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导学案)(新高考专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导学案)(新高考专用)

ID:938400

大小:570.8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3-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3必修一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程标准】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考点一植被【知识回顾】1.植被的主要类型2.植被与环境的关系3.影响某区域植被类型多的条件4.植被对气候的影响5.植被对地貌的影响6.植被对土壤的影响7.植被对动物的影响8.植被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回顾答案】1.植被包含森林,草原和荒漠,森林包括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原包含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2.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② 13叶子叶片较厚,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匍匐状植株,往往可以防防风、保暖,耐土壤贫瘠③花色鲜艳的植物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④生长速度较快的植物,说明当地暖季较短或雨季较短3.影响某区域植被类型多样的条件主要有水热条件,地形(地形类型多样,地势起伏大,面积大或多高大山地,垂直差异显著)、生长空间和人类活动。4.a植被会使温差变小——白天:林冠浓密可以遮挡阳光,减少太阳辐射,使温度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林区土壤的蒸发作用消耗大量的热量,使白天温度降低。夜晚:浓密的林冠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使温度较高;林区湿度较大,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b使林区内湿度变大,因为蒸腾作用产生大量水汽5.植被可以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影响地表形态;植被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减少外力作用对地表的侵蚀。6.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枯枝落叶被微生物分解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和腐殖质,增加土壤的肥力,并能够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保土保肥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植被通过林冠的截留作用,可以减少雨量;通过枯枝落叶蓄水,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延长径流时间,减少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同时土壤有机质增加,可以提高土壤本身的抗蚀性。7.植被可以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提供食物,提供保护场所等。8.植被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原料和副产品,具有经济价值;珍稀植物可以提供科学研究基地,具有科研价值等。【典例解析】先锋植物是植物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植物,能够在严重缺乏土壤和水分的地区生长。垫状点地梅具有致密的垫状结构,常贴伏于地面,性喜光,能够通过自身特殊的形态结构改变微环境,从而可以为其他植物的迁入和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它常伴生于高山草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先锋植物。下图示意垫状点地梅覆盖度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及垫状点地梅景观(图中深色圆面积代表垫状点地梅覆盖度大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1.判断垫状点地梅覆盖度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变化的主导因素()A.4900米以下是光照B.4900米左右是水分C.4900米以上是热量D.4900米左右是土壤2.垫状点地梅植物体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当地气温,原因是垫状点地梅()①多分布于阳坡,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②生存地区降水多,大气逆辐射强③生存地区海拔高,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平均温度高④贴伏于地表的垫状结构保温作用强,而且有利于抵御寒风,减少热量交换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C2.D【解析】1.读材料图可知,4900米以下,随着海拔的下降,温度增加,但是降水量却不断减少,垫状点地梅的覆盖度也明显减小,所以不是光照,应是降水,A错。在海拔4900米以上,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量增加,但是温度逐渐下降,垫状点地梅的覆盖度也逐渐降低,所以是热量,C选项正确。由此可知,影响垫状点地梅分布同时受到水热因素的控制,B、D错误。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垫状点地梅受水热因素影响,适合分布在阳坡和迎风坡,所以不能说明垫状点地梅植物体平均温度高,①错误。垫状点地梅生存的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多,所以平均温度较高,③正确。且因为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②错误。垫状点地梅具有致密的垫状结构,常贴伏于地面,所以保温作用强,而且有利于抵御寒风,减少热量交换,所以温度较高,④正确。所以②③正确,选择D选项,【专项检测】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冰川裸地是研究植被原生演替的理想场所。海螺沟冰川退缩区(29°34′N,102°59′E)位于贡嘎山东坡,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长达2km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从裸地到先锋群落再到顶级群落的连续植被原生演替序列。下表示意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演替阶段样地植被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样地编号冰川退缩时间林分密度(株·hm-2)郁闭度主要树种组成12015----裸地2199837700.287川滇柳、冬瓜杨、沙棘幼树群落31980310700.947冬瓜杨、川滇柳、沙棘中树与大树、云冷杉幼树与小树群落41966167440.830冬瓜杨、川滇柳、沙棘小树、云冷杉幼苗群落5195825740.757冬瓜杨大树、云冷杉小树与中树群落619305760.843云冷杉中树与大树、冬瓜杨大树群落718903780.807云冷杉顶级群落1.海螺沟冰川退缩区,种间竞争力最强的树种是()A.川滇柳、冬瓜杨B.云冷杉、沙棘C.冬瓜杨、云冷杉D.沙棘、川滇柳2.在植被原生演替过程中()A.植被郁闭度升高B.地表径流流速加快C.气温日较差增大D.土壤发育趋于成熟3.