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讲练测07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新高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讲练测07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新高考)

ID:938041

大小:182.99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2-03-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 题型概述文体知识做题方法阅读示例1234目录CONTENT 学习目标1、理解论述类文本常见设错方式;2、掌握论述类文本的基础问题知识;2、了解“勾画读文法”,并在做题训练中强化实践。 1题型概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什么?论述类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表达目的。根据《考试大纲》,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涉及“中外论述类文本”,包括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本。近年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所选文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言常严谨。经过加工改造的高考论述类文本,篇幅虽短但“五脏俱全”,且所选文本论鲜明,一般会在文本的首段就亮出文章的点;每段还有分论点,论述结构层次清晰。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什么?(一)考试大纲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考卷题型选择题:1、内容理解题;2、论证分析题;3、筛选整合题阅读和考查的重点并非读懂文章内容,而是找准选项信息。因此,在这一专题的复习上,重要的不是提高理解能力和加强知识积累,而是掌握抓取文章信息的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怎么考?现有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选项一般不会照搬原文语句,而是对原文语句或者文中涉及到的个观点进行转述,通过“删、添、调、改、漏、凑”等方式,形成以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混淆时态、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说法绝对、因果混乱等错误,以此来设计做题陷阱。 示例:【2021全国乙卷1—C】C.选择远读还是细读的方法,取决于阅读的对象是大规模的文本集合还是单篇文本。原文:“当考察单篇文本的文本特征(例如计算一篇文档中所有单字的出现频率),或者分析其内部结构(例如提取一部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对话网络)时,数据量也会增长到个人无法处理的程度...”“严格说来,只有当数据量或者数据精度超出了个人阅读理解的能力范围时,才有理由借助计算机来对文本或者文本集合的特征予以量化描述,进而提供给人去进行深入解读,”设错方式:曲解文意。 【2021全国乙卷3—A】A.人文研究的主体,在数字人文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人向计算机的转变。原文:“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要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设错方式:混淆时态。把还没有实现的内容,推测成已经发生了的事实(“实现了”)。 【2021全国乙卷3—B】B.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原文:“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设错方式:以偏概全。原文中的“远读”有两大作用,但选项中以“不是...而是...”的句式,将其作用变为一种。【2021全国乙卷3—C】C.数字人文的价值,在于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都进行数据化并做研究。原文:“人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设错方式:偷换概念。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 知识回顾九大设错陷阱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混淆时态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说法绝对因果混乱关注内容中心论点关键词——读标题陈述对象、举例词已然、未然词(了、已经、打算、预计等)、必然、或然词(一定、可能、也许、大概等)是否词陈述对象范围、程度词(时间、年代、数量等)、代词一定、肯定、绝对、全、都等因为、所以等、关联词删、漏、补、凑答案就在文章中 2文体知识掌握基本论述文文体知识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应对第二道选择题。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作者所持的观点、见解、主张和表明的态度。中心论点常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分论点通常在每段的开头或结尾位置。论据: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事实论据: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道理论据: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等;论证:用论据严密证明观点的方法和过程。 在诸子百家中,儒家最重礼教,各种礼制均有详细记载。其中,尤以丧礼的记述为多。在孔子看来,“人之大端”有三;养生,送死和事鬼神。孟子亦曰:“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把“养生”与“丧死”看作是王道治世的两大根基。甚至认为“丧死”之事更为重要:“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孟子·离娄下》)——《传统文化视野中的丧葬礼制》思考:说出该文段的中心论点,并指出其使用的论证方法。。中心论点:儒家关于丧礼的记述很多。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文献中孔子、孟子的相关语句,是为了列举具体事实,证明“(儒家)丧礼的记述为多”这一论点。 二、议论文的常见论证结构1、并列式——从同一个角度出发,分几个层次对核心话题进行论述,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段落间常见标志词语有“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2、层进(递进)式——从不同角度出发,围绕核心话题步步推进,段落间常有“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标志词语。3、总分式4、对照式 说出下列概要的论证结构。1、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重要内涵的巨大意义2、首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揭示了共建共享的新国际政治伦理准则;3、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4、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促进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列式结构 互动:说出下列概要的论证结构。1、提出问题——以饮食传统引出饮食形式。2、史前氏族文化阶段;3、商周时期;4、魏晋南北朝时期;5、唐宋时期6、总结并补充——总体上而言;当代饮食实践模式。