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

ID:938964

大小:1.27 MB

页数:65页

时间:2022-03-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Ⅰ Abstract……………………………………………………………………………Ⅱ 绪论……………………………………………………………………………………1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1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2 (一)有关张岱的研究…………………………………………………………2 (二)有关《陶庵梦忆》散文艺术的研究……………………………………3 (三)有关《陶庵梦忆》戏曲艺术的研究……………………………………3 (四)有关《陶庵梦忆》审美意蕴的研究……………………………………4 (五)有关《陶庵梦忆》民俗文化的研究……………………………………5 (六)有关晚明江南社会生活的研究…………………………………………6 三、本文考察范围及拟探讨的问题………………………………………………7 第一章张岱及其《陶庵梦忆》……………………………………………………9 一、造梦人张岱……………………………………………………………………9 二、《陶庵梦忆》其书……………………………………………………………11 (一)成书背景…………………………………………………………………11 (二)版本源流…………………………………………………………………11 (三)内容分类…………………………………………………………………15 (四)文献价值…………………………………………………………………17 第二章《陶庵梦忆》展示的晚明江南市井文化…………………………………21 一、市井活动场所…………………………………………………………………21 (一)城市概览…………………………………………………………………21 (二)湖山园林…………………………………………………………………22 (三)亭塔庙阁…………………………………………………………………23 (四)书屋山房…………………………………………………………………24 二、市井各色人等…………………………………………………………………25 (一)名流文士…………………………………………………………………25 (二)细民俗子…………………………………………………………………25 (三)奇人异士…………………………………………………………………26 三、市井文化娱乐…………………………………………………………………27 (一)缙绅士夫清娱……………………………………………………………27 (二)节日民俗活动……………………………………………………………30 (三)民间里巷游乐……………………………………………………………33 四、市井饮食美味…………………………………………………………………34 (一)饮茶………………………………………………………………………34 (二)美食………………………………………………………………………36 第三章《陶庵梦忆》所见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的特点……………………………38I··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一、繁华靡丽的市井生活…………………………………………………………39二、自由活泼的文化氛围…………………………………………………………41三、变动不居的等级差别…………………………………………………………42结语……………………………………………………………………………………45参考文献………………………………………………………………………………46致谢……………………………………………………………………………………49附录一:《陶庵梦忆》跋二篇………………………………………………………50附录二:《陶庵梦忆》年表…………………………………………………………52附录三: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5··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晚年避世山野时所著的一部小品随笔集,张岱的思想、学识和才艺,决定了这部追忆昔日繁华之作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突出的史料价值和鲜活的文学价值,版本众多而影响深远。但迄今为止,对《陶庵梦忆》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散文艺术、戏曲艺术、审美意蕴等方面,而对其所反映的市井文化研究得较少。《陶庵梦忆》中所展示的晚明江南市井文化丰富多彩,既有对湖山园林、亭塔庙阁、书屋山房等市井生活场所的细致描绘,也有对名流文士、细民俗子和奇人异士等市井各色人等的深入刻画,还有对缙绅士夫清娱、节日民俗活动、民间里巷游乐等市井文化娱乐以及对饮茶、美食等市井饮食美味的生动记载。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晚明江南市井文化具有繁华靡丽的市井生活、自由活泼的文化氛围和变动不居的等级差别等突出特点。总的来说,《陶庵梦忆》对记录晚明江南地区的市井文化,揭示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的特点功不可没。我们认为,以《陶庵梦忆》为中心来研究晚明江南市井文化,至少有以下意义:一是可以丰富我们对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的感性认识,进而对晚明江南社会特别是其市井文化的特点形成具体而深刻的印象;二是可以加深我们对《陶庵梦忆》一类小品随笔集文献价值的认识,进而深入领会史学研究中充分利用这类文学作品里有关社会文化史料的重要性。关键词:《陶庵梦忆》;晚明;江南;市井文化I··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AbstractTaoAnMengYiisacollectionofessayswrittenbyZhangDai,arenownedwriterandhistorianinlateMingandearlyQingdynastyduringthedayswhenhelivedinseclusioninhislateryears.ZhangDai’sthoughts,knowledgeandtalentshighlightthisworkofrecollectingpastglorywithuniqueideologicalvalue,prominenthistoricalvalueandvividliteraryvalue,whichgiverisetonumerousversionsandfar-reachinginfluence.Nevertheless,thestudiesonTaoAnMengYimostlyconcentrateonitsessayisticart,dramaticart,andaestheticimplication,ratherthanonthecivilculturesitreflects.ThediversifiedcivilculturesdepictedinTaoAnMengYicoverdetaileddescriptionsabouttheextensivescenesofcivillifesuchaslakes,mountains,gardens,pavilions,ziggurats,courts,mountainhousesandin-depthcharacterizationofcelebrities,finefolksandlegends.Meanwhile,thegentry’sentertainments,thefestivalactivitiesandtheamusementsofcivilculturesaswellasteadrinkingandvarieddeliciouscuisinesarerecordedlivelyinthebook.BasedonthesystematicanalysisofTaoAnMengYi,itcouldbeconcludedthatthecivilculturesinJiangNaninlateMingdynastyishighlyfeaturedbyitsextravagantandprosperouscivillife,freeandlivelyculturalatmosphereandeternalclassdifferences.Overall,TaoAnMengYicontributesmuchtotherecordandrevealofthecivilcharacteristicsinJiangNaninthelateMingdynasty.ThestudyonJiangNancivilculturescenteredaroundTaoAnMengYihasthefollowingmeanings:Firstly,itcanenrichourperceptionsofJiangNancivilculturesinlateMingdynastyandthenformaspecificandprofoundimpressiononthesociety,inparticular,onitscivilculturalcharacteristics;Secondly,itcandeepenourunderstandingontheliteraturevalueofothersimilaressaycollectionssoastorealizetheimportanceoftakingfulladvantageofthesocial,culturalandhistoricalrecordsinthiskindofliteratureswhenwedohistoricalresearch.KeyWords:TaoAnMengYi;lateMingdynasty;JiangNan;CivilcultureII··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对我来说,凡事因为有兴趣才有可能认真去做并做好。还记得刚读研究生不久,有一次导师带历史文献学专业的同学一起去学院民族学人类学资料中心,经过社会文化类书籍的书架时,我说自己觉得社会生活最好“玩”了,当时导师说:“那祝你‘玩’得开心!”跟导师商量论文选题时,我正好在看明史方面的书,导师推荐看张岱的《陶庵梦忆》,于是利用寒假仔细品读了数遍。读后对其中关于市井文化的内容很感兴趣,遂跟导师商量决定对《陶庵梦忆》中所反映的市井文化进行研究。张岱(1597—1689?),少为仕宦世家富贵公子,精于茶艺,明亡后不仕,入 山著书以终。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长于散文创作,著有《琅嬛 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等书。《陶庵梦忆》是张岱晚年避世 山野时所著的一部小品随笔集,文辞简约,语言诙谐,回味悠长,发人深思。