“理性王国”的时代【解析】选A。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圣经》《九十五条论纲》的大量印刷,使得民众能直接接触到这类文本媒介,可见印刷术推动了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民众冲破教会思想控制,A正确;德国是活字印刷机发明地,但是不能由此证明德国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B排除;民众接触的文本媒介是《圣经》和《九十五条论纲》,这依然是以宗教信仰为主题,不能迅速推动德国世俗化,C排除;题干背景是宗教改革,“理性王国”是启蒙运动时提出的,排除D。4.(2020·泰安模拟)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D.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等信息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更有利于社会变革,从而推动现代化进程,故答案为C;A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两者的斗争对象,排除B;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拓展延伸】文艺复兴运动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的标志。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5.(2020·盐城模拟)“正是基督教的教义为科学家提供了上帝创造的世界完美无瑕,万事万物都依靠上帝完美力量运转的信念。上述信念使科学家在探索科学真理时感到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认为自己的科学研究活动是正在探索上帝的语言。”这表明(  )A.近代科学的建立依赖于上帝的力量B.近代科学进步巩固了天主教统治C.宗教信仰客观上推动近代科学发展D.科学真理主要来源于基督教的教义【解析】选C。材料“正是基督教的教义……使科学家在探索科学真理时感到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体现的是宗教信仰在客观上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故C正确;近代科学的建立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思想的解放密不可分,不是依赖于上帝的力量,故A错误;近代科学进步冲击了天主教统治,故B错误; 科学真理主要来源于理性的思考、严密的实验,故D说法错误。6.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巴黎,出现了许多“沙龙女主人”,如德·杰斐琳夫人在25年的时间里,设宴组织了数次艺术家、作家和思想家的交谈会,有时还进行资助,并将他们推荐给当时在政治上有影响力的社会上流人士或高级官员。这一现象在当时的法国有利于(  )A.传播启蒙思想B.瓦解封建等级制度C.普及贵族文化D.彻底改变妇女地位【解析】选A。“沙龙女主人”组织艺术家、作家和思想家的交谈会,并将他们介绍给上层社会人士,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有利于将艺术家、作家和思想家的文化思想输送到上层社会,其中就包含启蒙思想,A正确;瓦解封建等级制度夸大了材料现象的影响,排除B;普及贵族文化与材料所述现象不符,排除C;D表述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7.(2020·大连模拟)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  )A.民主社会和君主立宪制的构建B.民主代议制和共和政体的建立C.新兴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的斗争D.“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18 世纪发生的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是“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故答案为D;A法国和美国建立的是共和制,排除;B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排除;C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不存在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的斗争,排除。8.(2021·商丘模拟)在潘恩看来,“政府”是“由于人善良的道德力量不足以管理世界而不得不存在的一种形式”,“政府”的职能应当首先是“保证人民的自由和安全”,然而统治北美殖民地的英国君主政府则是一个罪恶的政府,必须进行有力抨击。据此可知,潘恩(  )A.主张实行共和制度B.反对英国殖民掠夺C.痛恶君主专制统治D.深受启蒙思想影响【解析】选D。潘恩认为政府应当保证人民的自由和安全,这是政府产生的目的所在,而殖民政府不能实现上述目的,就应当被推翻,这种观点体现了人民主权理论,说明潘恩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D正确;材料中并未明确潘恩主张实行何种政治体制,排除A;材料主旨讨论的是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并由此推出推翻英国殖民政府统治的合理性,而非反对英国殖民掠夺,B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潘恩痛恶的是殖民政府不能保护民众的自由和安全,而非痛恶君主专制,而且当时的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排除C。9.(2020·烟台模拟)英国某学者指出:“(光荣革命后)下议院逐渐把国王的权力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中,可是它虽然这样做,却没有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特征。”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英国(  ) A.国王在立法上拥有巨大权力B.君主立宪制需要进一步完善C.虚位君主制得到法律的认可D.国家权力结构实现分权制衡【解析】选B。材料信息是,光荣革命“没有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不完善,故B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国王在立法上拥有巨大权力,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法律认可虚位君主制,故C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英国实现了分权制衡,故D错误。【拔高训练】(2020·长沙模拟)18世纪的英国议会制在运作中,贵族经常利用议会的自由辩论将公共事务决策转变成不同派别及其追随者分赃和妥协的产物。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辩论是议会决策的主要手段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尚不完善D.混合体制是贵族专权的根源【解析】选C。18世纪的英国贵族经常利用议会的自由辩论将公共事务决策转变成不同派别及其追随者分赃和妥协的产物,表明当时议会的辩论制度和程序方面存在不足,反映出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反映辩论是英国议会决策的主要手段,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国王专权的信息,排除B;材料中“贵族经常利用议会的自由辩论将公共事务决策转变成……产物”表明当时英国不是贵族专权,排除D。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参议员或众议员不得在其当选任期内担任合众国政府任何新添设的职位。”“在合众国政府供职的人,不得在其任职期间担任国会议员”。这一规定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代议制原则【解析】选C。据材料国会议员不得在政府任职,在政府任职的人不得担任国会议员,这体现的是彼此平等独立、分权制衡原则,故选C;联邦制原则指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有机结合,排除A;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均实行任期制,排除B;代议制原则指公民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排除D。11.(2021·重庆模拟)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作为人民代议机构的帝国议会实际权力很小;帝国议会在立法过程中只能“发表独白”。其主要原因是帝国议会(  )A.需要平衡帝国各邦的利益B.不能参与帝国的立法C.没有一个对它负责的政府D.缺乏经济基础的支撑【解析】选C。帝国议会只能“发表独白”,主要是因为德国当时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皇帝大权在握,政府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C正确;帝国议会是成年男子普选产生,与各邦利益无关,排除A;帝国议会有一定立法权,排除B;帝国议会权力较小不是因为经济基础薄弱,而是政治体制设计导致的,排除D。