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巩固拔高卷(山东新高考专用)自然地理(一)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成都平原的西侧有绵延千里的高大山脉。下图是成都市民在中心城区拍摄的山脉上的幺妹峰(6250米)照片,山峰中纯白颜色是阳光照耀下的积雪。下表是2017年至2020年在成都遥望雪山的逐月天数记录。根据材料完成1-3题。2017年月份123456789101112天数00151169574202018年月份123456789101112天数11176148467102019年月份123456789101112天数002759121197212020年月份123456789101112天数15721111121163101.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可能是()A.2017年12月的日出后B.2018年6月的日落前C.2019年2月的日落前D.2020年7月的日出后2.近年来,成都市民每一年能够看到幺妹峰的天数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空气质量逐步改善B.空气质量逐步下降C.观测手段越来越好D.观测条件越来越差3.在成都遥望雪山,可以看到无与伦比的“城市天际线”,那波状起伏的连绵的雪峰像是挂在城市背后的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如果外地的“追峰”族们想有机会观赏到“西岭千秋雪”景观,选择来成都的最佳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1.D2.A3.B【解析】1.由材料信息“成都平原的西侧有绵延千里的高大山脉”可知,该山位于成都平原的西侧;根据图中亮面出现的方向,可判断此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依据太阳的日出日落方位可知,北半球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B错误,D正确。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AC错误。故选D。2.由所学知识桥,由于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在气候允许、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在城市中登高远望,肉眼就能清楚看到远处的山峰,A正确,B错误。观测手段及观测条件受大气通风度的影响,与看到幺妹峰的天数不同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
3.由表格信息可知,夏季观测到幺妹峰的天数多,冬季观测到幺妹峰的天数少,所以来成都观赏到“西岭千秋雪”景观的最佳季节是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基本结论:①3.21,9.23这两个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向落下(适合于全球);②3.21~9.23: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③9.23~3.21: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下图为2018年1月2-5日南通天气预报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下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图中,符合南通1月3日海平面等压线(hpa)分布状况的是()A.甲B.乙C.丙D.丁5.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1月4日南通昼夜温差变小,是因为图示的()A.①变大、②变小B.①变小、③变大C.②变大、③变小D.③变小、④变大【答案】4.C5.B【解析】4.南通1月3日为阴雨天气,应该处于在冷锋的后面,图所示甲位于冷锋前面,乙位于高压脊,丙处于在冷锋的后面,丁位于冷锋前面,四图中,符合南通1月3日海平面等压线(hpa)分布状况的是丙。故选C。5.1月4日南通为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昼夜温差变小,从图示看①
变小、③变大,选择B。下图中①②③④四幅图为江苏省南京市附近某平原公路路段在一年中四个不同月份路面平均温度和近地面平均气温的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6-7题。6.图①中逆温最严重的时段是()A.0:00-1:30B.2:00-3:00C.4:00-5:00D.6:00-7:007.t1、t2、t3、t4中,温度最高的是()A.t1B.t2C.t3D.t4【答案】6.D7.C【解析】6.本题考查逆温,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及读图分析能力。当逆温发生时,地面温度越低,近地面气温越低,逆温越严重,由图可知,6:00-7:00时气温最低,逆温最严重。故D选项正确。7.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及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四个月份气温回暖时刻的早晚判断①②③④代表的月份,四个月份中,③月气温达到最低值的时间最早为上午4:00前(另外三地都是在4:00后),开始升温的时间最早,即日出最早,所以白昼时间最长,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最多,因此气温也最高。故C选项正确。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因其湖水呈乳白半透明状又称“白湖”。下图为该湖泊周围河流入湖和出湖水量统计图和该地区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关于湖泊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③河流补给类型相同B.该湖泊为咸水湖C.①河与②河相比,流速快D.③河流量季节变化小于①河9.该湖泊水位最高的月份大致是()A.3月B.4月C.10月D.11月【答案】8.D9.D【解析】8.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从图中河流和等高线的关系可知,①河与②河注入阿克库勒湖,湖水通过③河流出,阿克库勒湖既有河流注入,又有河流流出,为淡水湖,B错误;①与②主要来自冰川融水补给,而③来自湖泊补给,A错误;由图可知,①处等高线比②处稀疏,地势相对平缓,①河流速慢于②河,C错误;③处河流受湖泊调节作用较大,流量季节变化小,而①河受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季节变化大,D正确。故选D。9.根据材料中的湖泊周围河流入湖和出湖水量统计图并分析可知,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说明湖泊水量在增加,水位上升,反之水位下降。