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岱及其_陶庵梦忆_西湖梦寻_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张岱及其_陶庵梦忆_西湖梦寻_

ID:938135

大小:235.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学研究·《天府新论》2000年第2期论张岱及其《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夏咸淳[摘要]张岱是明清之际一位文化奇才,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具大节义、大学问、大手笔。随笔小品文集《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堪称绝妙散文,笔墨鲜活,识见奇卓,情致深厚,生动地再现了明季城市风俗图景,洋溢着新鲜活泼的人文气息,同时也寄托着故国之思黍离之悲。[关键词]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I207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633(2000)02—0068—073[作者]1938年生,196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院文学所研究员上海200233一张岱,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又自称“蜀人”、“古剑”。生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年诸说不一,据商盘《越风》张岱小传推算,当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享年93岁。张岱出身世代簪缨之家。他幼而颖异,6岁即善属对,被舅父誉为“今之江淹”,及长,才艺富赡,兴趣广泛,自云“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自为墓志铭》)。身为纨绔子,锦衣玉食,居华屋,栖园林,享受豪华的生活。又喜游历,长期盘桓于江南繁华之地,南京、杭州、苏州、扬州等都会名城,广交才士名流,各色市井人物,深受市民文化的熏陶。天启、崇祯末世,朱明统治濒临天崩地坼的边缘。不久,朱明王朝在甲申之变中灭亡了。顺治三年(1646),绍兴沦陷,张岱拒绝臣服清廷,携家逃往嵊县西白山中,时年适逢50。从此,张家由世族豪华骤然沦为普通民户,生活非常艰难。“布衣蔬食,常至断炊”,以至垂暮之年依旧一贫如洗。康熙十七年(1678),张岱82岁,有除夕之诗云:“烧钱饯穷鬼,酹酒蜡文心。”明亡30余年,张岱一直为“穷鬼”所困扰,而“文心”依然活泼旺盛。在此期间,不但实现了几代人的宏志大愿,终于修成明史巨著《石匮书》,而且还写定其他多种著述。其人格与文境老而愈见坚卓,穷而愈见光辉。明清之际是社会历史、文化学术发生剧变的时代,这个时代铸就了一批包括张岱在内的68 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大文学家、大艺术家,他们具有坚贞的气节,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精深的造诣。张岱著作等身,存世者与亡佚者总计不下40种,涉及的领域包括天文、历法、历史、地理、医药、文字、音韵、经学等等,其墓碑题作“有明著述鸿儒”,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张岱在学识、气节、历练等方面不比其他大师逊色,而思想之鲜活,才艺之美富,则是他的优势。清初一些学术大家对洋溢着人文精神的晚明新思想新文学颇有成见,甚至视为洪水猛兽,以为明朝不亡于“流寇”、不亡于党争,而亡于学术,亡于阳明心学特别是李贽等人“异端”文学,因而排抵不遗余力。张岱不然,他对晚明异端之学和公安派竟陵派新文学均以吸纳,又能自出手眼,博采百家,既迎纳晚明新学之潮,又深探传统儒学之根,故其学坚实深厚,又洒脱灵动,鲜有明末文士浮躁浅薄之习和清初儒者厌新复旧之弊。张岱欣赏“慧业文人”,自己也属此中人,不但善文章,工诗词,而且通晓戏曲、音乐、园林、绘画、书法、篆刻,以及美食茶道,古董珍玩,花鸟虫鱼等等,凡百诸艺,几乎样样在行,在学者文人中实为凤毛。若论文学成就,以散文为独绝,人称“绝世散文家”。