12.(2020·泰安模拟)19世纪中期,爆发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年改革、意大利和德意志实现统一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重大事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奴隶制的废除B.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C.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解析】选B。根据材料“俄国1861年改革、意大利和德意志实现统一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等”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日本、德国等相继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故B正确;“俄国1861年改革、意大利和德意志实现统一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些事件与奴隶制废除无关,故A错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确立是英国、美国、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故C错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随着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输出的扩大、殖民地国家依附于宗主国而形成和发展的。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几乎统治了全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与“19世纪中期”不符,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2020·辽阳模拟)文艺复兴之后,欧洲中等教育兴起,逐渐成为各个派别思想斗争的新阵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1527年,路德宗神学家,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德意志人的伟大导师”的梅兰希顿提出了自己的中等教育计划:“每一学校应包括三个班级。在第一班级中,应授以本国语文及拉丁语文的初步读写、拉丁文法、信条、主的祈祷与教会仪式的祈祷文及赞美诗。在第二班级中,应以拉丁语为讲授语言,拉丁文应彻底熟练,阅读拉丁作家的著作,并继续宗教教育。在第三班级中,应阅读更为高深的拉丁文著作,并研读修辞学及辩证术。”——《西洋教育史》 材料二 1892年德国中等教育进行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减少文科中古典语言课程的分量,在其他中学增加自然科学和现代语言课程;增设实科中学(注重自然科学)和文实中学(注重数学)为学术性学校类型。实科中学的数量不断增加,由1875年的80所增加到1895年的86所,在校学生的数量也不断攀升。1901年,德国进行了教育改革,实科中学获得了与文科中学、文实中学相等的权利,其毕业生可以升入大学。——张斌贤《外国教育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梅兰希顿中等教育计划的特点。(4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德国中等教育特点发生哪些变化。分析该变化出现的原因。(8分)【解析】第(1)题特点:根据材料一“应阅读更为高深的拉丁文著作,并研读修辞学及辩证术”可知,梅兰希顿主张保留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色彩;根据材料“应以拉丁语为讲授语言,拉丁文应彻底熟练,阅读拉丁作家的著作,并继续宗教教育”可知,梅兰希顿主张重视古典文化学习;根据材料“应授以本国语文及拉丁语文的初步读写”可知,梅兰希顿认为应适当开展民族特色教育;根据材料“每一学校应包括三个班级”可知,其主张分班教学。第(2)题变化:根据材料二“其主要内容是减少文科中古典语言课程的分量”“在校学生的数量也不断攀升”可知,世俗化趋势明显;根据材料“增设实科中学(注重自然科学)和文实中学(注重数学)为学术性学校类型”可知,注重自然科学;教育改革是政府主导的,说明政府加强对教育管理。原因:根据材料“1892年德国中等教育进行改革”“实科中学的数量不断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在1871年统一后,工业革命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用技术地位凸显;根据材料“实科中学的数量不断增加,由1875年的80所增加到1895年的86所, 在校学生的数量也不断攀升”并结合所学知识,法国大革命中启蒙思想广泛传播,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基本权利,包含教育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国统一,加强国家控制力,促进了教育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中产阶级壮大,推动教育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答案:(1)保留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色彩;重视古典文化学习;适当开展民族特色教育;分班教学。(4分)(2)变化:世俗化趋势明显;注重自然科学;政府加强对教育管理。(3分)原因:工业革命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用技术地位凸显;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启蒙思想广泛传播;德国统一,加强国家控制力;德国中产阶级壮大;城市经济繁荣。(5分)14.(2020·栖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纵观启蒙思想在西欧社会中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是不尽相同的。从英国的审慎启蒙到法国的偏激启蒙,再到德国的深刻启蒙,其中的发展可以说是错综复杂。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启蒙运动理解为一个统一的、千篇一律的运动,而应该细致地分析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的具体情况。但是无论如何,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理性的时代到来了,理性成为西方文化舞台上的主角,欧洲逐渐摆脱了中世纪的浓重阴影而走向现代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摘编自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解析】首先,结合材料提炼观点。例如,由材料“ 纵观启蒙思想在西欧社会中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是不尽相同的。从英国的审慎启蒙到法国的偏激启蒙,再到德国的深刻启蒙,其中的发展可以说是错综复杂”可知,启蒙运动受限于国情的不同,其具体的内容可能有很大的差别;由材料“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启蒙运动理解为一个统一的、千篇一律的运动,而应该细致地分析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的具体情况”可知,启蒙运动乃至思想解放运动要放到不同的时空背景之下进行分析;由材料“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理性的时代到来了,理性成为西方文化舞台上的主角,欧洲逐渐摆脱了中世纪的浓重阴影而走向现代化”可以看到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提出的观点进行阐述即可。答案:示例:观点:启蒙运动促进了西方政治民主化。(2分)论述: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大旗,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以及等级特权,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追求民主政治,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对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如对法国,直接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对美洲,直接促进和指导了美国独立战争。(8分)启蒙运动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对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