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解读突破系列之1晨昏线图的判读
【动手·动脑】下图为极点上空俯视图,按照要求,绘出晨昏线和夜半球(用实曲线绘出晨线、虚曲线绘出昏线、阴影绘出夜半球、在弧线上标注地球运动方向的箭头),其中B点所在纬线出现极昼现象,E点地方时为12时。
【填绘】
(1)用弧线绘制晨昏线,得知:弧线AB是___线,弧线CB是___线。(2)用阴影绘出夜半球,图示夜半球的面积___于昼半球的面积。(3)在弧线上用箭头标注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出图示中心为___极点。昏晨小南
【解读】(1)A点的地方时是__时,C点的地方时是___时,B点的地方时是___时。(2)E点日出是__时、日落是___时,昼长是___小时。(3)图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是D点。(4)昼夜相等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6182402424A和C点,B和E点
【认知·归纳】【特征认知】晨昏线是太阳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隐含的诸多地理信息是我们判读太阳光照图的重要突破口。在不同的光照图中晨昏线的形态不一样,有的图只显示晨线或昏线,有的图显示晨线和昏线的一部分,有的图显示整个晨昏线。
(1)侧视图和俯视图中的晨昏线。
侧视图是由赤道上空观察到的晨昏线投影图;俯视图是由极地上空观察到的晨昏线投影图。观察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地上空,观察到的晨昏线投影图为斜侧(俯)视图。
(2)经纬网展开投影图中的晨昏线。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6时)日落(18时)时间等。
(3)光照局部图中的晨昏线。
【技法归纳】晨昏线图的判读方法第一步:明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根据图名、图中箭头指示或经度分布信息、标注的极点、日期分布等确定。第二步:准确判断晨线和昏线按照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或据材料信息推断。第三步:找出晨昏线上的特殊点,分析包含信息与设问的关系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就是晨线和昏线的分界点,也是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切点所在纬线恰好出现极昼(极夜),太阳直射点纬度与该纬线纬度之和为90°。切点所在经线为0点或12点。
【类图·训练】读图,完成1~3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B.0°~20°SC.20°N~23°26′ND.20°S~23°26′S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A.5月23日8时B.6月22日18时C.11月23日6时D.12月22日18时
【解析】1选C,2选A,3选D。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度数应为70°N。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第2题,由图中信息不难得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0°。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温带的范围将变大;黄赤交角变小时,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黄赤交角变小时,南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夏季昼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冬季因距离太阳直射点近,太阳照射时间增加且正午太阳高度变大而使均温升高。第3题,因O为北极点,从北极上空俯视时,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E点的时刻比H点、P点的时刻早。由题意“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可知,HP之间的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时或12时。若HP之间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时,北半球应为夏半年且昼长夜短,E点的地方时应为6时。若HP之间中心点的地方时为12时,北半球应为冬半年且昼短夜长,北极点出现极夜,E点的时间可能为12月22日的18时。
如图为甲、乙两地同一时段昼长和夜长的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位于不同半球B.太阳高度甲地均大于乙地C.甲、乙两地为对跖点D.甲地的纬度高于乙地5.如果甲地位于南半球,则b的日期最可能是()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
您好,谢谢观看!
【解析】4选D,5选C。第4题,图中实线为甲地昼长变化,从a到c时间段内,甲地昼长从6小时增长为18小时;虚线为乙地夜长变化,从a到c时间段内,乙地夜长从15小时缩减到9小时,则此时间内乙昼长从9小时增长到15小时,两地昼长变化情况相同,说明位于同一半球;从图中信息无法判断两地太阳高度大小;呈对跖点的两点,从纬度来说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纬度数值相同;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从两地昼长变化幅度可知,甲地的纬度高于乙地。第5题,此时段内甲地昼长从6小时增长为18小时,甲地位于南半球,则说明此时段南半球昼逐渐变长;b日期时甲地昼长为12小时,则此日期为春分日或秋分日;b日期过后,甲地昼长继续增长,说明b日期为秋分日,秋分日为每年9月23日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