作为明代散文史上的殿军,他善于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辩证地分析和总结明代文学创作的得失利弊,取诸家之长而弃其短,掇公安竟陵之英华,集晚明小品之大成,将情与理、雅与俗、灵与朴、生成熟、小与大、整与散、疏与密种种相反相成的美学因素较为完美地统一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且望而知为陶庵”(《琅文集·又与毅孺八弟》)。对于张岱的散文造诣,其友王雨谦是这样评价的:“盖其为文,不主一家,而别以成其家,故能醇乎其醇,亦复出奇尽变,所谓文中之乌获,而后来之斗杓也。”(《琅文集序》)以文章泰斗许之,并非虚美之词。二现存张岱散文集有3种,即《琅文集》、《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后2种属随笔之类,在清代初叶和中叶已有刊本行世,流传较广,《琅文集》直到清末始有刻本。《陶庵梦忆》,八卷,收文120余篇,篇幅简短,长文很少,最短者不满百家,积而成书,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可是篇篇精妙,代表晚明小品的极致。作者借鉴宋人《东京梦华录》、《武陵旧事》、《梦粱录》诸书,以回忆录的形式追述往昔繁华。唯宋人之书犹守“风土记”、“岁时记”的编撰规制,重视故实的考述,而《陶庵梦忆》纯属随笔小品,记叙编次,自由随意,“遥思往事,忆即书之”,“不次岁月”,“不分门类”(《梦忆自序》),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也更具文学性。书中所载多琐屑之事,涉及城市胜概、山川景物、风俗人情、文学艺术各个方面,人物多为市井众生和文艺界名流、画师、琴师、工匠、花匠、艺妓、优伶、说书先生、杂技演员等等,皆为之传神写照。其事碎,其人杂,其篇散,而神气未尝不完聚,全书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鲜活的人文气息,闪耀着新兴市民文化色彩,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新文化新世相的欢迎赏悦和深深追怀,而不仅仅在于寄托故国之思易代之悲。读解《陶庵梦忆》必须把握这一主脉,方能探其底蕴而尝其真趣。张岱善美食,精茶道。他坦诚告白,年轻时嘴极馋,想方设法采购南货北果、山珍海味,“远则岁致之,近则月致之,日致之,耽耽逐逐,日为口腹谋”(《方物》)。张岱尤精茶艺,善辨泉水、产地、品种,了解制茶的各道工序。《陶庵梦忆》中有许多描述食事茶事的小品文。张岱对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均持肯定态度,在《陶庵梦忆》中津津乐道口腹之欲,也69 大胆记述色与性。他坦白承认自己“好美婢,好娈童”,出入妓院,与南京秦淮名妓顾眉、董白、李十、杨能、王月生等往还,称其为“姬侍”,尤其赏叹王月生,形容她的面色“如建兰初开”,纤足“如出水红菱”,性格“如孤梅冷月,含冰傲霜”(《王月生》),搜尽美词献给这位青楼女子,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灯红酒绿欢声笑语中窥见妓女们的悲惨命运,肉体和精神的痛楚。《二十四桥风月》绘影绘声地描述扬州“歪妓”倚徙巷口寂寞无聊的情状,又揣想“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见老鸨,受饿受管,俱不可知矣”,此情此景断非浪荡子轻薄儿所能想见。人的情欲,需要多种多样,非止于食色二端。张岱怀着浓厚的兴趣,运用欢快灵动的笔墨,展示明季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民间娱乐活动,既有缙绅士夫的诸种清娱,如戏曲、音乐、园林、书画、古董、珍玩,也有民间里巷的各种游乐,如烟火、灯彩、龙舟、演武、蹴鞠诸戏。逢到节日盛会,便会出现人山人海如火如荼狂欢的场景,阔人穷人,雅人俗人,各得其乐。元霄灯节,绍兴街头巷尾,家家张灯结彩,城里人,乡下人,男女老幼,都出门观灯;女人兴致特高,“城中妇女多相率步行,往闹处看灯”,“乡村夫妇多在白日进城,乔乔画画,东穿西走”(《绍兴灯景》)。二月花朝节,杭州西湖昭庆寺庙会,摊肆密布,百货云集,“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西湖香市》)。