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斋记刘基制作者:骆晓明2013年01月10日
中国名家书斋雅趣
中国的文人在写作之余多有为自己的书斋命名的雅趣。这些书斋的名字,有的反映了作者的志向,有的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让人不禁大开眼界,涉之成趣。书斋雅趣:
无止境斋著名文学家、《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博学多才,为了达到学无止境的目的,读更多的书,识更多的理,便把书房命名为“无止境斋”。惜字庵清代史家黄宗羲一生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律历、数学等,作文时惜字如金,力求简洁,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斋名取名为“惜字庵”。
绿林书屋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支持学生运动,被反动文人评为“学匪”。“学匪”住的房子,当然是强盗所在。因此,鲁迅先生把其寓所居住处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书房,起名为“绿林书屋”,以此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学老庵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晚年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把书斋命名为“学老庵”,寓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瓶水斋清代诗人舒位,一生涉猎极广,知识渊博,写起诗来挥洒自如,得心应手。他“积三十年,成二千首”。可他自谦不足,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汪洋大海中吸出的一瓶水,故把书房取名为“瓶水斋”。七录斋明代著名文学家张溥,他小时候并不聪颖,看到别人看书过目成诵,常常气得捶自己的脑袋,骂自己愚笨。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每读一遍文章,就整整齐齐地抄录一遍,边抄边诵边记,然后投于炉火之中,重抄一遍,这样反复六七次,烂熟于心。天长日久,他握笔的右手长出了老茧。为了勉励自己,他就把自己读书的屋子取名为“七录斋”。
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任零陵丞时,非常尊敬力主抗金而遭贬的张浚,曾三次前往拜见。可是,张浚闭门谢客,三次不见。杨万里只得写信求见。张浚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接见了他,并勉励他凡事要正心诚意。杨万里深为钦佩,便把书房命名为“诚斋”。二月庐我国近代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青年时求学于外,暑假返故里,依然苦读不辍。每年暑假约两个月,他都在家里读书。他风趣地把自己的书房称为“二月庐”。
龙虫并雕斋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著作甚丰,有浩瀚的专著,有精美的小品,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在这里,雕龙指专门所著,雕虫指一般的小文章、小意思,龙虫并雕,两样都干。”故他把自己的书斋取名“龙虫并雕斋”。师牛堂我国著名画家李可染把自己的画室命名为“师牛堂”。他解释说:“牛给予人类的多,取之人类的少。人人学此精神,多给少取,社会主义事业何患不日进千里。”李可染先生以“师牛”自勉,毕生耕耘画坛,成为画坛大师,作品名扬海内外。此外,还有许多名人的书房名也很有趣,如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缘缘堂”,语言学家杨树达先生的“积微居”等。
玄亭——西汉文学大师杨雄饮冰室——梁启超陋室——刘禹锡三味书屋——寿敬吾羿楼——柳亚子耕堂——孙犁晚晴居——苏金伞“苦斋”是浙江龙泉人章溢的书室名
章溢(1314——1369),明初大臣,字三益,号匡山居士,浙江龙泉人。元末组织地主武装,助元将石抹宜孙,镇压农民起义军。以功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辞不赴,退隐匡山。朱元璋取处州后,与刘基、宋濂、叶琛同被聘请重用。授营田司佥事,巡行江东、两淮等地,按田定租,民以为便。继为湖广按察佥事,兴办屯田。后调往浙东,使其子存道率旧部助李文忠取福建。官至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县人。元朝末年中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不久弃官隐居。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乃回乡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当地起义军。又著《郁离子》,以寓言形式批判元末暴政。元至正二十年(1360),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劝朱元璋脱离韩林儿,并为其筹划用兵次第,参与机要,辅佐平定天下。朱元璋称帝,把他比为诸葛亮。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诸大典制,均参与议定。洪武三年(1370),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次年辞官。他性刚嫉恶,与淮西诸功臣不合,终为胡惟庸所陷,忧愤成疾而死。一说被胡惟庸遣医毒死。谥文成。他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兵法。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一反元末卑弱之风,有不少优秀作品,反映了元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与丑恶都有所讽刺。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及其他著述多种。作者简介