全 书共八卷(另有补遗四篇),记载的是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到崇祯末年张岱 的亲身经历,向世人展现了晚明江南地区的社会百态和市井文化。在我国古代随笔小品里,有一类作品是专门描述风土人情、岁时风俗的,如 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粱录》、 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史料价值。明中叶以后, 有两部比较著名的风俗记,一部是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专记北京山川、人物、 园林,重视考证。另一部就是张岱的《陶庵梦忆》,主要记录了晚明江南地区的市 井生活。《陶庵梦忆》的题材,从山川形胜到民俗风情、奇人怪事等无所不包,涉及 到市井文化的许多方面,如歌馆楼台、园林池沼、戏曲声伎、名工巧匠、节日风 俗、饮食烹饪、会社游戏、打猎阅武、放灯迎神等。书中所涉及的地域,除北方 的山东兖州、泰安几个府县外,主要是绍兴、宁波、嘉兴、杭州、南京、镇江、 苏州、扬州等经济繁华的江南名城。清兵入关后,由于大规模的战争破坏和民族压迫政策的摧残,江南经济和文化迅速衰败。张岱有感于社会的变迁与家族地位的下降,顿生强烈的沧桑感,“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1。该书真实生动地记载了晚明江南市井生活,对我们了解和研究晚明江南地区的社会状况、人情风俗有很重要的意义。正如夏咸淳先生在《论张岱及其〈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一文中所言,《陶庵梦忆》是一部“五色纷披的晚明城市风俗长卷,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风俗画之瑰宝,那么,《陶庵梦1[明]张岱著,夏咸淳、程维荣校注:《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1··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忆》则是中国文学史风俗记之绝唱”2。可见其作为晚明市井生活研究史料的价值之大。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其一,可以丰富我们对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的感性认识,进而对晚明江南社会特别是其市井文化的特点形成具体而深刻的印象。其二,可以加深我们对《陶庵梦忆》一类笔记小品集文献价值的认识,进而深入领会史学研究中充分利用这类文学作品中有关社会文化史料的重要意义。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陶庵梦忆》作为一部笔记小说,是对晚明江南市井生活的真实记载,对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市井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迄今为止,对《陶庵梦忆》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散文艺术、戏曲艺术、审美意蕴等方面,而对其所反映的市井生活研究得较少。(一)有关张岱的研究此类研究的相关著作有:夏咸淳的《明末奇才:张岱论》3和《张岱》4,胡益民的《张岱评传》5和《张岱研究》6,佘德余的《张岱家世》7和《都市文人——张岱传》8,张则桐的《张岱探稿》9等。相关论文有:胡益民的《张岱的艺术范畴论》、《张岱史学著述考》、《张岱卒考辨》等三篇文章,《张岱的艺术范畴论》10一文,对张岱的艺术范畴理论做了较系统、深入的考察,认为他充分理解了艺术中,各种对立范畴相生相济、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并将之自觉应用于艺术实践过程。他对实在与空灵、雅与俗等基本范畴的分析,充满了辩证精神,有相当高的理论价值,是中国文艺——美学思想史不可忽视的宝贵遗产,对今天的文学艺术创作与研究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张岱史学著述考》11一文,对张岱重要史著的内容、版本等做了详细的考论与述评;《张岱卒考辨》12一文,对张岱六十余岁卒、七十余岁卒、九十三岁卒等旧说提出了诘难,而以张岱《琯朗乞巧录》手稿及《有明于越三不朽图赞》诸叙,细加推论,考证其卒年为1680年。沈星怡的《近十年张岱研究综述》13,认为近十年张岱及其作品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对小品散文的研2夏咸淳:《论张岱及其〈陶庵梦忆〉〈西湖梦寻〉》,载《天府新论》2000年第5期。 3夏咸淳:《明末奇才:张岱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4夏咸淳:《张岱》,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5胡益民:《张岱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胡益民:《张岱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佘德余:《张岱家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8佘德余:《都市文人——张岱传》,杭州: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张则桐:《张岱探稿》,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10胡益民:《张岱的艺术范畴论》,载《殷都学刊》2000年第2期。 11胡益民:《张岱史学著述考》,载《江淮论坛》2001年第5期。 12胡益民:《张岱卒考辨》,载《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3沈星怡:《近十年张岱研究综述》,载《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2··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究是其主要方面,数量多,且具一定的深度;张岱与前人和后代的承继关系、相互影响以及比较研究,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和亮点;艺术特质和艺术风格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未能将研究范围全面拓宽,留下的空白点较多,则是近十年来张岱及其作品研究的不足。李霞的《张岱研究述略》14,分四个时期,将过去近三百年中有关张岱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推动张岱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二)有关《陶庵梦忆》散文艺术的研究此类研究的相关论文有:黄晖的《幅短神遥墨稀旨永——论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15,将张岱的散文风格归纳为篇幅简短、言近旨远,并充满深婉的韵意。王海燕的《散文奇葩小品极致——试论〈陶庵梦忆〉的创作艺术》16,称赞张岱的小品文题材广泛、描绘细致、遣词贴切、篇幅简短、平淡空灵、情理兼具,不仅将散文的写作艺术发挥至极致,对后世散文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夏咸淳的《论张岱及其〈陶庵梦忆〉〈西湖梦寻〉》17,总结了《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二书各自的特点,指出《陶庵梦忆》重视人情、才智、技艺,《西湖梦寻》看重各类景观、世情风俗,并称赞二书都是不可多得的散文精品。陈平原的《“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18,指出张岱的散文作为文明象征的都市生活及其艺术表现,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而张岱对于民俗文化和都市风情的理解与把握胜过史书与方志。张岱文章之妙,还在于有所寄托,他将“一肚皮不平之气”和“书史、山水、机械”等糅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杜薇的《作坊——兼评〈陶庵梦忆〉》19,则将《陶庵梦忆》中的篇目按照“物”的名目大体上分为“植物”、“玩物”、“风物”三类。(三)有关《陶庵梦忆》戏曲艺术的研究此类研究的相关论文有:冉耀斌、何勇华的《张岱〈陶庵梦忆〉所载戏曲资料述论》20,总结出《陶庵梦忆》中记载的珍贵戏剧史料,有戏曲表演、曲目记载、戏剧评论、优伶生活等。张则桐的《张岱与戏曲艺术述论》21,主要探讨张岱的戏曲渊源、戏曲创作和戏曲记载。梅晓萍的《张岱的音乐思想研究》22,则是从分析《陶庵梦忆》中所记录的戏曲史料着手,发掘其中的戏曲本色论思想、戏曲教育思想、戏剧鉴赏理论和古琴美学思想等。余何的《论张岱〈陶庵梦忆〉中的戏剧14李霞:《张岱研究述略》,载《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5黄晖:《幅短神遥墨稀旨永——论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16王海燕:《散文奇葩小品极致——试论〈陶庵梦忆〉的创作艺术》,载《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17夏咸淳:《论张岱及其〈陶庵梦忆〉〈西湖梦寻〉》,载《天府新论》2000年第5期。18陈平原:《“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载《文史哲》2003年第5期。19杜薇:《作坊——兼评〈陶庵梦忆〉》,载《安徽文学》2009年第12期。20冉耀斌、何勇华:《张岱〈陶庵梦忆〉所载戏曲资料述论》,载《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3年第一辑。 21张则桐:《张岱与戏曲艺术述论》,载《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22梅晓萍:《张岱的音乐思想研究》,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增刊。3··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思想》23,从《陶庵梦忆》中的剧本、戏剧演员、演出场景、舞台布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展示了在晚明江南地区特定人群的戏剧观。