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白居易(学生版)第一部分:高考真题一、【2017年高考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二、【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采地黄者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1.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酬李二十侍郎①白居易笋老兰长花渐稀,衰翁相对惜芳菲。残莺著雨慵休啭,落絮无风凝不飞。行掇木芽供野食,坐牵萝蔓挂朝衣。十年分手今同醉,醉未如泥莫道归。【注】①李二十侍郎:李绅,字公垂,排行第二十,白居易的诗友,曾为户部侍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描写眼前之景,竹笋变老、花少叶长,这一切勾起了诗人内心的怜惜之情。
B.诗人摘取草木嫩芽而食,随意牵来藤蔓挂自己的朝衣,可见诗人向往自然,厌恶官场。C.诗人与友人别离十年,今日重逢,开怀畅饮,并约定不醉不归,可见二人感情之深厚。D.末句化用《诗经•湛露》中“厌厌夜饮,不醉无归”句,以七言出之,自有一种风情。2.这首诗的颔联历来被人称颂,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作简要赏析。(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松声(节选)白居易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①。【注】翛(xiāo)然: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点明松声的由来:微风自西南而来,拂动松树枝叶而形成松声。B.诗歌用词准确传神,如“飒飒”“泠泠”两个叠词摹写生动,琅琅上口。C.由“寒山”“秋琴”“竟夕”可以推知,本诗吟咏的是秋天雨夜的松声。D.诗歌题为“松声”,但是通篇不见“声”字,却又无一处不是写“声”。2.本诗是如何描写松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春生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一开始便问道:春天从哪里出生的?一出生就悄无声息地“周游”;第二句交代谜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罢。B.领联写春将到某处,先派“和凤”传送消息,告诉人家“春”将来临;再遣“啼鸟”介绍情况,说明“春”将带来无限美景。C.颈联描写春天到来后的绚丽景色:绿了青草,美了繁花;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D.尾联诗意一转,春天如果到我的故乡该寻觅我吧,那就请春天为我向家人传去沦落江州的信息。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夕”到“灯火万家”再到“月照平沙”,体现了诗人观景的时间顺序。B.诗题“望”字一语双关,既联系眼前所见之景,又暗含“招客”的主题。C.诗歌颈联写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出发,辅以贴切的比喻,甚是高妙。D.诗人独居异乡,内心愁苦,以乐写哀,眼前美景反衬出诗人愁苦的形象。15.这首诗题为“江楼夕望招客”,诗人是如何邀请友人的?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自咏白居易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①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注】①蟠木:弯曲的树。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2.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9分)游襄阳怀孟浩然白居易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山水发端,赋中含兴,铺绘出襄阳山水地貌的独特气势,正是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B.诗人诵读孟诗,感怀其人,由感怀其人,而旅次襄阳,以追寻孟浩然遗踪。全诗文字清淡简朴,颇有孟浩然气韵。C.诗人南望鹿门,望得深沉、悠远,山林青翠,蔼蔼芬芳,以壮阔清丽之景将孟浩然的诗风更高一层地表现出来。D.诗歌由彼及此,由景及人,衔接过渡极为自然,字句之间深蕴对孟浩然的景仰钦敬之心,全无萧瑟悲凉之态。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孟浩然的追怀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梦微之①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②韩郎③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注】①微之:唐朝诗人元稹(779-831),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做的。②阿卫:微之的小儿子。③韩郎:微之的爱婿。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回忆乐天与微之当年在长安夜间携手同游,早晨离别时泪水打湿了绢帕,乐天也无心擦拭。B.颔联对仗工整,其中“三度病”突出自己在漳浦生病之多,“八回秋”则表现好友离世时间之长。C.颈联“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两句最感人至深,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伤怀。D.尾联问元稹的后辈们都先后死去了,黄泉渺茫昏暗能知道这些吗,表现出诗人莫大的内心荒凉!2.通过这首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寒食野望吟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B.