【解题】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在过去,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劈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就是通常说的书斋(zhāi)。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什么斋记。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另别人写。这篇文章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这种性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写的。”而且“写得比较出色”。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记,记载事物的文章。此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看出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máo),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有:同“又”。用在整数与尾数之间的连词。楹:厅堂前的柱子。又为计算房屋的单位,房屋一间称一楹。茆:茆,通“茅”,茅草;介词结构后置。匡山:山四面高中间低,其形似匡,故名匡山。匡,古代盛饭用具,通作“筐”。出:发生,发源。焉:于是,这里。○写苦斋的格局与坐落。苦斋坐落之匡山的位置。“二百里”,见离县城之僻远,其“苦”意亦含其中。文意梳理
岩崿(è)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zhòng)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岩崿:山崖。“岩”与“崿”同义复用。苍:青色。岸外而臼中:即外岸而中臼,外面高,中间低。岸,高貌。臼,舂米的器具,用石或木凿成,中部凹下,此指其形如臼。○此写匡山之地势形貌,见苦斋环境险恶之“苦”。其:它的,代词。惟:只有。大率:大抵,大概。不能甘而善苦:意思是不能使受它吹拂的植物长出甜味而容易使它们长出苦味。善,容易。乐生:乐于生长。焉:于是,在这里。○写匡山气候之恶劣与所生植物之特征,直接点出“苦”意。“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一语,既收束上文,又开拓下文。
第一段:起笔交代苦斋之所属,并从其环境、气候与植物特性的简略介绍中,说明“苦”的由来。
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jiǎ)荼亦苦于常荼。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汨汨,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族布:同类植物一丛丛地到处分布。族,丛聚。罗生:罗列生长。“族”“罗”均为名词作状语。○总括一笔,概言物性之苦的植物皆乐生于此苦地。巢:做窝。用如动词。花髓:指花蜜,花朵分泌出来的甜汁,能引诱蜂蝶等昆虫来传播花粉。苦难:指味道苦涩难于入口下咽。已:止,治,消散。烦渴之疾:燥热心烦的病。槚荼:苦茶。荼:古“茶”字。于:比,介词。泄水:指瀑布。啮石出:意思是从石缝间冲刷而出。啮,咬,引申为侵蚀,此处为冲刷之意。文:同“纹”,花纹。○写茶也苦得异样,本该是甜的蜜也苦,但苦有其用,可治病除疾。写恶水中之鱼亦苦,但可“清酒”,又不同一般。
第二段:具体写乐生于此地的“物性之苦者”——木、草、菜、果、蜜、茶、鱼等物,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之由来。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wā)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tuò)以蓺粟菽,茹(rú)啖(dàn)其草木之荑实。间(jiàn)则蹑屐登崖, 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去人:指离开人居住的地方。去,距离。艰:以……为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昏晨:早晚。室:筑室,用如动词。○言主人亦喜苦中之乐,承首段补说建苦斋于此的原因。童儿:年岁小的仆人。童,“僮”的本字,谓奴仆。启:开,扫除。陨:坠落,脱落。箨:笋壳的俗称。蓺:种植。粟:谷子,粮食的通称。菽:大豆,豆类的总称。茹啖:吃。二字同义。荑:茅草的嫩芽。○写其种植吃食之乐。间:间或,有时。降:向下走。临:到。清泠:清爽寒凉,此指清凉的溪水。樵歌:打柴人唱的山歌。出林:指樵歌的声音传出树林。○写其游山玩水之乐。结尾总写一笔,直以“乐”字点出。
第三段:承前段补述建苦斋的由来和记述苦斋生活的概况与乐趣。前段写“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此段就有点“人性之苦者亦乐生焉”的意味了。
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 口不尝荼蓼之味, 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chóng)褥(rù),食必珍美, 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chún)饫(yù)肥之肠, 不可以实疏粝(lì),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diào),虽欲效野夫贱隶, 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zhēn)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夫:那些,代词。膏粱之子:富贵人家的子弟。燕坐:闲坐,安坐。燕,通“宴”,安闲。华堂:华丽的厅堂。历:经历。重:多,多层,厚。舆隶:仆役。我国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呼。运穷:运尽。艾:止,尽。颠沛:跌倒,引申为处境狼狈,生活困顿。不侧:意外。醉醇饫肥:酣饮味道浓厚的酒,饱餐肥美的肉食。醉,酣饮。饫,饱食。醇,酒质浓厚。肥,肥美。“醇”和“肥”都用作名词。实:装满。疏粝:粗劣的饭食。疏,糙米。粝,粗米。籍柔覆温:铺着柔软的垫褥,盖着温暖的被子。籍,通“藉”,以物铺垫。柔、温,都用如名词。御:用。蓬藿:此处指用蓬草、藿草编的衣物。偷:苟且。庸:岂,难道,表示反问。