李皓的《〈陶庵梦忆〉与晚明戏曲、美术》24,主要从艺术方面出发,指出《陶庵梦忆》集中表现了晚明戏曲成果,揭示了晚明美术特别是版画的魅力所在。王灵芝、王丽芳、崔广利的《从〈陶庵梦忆〉中看晚明江南戏曲生存状态》25,讨论了其中记载的名流之士蓄养家班和民间戏曲演出的盛况,并指出当时剧本制作者、戏台演员和观众之间形成的互动关系,为戏曲兴盛创造了良好环境,促进了戏曲的进一步发展。(四)有关《陶庵梦忆》审美意蕴的研究此类研究的相关论文有:王海燕的《〈陶庵梦忆〉主旨新说》26,反对将“忏悔”作为《陶庵梦忆》的唯一主旨,指出热烈蓬勃的时代精神、五彩缤纷的生活画卷和晚明文人的审美趣味,应是张岱在此书中最想表达的主旨。张则桐的《“一往情深”:张岱散文情感底蕴论》27,认为张岱所标举的“一往深情”,是他在晚明文艺求真求变的思潮影响之下,由于自身素质及家世等因素所形成的趋近于魏晋名士的审美情怀。“一往深情”的情感底蕴,使张岱散文具有传统士文化与晚明市民文化融合的特色。许卫全的《略论张岱〈陶庵梦忆〉的审美特质》28,根据晚明江南社会特有的思想、文学创作风格,对《陶庵梦忆》从题材、人物、写作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其审美特质世俗化的结论。井利会的《张岱〈陶庵梦忆〉的审美特性》29,指出《陶庵梦忆》是张岱晚年追忆自身往昔繁华生活的一部小品文,其以清新的笔调、雅致的生活情趣、奇特的见闻感受,记载下晚明社会和自己经历的佚闻琐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在文中所表现出“贵真求趣”的审美韵味,反映了晚明江南社会人们精神生活的本质追求和特点。赵佳丽的《张岱〈陶庵梦忆〉的审美意蕴》30,强调了《陶庵梦忆》中展示的晚明社会百态和风俗画面所体现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审美倾向。李艳、朱令军的《试论张岱〈陶庵梦忆〉的文化情韵与蕴涵》31,指出《陶庵梦忆》中的记载,是一部以艺术家的审美眼光来描绘的明末市井风俗史,透露出晚明士绅特有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情调。吴民的《从张岱〈陶庵梦忆〉看戏曲审美的雅俗之趣与人情》32,认为张岱的《陶庵梦忆》是极具审美价值的晚明小品之经典,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部作品中对戏曲23余何:《论张岱〈陶庵梦忆〉中的戏剧思想》,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4李皓:《〈陶庵梦忆〉与晚明戏曲、美术》,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 25王灵芝、王丽芳、崔广利:《从〈陶庵梦忆〉中看晚明江南戏曲生存状态》,载《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8期。 26王海燕:《〈陶庵梦忆〉主旨新说》,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27张则桐:《“一往情深”:张岱散文情感底蕴论》,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28许卫全:《略论张岱〈陶庵梦忆〉的审美特质》,载《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29井利会:《张岱〈陶庵梦忆〉的审美特性》,载《华夏文化》2006年第1期。30赵佳丽:《张岱〈陶庵梦忆〉的审美意蕴》,载《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31李艳、朱令军:《试论张岱〈陶庵梦忆〉的文化情韵与蕴涵》,载《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32吴民:《从张岱〈陶庵梦忆〉看戏曲审美的雅俗之趣与人情》,载《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4··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活动及人物的细致描画,透过其中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戏曲审美的雅俗之趣与人情之美。马尹川的《一往情深——张岱及其〈陶庵梦忆〉所包蕴的诗性精神》33,指出张岱的散文写作风格有其工艺审美方面的成因,这虽与他关注和投身的世俗生活分不开,但实质上却是其骨子里江南诗性精神的折射。刘舒甜的《张岱〈陶庵梦忆〉与晚明文人审美风尚研究》34一文,是通过对此书中与审美风尚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来考察晚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与社会风尚之间的演变与发展,并探讨其与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之间的关系。(五)有关《陶庵梦忆》民俗文化的研究此类研究论文所占比例较少,且多是以简短的篇幅介绍其中的一篇或几篇有关民俗内容的记载。如:东南郭的《清丽简洁翔实生动——介绍〈西湖香市〉》35用简短的篇幅指出,在《西湖香市》这篇文章中,张岱展示了晚明西湖香市的情况,并对当时香市交易的缘起、地点、货物及参与对象作了真实、生动的记录,这些为研究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信的资料。罗玉华的《民俗风土人生品味——谈张岱〈陶庵梦忆〉》36一文指出,张岱将人生感悟寄托于对吴越风土人情的描写上,虽也谈及风俗,但重点仍是放在对张岱个人思想及品味的分析上。张同胜的《的民俗学解读》37主要讨论的是其中的《及时雨》一篇,认为是明末绍兴祈雨民俗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得知“水浒”文化对于吴越民俗的影响、以水浒好汉祈雨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祈雨仪式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罗宁梅的《繁盛世界的另一面——品张岱的〈二十四桥风月〉》38一文认为,“悲哀”即是张岱作品中夹杂于潇洒中的另一番况味,《二十四桥风月》是一幅苍凉的风尘女子的血泪卖笑图。杜红蓉、杨定胜的《一幅雅俗共赏的晚明社会风俗图——读张岱的〈西湖七月半〉》39一文指出,张岱在《西湖七月半》中展示了另一个“西湖”——晚明杭州人在农历七月半游西湖、泛舟赏月的盛况,再现了当时的世风民俗,这为研究晚明时期的民间风俗提供了鲜活的史料。伏漫戈的《以“疵”为美以“癖”为美——〈陶庵梦忆〉奇人小议》40指出,张岱在《陶庵梦忆》里,围绕“真气”和“深情”,刻画了一批以“疵”为美、以“癖”为美的奇人。张岱对“疵”、“癖”的欣赏,既反映出他对魏晋风度的仰慕,对明代中后期张扬个性思33马尹川:《一往情深——张岱及其〈陶庵梦忆〉所包蕴的诗性精神》,载《新乡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34刘舒甜:《张岱〈陶庵梦忆〉与晚明文人审美风尚研究》,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5东南郭:《清丽简洁翔实生动——介绍〈西湖香市〉》,载《商业研究》1986年第8期。36罗玉华:《民俗风土人生品味——谈张岱〈陶庵梦忆〉》,载《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37张同胜:《〈陶庵梦忆·及时雨〉的民俗学解读》,载《水浒争鸣》(第九辑),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8罗宁梅:《繁盛世界的另一面——品张岱的〈二十四桥风月〉》,载《名作欣赏》2008年第15期。 39杜红蓉、杨定胜:《一幅雅俗共赏的晚明社会风俗图——读张岱的〈西湖七月半〉》,载《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9期。40伏漫戈:《以“疵”为美以“癖”为美——〈陶庵梦忆〉奇人小议》,载《唐都学刊》2010年第1期。5··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潮的追随,也体现了他的名士情怀和遗民心态。刘恩祺的《〈陶庵梦忆〉研究》41一文,从文献学、文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等多层面分析,对《陶庵梦忆》中记载的民俗内容做了综合研究:对其内容进行民俗学领域的重新分类,将长期被忽视的民俗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归纳和总结,探索其中的记载在民俗文化方面的研究价值。(六)有关晚明江南社会生活的研究此类研究相关著作为数不少,有韩大成的《明代城市研究》42,钱杭和承载的《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43,樊树志的《晚明史》44,徐茂明的《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年)》45,陈宝良的《明代社会生活史》46、陈宝良和王熹的《中国风俗通史·明代卷》47,陈江的《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48,万明主编的《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49,柳素平的《晚明名妓文化研究》50,武仁恕的《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51,王树良和李砚祖的《文心匠意:晚明江南文人意趣与居室陈设思想》52等。相关论文有:谢羽的《晚明江南士人群体研究——以陈子龙交游为中心的考察》53,是以晚明士人陈子龙的交游为中心,通过这一个案,来分析、研究和把握晚明江南士人群体。刘军丽的《晚明江南文士饮食生活研究——以董小宛为历史个案》54,此文介绍了晚明江南名士冒襄追忆宠妾名妓董小宛的著名作品《影梅庵忆语》,其中详细记录了二人在江苏如皋水绘园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饮食生活,并指出他们重蔬食、主清淡、崇尚养生的饮食思想及其艺术化的烹饪方式,成为当时江南文人士大夫饮食生活的范本与时尚。张亭立的《浅论晚明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世思潮》55,指出晚明江南地区是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文化和思想中心。