与同一演替阶段北美冰川退缩区相比,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单位面积植被生物量大是由于海螺沟()A.生物群落结构较稳定B.水分和热量条件较好C.植物的种类复杂多样D.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小【答案】1.C2.D3.B【解析】1.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指原来是冰川后来冰川融化的区域。退缩时间和成熟的关系,退缩的越早,被风化的越久,植被也就越成熟。比如今年2018年,2015年冰川退缩的地方,只有三年的风化期。1890年冰川退缩的地方,已经有了128年的风化期。从表中可以看出,冰川退缩的时间越早,植物越成熟,越接近顶级群落。刚开始由冰川融化而演化为裸地以后,只有一些适应能力强的物种生存,中间有些时间段,植被种类比较多,可以说是杂草丛生,各种植被种类在相互的竞争,都没 13有达到一种垄断的地位,慢慢的竞争能力最强的物种占据了主流,成为了云冷杉顶级群落,在此过程中,冬瓜杨很早就开始生长,一直到云冷杉顶级群落之前,云冷杉也开始的比较早,最终成为该区域的王者,达到了顶级群落的位置,C正确。故选C。2.在植被演替过程中,冰川退缩的越早,裸地被风化的越严重,经过植被的不断生长、死亡,土壤中的有机质越来越多,土壤越成熟,D正确;植被的郁闭度不是一直在升高,A错误;同样由于植被的增多,植被的涵养水源功能增强,地表径流会减慢,B错误;由于植被的增多,气温日较差在减小,C错误。故选D。3.同一演替阶段指的是,同样的时间段,相同的演替阶段才有可比性。材料中给出了海螺沟的纬度较低,所以植被生物量比较大。有些地方生物群落结构虽然稳定,但是生物量不一定大,比如华北地区,经过多年的演化,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生物群落,但是植被量相比南方要小得多。一定要关注重点词,生物量大,就是枝繁叶茂。比如,分析热带雨林地区生物量大的原因,更多的是从气候角度去分析。植物的种类多,也可以归结到水分和热量条件较好,特别是热量条件。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应该影响不大。故选B。在相对孤立的山顶或山脊的林线附近,由于大风、坡陡、积雪重压和冷湿等原因,树木变形弯曲或矮化形成矮曲林。我国矮曲林总体可分为寒温性矮曲林和常绿苔藓矮曲林。下图为我国矮曲林下限高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矮曲林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苔藓矮曲林分布下限高度自西向东升高B.苔藓矮曲林分布的北界大致为秦岭一线C.寒温性矮曲林分布下限自南向北升高D.寒温性矮曲林最高可分布至1900米5.导致矮曲林类型南北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降水D.风力6.与寒温性矮曲林相比,形成苔藓矮曲林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可能是() 13A.山风大B.地势较陡峻C.积雪厚D.多雾湿度大【答案】4.B5.A6.D【解析】4.常绿苔藓矮曲林分布下限自西向东降低,寒温性矮曲林下限高度的分布主要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特征,故A、C错误,寒温性矮曲林分布下限最高海拔为1900米,最高分布应该由上限决定,故D错误;常绿苔藓矮曲林最北分布在河南与陕西交界处附近的伏牛山脉(秦岭余脉),大致为秦岭一线。故选B。5.由图可知,矮曲林类型主要为南方热带和亚热带的常绿苔藓矮曲林和北方寒温性矮曲林,这种南北分异主要是纬度的原因,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由图可知,不受降水、光照和风力影响,BCD错误。故选A。6.山风强烈、地势陡峻是所有矮曲林分布区的共性特征,A、B错误,冬季降雪量大、积雪多是北方山地重要特征,也是寒温性矮区林形成的条件,C错误。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山地附近多雾,湿度大,光照不足,喜湿的苔藓类植物生长旺盛。故选D。考点二土壤【知识回顾】1.土壤的组成2.土壤颜色的影响因素3.自然土壤的剖面结构及各层的主要特征4.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5.常见的土壤类型及其特征、分布地区6.土壤的形成过程7.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8.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分析思路【知识回顾答案】 131.矿物质:土壤的物质基础,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有机质: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主要集中在表层空气:(透气性)水分:液相(与空气此消彼长)2.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颜色较深,因为有机质中的腐殖质呈黑色,腐殖质含量越高,土壤颜色越深;土壤的矿物颜色: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南方的红壤颜色3.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移动,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母岩层:坚硬的岩石4.①为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提供场所和营养来源,为植物扎根立足提供条件;②与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③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5.①砖红壤: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土壤深厚,质地黏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②红壤和黄壤:分布在在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会流失多。③ 13黑钙土: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腐殖质含量丰富,腐质质层厚度较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无机养分也较多。6.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成土母质,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作用下,积累有机质和养分形成原始土壤,在高等植物作用下形成成熟土壤。7.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也极为深刻。①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②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提供有机质含量:草原>森林>荒漠③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少。④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水热条件重新分配,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⑤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8.有机质收入量:枯枝落叶多,有机质来源多。有机质支出量: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微生物分解:气温高,微生物活跃,分解较快,消耗多,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弱,分解慢,消耗少。植被消耗: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大,某种植被生长或某种植被减少,消耗少。土壤侵蚀或淋溶:风力流水侵蚀会造成土壤有机质流失,降水较多会造成有机质溶解流失。