○批评膏粱之子只求安逸享乐,一旦遇到逆境就不能生活;承上文之议论,说明“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之意。
第四段:深入一层,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从事理方面阐明苦与乐的相为倚伏,互为转化的辩证关系。此为全文的重点之所在。最后一段收结全文,说明作记原因。
文章主旨:本文记述了苦斋的地理环境和物产,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谈,从而说明苦斋命名的由来与意义,阐发了苦与乐的相为倚伏——苦生于乐,乐由苦来——的辩证关系与生活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匿安逸享乐的思想,表现了苦斋主人甘于苦中求乐的宽敞襟怀。
小结:文章通篇紧扣一个“苦”字,环境是苦,物产是苦,人甘吃苦,故斋名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苦斋生活之乐,则由苦而来,膏粱之子之乐,则由乐而生苦;所举例证典籍,都与苦相关;最后说明写作原由,也点出一个“苦”字。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楹联()中伤()粟菽()茹啖()拊石()清泠()荼蓼()疏粝()沸沸汩汩()醉醇饫肥()yùYíngzhòngshūdànfǔlíngtúlìgǔ课堂作业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⑴室十有二楹⑵燕坐于华堂之上⑶籍柔覆温之躯有:通“又”燕通“宴”,安逸,安闲籍通“藉”,垫
3、文言实词:岸外而臼中。故植物中之。能已积热。其洩水皆啮石出。茹啖其草木之荑实。一旦运穷福艾。不可以实疏粝。即外岸而中臼,外面高,中间低。岸,高貌。臼,舂米的器具,用石或木凿成,中部凹下,此指其形如臼。中:受到已:止,治,消散。啮:冲刷。茹啖:吃。艾:止,尽。实:装满。
4、文言虚词:剑溪之水出焉。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之:助词,这里用于和中心词具有同一性的定语之后,可译为“这一类的”,下文“之草”、“之菜”、“之实”、“之笋”的“之”与此同。久则弥觉其甘。人莫知其乐也。人知乐之为乐。之:用于主谓短语间,取消其句子独立性。而不知苦之为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虽欲效野夫贱隶。吾闻井以甘竭。焉:兼词,于是,在这里。则:就,连词。莫:没育谁,代词。而:却,连词。则:那么,连词。虽:即使,连词。以:因为。
5、古今异义:初食颇苦难。古义:指味道苦涩,难于入口下咽。今义:痛苦和灾难。
6、词类活用:野蜂巢其间。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人知乐其乐。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籍柔覆温之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劳、饿:形词使动,使……困苦(劳累、饥饿)。柔、温:形作名,柔软温暖的被子。醇、肥:醇,酒质浓厚。肥,肥美。形作名,味道浓厚的酒,肥美的肉食。乐:动词意动,以……为乐。室:名作动,筑室。艰:形词意动,以……为艰。巢:名作动,做窝。
谈”苦与乐”(作文)学习的苦与乐驾一叶扁舟,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时何等的苦啊,以此比学海之苦真是形象而深刻。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程门立雪……在知识的海洋上自古以来就是以苦作舟,苦不堪言。同学们常说:“学生时期是一生最苦的阶段。确实在理。清晨,闻鸡起舞,迎着晨风操练,伴着晨曦涌读的是学生,晚上,更深静夜,挑灯苦战的也是学生。随着一年年的升级,一次次的升学,同学中患近视眼的人在逐渐增长,近视度也不断加大,同时,这是何等的苦啊!自在安静的课堂上,大脑随着老师的讲解不停的转,眼看,耳听,受些,心记,全神贯注,不得松懈。为了一道没解出的题,急的抓耳挠腮,下了课还在思考着难点,疑点,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考试成绩上不去,各方面的压力便随之而来……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一堂的人憔悴”苦不胜言。知识拓展
学习中的苦难以尽言。然而,学习中的乐却更多。当你经过艰难的思索,推理,最后解出一道难题时,会喜形于色,当你在学习中取得优良成绩时。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当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解决了实际问题时,会乐在其中,当你中学,大学毕业,运用所学知识在祖国建设中做出贡献时,更会感到无限的幸福和欢乐,学习本身包含着权大的乐趣。凡是爱学习,刻苦攻读的人,都会乐在其中。俗话说:“没有苦中苦,那有甜上甜。”学习中的苦与乐就是这样的,要想掌握真知识,真本领,不吃苦中苦,是不行的。对于学习来说,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与乐是对立的统一,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苦,不被暂时的困难打倒,从而信心百倍,持之以恒,为获得学习中的“甜上甜”而艰苦奋斗。只有这样苦中寻乐,以苦求乐,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奋斗拼搏,才能享受到胜利者无限的幸福与欢乐
学习的苦与乐提起学习,有的同学说“很苦”,有的同学说“很乐”,我认为:“学习有苦也有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之所以认为学习苦,苦就苦在:学习有时很枯燥,当你接受或学习新知识时,面对不懂得知识,看到一筹莫展的难题,体会到的是苦。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面对一张张成绩不佳的试卷,面对爸爸妈妈的责怪和老师的叹息,我体会到的是苦。此时我又想起同学们常说的那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正是我们当代学生心理的“写照”。也是要为我们学生减负的原因所在吧!可是面对一次次期中、期末考试和中考、高考的应试教育,我体会到的仍是苦,有时甚至苦极了!