在明代社会政治形势日益恶化的大形势下,东林党人和复社所倡导的实学思潮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以“经世致用”为宗旨的文学活动也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了解明清两代的社会经济、41刘恩祺:《〈陶庵梦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42韩大成:《明代城市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43钱杭、承载:《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4樊树志:《晚明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5徐茂明:《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46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47陈宝良、王熹:《中国风俗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48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49万明主编:《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50柳素平:《晚明名妓文化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1武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52王树良、李砚祖:《文心匠意:晚明江南文人意趣与居室陈设思想》,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3谢羽:《晚明江南士人群体研究——以陈子龙交游为中心的考察》,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54刘军丽:《晚明江南文士饮食生活研究——以董小宛为历史个案》,载《天府新论》2007年第2期。 55张亭立:《浅论晚明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世思潮》,载《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16期。6··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政治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柳素平的《晚明江南名妓与名士的婚恋情结》56论述了晚明时期,很多江南名妓以自己的才情、气韵和不懈努力,追求婚姻形式的最后归宿,和名士共同谱写出一首首才子佳人风雨绝恋曲,形成浪漫的士妓婚姻文化。这种婚姻文化不仅是晚明名妓文化的延续,也是晚明社会风雨飘摇的缩影,同时也透露出当时社会个性主义、人文思潮涌动下女性婚恋观的悄然变化。三、本文考察范围及拟探讨的问题本文讨论的时间范围与张岱《陶庵梦忆》中所载史实起讫相同,即晚明自万历二十五年(1597)至崇祯末年,前后约50年。晚明时期,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日趋弱化,随着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地区颇为明显地凸显出个性化的演进轨迹,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生活风貌。本文考察的江南地区,既不是宋代的“江南东路”,也不是清代的“江南省”,而是借鉴近年来学术界约定俗成的区域概念。“江南”一词作为历史地理的概念,在古文献中原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相对而言,故含义宽泛,且经常变化,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详叙。综合当代学者的辨析与界定,本文考察的地理范围,以《陶庵梦忆》中出现的地名、地区为主,参考钱杭、承载在《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一书中提出的“江南”地区的定义,即“南直隶14府:应天、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庐州、凤阳、淮安、扬州、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安庆;4州:广德、徐州、滁州、和州;浙江布政使司11府:杭州、嘉兴、湖州、严州、金华、衢州、处州、绍兴、宁波、台州、温州”57。如果按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主要涉及到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四省。本文探讨的重点是市井文化,在此也有必要将“市井文化”这一概念做出说明。《管子·小匡》曰:“处商必就市井”,尹知章注“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58。《史记·聂政传》称“政乃市井之人”,《正义》曰:“古者相聚汲水,有物便卖,因成市,故云市井。”59《后汉书·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注引《春秋井田记》曰:“八家而九顷二十亩,共为一井。……因井为市,交易而退,故称市井。”60如此看来,“市井”即指商肆集中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商业交易场所。市井文化是一种紧贴百姓生活且无序的自然文化,它产生于闹市、街区、小巷、寺庙等地,带有商业倾向,具备通俗浅近、充满变幻而又杂乱无章的特性,是一种“现象流”,却真实生动的反映着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心态,表现出浅近而直接的喜怒哀乐。56柳素平:《晚明江南名妓与名士的婚恋情结》,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57钱杭、承载:《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58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00页。59[汉]司马迁撰:《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524页。60[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卷七六《刘宠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478页。7··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市井文化毕竟有别于经济发展状况,它的时空界线,很难明确划分,故文中论述的地区,可能会涉及前文所述中心地区的边缘地带;而在论述某些现象出现的时间时,也不可避免会上溯到万历二十五年之前,或下及清朝初年。本文拟探讨的主要问题是,透过张岱的《陶庵梦忆》,我们看到晚明时期,江南市井文化是何等的丰富多彩和独具特色。市井文化纷繁复杂,在有限的篇幅内将其罗列殆尽、描述清楚是不可能的。鉴于此,需对本文的主旨及涉及的内容作以下说明:其一,本文所参考的《陶庵梦忆》一书版本,主要是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弥松颐校注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夏咸淳校注本(与《西湖梦寻》合刊)两种。主要是通过这部小品文的记载和描述管窥晚明江南地区的市井文化,并非对江南的市井文化作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描述。其二,市井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人,在考察江南地区社会中的各个阶层时,本文选取的是传统文化中的士、农、工、商,即市井众生。其三,本文的主旨在于考察和探讨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的表现和特点。文化的地域差别总是相对的,文中论及的是张岱个人在晚明江南地区的亲身经历,颇具代表性的反映出江南市井文化的特点,而并非说此类现象不存在于其他地区。8··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张岱及其《陶庵梦忆》一、造梦人张岱张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也,母曰陶宜人”,一名维城,“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六休居士,祖籍四川绵竹,故又自称“蜀人”、“古剑”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61,即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年则说法不一,若据清人商盘编纂的《越风》诗集所附张岱小传推算,应是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享年九十三岁62。张岱出生于绍兴城内状元坊一个通世显宦之家。状元坊为张家祖宅,据张岱曾祖父张元忭于万历十三年(1585)所修《绍兴府志》记载,张岱的十五世祖张远遒任绍兴太守时,就举家住在状元坊,张岱是张远遒的直系后裔。自张远遒以下至张岱的世系如下:远猷→?→?→?→福→仕廉→原旭→恭→宗盛→诏→天复→元忭→汝霖→耀芳→岱63。高祖张天复,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历官吏部验封司主事、湖广提学副使、云南按察司副使等职。曾祖父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得进士第一,授翰林编修,后官至翰林院侍读,经筵讲官等职。张天复、张元汴撰修了《绍兴府志》、《会稽志》和《山阴志》,“三志并出,人称谈迁父子”64。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历任山东副使、贵州提学、广西参议等。父亲张耀芳,副榜出身,屈就献王长史。张岱的祖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小学、经学、史学、理学、文学等。纵观张氏家史,从高祖张天复起,张氏不仅是世宦之家,也是学术和文艺之家。除为官、著书之外,张氏还爱好梨园,热衷园林艺术,喜欢收藏古董,所交之友如徐渭、汤显祖、黄汝亨、陈继儒、陶望龄等著称于当世的文人名士。张岱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学术、艺术氛围的殷实之家中成长起来的,家庭的影响对张岱来说不仅广泛,而且深远。