清明时节,扬州“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趁此机会踏青游乐,郊原“靓汝藻野,衤玄服丽川”,“四方流寓,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走马放鹰”,“斗鸡蹴鞠”,“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老说书”(《扬州清明》),参与者游观者皆获大乐。端午前后,一江之隔的瓜州和金山,两地同时举行龙舟竞赛,“自五月初一至十五,日日画地而出”,观者不计其数,“金山上,人团簇,隔江望之,蚁附蜂屯,蠢蠢欲动,晚则万齐开,两岸沓沓然而沸”(《金山竞渡》)。民间岁时娱乐,无代无之,但是参与者的数量和角色如此众多庞杂,场面如此火爆,群情如此狂热,则是晚明社会一道非常别致的文化风景线,反映了社会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社会文化心态的放佚和活跃。《陶庵梦忆》中这类文章最多,精彩纷呈,情趣盎然,充分表露出作者的奇情藻思。《陶庵梦忆》除重视表现人的情欲之外,又热情赞述人的才智和技艺,书中形形式式的人物,既是具有七情六欲的世俗众生,也是具有某种特殊智能和技艺的奇士异人。在张岱师长辈名士中,如黄汝亨(字寓庸)“交际酬酢,八面应之,耳聆客言,目睹来牍,手书回札,口嘱奴,杂沓于前,未尝少错”(《奔云石》)。邹迪光(号愚公)精悉诗文书画、戏曲歌舞,又深于构园叠石,“其园亭实有思致文理者为之”(《愚公谷》)。范允临(字长白)虽长相奇丑,而才情美富,“冠履精洁”,“丝竹摇”,园亭精致,“尽可自名其家”(《范长白》)。包应登(字涵所)叠山造园,“大有文理”,“歌舞演剧,队舞鼓吹,无不绝伦”(《包涵所》)。在与张岱过从甚密的友人中,陈章侯、姚简叔、曾波臣工于画,彭天锡、祁止祥、刘晖吉精于戏,王侣鹅、王本吾、尹尔韬深于情,金乳生之深耽园艺,闵汶水之妙解茶道,其才艺皆卓卓可称。张岱与各行各业的民间艺人关系密切,交谊甚深,对其才艺备极赞赏,称竹刻艺人濮仲谦“技艺之巧,夺天工焉”(《濮仲谦雕刻》),称评书艺人柳敬亭“描写刻画,微入毫发”(《柳敬亭说书》),称女伶朱楚生“科白之妙,有本腔不能得十分之一者”,“虽昆山名教师细细摹拟,断不能加其毫末也”(《朱楚生》),称灯彩艺人夏尔金“剪采为花,巧夺天工,罩以70 冰纱,有细笼芍药之致”(《世美堂灯》)。《诸工》、《砂罐锡注》、《吴中绝技》等文对能工巧匠的制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真正的艺术珍品,“至其厚薄深浅,浓淡疏密,适与后世赏鉴家之心力目力针芥相投”,“盖技也而进乎道矣”,故其价“直跻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无惭色”,其人“且与缙绅先生列坐杭礼焉”。技艺能使身价倍增,“贱工”可以成名成家,这是一种新的价值观、艺术观,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张岱对民间百戏、各种绝技也大加赞赏,如张大来的蹴鞠技艺、杂技演员的骑术等等。在张岱笔下,人的内涵较之传统观念更加丰富,体现出晚明文化精神对人的新发现和对人的尊崇。《陶庵梦忆》中的人物,不论个人或群众,也不论知识阶层或市井庶民,都有情欲、喜好、嗜癖,要求享受人生的快乐,实现自我的价值,书中人物又多具智慧、才能、技艺,体现出人所蕴藏着的巨大潜能和创造力。在这些人物身上,人的本质得到较为充分的表露,在那个时代,人性冲破封建礼法和道家理念的禁束,获得相当程度的解放。作者还以画笔展现当时人性获得解放的社会背景,其中对江南地区兴旺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富庶繁华的城市集镇的描述尤其集中突出,五光十色,绚丽缤纷。《陶庵梦忆》所取地域背景,除北方山东兖州、泰安几个府县外,主要是绍兴、宁波、嘉兴、杭州、南京、镇江、苏州、扬州等江南名城,这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城市最繁华的地区。但是,在甲申之变中,在清兵入关以后,由于大规模战争的破坏和清朝民族压迫政策的摧残,江南经济和文化急速衰败,昔日繁华,荡为轻烟,鞠为茂草。在社会大震荡中,张氏家族也由荣显骤然降为贫贱。张岱因此而生沧桑感、幻灭感,“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梦忆序》),深怀国破家亡之痛,荆棘铜驼之悲,也含对明季黑暗现实的忧愤。不过所寄情思的重点则在对前朝繁华靡丽的城市生活和自由活泼的文化氛围的追怀和眷念,基调奔放明快,绚烂奇丽,虽然也夹杂感伤的成分。