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孔子的生平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公元前551--前479)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孔子的思想观点
强调“克已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奴隶制的等级制度;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反对苛政和武力征伐,即反对法治,主张礼治,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观点;
在经济方面,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在哲学上,主张天命观.在他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认为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他把恢复周礼看作是自己的历史使命。“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在品德方面,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晚年开创私学,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古人曰:“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治国之道
晚年政治上不得志便专心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言志的前提是“如或知尔”,也就是“用之”,他们三个可以各“行”其志,这体现儒家的复杂性和包容性.孔夫子深感他的主张难以推行,以为诸侯已经“舍之”,面对这样的现实,就应该“藏”了.孔子考虑到自己的处境,认为从政治国的路没有机会走,那就和人办教育吧.
汉代以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孔子的思想适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所以受到重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对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式确立了孔子及其学说在中国思想界的统治。以后,历代统治者进一步采取了神化孔子,提倡儒学的措施,巩固了孔子的至尊地位。
作品简介《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辑录的言行录,
全面反映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感情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了解孔子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
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半部《论语》治天下”对话体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2600年前,孔子虽然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甚至有过“乘桴浮于海”的梦想,但终其一生,他老人家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山东、河南两省的地界。然而,孔老夫子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他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
孔子学院标志全球汉语热催生孔子学院
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首个汉语教学班的师生正在上课。
俄远东第二所孔子学院落户布拉戈维申斯克市
公园中,中德学者为孔子树立雕像。底座上用德文写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 在德国柏林的一座,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