张岱幼年聪颖,六岁时就很善长属对,被舅父夸为“今之江淹”。有一次和祖 父在杭州城遇到陈继儒先生,也得其称赞,“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61[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附录二《自为墓志铭》,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24页。 62[明]张岱著,夏咸淳、程维荣校注:《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前言第1页。 关于张岱的卒年的说法,有数种:“六十九岁卒”,“七十岁卒”,“八十岁卒”,“八十四、五之间卒”,“九十三岁卒”等。胡益民先生有专文《张岱卒考辨》(载《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9月第5期)论及。 63佘德余:《都市文人——张岱传》,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64[明]张岱著,夏咸淳校点:《张岱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49页。9··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65长大后,更是才艺多样,兴趣爱好广泛,自称“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66。也热爱游历,经常流连于江南繁华之地,去过杭州、南京、扬州、苏州等地。在交游中,他还广交名流才士和各色市井人物,其生活和思想深受市井文化的熏陶。天启、崇祯时期,明朝统治已濒临灭亡的边缘。张岱目击时艰,欲出仕,遂拼力角逐科举,但屡试屡败,连举人的功名也未获得。甲申之变,明朝灭亡,刚在江南建立起来的福王、鲁王小朝廷也接连崩溃,张岱的至亲好友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自裁殉国,还有的出家为僧等,以此进行消极抵抗。张岱虽“激励宣扬节义,表彰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但又反对鲁莽灭裂的行为,反对不看形势,孤注一掷,贸然以身血刃,作无谓的牺牲”67。他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顺治三年(1646),绍兴沦陷,时年适逢五十的张岱拒绝臣服清廷,携家逃往嵊县西白山中,专力潜心于书史,继承先人遗志,以完成明代纪传体史学巨著《石匮书》。此后,张家从豪门世族骤然沦落为普通门户,张岱的生活十分艰难,“布衣蔬食,常至断炊”68,垂暮之年更是一贫如洗。康熙十七年(1678),张岱八十二岁,有除夕之诗云:“烧钱饯穷鬼,酹酒腊文心。”69明亡之后的三十余年,他一直为贫困所困扰,但著书作文的心依然旺盛。在这段时间里,张岱不但修成明史巨著《石 匮书》,而且还有其他多种著述,涉及到天文、历法、历史、地理、医药、文字、 音韵、经学等等,存世者与亡佚者总计不下四十种,其墓碑题作“有明著述鸿儒”, 实当之无愧。其所著之书,除其在《自为墓志铭》中提及的“《石匮书》、《张氏家 谱》、《义烈传》、《琅嬛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即 《陶庵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 卷冰雪文》”外,存世的还有《有明于越三不朽图赞》、《琅環诗集》、《张子诗秕》、 《张子文秕》、《夜航船》、《明史纪事本末》、《会稽县志》、《琯朗乞巧录》等,其 中尚有稿本、珍本,珍藏至今的就有十多种。张岱在文学修养、学识历练、民族气节等方面有突出表现,而鲜活的思想与 丰富的才艺更是其异于常人之处。张岱对晚明的各种学说都予以吸纳,并能自出 手眼,博采公安、竟陵及异端之学的众家之长。他的著作和学说,以传统儒学为 根,更接纳晚明新学之潮,呈现出坚实深厚、洒脱灵动的特点,少有晚明文人轻 浮浅薄的弊病和清初儒士厌新复旧的陋习。65[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附录二《自为墓志铭》,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24页。 66[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附录二《自为墓志铭》,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24页。 67夏咸淳:《明末奇才——张岱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59页。68[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附录二《自为墓志铭》,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24页。 69[明]张岱著,夏咸淳、程维荣校注:《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前言》第2页。10··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陶庵梦忆》其书(一)成书背景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建立新朝,张岱拒绝入仕新朝,这成为其一生的重要转折点。自此他告别了早年的繁华生活,其时“年近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生活十分困难,“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莨,常至断炊”。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不令他回忆起往事,“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70。《陶庵梦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可以说是张岱在明亡后追忆昔日繁华之作。这样的回忆究竟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呢?窃以为既有借故园之恋寄托故国哀思,更主要的是对晚明江南地区丰富的物质文化和多彩精神文明的怀念。如其序言所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71。张岱思想中带有一定的迷信意识,《陶庵梦忆》中即有一部分带有这种色彩的作品,正是由于这种迷信思想,使得他在序言中将后半生苦难的原因,归为前半生四十年的繁华生活,认为“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72。其次,在《陶庵梦忆》中也能感受到他的怀旧情绪,对繁华生活怀念的同时,也含有对明王朝的追思。清王朝在攻略江南时,对许多繁华都市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乱定之后的景象,不能不引起张岱对过去繁华的追思,我们可以看到书中到处都有详细的环境描写。同时,作为明遗民,书中又充溢着对明王朝的追思,这一点从《陶庵梦忆》以《钟山》开篇可知。同时文中指出明太祖朱元璋选定钟山为葬身之所,张岱早年曾在此目睹明朝官员祭祀明太祖,文中不仅将祭祀气氛描写得十分严肃,而且在结尾发出感慨:“孝陵玉石二百八十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73充满了对明皇陵清明失祭的痛苦之情,用意十分明显。通考全书,文章虽有兴亡之叹,留露出对明王朝及自己早年生活一去不返的 伤感,但其情感专注的则是对晚明繁华靡丽的市井生活和率性而为、不受束缚的 文化氛围的追忆及眷念。正是在这种背景、这样的心境下张岱完成了《陶庵梦忆》。(二)版本源流1、古籍版本《陶庵梦忆》成于清初,后代多有刊印,且愈晚版本愈多,但详细考察,从70[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附录二《自为墓志铭》,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24页。 71[明]张岱著,夏咸淳、程维荣校注:《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卷首《自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版,第3页。72[明]张岱著,夏咸淳、程维荣校注:《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卷首《自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73[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一《钟山》,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2页。11··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清代至今,该书的版本只有两个系统,即一卷本和八卷本。一卷本即乾隆四十年(1775)金忠淳编《砚云甲编》本,八卷本则为乾隆五十九年(1794)王文诰点评本。其中八卷本在后世流传最广,且多采用咸丰二年(1852)伍崇曜编《粤雅堂丛书》本。金忠淳编《砚云甲编》本出现最早,且收录并不完全,仅有四十三篇。这一系统最早为清乾隆四十年(1775)版,有金忠淳所作序与跋;又有光绪间铅印本,十二行二十四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现藏国家图书馆。此本与八卷本的最大不同在于此本中《鲁王》、《苏州白兔》、《草妖》、《祁世培》四篇及《钟山》一篇中最后一段文字为八卷本所无。八卷本是为后世流传最广的版本,现将1911年以前的八卷本,依时间顺序列表如下:表1-11911年以前八卷本《陶庵梦忆》版本序号书名卷册编者版本版式序跋情况现藏地①陶庵梦忆八卷王文诰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刻本八行二十一字,粗黑口,左右双边首有瓯山金氏序及王文诰序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②梦忆八卷王文诰清道光二年(1822)王文诰道光二年壬午序不详③陶庵梦忆八卷二册伍崇曜清咸丰二年(1852)刻粤雅堂丛书本九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粗黑口,左右双边首有瓯山金氏序和伍崇曜跋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八卷一册刘履芳清同治十年(1871)钞本十行二十一字,黑口,左右双边④陶庵梦忆刘履芳跋国家图书馆⑤陶庵梦忆八卷四册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八行二十一字,黑口,四周双边,单鱼尾国家图书馆⑥陶庵梦忆八卷二册伍崇曜清道光、光绪间刻粤雅堂丛书本九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黑口,左右双边国家图书馆⑦陶庵梦忆八卷一册雁来红丛报社清光绪至民国年间铅印雁来红丛书本十三行三十字,四周双边首有瓯山金氏序,尾有伍崇曜跋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综上表格可知,以上版本大致可归为两个系统,即王文诰点评本和伍崇曜《粤雅堂丛书》本。