从图中可知,4月至11月入湖水量始终大于出湖水量,因此湖泊水量增加,湖泊水位持续增加,并在11月达到最高,之后入湖水量小于出湖水量,湖泊水位开始下降。所以该湖泊水位最高的月份大致是11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盐风化作用是指因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盐类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露头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盐风化作用在地貌上表现为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小的为厘米级,大的可以达到几米。我国东部海岸带和西北干旱区盐风化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明显。图为我国西北某地盐风化穴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我国西北地区盐风化形成条件与东部海岸带明显不同的是()A.岩石性质不同B.含盐量大C.温差变化较大D.植被稀疏11.在甲、乙、丙、丁四处中,以沉积作用为主的是()A.甲B.乙C.丙D.丁12.图中西北侧盐风化穴比东南侧发育弱是因为西北侧()A.日照较差B.降水量少C.岩石坚硬D.坡度较大【答案】10.C11.C12.A【解析】10.由材料可知,盐风化的岩石是存在着孔隙(或裂隙)中盐类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所以岩石性质相同,含盐量都比较大,A、B选项错误。盐风化作用都是在岩石上形成,都植被稀疏,D选项错误。西北地区的盐风化是由于气候干旱,风力强劲,夏季高温,蒸发旺盛,晚上凉爽,昼夜温差大,盐分容易结晶,C选项正确。故选C。11.有材料可知,盐风化作用会导致岩石露头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由图示判断,甲处是盐风化穴的顶部,海拔较高,坡度较大,侵蚀作用为主;乙位于盐风化穴的位置上,风化作用强,容易分解或脱落盐晶或砂岩颗粒;丙位于盐风化穴的底部缓坡位置,有利于堆积顶部脱落的盐晶或砂岩颗粒;丁位于西北侧的迎风坡的陡坡,侵蚀作用为主。故选C。12.由盐风化作用的概念和图示可知,盐风化形成条件是岩石中有可溶性盐类物质,含有孔隙的岩石以及干湿交替的环境有利于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图中是我国西北某地,西北侧盐风化穴比东南侧发育弱是因为西北侧位于阴坡,光照不足,导致盐分不容易结晶析出,A选项正确。我国西北地区西北侧的降水量较东南侧多,B错。与岩石坚硬成都和坡度关系不大,C、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盐风化作用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岩石中存在可渗孔隙(裂隙);含盐溶液;干湿交替的气候环境。
泰加林就是寒温带针叶林,主要生长在≥10℃积温20℃以下的地区,冷而湿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在我国,泰加林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以及新疆阿尔泰山。据此完成13-15题。13.在下面气候与植被相关性示意图中,代表泰加林的是()A.甲B.乙C.丙D.丁14.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泰加林分布南界通常在56°N左右,而在我国境内南移到50°N左右。导致在我国分布的纬度偏低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季风C.地形D.洋流15.泰加林可分为“暗针叶林”和“明亮针叶林”。暗针叶林常绿,往往阴暗郁闭;明亮针叶林往往落叶,林间透光性好,林下种群相对丰富。下面最容易找到紫貂、驯鹿、人参、乌拉草等名贵动植物的是()A.兴安落叶松分布的明亮针叶林地带B.云杉、冷杉分布的暗针叶林地带C.新疆阿尔泰山的暗针叶林地带D.大兴安岭的所有明亮、暗针叶林地带【答案】13.C14.C15.A【解析】13.由材料“泰加林就是寒温带针叶林···冷而湿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可知,判断出泰加林是寒带针针叶林带,泰加林生长的条件是气候湿润和纬度高或海拔高地区。根据图中温度和降水量判断,丙处气温在5℃~-5℃之间,降水量是500mm~2000mm之间,比较适合泰加林的生长环境,所以C选项正确。甲处和丁处年均温大于20℃,气温高,不符合泰加林生长条件,A、D错误。乙处降水量在2000mm~3500mm之间,降水量丰富,不符合寒温带针叶林生长条件,B选项错误。所以选择C。14.根据材料“在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可知,我国泰加林分布位于山地地区,海拔较高,因此气温相对于同纬度地区较低,适合泰加林生长,导致在我国泰加林的分布纬度偏低,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
15.根据题意可知,明亮针叶林下种群相对丰富,所以明亮针叶林下生物多样性较多,最容易找到紫貂、驯鹿、人参、乌拉草等名贵动植物,在B、C、D选项中都包括了暗针叶林,所以排除B、C、D选项,选择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哈拉湖是青海第二大湖泊,是青藏高原上内陆流域一个大型咸水湖,海拔4078米,湖泊面积625.06平方千米,目前湖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湖区人烟稀少,全年盛行高空西风,冬春多大风。湖北岸和东岸可见到沙堆或新月形沙丘。共有二十多条河流从四周注入,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内陆水系。下图示意哈拉湖流域水系分布图。(1)简述哈拉湖流域河流的水文特征。(5分)(2)G河流程短,却成为哈拉湖主要的补给水源之一,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3)简述哈拉湖北岸和东岸沙堆和沙丘的形成过程。(3分)【答案】(1)属内流区(河);流程短,流速较快;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或夏秋丰水,冬春枯水,可能断流);(夏秋)流量日变化大;结冰期较长;含沙量小。(2)G河发源于高山(大)冰川,夏秋季节冰川融水量大;夏季受西南风的影响,地处山地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流程短,蒸发量小,夏季水量丰富。(3)受入湖径流季节变化的影响,冬春季节哈拉湖湖面下降,湖床边缘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吹西南风,风力大,将湖底裸露的泥沙侵蚀、搬运到湖区北岸和东岸;受山地等影响,风力减弱泥沙堆积,形成沙堆和沙丘。
