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刘禹锡(学生版)第一部分:高考真题一、(2019年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咏史刘禹锡
骠骑①非无势,少卿②终不去。世道剧颓波③,我心如砥柱。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注】①骠骑: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②少卿:任安,字少卿,曾任大将军卫青的属官。据《史记》载:“大将军卫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③颓波:大河决堤时从堤口奔泻而下的洪流,用作喻世事变化。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将人生感慨不着痕迹地寄寓于笔墨之间,用意含蓄而隐微,情感深沉厚重。B.首联采用对举方法来叙事。上句称霍去病的官职,下句称任安的字,充满敬重之意。C.颔联运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既赞扬了任安,又表明了心志,感情强烈。D.“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流露出作者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与怀才不遇的感叹。2.纵观全诗,分析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庙庭①偃松诗刘禹锡
庙庭有偃松,裴公②命畚土以壮其趾,使无欹,使不仆。予窃感嘉木之逢时而成咏。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忽从憔悴有生意,却为离披无俗姿。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谢公③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注】①庙庭:指宰相官署庭院。②裴公:指宰相裴度,曾多次提携诗人,此时屡遭排挤,欲归隐以避祸。③谢公:东晋宰相,曾隐居东山。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偃松势轧枝偏处境危困,裴度尽心扶持,诗人对他的高尚情怀十分钦佩。B.诗人乍见偃松重新焕发生机,惊叹之余流露出对偃松无媚俗姿态的喜爱。C.“入”“含”两字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偃松,意趣天成,意蕴幽远。D.“偃松”与“病树前头万木春”之“病树”均寄寓诗人对新老更替的感慨。2.一般认为,“偃松”是诗人自况,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君”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诗人又故地重游与“君”共话别情。B.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时令。C.颔联写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秋风回来了,一年不见,秋风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此联正面点题。D.颈联描画出“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正所谓“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时节,安能激壮心”。2.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分析其作用。(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西塞山怀古①刘禹锡王濬②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④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①唐穆宗长庆年间,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长庆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经过西塞山,有感而发,乃作此诗。②王濬:晋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沿长江而下伐吴。③千寻铁锁:东吴末帝孙皓命人用大铁索横于江面,以拦截晋船,终失败。④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下”“收”两字对举,一方势如破竹,一方闻风丧胆,强弱、高下立判。B.颔联直写战事及结果,纵有长江天险和千寻铁链,也改变不了东吴灭亡的结局。C.颈联“人世几回”“山形依旧”对比强烈,人世的悲恨相续衬出山川的冷漠无情。D.末句写六朝覆灭的遗迹,以破败的故垒和萧瑟的芦苇作结,借景抒情,余味深长。2.从全诗看,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有哪些?(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早春对雪奉寄澧州元郎中①(唐)刘禹锡新赐鱼书②墨未干,贤人暂出远人安。朝驱旌旆行时令,夜见星辰忆旧官。梅蕊覆阶铃阁③暖,雪峰当户戟枝寒。宁知楚客思公子,北望长吟澧有兰④。
【注】①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刘禹锡因“八司马事件”遭贬,该诗为其在朗州司马任上的酬答之作。②鱼书:古时朝廷任命州郡长官时所颁的鱼符和敕书。③铃阁:翰林院以及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④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郎中前往澧州就任时,收到的敕书上墨汁还未干透,说明时间紧迫。B.元郎中被派往远地是暂时的,但远地的百姓却将因此受惠,安居乐业。C.在刺史新任上兢兢业业的元郎中,夜望星辰时回想起过去的郎官生涯。D.颈联揭示了元郎中在朝时办公环境十分优越,如今所处环境条件艰苦。2.《诗镜总论》评价刘禹锡的诗歌有时委婉含蓄,有时朴素自然。你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以上哪种风格?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刘禹锡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猜鹰虑奋迅,惊鹿时跼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箭头余鹄血,鞍傍见雉翘。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注】莫徭:现代瑶族的先民。丽谯:华面的高楼。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的题目已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多要素,一个“观”字统领起全诗。B.开篇大处着墨,极力渲染出猎时的气势和热烈紧张的气氛。接着描写猎场围合铜停敲,旌旗四处摆动,既紧张又有序。C.诗人并未直写所获猎物多少,但透过箭头余血和鞍旁雄羽便可推知一二,反更有韵味。D.本诗写观猎不只表现瑶民围猎的欢乐,更有人近暮年时没捕捉到多少猎物的焦虑。2.本诗写景极具画面感,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送元上人归稽亭刘禹锡重叠稽亭路,山僧归独行,远峰斜日影,本寺旧钟声。徒侣问新事,烟云怆别情,应夸乞食处,踏遍凤凰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归稽亭之路重山叠嶂,山僧独自归去,照应标题,“山僧”即“元上人”.B.额联“旧”字,陈旧之意,突出寺院的钟的破旧,表达元上人对僧侣生活的厌弃。C.后两联写当弟子们询问外边新鲜事,应夸一夸所到之处,“遍”字写出行踪之广。D.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实写送别之事,又展开想象,虚写送别之后的情景。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酬乐天咏老见示(唐)刘禹锡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唱和诗,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自我表达,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B.衰老是这首诗的核心话题,诗人认为,老年固然有可感伤的一面,但也有可欣的一面。
