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导学案)(新高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导学案)(新高考)

ID:938298

大小:1.34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3-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考点一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知识回顾】1.乡村的土地利用方式。2.城镇的主要功能区及特征。3.中高级住宅区的区位条件。4.在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中,如何判断功能区。5.工业区布局合理性分析。6.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7.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及常见的地租曲线8.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方式及意义【知识回顾答案】1.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出现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的公共设施。乡村的土地利用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再向外则是农业用地。 2.城镇的主要功能区有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有些大城市因为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如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形态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集聚成片位置及原因位置: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原因:人口密集,市场广阔;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中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位置: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原因:减轻对市区的污染;交通便利;地价低位置:城市外缘,与环境较好的高坡、文化区相联系。原因: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位置:内城、工业区附近,与工业区相联系。原因:便于工人上下班3.城市外缘;地势较高的区域;与文化区、风景区相联系;河流上游;盛行风上风向;环境优美。4.从面积来看,面积最大者往往为住宅区,最小者为商业区。从与河流的关系来看,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工业区往往布局在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从位置来看,商业区往往布局在市中心,工业区多布局在城市外围。5.工业区往往位于城市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同时还要考虑该地的盛行风向,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者与盛行风相垂直的郊外;河流的下游;与住宅区之间设立必要的防护带。6.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除了经济因素以外,还有政策,文化,环境,历史等。(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的远近通过影响地租和地价高低,从而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2)社会因素①收入的高低: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如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②知名度:可以提高身份与地位,是一种强大的集聚力量,如美国的好莱坞。③宗教团体和种族:可以形成种族或宗教聚居区,如美国纽约的唐人街。(3)历史因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对以后的功能分区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依旧是行政区。(4)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开展城市规划。如城市外围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7.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离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城镇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 图1 坐标图图2 立体图图3 等值线图8.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典例解析】下图为某城市土地主要利用方式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00〜2020年,该城市()A.工业用地面积持续减少B.商业用地大幅度增加C.住宅用地面积占比一直最高D.农业用地大幅度减少2.按照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产生图示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历史因素B.经济因素C.行政因素D.社会因素3.该城市功能区发展的特点是()A.城市景观全面取代了乡村景观B.商业用地均转变成中心商务区C.工业生产规模减小、产值下降D.住宅用地呈现向郊区扩张趋势【答案】1.D2.B3.D 【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所占的比重,2000—2020年,虽然工业用地所占比重减小,但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工业用地面积不一定减少,A错误;商业用地的比重有所上升,面积也可能增加,但是不会大幅度增加,B错误;从图中可看出,2000年住宅用地所占的比重不是最高,C错误;从图中可看出,农业用地所占比重下降很快,另外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占用了大量农业用地,使农业用地大幅度减少,D正确。故选D。2.图示土地利用方式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属于城市化发展所导致,而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经济的发展,城市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使得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所以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城市化的发展影响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3.