【解析】本题以青藏高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考查为背景材料,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补给类型、地质地貌形成过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1)读图可知,该流域的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小,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为丰水期,冬春季节气温低,河流结冰,径流量小,因此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夏季昼夜温差大,河流的径流量日变化也大;流域地势起伏较大,河短小,流速较快,青藏高原地区土壤发育差,土地物质坚实,河流含沙量较小。(2)G河能成为H湖的主要补给水源,说明G河的水量较大。读图可知,G河发源于疏勒南山的大冰川,冰川体量大,夏季融水量大,河流水量较大;其次,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西风带,西南风受到疏勒南山的地形阻挡,在西南侧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3)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需要思考沙源和风源。由于入湖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冬春季节入湖径流量减少,湖泊面积减小,湖底边泥沙裸露,形成沙源;冬春季节多大风,泥沙被西南风搬运至湖泊的北岸和东岸,受地形因素,风力减弱,泥沙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往太空。天问奔火,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一切顺利的话,“天问一号”将在太空中飞行大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星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材料二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材料三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示意图、海南岛地形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
(1)据图说明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2)图中①地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分析①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3分)(3)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的原因。(3分)(4)指出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可能形成盐场的地点,并说明理由。(4分)【答案】(1)特点: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原因: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南部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日照时数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数短。(2)①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②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3)①多雷电,强降雨天气;②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④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4)③地。原因:地处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地形平坦,利于晒盐。【解析】本题考查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及成因、航天发射基地选址,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和问题,发散思维,多角度的组织答案。
(1)由图可知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是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分析其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和天气两方面分析,海南岛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故南部的太阳辐射量高;由图可知,海南岛中部是山地,沿海地区多平原,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日照时间短,年太阳总辐射量低。(2)①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主要从初速度、海运、安全性等方面分析,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航天发射有些设备体积大、重量重,临海有利于这些大宗物资运输;三面环海,人烟稀少,火箭残骸不容易对居民造成威胁,安全性强。(3)由材料可知卫星发射窗口的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的影响。海南文昌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靠近海洋水汽较多,多强对流天气以及云雾较多;文昌为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雨季长,夏秋季节易受台风灾害的影响,都会影响卫星的发射。(4)盐场应布局在晴天多,蒸发强,地形平坦的海滩,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③地符合这样的条件,因此最可能形成盐场的地点是③地。图中显示,③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大,这是因为地处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因此蒸发强,利于海水蒸发而制盐;与其地点相比,③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利于晒盐;图中显示,③地海岸附近为平原地形,使得海滩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开发为盐田,形成盐场。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随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天气预报的难点。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冰雹是该区发生频率较高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以5月冰雹日数最多,且冰雹粒径以小雹(直径小于5毫米)为主。冰雹粒径与水汽含量、积雨云层厚度有关。如图是冰雹形成示意图。(1)据图中信息,概括冰雹的形成条件。(6分)(2)简析川西高原冰雹以小冰雹为主的原因。(4分)(3)解释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发的原因。(5分)(4)说明冰雹始终是天气预报难点的理由。(3分)