总分总结构 说出下列概要的论证结构。1、“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2、“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3、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畏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勇者内心兼具“无惧”与“有惧”);4、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5、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6、结尾层进式结构 三、常见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2、道理论证3、对比论证——正反进行比较。4、类比论证——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进行叠加5、比喻论证6、因果论证 3做题方法“勾画读文法”是应对论述类文本阅读最好的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怎么做?论述类文本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在众多的选项中,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选择。三道选择题中,涉及内容理解、论证分析、观点推断,要想实现选择题准确率的提高,需要从“通读全文”和“题文比对”两方面着手。 一、论述类文本读文要求与方法1、在做题前读文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先看题,然后按“题”索“文”,速战速决的策略并不可取。用这种方式解题,每做一道题目甚至是每看一个选项,都要把全文浏览一遍,希望从文本中检索到与本题、本选项有关的内容,如此一来,完整个阅读题可能要把全文浏览检索多遍白费时间;此外,由于每次浏览检索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这样难免会因为主旨把握不准、信息掌握不全、内部关系梳理不顺而导致选项判断的偏差,从而造成答题的失误。2、先读标题,再读正文,阅读速度要快,比对态度太慎。读文时采用勾画法,结合设错点和考点进行信息勾画,在宏观上,可以把握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思路;在微观上,则可以对文章相关信息形成粗浅印象。做题时在题干和选项的重点位置,也要注意勾画重要信息。 4阅读示例 示例: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1、读标题——阅读标题有助于与我们迅速把握文章中心论点,或者论点关键词,便于我们勾画和留意文章重点概念或句子。标题:《导读》关键词:《中国目录学史》勾画时要注意与这本书的作者、主要内容、重要观点、体例编排、出版信息、地位评价等重要信息。关键词:导读要注意作者本人对于这本书的观点态度。 2、读正文——根据常见设错陷阱,边读边勾画相关信息以作提醒。①据我知见,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西学东渐以来第一部以“中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与传统的、具有目录学史性质的著作相比,显然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中国目录学史》以主题分篇,每篇之下各有若干小节,全书凡十篇。它不像通常写专史那样,从古到今划分几个发展时期,通过揭示各个时期的特点来展现历史全貌。姚名达把他组织中国目录学史的方法称作“主题分述法”,其义就是“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论述对象特征对比分析 ②为什么不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发展进程中“时代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就是说二千年来目录学形态在本质上没有跳出刘歆开创的模式;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关于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不可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我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肯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问题在于,姚名达的方法是能够、又怎么能够让中国目录学“源流毕具,一览无余”呢?其实作者知道这样做也有不足,他说:“盖既分题各篇,则不能依时代为先后,故忽今忽古,使读者迷乱莫明,尤其大患。”利弊相权,怎么处理?姚名达的理念是:“体例为史事所用,而史事不为体例所困”;具体对策是:“依史之所宜,采多样之体例”。就是说,各篇采用适宜各自主题的体制,而不强求一律。本段论点,设问法提出解释原因,传统目录学的不足观点态度的具体对象本文作者的立场书籍的叙述方法介绍 ③《叙论篇》《结论篇》两篇分居首尾。《叙论篇》首先对“目录”“目录学”等基本概念加以定义,并对古往今来的目录做了分类,在一一分析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后,又划定了目录学的研究范围,末了详细阐明本书框架结构的组织方法,及其所本的学术理念。提纲挈领,宣示宗旨,很符合现代学科的规范。《结论篇》以极短篇幅,阐述他对古代、现代和未来目录学的感想和希望,实际上也是其基本观点的提炼和总括。 ④首尾两篇之间为全书的主体。其中,《溯源篇》追溯中国目录学的源头——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设立这个主题,出于他对中国目录学发展特点的基本认识:两书开创了目录体制和目录分类的基本模式,传统目录学既受两书庇荫,又长期笼罩在其阴影中,没有重大突破。该篇除详述两书分类、编目特点外,举凡书籍之产生、传述、整理、校勘等,莫不一一推寻原始,并上溯先秦目录之渊源,详详细细,原原本本。《溯源篇》以下各篇皆以主题为纲,通古贯今,看似“独立特行”,互不相干,其实却与传统纪传体史书体制暗合。比如,“志”在纪传体史书中统摄典章制度,《分类篇》《体质篇》都是讲目录基本制度,编撰体例相当于纪传体的“志”。③④分章节对书籍的内容进行介绍举例论证 ⑤《中国目录学史》的理论框架并非无懈可击,但确有创意。姚名达对此亦颇为自许:“对于编制之体裁,杂用多样之笔法,不拘守一例,亦不特重一家,务综合大势,为有条理之叙述,亦一般不习见者。”在我看来,这的确不是过分的自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目录学史》既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又与传统史书体制暗合。B.《中国目录学史》的各篇“采多样之体例”,好处是尊重史事,缺点是强立名义。C.《叙论》《结论》两篇虽非《中国目录学史》的主体,但对理解全书内容却很关键。D.姚名达认为,《别录》《七略》有开创之功,而传统目录学长期因循没有重大突破。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举吕绍虞著作作为对比,意在指出姚名达的方法存在争议,需要反思。B.文章多次征引姚名达的自述,通过对其理念的解释和评论,步步推进论述。C.文章对姚名达著作的评述,既有整体概括,又有具体举例,二者相互结合。D.文章以“据我知见”“在我看来”等语,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名达评估二千年来目录学传统,既立足于历史,又体现出学术批判的精神。B.与主题分述法相比,使用断代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更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C.《中国目录学史》不墨守成规而有所创新,本文作者对该书的理论框架表示认可。D.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目录学史》体现出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型。B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