④刘履芳跋本不知其所据何本,故暂不评论。其中,①②为王文诰点评本系统,有王序。其中①为现在所见最早八卷本,·· ·12··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由序文可知,王氏之所以编辑此本就是鉴于金忠淳《砚云甲编》本所收文章太少等不足之处,且据编者交待“此本余从王竹坡、姚春漪”得到。①本已被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续修四库全书》,列于子部小说家类第1260册。②则是由于乾隆五十九年刻本之雕版失去,才予以重新刊刻,现藏地不明故在此不作分析。③⑥为伍崇曜《粤雅堂丛书》本,册数、卷数、版式大致相同。③首有瓯山金氏序、伍崇曜跋,金忠淳序为八卷本两大系统所共有,皆源自金氏《砚云甲编》序,这是由于金氏《砚云甲编》本为最初源头的缘故,后来各本虽有增加,但都继承了金氏此本,故对此序也予以保留。伍崇曜跋则对张岱生平、著作及《陶庵梦忆》的版本情况作了交待,并指出《粤雅堂丛书》本是以王文诰点评本为主。经对比发现此本与王文诰点评本不但卷数、篇目相仿,某些篇目中与其它版本用字不同之处,这两个版本中也相同。《粤雅堂丛书》本因刻印精良,为后世各版本用为底本,成为流传最广的版本。⑤版式与①大体相同,但由于未能找出确实的证据,难以断定其所据底本,姑置不论。⑦在版式上与两大系统皆不同,但根据伍崇曜跋等情况,可知此本是以伍崇曜《粤雅堂丛书》本为底本的。2、通行版本《陶庵梦忆》语言生动,内容贴近生活,被认为是明末小品文的典范,颇受后人欢迎,故一印再印,自民国至今有诸多版本流传,现将笔者所见版本按照时间顺序列出:表1-21911年以后八卷本《陶庵梦忆》版本出版时间书名作者出版地出版社备注1915年陶庵梦忆(明)张岱撰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陶庵梦忆(明)张岱撰上海文明书局1927年陶庵梦忆(明)张岱著北京朴社1932年再版,卷六俞平伯标点第4篇为《绍兴灯》,《钟山》不完整1933年陶庵梦忆(明)张岱著上海新文化书社卷六第4篇为《绍兴灯》,《钟山》不完整 1934年陶庵梦忆薛恨生标点上海新文化书社 1935年陶庵梦忆张岱、蒋坦著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重印,1947 秋灯琐忆朱剑芒、叶绍袁考年出第二版,《钟 山》不完整1936年陶庵梦忆张宗子著上海贝叶山房张静庐校点13··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1939年陶庵梦忆张岱撰长沙商务印书馆1960年出补印本,《钟山》不完整1981年陶庵梦忆松枝茂夫译东京岩波书店2002年再版1982年陶庵梦忆马兴荣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西湖梦寻陶庵梦忆(明)张岱著杭州西湖书社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清)张岱著上海上海书店1985年陶庵梦忆(明)张岱撰北京中华书局(第1版)影印本1987年陶庵梦忆(清)张岱著台北金枫出版公司1995年陶庵梦忆(明)张岱著北京作家出版社有电子版西湖梦寻立人校订1996年陶庵梦忆(明)张岱著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屠友祥校注1998年陶庵梦忆张新科注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有电子版,《钟山》西湖梦寻不完整2000年陶庵梦忆(明)张岱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陶庵梦忆(明)张岱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西湖梦寻夏咸淳、程维荣校注陶庵梦忆(明)张岱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卫绍生译评陶庵梦忆(明)张岱撰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陶庵梦忆(明)张岱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西湖梦寻2003年陶庵梦忆(明)张岱著长沙岳麓书社蔡镇楚注译2004年陶庵梦忆(明)张岱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陶庵梦忆(明)张岱著青岛青岛出版社卷三《白洋湖》误,于学周、田刚点评实为《白洋潮》。2006年陶庵梦忆(明)张岱著北京华夏出版社西湖梦寻史念林、刘同军、钟瑞玲注陶庵梦忆(明)张岱著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插图珍藏本2007年陶庵梦忆(明)张岱撰北京中华书局西湖梦寻马兴荣点校2008年陶庵梦忆(明)张岱撰北京中华书局插图本淮茗评注有电子版2009年陶庵梦忆(明)张岱著扬州广陵书社2010年陶庵梦忆(明)张岱著青岛青岛出版社赵季凤、于学周、田刚点评14··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陶庵梦忆(明)张岱著北京紫禁城出版社栾保群注2012年陶庵梦忆(明)张岱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西湖梦寻栾保群点校2013年陶庵梦忆(明)张岱撰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西湖梦寻陶庵梦忆淮茗上海上海三联书店评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也开始数字化,《陶庵梦忆》一书亦是如此。除了以上的纸质版本外,还有1995年作家出版社、1998年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北京电子出版物出版中心、2004年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年国际中文出版社及2008年中华书局发行的六种电子版本,已收入中国数字图书馆。《陶庵梦忆》诸多通行本多沿袭王文诰八卷本,以上版本中,独弥松颐校注本与夏咸淳校注本收入《砚云甲编》中多出的《鲁王》、《苏州白兔》、《草妖》、《祁世培》四篇;有部分版本收录《钟山》一篇缺最后一段,不完整(已在备注标明);还有少部分版本,卷六第四篇题目为《绍兴灯》,而大部分版本为《绍兴灯景》,查看对比《粤雅堂丛书》本,实应为《绍兴灯景》。弥松颐校注本出版较早,市面上较难找到;夏咸淳校注本出版时间距今较近,也较易入手,是研究者所能得到的较好的版本,然书中亦有疏漏之处74,研究者可与他本比较覈正。(三)内容分类《陶庵梦忆》和宋代的《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梦粱录》以及《武林旧事》等书一样,都是以回忆录的形式,运用文学的手笔来追述往昔的繁华。其篇幅精简,却意味深长,代表着晚明时期小品文的极致。然其著录编次比较随意,正如张岱在《自序》中所言,“遥思往事,忆即书之,……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75。全书八卷,卷一、二、四各有15篇,卷三、五、六各有16篇,卷七17篇,卷八13篇加上补遗4篇,合计共127篇。现根据谋篇需要,按题材内容,大致将其分为市井活动场所、市井各色人等、市井文化娱乐、市井饮食美味四类,需说明的是本文中的分类只是笔者为研究需要而划分,与张岱原书的体例无关,其中有些篇目,由于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对其的划分就其中主要内容做出。现将四种分类的具体篇目陈列如下:1、市井活动场所。包括山水风景、园林楼阁、书房住所等有30篇。74[明]张岱著,夏咸淳、程维荣校注:《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卷二《绍兴琴派》一文的注释中的“①丙辰:清康熙十五年(1676)”和“③戊午:清康熙十七年(1678)”均有误,根据张岱的《自为墓志铭》中给出 的其出生时间,此处的“丙辰”应为万历四十四年(1616);“戊午”应为万历四十六年(1618)。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7页。75[明]张岱著,夏咸淳、程维荣校注:《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卷首《自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版,第3页。15··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卷数篇目卷一钟山、报恩塔、日月湖、筠芝亭、砎园卷二孔庙桧、孔林、燕子矶、焦山、表胜庵、梅花书屋、不二斋、岣嵝山房卷三龙喷池、天镜园、栖霞卷四秦淮河房、泰安州客店卷五于园、湘湖卷六烟雨楼、曹山卷七山艇子、悬杪亭、雷殿、庞公池、愚公谷卷八巘花阁、瑞草溪亭、琅環福地2、市井各色人等。记载了晚明江南地区的名流人士、细民俗子等有24篇。卷数篇目卷一金乳生草花、吴中绝技、濮仲谦雕刻卷二朱云崃女戏、沈梅冈、砂罐锡注卷三逍遥楼、包涵所、陈章侯卷四张氏声伎、祁止祥癖卷五范长白、诸工、柳敬亭说书、刘晖吉女戏、朱楚生、扬州瘦马卷六彭天锡串戏、天童寺僧卷八王月生、张东谷好酒、阮圆海戏、范与兰补遗鲁王、祁世培3、市井文化娱乐。这个部分涵盖有缙绅士夫清娱、民间里巷游乐和节日民俗活动等内容有62篇(按:《陶庵梦忆》中提到的有关珍奇罕见之物,如:《雪精》、《宁了》等篇目也归入此部分)。卷数篇目卷一天台牡丹、金山夜戏、葑门荷宕、越俗扫墓、奔云石、木犹龙、天砚卷二鲁藩烟火、绍兴琴派、花石纲遗石、三世藏书卷三丝社、南镇祈梦、白洋潮、朱文懿家桂、斗鸡社、湖心亭看雪卷四不系园、兖州阅武、牛首山打猎、杨神庙台阁、雪精、严助庙、二十四桥风月、世美堂灯、宁了卷五姚简叔画、炉峰月、治沅堂、虎丘中秋夜、麋公、扬州清明、金山竞渡卷六目莲戏、甘文台炉、绍兴灯景、韵山、水浒牌、朱氏收藏、仲叔古董、噱社、鲁府 松棚、一尺雪、菊海、齐景公墓花樽卷七西湖香市、西湖七月半、及时雨、龙山雪、松花石、闰中秋、定海水操、阿育王寺 舍利、过剑门、冰山记卷八龙山放灯、楼船、闰元宵、合采牌补遗苏州白兔、草妖16··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市井饮食美味。