【答案】(1)大气中水汽充足;大气垂直温差大,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大气不稳定,且积雨云中上部温度低至0℃~-20℃。(2)内陆高原,水汽含量较少,难以聚集成较大冰粒;川西高原海拔高,近地面气温低,大气上升气流较弱,冰雹在生长区往返次数少。(3)5月,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大气不稳定;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加剧大气的不稳定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白天地面增温快,对流旺盛;积雨云0℃层高度偏低,上升气流降温快易凝固形成冰雹;近地面气温偏低,当冰雹形成后,在下降过程中不容易形成雨滴或消失。(4)冰雹时间分布上具有突发性强、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具有影响范围小、离散性强(大多数冰雹降落点呈点状分布)的特点;复杂地貌所产生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可能触发冰雹,增加预报难度。【解析】(1)本题考查冰雹的形成条件,根据材料和图进行分析,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形成冰雹要具备充足的水汽、强烈的对流天气及大气不稳地,且积雨云中上部温度低至0℃~-20℃,大气能迅速降温等。(2)冰雹大小的主要原因受水汽多少和空气对流运动强弱的影响。一是由于川西高原抵触内陆地区,水汽含量较少,难以聚集成较大冰粒;二是由于川西高原海拔高,近地面气温低,大气上升气流较弱,冰雹在生长区往返次数少。(3)分析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发的原因,根据第1小题冰雹形成的条件从当地的气候(气温、降水)及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原因5月,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大气扰动,大气不稳定;该地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白天地面增温快,大气垂直温差大,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对流旺盛;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加剧大气的不稳定性;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积雨云0℃层高度偏低,上升气流降温快易凝固形成冰雹;近地面气温偏低,当冰雹形成后,在下降过程中不容易形成雨滴或消失。(4)根据材料可知冰雹具有时间上发生时间段、突发性强;空间上范围狭窄,大多数冰雹降落点呈点状分布,分布分散,离散性强;而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等增加了冰雹天气预报难度。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玉龙山地处云南省西北部,属断块山。中更断世(属于地质时代第四纪)早期,玉龙山进入历史上第一次冰期一玉龙冰期,在金沙江河谷地带残留有玉龙冰期的冰碛物(如图)。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对玉龙山古冰川的研究在恢复第四纪环境变化。探讨横断山脉与青藏高原上升等问题上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1)推测中更新世早期玉龙山所在地的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特征。(4分)(2)保存至今的玉龙冰期冰碛物出露面积较小,试分析原因。(4分)(3)与青藏高原内部相比,研究玉龙山古冰川对反映构造运动意义更为深远,请说明理由。(4分)【答案】(1)断裂抬升;气候向冷、湿方向演变。(2)地处金沙江谷底,(地域范围狭窄,)玉龙冰期冰碛物多数被河流堆积物覆盖,难以出露;间冰期古土壤发育,覆盖在玉龙冰期冰碛物上的土层较厚。(3)处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构造运动的表现比高原内部更加敏感、活跃;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山高谷深,地形多样,构造抬升具有复杂性。【解析】本题考查中更新世早期玉龙山所在地的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特征、玉龙冰期冰碛物出露面积较小的原因以及研究玉龙山古冰川对反演构造运动的意义,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1)根据材料可知,玉龙山属于断块山,且海拔较高,判断该时期地质构造运动应是板块挤压,导致地壳抬升,形成断块山;根据材料“玉龙山进入历史上第一次冰期”,反映出当时的气温状况是寒冷,形成冰期说明空气湿润,降雪量大。(2)读图玉龙冰期冰碛物分布范围可知,冰碛物主要分布在金沙江谷底,且分布的范围狭窄。金沙江流程长、输沙总量大,河流堆积物易覆盖古冰碛物,导致冰碛物难以出露地面;此外,气候冷暖干湿交替,在间冰期(间冰期是大冰期中相对温暖的时期)古土壤发育,可能覆盖玉龙冰期冰碛物,导致玉龙冰期冰碛物出露面积较小。
(3)根据玉龙山的地理位置可知,玉龙山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地壳运动比青藏高原内部频繁,有利于通过地质研究第四纪环境变化的过程;根据图中等高线和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可知,玉龙山位于我国第一和第二阶梯交界处,属断块山,海拔高低起伏大,地形复杂多样,反应玉龙山的地壳运动比较复杂多变,对于研究玉龙山古冰川对反映构造运动意义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