那么,学习又怎么是苦中有乐呢?每当我想起,从咿呀学语的娃娃到现在的初中生,从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已经基本掌握了初中生所具备的知识时,心中又不觉得苦。当我从刚入学的小学生,逐步成长为少先队员,在到现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我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学习,当然也有老师、父母的教育和帮助,此时我感到的是乐。当我面对一道道难题,通过老师的指导和教诲,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得出正确答案时,我体会到的首先是快乐,而且是由衷的无限的快乐。每当我设想将来要上高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在大学里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学到将来为社会、为祖国作贡献的知识和本领,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此时我感到的更是快乐,而且无穷的。学习的确实有苦也有乐。只有当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此时学习自然不只是枯燥无味,不再是无穷的苦,而是无限的快乐。所以,我认为:“学习是苦中有乐,其乐无穷!”
再见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的住所。室有十二厅,用茅草覆盖,座落在匡山之巅上。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从这里流出。山的四面峭壁拔起,崖石多苍石,山四边高中间低。山下多白云,山上多北风。由于风从北来,柔和的少,硬朗的多,所以生长于此的植物,其味甚苦,而苦味的植物们却能在苦的环境中快乐地长生着。
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没有不到处分布,罗列生长的。而野蜂的巢就筑在其间,采花粉为蜜,其蜜的味道也是极苦的。山中人方言称此蜜叫黄杜。开始吃感觉特别的苦涩,稍后才能感受到它的干甜,能消暑去热,且能除去燥热心烦这个病。尽管,这里的树产出的茶叶非常的苦,但人们却喜欢饮用它。尽管,这里的由溪水中出产的一种花纹小鱼,模样甚丑,吃起来味苦且辛辣,但可以醒酒。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章溢先生说:“乐与苦,相互依托,人们只知道乐为乐,而不知道苦也能为乐,人们只知道以乐为乐,而不知道苦也是由乐带来的,那么乐与苦之间,相距能有多远呢!现在的富贵子弟,安闲坐于华美屋中,口中不曾尝苦菜之味,身体不曾经农作之劳,睡觉盖的一定是双层的被褥,吃的一定是山珍海味,进出一定由仆人抬着,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乐吧,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由于此山离人们居处的地方甚远,惟章溢先生又乐游于此,使得同他交往的人,深感早出晚归之艰苦和劳累,所以他就选择那低洼的地方建了房。带上几个童仆,开辟脱落的笋壳覆盖的荒地种植一些谷子、豆类,采食山中野草的嫩芽和树木的果实。有时就穿上木鞋攀登山崖,靠着大树高歌嚎叫,或是往下走,来到清凉的溪边。听到砍柴人的山歌飞出树林,就会击打岩石和着歌唱。没有谁懂得他的乐趣。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可一旦(他们的)好运到头,福气停止,跌倒到生活困顿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他们醉于醇酒、饱于肥肉的肠胃,不能用来装填粗劣的食物,那早已习惯了柔软被子的躯体,不能够穿戴逢草编织的衣物,即使他们想效法山野农夫、卑贱仆役,仓促逃匿,在草丛中苟且偷生也不可能了,这难道不是过去太贪图享乐,而为今天带来的痛苦吗?
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所以孟子曰:‘上天将降大任于此人,必先使其心志困苦,使其筋骨劳累,使其体肤挨饿。’赵子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你能吃苦,就是我的乐,而你只知贪图享乐,则就是我的苦。我听说甘甜的井先干涸,李子因为味苦无人采摘而保存,夫差以沉溺酒色亡国,而勾践以尝胆兴邦,不也就是这样的(道理)吗?”听完这些话,我悟出了许多,所以命名其室为苦斋,写了《苦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