题目中的“望”具有统领全篇内容的作用,下文所写内容既有诗人亲眼之所见也有诗人想象之景象,全诗采用了虚实结合。C.“谁家哭”表现寒食节人们在祭奠先祖时的痛哭情状,凄凉悲惨,令人心怀惆怅,追思怀远。D.颈联中“尽是死生别离处”一句与《长恨歌》中“悠悠生死别经年”抒发的是相同的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之情。2.诗歌的尾联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分析。(6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放言五首(其二)①白居易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祸福回还车轮毂,荣枯反覆手藏钩②。龟灵③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④。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注】①放言五首:公元810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写了五首《放言》。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闻讯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②藏钩:相传汉昭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入宫,汉武帝展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钩之戏。汉武帝为防患女主乱政,立子杀母。③龟灵:古人认为龟通灵性,故常用龟甲占卜以决吉凶。④马失应无折足忧:这里引用塞翁失马的故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开篇点题,揭示了世事无定、祸福得失相倚伏转化的现象,表达了朴素辩证观。B.这首诗语言形象生动深刻,将尘世的纷扰复杂比作一张网,将福祸轮回比作车轮转动。C.诗歌引用典故,将飘忽不定的仕途与藏钩游戏联系在一起,表现作者面对人生起落的无奈。D.尾联用弈棋输赢不可预测的现象,表现作者对世事无常、结局无法预期的现实的认知。2.请结合颈联内容对本诗中体现的诗人的情感进行解读。(6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偶作白居易红杏初生叶,青梅已缀枝。阑珊花落后,寂寞酒醒时。坐闷低眉久,行慵举足迟。少年君莫怪,头白自应知。【注释】《偶作》是白居易受贬抑后所作组诗,此是其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两句选取了“红杏”“青梅”两个形象,写出了它们的状态,实则交代了诗歌写作的时间为春天。B.第三句中“阑珊”二字与紧承其后的“花落”构成对比,以花开之繁茂对比花落之凋零,渲染出了悲凉的气氛。C.第四句直接写出了自己的“寂寞”之情,而“酒醒时”三字透露出作者浓浓的寂寞之情,作者只能借酒暂缓愁情。D.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被称为“老妪能解”,此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这一语言特色。2.作者“寂寞”之情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9分)春听琵琶,兼简①长孙司户②
白居易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③真珠钿撼铃。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④。如言都尉⑤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注释】①简:书简,此处用作动词,写信,②本诗写于作者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期。③写:倾泻。④醒醒:悲苦貌。⑤都尉:这里代指西汉名将李陵。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本诗的题目可知,诗人是在春天里听奏琵琶,触动情怀,写下这首诗,并把它寄给长孙司户,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绪。B.首联先不写琵琶演奏,而是从真珠玉铃发出的叮当清脆的声音写起,意在用它们美妙动听的声音与琵琶声做比。C.颔联中“商风”是指秋风,琵琶弹奏的声音令诗人想到秋风吹动树木枝叶的飒飒响声,形象地写出了琵琶音调的悲凉。D.颈联诗人由琵琶伤感的乐调联想到李陵深陷匈奴而思念京城和远嫁的王昭君厌弃边地的历史事实,进一步突出了乐调的悲切凄苦。2.古人摹写有声无形的音乐,妙在如音在耳、如奏在前,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在描写音乐时就用了多种技法来增加效果。本诗与李诗相比,二者在描写音乐时所用技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咏怀(其四)①白居易
自从委顺任浮沉,渐觉年多功用深。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妻儿不问唯耽酒,冠盖皆慵只抱琴。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注释】①元和十二年作于江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交待诗人仕途失意的处境,表达他在宦海中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B.颔联紧承“功用深”三字,表明诗人修养加深带来了从外到内的改变。C.诗人妻儿不过问他,他只管喝酒,勾勒出他在江州时闲适的生活状态。D.本诗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即便是运用典故,也浅显易懂不生僻。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