【典例解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是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有机质含量高、含水量较大,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生产力较高。某研究小组调查祁连山中段山地土层的土壤容重发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容重不同。下图为祁连山中段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及其不同植被类型下0-10CM深的土壤容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1.祁连山中段土壤生产力较高的部位是()A.南坡,高山寒漠带B.南坡,高山草甸草原带C.北坡,山地森林带D.北坡,山地荒漠草原带2.与南坡海拔3200米相比,北坡同海拔不同植被土壤容重较小的原因是()A.北坡植被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B.北坡蒸发强,土壤含水较少C.南坡冰雪融水多,土壤含水多D.北坡坡度较大,土壤含水量较小3.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是()①秸秆还田②培育良种③温室大棚种植④地膜覆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C2.A3.D【解析】1.有机质含量高、含水量较大,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生产力较高”,据此可知,土壤容重越小,土壤生产力越高,据图可知,山地森林的土壤容重最小,表明山地森林的土壤生产力最高,根据“祁连山中段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可知,山地森林只分布在祁连山的北坡。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据图可知,南坡海拔3200米处为山地草甸草原带,北坡同海拔为山地森林带,北坡生物量较南坡高,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所以北坡的土壤容重较小,A正确。北坡为阴坡,蒸发较南坡弱,所以北坡土壤含水较多,B错误。南坡为山地草甸草原带,北坡为山地森林带,表明北坡的土壤含水量更多,C、D错误。故选A。3.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地膜覆盖可以保持土壤的水分,都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生产力,①④正确;培育良种提高了种子的品质,对土壤没有影响,②错误;温室大棚种植主要改善的是热量条件,对土壤生产力的影响较小,③错误。故选D。【专项检测】 13我国某山地北坡海拔2500-3000米分布有云杉林,南坡相同海拔范围内以草甸为主。云衫解眠和复苏对土壤水分消耗较大。下图示意该山地坡海拔2500-3300米年降水量以及5月和7月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山地云杉林分布坡向范围的限制性因索是()A.水分B.土壤C.光照D.热量2.该山地海拔2500米处与3300米处土壤含水量最高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主要取决于()A.降水垂直变化B.坡面径流积累C.云杉复苏时间D.潜在蒸发能力3.推测该山地2500~3300米范围内,随着海拔的升高()A.土壤孔度增大B.土壤表层温度升高C.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减小D.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答案】1.A2.C3.D【解析】1.该山地位于我国,则该山地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而该山“北坡海拔2500-300米分布有云杉林,南坡相同海拔范围内以草甸为主”,主要是由于与阳坡相比,阴坡的光照条件较弱、热量不足,导致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能够满足耗水量较大的云杉林生长。因此,该山地云杉林分布坡向范围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故排除B、C、D三项,A项正确。 132.依据材料中的信息,云杉的解眠和复苏需要大量的耗水,海拔较低的地区气温高,云杉复苏早,5月份复苏耗水量大,土壤水分条件较7月份差;海拔较高的地区,云杉的解眠和复苏晚,5月份仍处于休眠期,水分消耗较少,水分条件较好,7月分复苏时,耗水量增加,土壤水分较低。所以该山地海拔2500米处与3300米处土壤含水量最高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取决于云杉复苏时间,故C项正确。降水的垂直变化在该山区表现为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多,坡面径流积累取决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降水量与蒸发量,潜在蒸发能力与不同海拔的气温有关。故以上三个因素的影响均只体现在空间上的相关性,没有体现在时间上的差异,所以A、B、D三项错误。3.由图可知,该山地随海拔高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不可能是土壤孔度增大,故A项错;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表层温度下降,故B项错;图中5、7两月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情况说明,随高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增加后减小,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幅度不明显,故可排除C项;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表层温度下降,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减弱,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升高。故D项正确。我国某地气候干旱,土壤质地粗,含盐量高,主要生长耐旱耐盐的怪柳。该地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生态灌水。研究发现,秋季该地自地表向下2米深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出现明显的“湿层”。下图示意该地地下水埋深曲线和每日降水总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该地最大规模的一次生态灌水是在()A.3月B.5月C.9月D.12月5.5-8月地下水位的变动主要由于()A.气温回升B.植被蒸腾C.空气干燥D.渗漏损失6.秋季土壤“湿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蒸发减弱B.生态灌水C.下渗积累D.毛细上升【答案】4.A5.B6.C【解析】4.该地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生态灌水”,由地下水埋深月变化曲线可知:3月后地下水埋深开始变浅,说明土壤含水量在不断增长;而3月之后随着气温回升,蒸发显著加剧,在此情况下土壤含水量仍然能够增长,推测为一次较大规模的生态灌水,A正确。虽然9月后地”下水埋深也开始变浅,但9月之后气温下降,蒸发减弱,水分条件自然状态下已经在改善,无法确定是生态补水的结果。故选A。5.由地下水埋深月变化曲线图可知:5-8月尽管降水总量在不断增多,但地下水位在波动下降,可能是由于柽柳此季节枝叶茂盛,外界气温上升,地表蒸发或植物蒸腾造成大量水分损失,B正确。故选B。 136.“秋季该地自地表向下2米深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这主要由于秋季快速降温,干旱地区夜晚凝结水较多,此季节气温下降,蒸发减弱,更多的凝结水缓慢下渗,形成土壤“湿层”,C正确。故选C。 13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