城市化的发展不可能导致城市景观全面取代乡村景观,A错误;中心商务区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心,城市街角路口及交通干线两侧的商业区并不具备转化为中心商务区的条件,B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总值的提高,工业产值并不会下降,C错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中心附近地租价格上涨,住宅活动的付租能力不如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所以住宅用地呈现出向郊区扩张趋势,D正确。故选D。【专项检测】胡同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开放型街区,以居住功能为主。下图示意北京某胡同空间布局,道路转折距离一般不超过3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现代城市多数新型居住社区相比,胡同社区()A.土地利用率较低B.基础设施更完善C.绿地面积比重大D.公共活动空间小2.胡同虽开放但能保持较为安静的居住环境,其主要原因是()A.邻里隔离B.道路分级C.人口较少D.居住分散3.目前我国正倡导建设开放型住宅小区。胡同街区启示我国兴建开放型住宅小区时应注重()A.增加绿地面积,扩大活动空间B.限制机动车道,增加步行道路 C.优化内部结构,实施组团封闭D.分隔居住单元,完善安保设施【答案】1.A2.B3.C【解析】1.由图示可知,胡同社区内各等级道路较多,且贯穿其中,活动空间分散在各片区,土地利用率低,A对;与现代新型居住社区相比,胡同社区的基础设施较差,B错;图中没有专门的绿地布局,绿地比重比现代社区小,C错;公共活动空间较大,D错。故选A。2.由材料结合图例可知,胡同社区内既有机动车道,也有步行道及次一级步行道,道路多种多样,由于多为步行道,通行能力有限,产生的噪声相对较少,对居民的影响小,所以胡同虽开放,但能保持较为安静的居住氛围,B对;A、C、D错。故选B。3.读图可知,图中胡同社区既有大型的公共活动空间,穿插在各房屋聚落之间也有小型的公共活动空间,且机动车不能直接进入小型活动空间,所以在布局开放性住宅区过程中应该注重优化内部结构,实施组团封闭,C对。图中胡同街区没有专门的绿化用地和安保措施,A、D错。开放型住宅区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限制机动车道、增加步行道路不利于城市的合理布局,B错。故选C。城市功能用地布局与道路线空间格局具有相关性。下图为长春市2003~2013年轻轨4号线沿线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变化图(缓冲带是指距轻轨沿线距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依据图示资料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轨道交通对沿线商服用地具有排斥效应B.轨道交通对沿线工业用地具有排斥效应C.轨道交通对居住用地具有远距离排斥效应D.轨道交通对所有功能用地都具有吸聚效应5.下列关于长春市城市功能用地布局与道路线建设的说法,错误的是()A.交通路线对沿线城市功能用地作用效应具有相似性B.城市道路建设使沿线土地区位条件与市场吸引力发生变化C.城市道路沿线土地空间可达性水平以交通路线为轴线由内而外逐次递减D.城市道路建设使城市各类用地在交通道路不同影响区之间进行重新区位选择【答案】4.B5.A 【解析】4.读图分析,两图2003年与2013年同类用地类型的占地比例进行比较,可知工业用地占地比依次减少,轨道交通对沿线工业用地具有排斥效应,排斥效应强度基本符合以轻轨为中心自内而外依次减弱的距离衰减特征,B正确;比较2003年与2013年居住用地占比依次减小,轨道交通排斥效应强度最高值分布在200m以内,对居住用地具有近距离排斥效应,C错误;同理可知轨道交通对沿线商服用地占比增大,并且2013年离轨道交通越近,占比越大,说明具有吸聚效应,A错误;综上分析可知D错误。故选B。5.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轨道交通对商服用地具有吸聚效应,对沿线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具有排斥效应,因此交通路线对沿线城市功能用地作用效应具有差异性,A说法错误;BCD说法均正确。故选A。考点二城镇化【知识回顾】1.城镇化的意义。2.城镇化的标志。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比较。4.城镇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5.逆城市化的原因。6.郊区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的区别。7.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措施。8.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知识回顾答案】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镇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污染物集中排放便于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改善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城镇就业机会多,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可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化发展,城乡差别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趋同。2.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3.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快原因城市化已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较小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一般较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4.5.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 6.从城镇化进程来看,郊区城镇化是发生在城镇发展的中期加速阶段,而逆城镇化则出现在城镇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镇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郊区变为城镇,而逆城镇化,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镇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镇自身发展看,郊区城镇化是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镇化是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大城市中心区衰退。7.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社会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措施:建设卫星城,分散中心城区人口;合理规划城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搬迁和治理。8.