再现了晚明江南时期的美食和茶饮等,有11篇。卷数篇目卷三禊泉、兰雪茶、阳和泉、闵老子茶、卷四乳酪、方物卷五樊江陈氏橘卷七鹿苑寺方柿、品山堂鱼宕卷八蟹会、露兄(四)文献价值1、独特的思想价值《陶庵梦忆》虽然只是一本随笔小品文,但却包含有充满人文情怀的独特的思想价值。通观此书,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繁华热闹的“清明上河图”。不管是寄情山水、交友结社、赏乐游玩、品味饮食,大多以市井生活为中心,展现出世人的日常生活和及时行乐,从中可以看出张岱对世人生存状态和价值的关注,对追求人欲的肯定,对晚明生机勃勃的人文气息和人情放逸的时代精神的赏悦,凸显了晚明的启蒙思潮的人性光辉和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国的儒家思想自古就压制人性和人欲。从先秦的人性善恶之争到宋明理学的人欲之辩,都是如此,强调以伦理为重心。从明代中叶起,心学开始盛行,当时江南地区很有影响力的两大学派:江门白沙之学和姚江阳明之学,都极力倡导求道治学的自悟和独创。又加之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迅速繁荣发展,晚明士人向这一传统意识提出了挑战,大胆承认人的个性和私欲。张岱身受晚明这种思想的熏染,继承了心学的主张,倡导性情自适,承认私欲。在《陶庵梦忆》一书中,张岱记载山川游记、园亭楼阁,是寄情山水,借园林中的松、菊、梅、竹等象征人格与道德理想的意象,来体现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享受。描述携“疵”带“癖”的市井众生,如:缙绅士夫、文人墨客、能工巧匠、优伶艺妓、说书艺人等,是对他们的真性情的赞扬、推崇和肯定,也是张岱尊情适性、尊人贵生的思想的体现。而对能工巧匠的高度评价,如“其人且与缙绅先生列坐抗礼焉”76,更反映出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闪耀着启蒙思想的人性光彩。着墨市井文化娱乐,展示出世人丰富多彩的精神层面,每逢节日或庙会,即现人山人海、尽情欢愉的场景,各个阶层的人各得其乐,这流露出张岱对晚明江南世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积极昂扬的生存状态的赏悦和肯定。此外,对品茗饮食的记录,则是其肯定人的物欲,承认人对物质生活追求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鲜活表现,具有朦胧的人本主义色彩。76[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五《诸工》,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59页。17··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综上所述,在国破家亡后,张岱经历着生活的困窘潦倒和清初文化专制的压抑,目睹了生灵涂炭和社会的破败,在《陶庵梦忆》一书中对晚明繁华靡丽生活的追忆,实际是在宣泄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怀晚明对人欲的极大满足。表现了晚明社会对人们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肯定,对“疵”和“癖”的包容,对技艺的尊崇,对人格的尊重。张岱是在晚明以情絜理的文艺思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对程朱理学及科举八股制度进行了理性的批判。作为王阳明“心”学的崇奉者,他注重人的自然本质,从自然人性论出发,肯定个体的个性意识、自然本能、情感欲望和价值存在,反对清初的禁欲主义。主张尊情适性、尊人贵生,能从欢快场面中看出文明,从嬉戏游玩中看出人性的满足和尊重,从喧嚣的人群中看出人性的本质,从技艺技巧中看出人性的价值。他高度赞扬晚明江南世人的个性意识和追求人性解放的思想,揭示出他们要求自由、关注个体自我命运和尊重人性的时代价值取向,这些折射出晚明江南地区朦胧的人本主义色彩和启蒙主义精神。2、突出的史料价值历代官方史学因“为尊者讳”等原因,对当朝或当代的一些事件加以篡改或不予记录;或因“隔代修史”的原因,后一朝所修史书亦不免要对涉及当朝的事件进行篡改。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史书在真实性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历代的笔记对于这些统治者讳莫如深的历史事件、资料则多有保存,这样的资料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很重要,《陶庵梦忆》正是其中之一。此书因其中所载的多是张岱个人的亲历亲见,对很多当时存在的现象及其所见、所知的一些历史事件作了记载,故具有突出的史料价值,可补正史之不足。如关于明成祖生母的记录:《明史》载:“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讳棣,太祖第 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77《明实录》也有类似记载:“成祖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讳,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纯天大孝高皇帝第四 子也。母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显圣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标,次秦愍 王樉,次晋恭王棡,次上,次周定王橚。”张岱在《陶庵梦忆》卷一《钟山》一文中则载:“飨殿深穆,暖阁去殿三尺, 黄龙慢慢之。……内侍辄叱曰:‘莫惊驾!’近阁下一座,稍前为碽妃,是成祖生 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妊为己子,事甚秘。”78即是说明成祖之生母为碽妃,而非 马皇后,这一点与《明史》、《明实录》迥异。事实上,马皇后从未生子,如伍崇曜在《粤雅堂丛书》本跋中就曾言及此事: “考《明诗综》沈邃伯敬《礼南都奉先殿纪事诗》:‘高后配在天,御幄神所栖。 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敢齐’云云。《静志居诗话》:‘长77[清]张廷玉撰:《明史》卷五《成祖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69页。78[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七《西湖香市》,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页。18··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陵每自称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然奉先庙制,高后南向,诸妃尽东列,西序惟碽妃一人,盖高后从未怀妊,岂惟长陵,即懿文太子,亦非后生也。世疑此事不实,颂沈诗,斯明微矣’云云。兹编《钟山》一条,即纪其事,殆可补史乘之缺。”79其实,这样的争论六百年来一直未绝,明代时已有论说,至今仍未有定论。但在众多说法中认为成祖是太祖碽妃所出之说历来被较多研究人士认可。除了《陶庵梦忆》外还有诸多明末清初学者在其著作中对此有讨论,对正史起了一种补充作用,对后世学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再看卷四《兖州阅武》篇,记骑兵、步兵演习布阵,“军容甚壮”,而阵法“奇在变幻”时的整齐,则在于其“便捷”,再到“出奇设伏”、献俘擒敌,行笔一气呵成,用简短精炼的笔墨再现了当时的军事演习活动。而卷七《定海水操》篇,招宝山海岸的定海演武场上,水上军事演习也同样精彩,演习的舰船配置齐全,“用大战船、唬船、蒙冲、斗舰数千余艘,杂以鱼鲽轻艖,来往如织”,演习的现场紧张有序,水兵各司其职,伸手矫捷;而水操夜战尤其精彩,如“烹斗煮星,釜汤正沸”,令“观者褫魄”。这两处文字记载详瞻,为考订明代军制提供了材料。此外,卷五所载的《扬州瘦马》篇。瘦马,指的是那些出身贫苦,从小被人贩子买去,为卖给达官贵人做妾而经过专门训练的女子。全篇不过六七百字,却将明末“人肉市场”的形形色色统统写出来了:有一批特意赶到扬州来“娶妾”的大老倌,因而产生了一大批等待选购的“货物”——“瘦马”以及靠此谋生赚钱的牙婆驵侩。张岱细致地描写了如何挑选、付费到送“货”上门的全过程。全篇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并记下了当时所用的口语。从文章不难看出这种交易在明末已极为成熟。再者如《西湖香市》中对当时西湖香市的描写:“起于花朝,尽于端午。……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骨董,蛮夷 闽貊之珍异,皆集焉。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 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凡胭脂簪珥、牙尺剪刀,以至 经典木鱼,伢儿嬉具之类,无不集。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 寓无留客,肆无留酿。”80通过这段描写,对晚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可窥见一斑。这 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记载,对研究明末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状况却有着很大的史料 价值。3、鲜活的文学价值晚明时期,在学术上产生了反抗传统、追求个性自由的哲学思想,在文学上 则形成了一股对拟古主义的反动风潮,相继出现了以袁宏道三兄弟为代表的主张79[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附录一《伍崇曜跋》,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20-121页。 80[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七《西湖香市》,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86页。·· ·19··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独抒性灵,不拘俗套”的公安派,以钟惺和谭元春为代表的崇尚“幽深孤峭,奇理别趣”的竟陵派。