张岱作为大学者大史家,对明季黑暗现实和腐败政治有清醒的认识,并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抨击,而对当时经济和城市的繁荣,思想文化的活跃,则取欢迎赞赏态度,这和某些清初大儒在反思历史经验时,每每把明朝的灭亡归咎于异端邪说的泛滥,从而导致人心的放荡,礼法的毁弃的保守观点,有很大区别。在明末清初群星灿烂的时代,张岱是最富人文精神的作家之一。《扬州清明》一文末尾,透露了作者的内心独白:“南宋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而余目盱盱,能无梦想!”非但扬州清明之丽景,一切江南江北之繁华景象新奇人物都令他魂牵梦绕,情见乎词,于是给后世留下了《陶庵梦忆》这部五色纷披的晚明城市风俗长卷。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风俗图之瑰宝,那么,《陶庵梦忆》则是中国文学史风俗记之绝唱。三《西湖梦寻》五卷,成于清康熙十年(1671),作者时年75岁。《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著录,《提要》云:“是编乃于杭州兵燹之后,追记旧游,以北路、西路、南路、中路、外景五门,分记其胜。每景首为小序,而杂采古今诗文列于其下。岱所自作尤夥,亦附著焉。其体例全仿刘侗《帝京景物略》,其诗文亦全沿公安、竟陵之派。”“全沿”之云,含有轻蔑之意,但也道出张岱与公安、竟陵的联系。刘侗是竟陵派继钟惺、谭元春之后又一位巨擘,约长张岱3岁,二人曾有交往,《西湖梦寻》在体例和文字风格上与《帝京景物略》也71 有相仿之处。此外,《西湖梦寻》还从嘉靖闻名士杭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中转录征引了不少材料,包括掌故旧闻和描写湖山的精彩句段。但这部书的独创成就和鲜明个性仍灼然可见,它不仅汇录了嘉靖以前歌咏、记叙西湖的诗文、传说、史实,而且补充了明末清初的新材料,大都是之作者亲见亲闻,至于识见之特异,情致之深永,写景之清逸,叙事之轻灵,更是独树一帜。这是一部介绍西湖掌故、地理近乎地志、杂史性质的著作,同时也是一部特为西湖“传神写照”具有很高文学成就的山水记和风俗记。张岱一生与西湖结下不解之缘,曾多次在此栖居、读书、游览,涌金门柳洲亭一带有其祖购置的寄园,故对西湖名胜和掌故了如指掌,“水尾山头,无处不到;湖中典故真有世居西湖之人所不能识者,而陶庵识之独详;湖中景物真有日在西湖而不能道者,而陶庵道之独悉。”(王雨谦《西湖梦寻序》)张岱观照西湖山水有其独特的审美眼光,强调领略山水的自然状态,原质原形,原色原味,即所谓“幽致”、“幽赏”、“真性情”。但是由于游人纷至沓来,十分拥挤嘈杂,加之脂粉纨绮,歌舞盛会,奢侈豪华的兴造和装饰,致使西湖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湖山真面清容因之掩盖。所以游湖宜避烦嚣,选择幽僻的去处,宜弃热闹喧哄的春夏、白昼、晴朗时节,而取寂寥冷落的秋冬、月夕、雨雪季候,“雪山献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空氵蒙,何逊晴光滟潋”(《明圣二湖》)。而粗俗、浅薄、豪奢之辈不知此理、以追逐热闹禾农华为乐,昧于山水真趣,“其于西湖之性情,西湖之风味,实有未曾梦见者在也”。张岱游赏西湖,具有一种“深静”、“灵敏”的审美心胸,厌嚣杂而喜幽绝,曾于严冬腊月,大雪三日,驾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又于夜深人静,纵舟湖上,酣睡十里荷花之中。游西溪时,忽动栖隐之心,“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西溪》)。因此所作山水小景,为西湖传神写照,总有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张岱对人间生活“极爱繁华”,而于山水则厌绮丽繁华,是真得山水之趣者。山水以保持自然形态为贵,一涉繁华嚣杂便失去本真,观赏价值也大大降低。《西湖梦寻》广记山水林壑自然景观之美,也记园林别墅、亭台楼阁、寺观祠庙人文景观之盛;既写建筑物本体结构形制的精巧美观,尤其注重描述选址的得当,取景的巧妙,因借的匠心,周围自然环境的幽美。如建于湖滨的片石居及附近酒楼茶馆,“轩爽西湖,非惟心胸开涤,亦觉日月清朗”。建于灵隐韬光山下的岣嵝山房,“尽驾回溪绝壑之上”,可见插天高崖,可闻淙淙溪声,“古木蓊蔚,大有幽致”。玉莲亭僻处城曲,占湖水一角,舟楫罕到,“倚窗南望,沙际水明,常见浴凫数百出没波心,此景幽绝。”坐落吴山之巅的小小火德庙,选址结构俱佳,虽远离西湖,而西湖全景尽收眼底,“湖中胜概尽作盆池小景”,目之所及,“皆为一幅图画”。