C.诗人将老年与青年对比,觉得老了也有很多优点,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D.本诗由失落转为豁达,伤感转为振奋,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情感变化相同。2.诗的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颇有哲理,请简要分析。(6分)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刘禹锡洛阳秋日正凄凄,君去西秦更向西。旧学三冬①今转富,曾伤六翻养初齐。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②。早识卧龙应有分,不妨从此蹑丹梯。③【注】①旧学三冬: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书,说自己十三岁学书,经过三个冬天的学习,文史方面足够用了。②碧鸡:传说中的神山名。在今四川省西昌市。③蹑丹梯:指立边功回朝拜君王。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张衡《西京赋》有“青琐丹墀”之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前句的叠词“凄凄”既是送别时凄凉环境的写照,也寄寓了诗人的伤感情绪。B.首联后句两个“西”字突出朋友目的地遥远,“更”字令人无限感叹,蕴含关切之意。
C.颔联写出了朋友的人生经历,既有对其饱学的称费,也有对其命运即将改变的劝慰。D.颈联运用想象手法,写朋友到蜀地将见到神鸟与神山,诗作感情基调由此转向迷离。2.诗中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岁夜咏怀①刘禹锡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屡遭贬谪的刘禹锡老母病逝,在护送灵柩途中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诗人闻讯异常悲痛,此后两年在洛阳守丧,《岁夜咏怀》约写于居丧期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应该是写于除夕之夜。首联中“新岁又如何”句表明作者虽然遭遇多年来的坎坷不得意,但对新年来临仍会寄寓新的希望。B.颔联中“昔”与“今”的对比,“有几多”表明朋友所剩无几,这两句蕴含着作者伤悼众友早逝,更主要的是对挚友柳宗元的痛悼。
C.尾联表面是说年年的春色皆同,在贬谪幽居时也是如此。真正的含义却是:自然界的春天是无所谓的,可惜的是看不到政治的春天降临人间,看不到国家兴旺景象的来临。D.此诗语言朴实自然,但在字里行间寄寓作者无限感慨,读后令人不得不动情。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具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统田舍,自然环境清新怡人。B.颔联上下句运用列锦的修辞,枫林、鼓声、茅屋、鸡鸣等构成名词性意象组合,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C.颈联中作者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环境。
D.尾联明确点出此次送别地点在潜水驿,作者写驿楼、宫树和马鸣,结句托物言志,以驿马疲惫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2.请从写景角度来简要赏析本诗颈联。(6分)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平蔡州三首(其二)刘禹锡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注】蔡州,天宝时为汝南郡。元和十二年(817),李愬率军雪夜奇袭蔡州,几乎兵不血刃,一举平定了达三十多年之久的蔡州藩帅叛乱。刘禹锡满怀激情地写了此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鸡鸣,让人想到雄鸡一唱天下白,隐含官军克复蔡州城,人民重见天日之意。B.“官军入坡人不知”一句与开头两句相合,盛赞李愬用兵如神,夜袭令叛军猝不及防。C.尾联写老人的惊奇之语,迟暮之年睹此快事,对国家的中兴既有希望又有隐优。D
.诗中特别标明“元和十二载”,诗人要用写史的形式记述这一重大事件,使之流传。2.有人说这首诗言近旨远,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6分)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酬令狐相公赠别①(唐)刘禹锡越声长苦有谁闻,老向湘山与楚云。海峤新辞永嘉守②,夷门重见信陵君③。田园松菊④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幸遇甘泉⑤尚词赋,不知何客荐雄文。【注】①本诗作于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游梁(夷门别称,今开封)遇令狐楚(作者旧友,后高升)别时所作。②永嘉守:谢灵运,曾遭人排挤,出为永嘉太守。③信陵君:战国时魏国贵族,不耻下交,曾亲自驾车往请魏国隐士侯嬴(夷门监者)。④松菊:陶潜诗“三径就荒,松菊犹存”。⑤甘泉:甘泉宫,这里代指皇帝。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出自己常年被贬湘楚之地而又无人理解的辛酸愁苦。B.第六句写诗人自比鸳鸿,才华横溢,却离群已久,不受重用,有失意之感。C.本诗首先追忆诗人曾经的遭遇,接着描述诗人的现状,最后表达心意,承接自然。D.本诗虽为赠别诗,但重点不在离别,而是巧妙用典,感慨自身,意蕴丰厚。
2.本诗巧用典故抒情达意,请分析颔联典故蕴含的情感。(6分)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学阮公体三首(其二)刘禹锡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注】此诗作于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继承了传统的“悲秋”主题,首句中的“悲”字奠定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B.朔风劲吹、秋霜凛冽、道路遥艰、阴云密布,这是诗歌为老骥鸷禽创设的环境。C.“驰”和“拂”精于炼字,生动传神刻画了老骥扬蹄疾驰,鸷禽展翅迅飞的形象。D.全诗描写和议论相结合,脉络清晰,尾联骨力雄健,感情激荡,饱含哲理。2.“老骥”和“鸷禽”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十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9分)望夫石【唐】刘禹锡①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望夫山【宋】陈造亭亭碧山椒,依约凝黛立。何年荡子妇,登此望行役。君行断音信,妾恨无终极。坚诚不磨灭,化作山上石。烟悲复云惨,仿佛见精魄。野花徒自好,江月为谁白?亦知江南与江北,红楼无处无倾国。妻身为石良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注】①诗人于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受打击和迫害,长流远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②山椒:山顶。③荡子:外出不归的男子。④红楼:泛指华丽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所居。⑤良:实在。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刘诗第三句,“几千载”突出苦恋之执着;末句“初望”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只似”“初望”,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与深切。B.陈诗起首四句,不仅写出了眼前望夫石的外形,同时又将当年望夫女子的容貌与心情灌注入石像中,从而起到了既写人又写石的作用。C.陈诗中,望夫女子自问自答,诉说自己的丈夫外出,音信断绝,自己抱恨无极,精诚不灭,而化成石头,接着又转入写景,渲染气氛。D.刘诗为七言绝句,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在“望”字上做文章;陈诗为古乐府诗,通过细致的外形描写与问答,深入揭示女子的苦痛心情。2.两首诗在表现望夫女子的不幸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试简要说明。(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