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主要向城镇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城市规划:进行城镇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与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显示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城市抗灾减灾: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城市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城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预警和决策支持。【典例解析】美国波特兰市的数条街道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技术,将人行道和街道侧石间的空间利用起来,建设了若干个连续的侧石扩展池,并在池中种植植物,形成一条特殊的“绿色街道”。下图左图示意侧石扩展池的结构和雨水流向,右图示意绿色街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侧石扩展池内设计小型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加雨水的()A.储水量B.下渗量C.蒸发量D.径流量 2.“绿色街道”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A.中心商务区B.街心公园内C.停车场附近D.高级住宅区3.“绿色街道”的核心功能是()A.减少雨水径流量B.提供观赏景观C.保护生物多样性D.调节局地小气候【答案】1.B2.D3.A【解析】1.拦水坝减缓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可以增加下渗水量,B正确。不能增加雨水的储水量,A错误;蒸发量会增加,但不是该措施的主要原因,C错误;地表径流量会减少,D错误。所以选B。2.“绿色街道”交通建设主要是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全面构建集排水、蓄水、绿化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系统,推进“绿色街道”建设,大幅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和谐宜居环境,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高级住宅区,D正确。中心商务区、停车场附近可利用土地较为紧张,不适合建设“绿色街道”,AC错误。街心公园本身就是较好的生态系统,没必要建设“绿色街道”,B错误。所以选D。3.“绿色街道”可以让雨水更好地下渗,其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减小地表径流,有利于排除积水和补给地下含水层的水量,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内涝的频率和程度,A正确;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只是“绿色街道”的衍生功能,不是主要功能,BCD错误。所以选A。【专项检测】“城中村”是城市建成区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的村庄,传统的“城中村”改造主要是拆迁重建或就地整改。长沙市后湖黄鹤村地处岳麓山下、湘江之滨,环绕着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是典型的“城中村”。该村首创了“迁而不拆、整体开发、综合整治”改造模式(下图),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城中村"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征收成本高B.村民文化素质低C.保护生态环境D.延续社会关系 2.推测黄鹤村改造过程中发展的主导产业是()A.城郊农业B.文旅产业C.房地产业D.加工工业3.相比传统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黄鹤村模式的优势有()①有利于保障农民收人②有利于保护村落文化③有利于解决产权问题④有利于减小财政压力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1.A2.B3.A【解析】1.“城中村”是城市建成区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的村庄,说明农村耕地已经被城市发展占用,而非农业用地没有被占用,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村庄及宅基地由于征收的高成本性和复杂性被城市发展绕开,A正确;村民文化素质不是影响城中村未被开发的因素,B错误;城中村不是生态用地,C错误;城中村,城市与村落之间联系密切,社会关系彼此渗透,没有延续社会关系必要,D错误。故选A。2.黄鹤村是“城中村”,没有耕地,不能发展城郊农业,A错;黄鹤村改造过程中主要是农村自建房出租,没有大量的土地发展房地产业,C错;黄鹤村地处长沙岳麓山下、湘江之滨,环绕着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环境好,人才优势突出,更适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而不是加工工业,B正确,D错。故选B。3.根据材料,对村民自建房进行整合改造出租,有利于保障农民收人,①正确;迁而不拆使得当地传统的村落文化得到一定的保护,②正确;对当地的土地采用的是整体租赁的方式,不涉及农民自建房产权性质的变更,土地产权问题得不到解决,③错误;用企业负责开发的方式将农民安置成本转嫁给了开发商,有利于减小财政压力,④正确。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下图为同学们根据数据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1)依据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说出该城市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异同。 (1)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同学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热岛效应可能导致城市能耗加大、大气污染加剧等问题。(2)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合理措施。4.【答案】(1)风向相同,由郊区吹向城区;风速不同,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2)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因而城市热岛强度加大。(3)增加城市绿地、水体面积;建设城市绿色通风廊道;分散城市中心人口、产业等。【解析】(1)从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可知,该城市7时热岛效应强度较大,且强度变小、17时城市热岛强度较小且强度变大,所以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城区温度高,气压低,郊区气压高,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区,两个时段的风向相同。(2)冬季强降雪后,气温下降,城市取暖需求增加,城市废热排放过多,且城市为了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运行的需要,清理积雪较为及时,导致城区气温较高;郊区白雪覆盖,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且积雪融化会大量吸收热量,导致郊区气温较低。两者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导致热岛强度增强。