是为中国建筑引景妙术绝佳范例。能否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巧得山川林壑之胜,对风景名胜地区建筑价值的评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园林别墅只讲精致华饰是不够的,还须以拙朴取胜,带有野趣,以求得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张岱非常赞赏包涵有“有泉石之癖”,精构园之道,他在蓬花峰下建青莲山房,“跨曲涧,深岩峭壁,掩映林峦间”,择地绝佳。涵所好声伎歌舞,山房内部结构曲折华美,“精思巧构,大类迷楼”,但外面的布置极简朴,“外以石屑砌坛,柴根编户,富贵之中,又着草野”,主人深知建筑与环境的紧密关系。青莲山房内华外朴,华藏于朴,而湖心亭则金碧辉煌,飞彩流丹于澹澹烟波之间,毫无遮拦,“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甚伟观也”。此亭非但72 没有破坏自然景观,反而使湖山大为增色。壮丽华美的建筑仍要看建在什么地方,要相地之宜。在杭州西湖建筑史上,也有大兴土木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性事件。九里松原是清凉世界,“苍翠夹道,藤萝冒涂,走其下者,人面皆绿”。后来南宋理宗为爱妃在此建功德院,“巧丽冠于诸刹”,“经始时,望青采斫,勋旧不保,鞭笞追逮,扰及鸡豚”,从此万绿化为乌有,“昔日曾传九里松,后闻建寺一朝空”。在中国历史上,开山伐木,建宫殿,修寺院,造陵墓,严重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史实,不胜枚举,九里松的毁灭仅是一例。强调建筑艺术与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这是张岱建筑思想的精髓。张岱是记叙人物掌故、世情风俗的高手,观人察物,每具只眼。《西湖梦寻》广采白居易、苏轼、林逋等唐宋名贤,黄汝亨、包应登、徐渭等明代才士的遗闻佚事,其人风流文彩,焕然纸上。《灵隐寺》记住持具德和尚以大愿力举大工程,惨淡经营,调度有方,使毁圮的名刹顿复旧观,诗云:“公侯福德将相才,罗汉神通菩萨慧。”《云栖》记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涟池大师虽持戒极严,“峭似高峰冷似水”,但思想活泼,机锋四溢,“平居笑谈谐谑,洒脱委蛇,有永公清散之风,未尝一味槁木死灰”。《小青佛舍》记美慧多才的小青误落富家作妾,被大妇百般凌逼致死,作者为之洒一掬泪,凄惋之音缭绕纸墨之间。对历史上的大奸如贾似道等,给予严正的指斥,同时也如实承认其人确有“谲智”和才艺,“贾秋壑为误国奸人,其于山水、书画、古董,凡经鉴赏,无不精妙”,“贾虽奸雄,威令必行,亦有快人处”(《大佛头》)。张岱重视才智技艺的思想在《西糊梦寻》中也得到充分表现。《西湖梦寻》还以客观叙述的方法,记杭州历史掌故,绘西湖风俗图卷,不加褒贬之词,而存讽规之意。如《苏公堤》叙崇祯间杭州知府刘梦谦在苏堤大举盛会,张灯结彩,纵饮高歌,穷奢极侈,劳民伤财,后被撤职查办。作者的批判态度不言自明。有时略作议论,妙语隽言,机智幽默。《五云山》主要记山水胜概,附载商贾至山顶真际寺向五福神借纸钱,以祈发财,许愿“获利则加倍还之”,可是到期大都不还,所以神龛前“楮镪恒缺”。作者于是打趣说,“即尊神放债,亦未免穷愁,为之掀髯一笑”,嘲讽世风浇薄令人绝倒。西湖左近建有许多忠臣之士的祠庙和陵墓。如春秋时吴国名臣伍子胥之祠,民族英雄岳飞之坟,刺杀秦桧未遂而被杀害的施全之庙,明初执法不苟绰号“冷面寒铁”的周新之庙(即城隍庙),明中兴功臣于谦之坟。张岱对有关遗闻逸事作了生动的记载,刻画人物节义风神凛凛若生。张岱早年著有《古今义烈传》一书,崇尚节义是他一贯的思想。《西湖梦寻》共收80余篇文章(多为短篇,千字以上绝少),包罗西湖山水、园林、名胜、古迹、风俗、人物方方面面,万象纷呈,绮彩纷披,笔墨简练而清深,细致而淡远,识见与情致往往达于幽独而远出凡庸,宛如一幅精美清逸的绘画长卷,确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西湖散文集。《西湖梦寻》与《陶庵梦忆》都以“梦”命题,是为张岱散文之双璧、姐妹篇,二书寄托着作者深沉真挚的情思,透露出晚明新时代浓浓的人文气息,集中反映了张岱的散文成就。张岱也因之跻身于袁宏道、钟惺、刘侗诸家之列,成为晚明小品圣手之一。责任编辑:王定璋73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