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及答题策略为什么每次考试前,该记的历史基础知识都记了,该练的各种试题也都练了,但每次考试后成绩都没有多大提高?究其原因:不是我们记忆的历史基础知识不够,也不是我们没有好好练,而是我们在记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只管低头练习,忘记了抬头看练的方向。历史试题考查的不单单是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考查我们从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审题能力和规范的作答与语言表述能力。因此,我们要在练习中,不仅要落实基础知识,更重要是的我们在练习中对历史试题考查能力的提高。下面我就按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两部分,谈谈解题策略。一、选择题部分每道选择题都是推理题,即“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它主要考查从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审题能力。要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应该坚持“一关注”、“一读”、“三看”的方法。具体说:“一关注(时空):材料中的时间;一读(读材料):明确题干材料主题和设问词;三看(看选项):一看对不对(时空)、二看有没有(主体)、三看全不全(主题)”。一关注(时空):关注材料中的时间。(前提)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时间和空间。“时间是历史的灵魂”。关注材料中的是时空,可以使我们迅速联系所学知识,找准选择题的考点。一读(读材料):明确题干材料主题和设问词。(关键)1、明确题干材料主题明确题干材料主题就是将题干材料信息化简成一句简单的陈述句、或一个逻辑推理或若干关键词等,形式是时间加事件,明确题干材料主题是做好选择题关键。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明确题干材料主题?主要是找到题干材料中的关键字。主要包括时空、关键词(亦称主体或重心)、标点符号(尤其要关注括号、分号和个别词加的双引号)、题干语气(如转折、条件、假设、因果、赞扬贬斥、肯定否定)等。(1)时空。历史选择题的特点是提供一段新材料(细碎历史片段),创设一个新情景,以此来考查考生储备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因此,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利用题干材料的时空,来联系与之距离最近的熟悉的历史事件,将材料所述史实置于熟悉的时空背景下分析,就很容易
搞清楚命题人的考查意图,知道考查的重要知识点,顺利解读并做出正确选择。(2)关键词(亦称主体、重心)。一个题干材料可能有好几个关键词或主体,但重心只有一个;如能抓住主体和重心,做对的几率就非常大。(3)标点符号,尤其要关注括号、分号和个别词加的双引号。命题人说了,题干材料里的一个词如果不影响大对材料的解读,这个词即使是文言文或生僻的词,肯定不会在其后缀上带括号的注释,一旦某个词后边缀上带括号的注释,那一定时是命题人的暗示,这个词很重要,这个词就是解读清楚题干材料的关键。题干材料里的分号意思往往反映的是材料呈现并列意思,能全面反映分号前后意思的选项才可能是正确答案。题干材料里个别词加的双引号在历史试题中往往有两种作用——强调或否定的意思。(4)题干语气,如转折、条件、假设、因果、赞扬贬斥、肯定否定等。题干材料中如含有转折、条件和因果等语气,如能抓住其中的标志——关联词,如“但是”、“要”“却”、“而”、“否则”、“如果”、“只有”“只能”等,就能抓住题干材料的重心,快速做出正确的选择。2、明确题干设问词选择题题干的设问限定词一般有“表明”“说明”“由此可见”“从中可以看出”“由此可知”““由此可推知”“旨在”“原因是”“体现”“反映”等字眼。在这些设问限定词中,“表明”“说明”“由此可见”“从中可以看出”“由此可知”“一般都是“材料说啥就选啥”,也就是材料所说的事件。“由此可推知”“旨在”“原因是”一般是材料所说的事件发生的原因或结果。“体现”“反映”一般是材料所说事件的本质、特征或趋势。三看(看选项):一看对不对(时空)、二看有没有(主体)、三看全不全(主题)。(落脚点)我们在做选择题时,应根据题干材料主题和题干设问限定词,以及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看选项是否符合时空,即有没有;看是否符合主体或重点,即对不对;看是否符合主题,即全不全。判定选项正误有以下五种基本方式:(1)题干主题和主体。弄清楚题干主题和主体是做好选择题最主要的依据,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正确答案一定是符合题干主题和主体的选项;不符合题干主题