(3)从减少排放废热的角度,城市规划当中应当对市中心的产业和人口等适当进行分散,市中心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等,从加快废热的散失角度,应当规划城市的通风廊道,对建筑物的高度和格局进行规划。考点三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知识回顾】1.乡村景观反映的地域文化。2.城镇景观反映的地域文化。3.城市建筑与地域文化。【知识回顾答案】 1.乡村景观体现了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如丘陵地区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体现了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和精神追求,如南方传统的土楼,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2.城镇景观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体现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如北京的四合院;体现了某种价值追求,如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以君主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廓方正、对称,宫城居中。3.城市建筑表现原因建设布局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四周建筑物错落有致发展历史短欧洲城市中心少摩天大楼,多广场、教堂发展历史悠久,保存历史建筑建筑结构中国城市建筑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漏、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如中国的四合院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美国城市建筑很少设围墙,园林强调整齐如一、均衡对称、线条简洁、直率开朗,如花园、洋房美国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建筑风格中国宫殿红墙、黄瓦、飞檐、斗拱、楼台、殿阁皇权至高无上西方宫廷喷泉、雕塑教堂占优势地位【典例解析】青岛里院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20世纪四十年代达到鼎盛。目前里院正在申报青岛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下图为“青岛里院空中俯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青岛里院外部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用地面积B.城市盛行风向C.城市居民习俗D.城市街道走向2.青岛里院申报青岛市第三批历史建筑,有利于()A.保护传统地域文化B.缓解住房紧张C.加快城市化的进程D.提高环境容量【答案】1.D2.A【解析】1.由图可知,里院依街而建,呈现不重复的几何图案,分布错落有序。这不仅提升了城市空间利用率,也利于紧凑布局下的采光。因此,可以判断影响青岛里院外部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城市街道走向,D正确;与城市用地面积、盛行风向、居民习惯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2.里院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将里院申报为青岛市历史建筑有利于保护城市古建筑和传统地域文化,留住城市记忆,A项正确;保留下来的房屋数量较少,对缓解住房紧张意义不大,B错误;对文物的保护,对城市化推动不大,C错误;人口容量主要与资源丰富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发程度等因素有关,短时间内不会改变,D错误。故选A。【专项检测】“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形象地说出了我国东北满族传统民居的特征。早期的“口袋房”屋顶用桦树皮或茅草覆盖,甚至墙壁也多用树干加工后排列“砌”成;多间北房在最东一间开门,房屋形似口袋;其北屋内南、西、北三面筑有“匚”字型大土坯炕,叫作“万字炕”;烟囱安装在距墙壁半米以上的房西地面上,以一段横烟道与灶屋相连。下图为满族传统民居平面示意图及其烟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早期“口袋房”建材以木材为主,主要是因为()A.隔热效果好B.材料来源多C.坚固耐侵蚀D.建造速度快 2.“口袋房”形式的民居主要优势是()A.抵御野兽侵袭B.增加室内光照C.冬季防风保温D.外形奇特美观3.“口袋房”的烟囱安装在地面上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烟囱高度B.减小施工难度C.增强取暖效果D.防止发生火灾【答案】1.B2.C3.D【解析】1.依据材料可知,"口袋房是我国东北满族传统民居,我国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所以口袋房不需要具备隔热效果,A错误。东北地区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早期口袋房建材以木材为主,主要是因为材料来源多,B正确。木材不具备坚固耐侵蚀的特点,C错误。口袋房建造程序较多,早期建造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B。2.我国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冬季风来临时往往伴随着降温、大风、雨雪等天气,口袋房沿袭满族先人穴居结构而建,草顶土墙,只东面一间开门,门朝南,为外屋;西面房屋二三间为卧室,称里屋;里屋南、北、西三面垒设火炕,称万字炕,宛如口袋形便于冬季防风保温,C正确。抵御野兽侵袭不是其主要优势,A错误。该形式不能增加室内光照,B错误。外形也没有明显的美观,D错误。故选C。3.满族老房的俩侧各有一个高高的烟囱,满族人把这个叫“呼兰”,烟囱底下有一个窝风巢,用来挡逆风,防止火灾发生,D正确。降低烟囱高度、减小施工难度不是主要原因,A、B错误。屋内主要靠火炕取暖,而不是烟囱,C错误。故选D。成都平原西部灌渠众多,在润泽土地的同时,也影响着聚落的分布。林盘是该区城一种典型的聚落。林盘外是水稻田,林盘内是起居空间,林盘密集种植树竹。房舍、林木、农田和灌渠相辅相存,完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多个林盘形成一个村庄。随田散居形式是当地最为适合的传统居住方式。下图为林盘景观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随田散居的居住方式,主要为了()A.互不影响B.用水充足C.通风透气D.便于耕作5.平原地区村庄--般是集聚的,但成都平原西部林盘模式采用分散的居住形式,主要得益于当地()A.水运便利B.水网纵横C.人口分散D.土壤肥沃6.林盘内树竹紧凑环绕宅院的空间格局可以使宅院()A.减轻洪涝的危害B.居住条件更舒适C.合理利用水资源D.防御外敌的入侵【答案】4.D5.B6.B【解析】4.该种聚落为散居形式,依据材料该地区为自给农业区,随田散居主要为了便于耕作,方便农田管理,D正确。并不是为了互不影响,A错。散居的居住方式与用水是否充足无关,B错。相比于聚居而言,散居有利于通风透气,但不是主要目的,C错。故选D。5.能够实现聚落散居主要因为灌渠众多,水源广布,水网纵横,B正确;灌渠的主要功能是灌溉,不是水运,A错。人口分散是结果,不是原因,C错。与土壤肥沃关系不大,D错。故选B。6.依据林盘景观图,林木环绕建筑,并不能起到抵御外敌的作用;对水资源利用以及洪涝灾害的减轻也无较大作用;林木夏季遮阴,冬季防风,使居住条件更舒适。B正确,ACD错,故选B。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