和主体的选项一定是错误的。(2)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从2015年开始,选择题难度明显降低,尤其是最近三年的试题,其中有些选择题的选项,我们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就可将其迅速判定:凡是不符合基础知识选项,基本上都是错的。考试题的结论一般都是对教材知识的验证与补充,不会是否定。凡是不符合基本常识的选项,往往就是错误项;正确选项不仅符合常识,更是符合基础知识和题干意思。(3)逻辑推理。有两种情况,一是题干材料本身包含逻辑推理,正确选项往往就包含这个逻辑推理,那么不包含这个逻辑推理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二是题干材料与正确选项构成的逻辑推理非常的顺畅,但凡做出的选择与题干材料构成的逻辑推理,解释起来很生硬、不顺畅,这个选择往往就是错误的。(4)政治原理。唯物史观经常要用的原理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人民群众实力前进的主要推动力量等,在判定选项正时非常具有实用价值,事半功倍。如国家出台的一项政策很陌生,可直接将其化简成对生产关系调整,与生产力发展相关的选项往往就是正确答案。(5)方法原则。在判定选项正误过程中,绝对化原则、主体一致原则、全面原则、过程反映趋势原则等方法,非常高效实用。选项中含有绝对化意思的,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视为错误项,直接排除;正确选项的主体与题干材料的主体或重心必须是一致的,不一致的可直接排除;题干材料是两层或三层并列史实,能全面反映题干材料意思的选项是正确答案,只反映题干材料部分意思的选项往往是错误项;题干材料呈现的是一个事情从一个时间节点到另一个时间节点的发展过程,正确选项往往呈现的是该事情的发展趋势,没有呈现事情发展趋势的选项往往是错误项。二、材料解析题部分材料解析题就是问答题,即“有问必有答”“答必所问”。它主要考查从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审题能力和规范的作答与语言表述能力。要答好材料解析题就得坚持“三审”、“一读”、“一规范”,具体说:“三审(审题干):一审答案来源和分值、二审答题要求、三审答题主体;一读(读材料):主题和主体。一规范(答案必须段落化、要点化和序号化)”。三审:审题干主要是解读以下三方面:①答案来源。②做答的限定词和分值。③做答的主体(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务必看清分值。确定答案数量。高考题答案一般是一点2
分,在确定答案数量后,尽可能再多答一点,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多角度作答。一读:解读材料材料解析题的出处往往写的是“摘编自”、“摘自”、“据”等三种,这意思是题干材料在原著作中可能是数千字,为了命题需要,命题人将这段材料压缩、压缩再压缩,最后就剩下二三百字。浓缩的就是精华。因此逐字逐句阅读材料是必须的。阅读时要求做到:①划分层次。根据标点符号(句号、分号、省略号)、主体或具体意思来划分。这样做的理由,一是能做到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二是能节约时间,划一层,写一层,千万别搞“粗读一遍、细读一遍,然后再精读一遍”,因为分秒必争的考场上,没有那么多时间供你挥洒浪费。②标出关键词句。划定一层后,就立刻解决划定这一层的有效信息提取工作。怎么提取有效信息?很简单,就是标出主谓宾。特别注意的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时,纵横驰骋。每一层每一层的提取信息为横向提取;材料往往呈现的是某个事件不同时间节点的发展过程,所以不同时间节点的发展过程,经常性反映出某种发展趋势,是为纵向提取信息。③链接所学,转化语言。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的有效信息转化为言简意赅的概括性语言或学科术语,学科术语就是课本或笔记中的话语,切忌没有任何加工整合的照抄材料。一规范:规范做答精心布局答案,要求做到段落化、序号化和要点化。要点化最重要,即书写的答案务必言简意赅,切忌过度解释。如果书写答案时,再能讲求一定的逻辑性,如回答原因时,先政治,后经济,再后思想文化,或者先宏观,后微观,或材料优先,后课本补充,这样做获得高分满分的几率更大。最后,我想说,得分技巧千万条,科学训练第一条,科学的训练是指训练以方法总结和学科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而不是单纯的“题海战术”。预祝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特别是训练中,注重方法的积累与总结,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