晚明出现的新兴的散文风格,多是公安、竟陵运动的产物,题材多样,形式自由,谈情说理、信笔直书,其中有幽默也有讽刺。张岱师从徐渭、袁宏道、钟惺、谭元春等人,却不为前人所囿,融合这二种风格,汲长弃短,形成自己的风格,大抵以公安派的清新流畅为主调,在描写刻画中杂以竟陵派的冷峭,间有诙谐之趣,成为明代小品文集大成的殿军人物。而《陶庵梦忆》一书则集中体现了张岱小品文的写作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内容性质自由不拘,题材宽广,取材多样,如山川园林、市井众生、休闲娱乐、品玩鉴赏、风俗民情、饮食烹饪等,而其最突出的特点便在于题材的世俗化和生活化。其二,篇幅短小,但描绘刻画细致入理,张岱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来捕捉眼前事物的特征,来表现他的特色生命,凸显出其文章精致、缜密、丰盈的特点。其三,小品文的语言继承了古典散文的优秀传统,简洁凝练,含英咀华;与此同时,张岱还大胆创新,在文章中穿插了口语、谑语、俚语,大胆吸收口语、白话成分,自创新词如“呆白”、“冷绿”等,这些都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和力度,使文风更显活泼风趣。其四,文质彬彬却情理兼容,这也是《陶庵梦忆》问世至今,流传甚广,深受读者喜爱,影响深远的艺术魅力所在。张岱博学广识,既是杰出的文学家也是出色的艺术家、史学家,而《陶庵梦忆》中的小品文也表现出文史兼顾的特色,从小题材中翻现出大见识,表达了他对晚明江南社会风尚和世人人生追求的深刻见解。由此不难看出,《陶庵梦忆》其实是明清交替之际小品文创作的一个高峰,文字清新,语言洗练,状物写景生动,勾勒人物传神,很多篇章意境深远,回味无穷,在绵长的文学史上稳占一席之地,对后世散文和小品的发展有着影响深远, 这也正是它的文学价值之所在。20··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陶庵梦忆》展示的晚明江南市井文化“市井”一词,《管子·小匡》曰:“处商必就市井”,尹知章注“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81。《史记·聂政传》称“政乃市井之人”,《正义》曰:“古者相聚汲水,有物便卖,因成市,故云市井。”82《后汉书·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注引《春秋井田记》曰:“八家而九顷二十亩,共为一井。……因井为市,交易而退,故称市井。”83如此看来,“市井”即指商肆集中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商业交易场所。市井向来是人口最为密集,也是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地方。这里包罗万象,容纳了各种各样的人,有着丰富多彩的活动,汇聚着来自“四海”的奇珍异货。晚明时期的江南地区,由于商品经济发达,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在明中叶“心”学思潮的影响下,追求个性解放和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而正是这样,其市井文化生活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通过张岱的《陶庵梦忆》我们可以窥见一二。一、市井活动场所明代中后期,江南士人好游之风盛行,文人雅士几乎都喜爱登山临水、观览胜迹。张岱喜爱游历,长期盘桓于江南繁华之地,南京、杭州、苏州、无锡、扬州、兖州等都会名城,对各地山水景观兴趣盎然,而《陶庵梦忆》中关于他和友人居住、治学、游历赏玩场所的篇目不在少数。有关于城市概览的,有关于湖山园林的,有关于亭塔庙阁的,还有关于山屋书房的。(一)城市概览《陶庵梦忆》中没有关于城市发展状况或居民建筑的专门描写,而是通过某些地方的住房或服务性行业来体现。如对秦淮河畔房子的描写:“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际,便淫冶,房值甚贵,而寓之者无虚日。……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84可见,房价虽贵,但住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而房子的装修也是别有一番风情的。再如泰山脚下的泰安州客店也展示了当时的城市风貌。泰安州客店相当于今天的酒店,其规模大,服务内容的齐备,还有客房和服务等级的划分,奔走服役的人数也不在少:“未至店里许,见驴马槽房二三十间;再近,有戏子寓二十余处;再近,则密户曲房,皆妓女妖冶其中。……投店者,先至一厅事,上簿挂号,……店房分三等,……贺亦分三等:上者专席,糖饼、五果、十肴、果核、演戏;次者二人一席,亦糖饼,亦肴核,亦演戏;下者三四人一席,81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00页。82[汉]司马迁撰:《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524页。 83[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卷七六《刘宠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478页。 84[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秦淮河房》,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43页。21··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亦糖饼、肴核,不演戏,用弹唱。计其店中,演戏者二十余处,弹唱者不胜计。庖厨炊爨亦二十余所,奔走服役者一二百人。”其规模之大,经营之详略,生意之兴隆且不止一家,都让生活在晚明的张岱本人倍感吃惊,“余谓之是一州之事,不知其为一店之事也。……泰安一州与此店比者五六所,又更奇”85。还有扬州和南京的娼妓业,扬州的二十四桥风月,“渡钞关,横亘半里许,为巷者九条。巷故九,凡周旋折旅于巷之左右前后者什百之。巷口狭而肠曲,寸寸节节,有精房密户,名妓歪妓杂处之。名妓匿不见人,非向导莫得入。歪妓多可五六百人,每日傍晚,膏沐熏烧,出巷口,倚徙盘礴于茶馆酒肆之前,谓之‘站关’。……游子过客,往来如梭,摩睛相觑,有当意者,逼前牵之去。……剩者不过二三十人”86。可见当时扬州娼妓业的发达,而秦淮河畔也是大抵如此。(二)湖山园林晚明时期的江南人在商品经济的繁荣下,物质享受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而他们也极注重精神上的享受,愿意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张岱的《陶庵梦忆》中就有多处这样的表现。文人雅士喜欢出游,去接触大自然,这样就有亲近湖光山色的记录;然而又不能天天出游,于是一些文人雅士和富商便在第宅旁辟地修建私家园林,或依山傍水处构筑山庄别墅,以寄寓其山水之思,于是便有了游园怡情的记载。关于湖光山色的记录有:如写宁波的日月湖,先是对日月湖的由来作了简短的描述:“日湖圆,略小,故日之;月湖长,方广,故月之。二湖连络如环,中亘一堤,小桥纽之。”后又对月湖作了详细的介绍:“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直抵南城。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湖中栉比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而松石苍老。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87如游过三次的南京燕子矶,“篷窗中见石骨棱层,撑拒水际,不喜而怖,不识岸上有如许境界”88,在心惊胆战中欣赏自然的鬼斧神工。又如与瓜州“真如隔世”的焦山:“一日,放舟焦山,山更纡谲可喜。江曲涡山下,水望澄明,渊无潜甲,海猪海马,投饭起食,驯扰若豢鱼。看水晶殿,寻瘗鹤铭,山无人杂,静若太古。回首瓜州烟火城中,真如隔世。”89有此等的自然佳境,在心烦之时,还真愿长久驻足其间,不与世扰。再如南京的栖霞山,“山上下左右鳞次栉比之,岩石颇佳,尽刻佛像,与杭州飞来峰同受黥劓,是大可恨事。山顶怪石巉岏,灌木苍郁……日晡,上摄山顶观霞,非复霞理,余坐石上痴对。复走庵后,看长江帆影,老鹳河、黄85[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泰安州客店》,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54-55页。 86[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二十四桥风月》,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48-49页。 87[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一《日月湖》,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5页。 88[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二《燕子矶》,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6页。 89[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二《焦山》,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20页。22··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天荡,条条出麓下,悄然有山河辽阔之感”90。通过这段描写不难看出,作者是更喜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将山拟人化,认为刻佛像是在对其施刑,痛恨那些刻佛之人。而在庵后看长江、老鹳河等的山河辽阔,其实更重要的是此刻身心的开阔,这也大抵是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大自然的原因之一。诸如此类的描写还有很多,如《湘湖》、《曹山》、《愚公谷》等。而关于游园怡情的记载也不在少数,张岱透过笔尖,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巧夺天工,胜过“蓬莱阆苑”的人造景观。如《砎园》:“水盘据之,而得水之用,又安顿之若无水者。寿花堂,界以堤,以小眉山,以天问台,以竹径,则曲而长,则水之。内宅,隔以霞爽轩,以酣漱,以长廊,以小曲桥,以东篱,则深而邃,则水之。临池,截以鲈香亭、梅花禅,则静而远,则水之。……大父在日,园极华缛。有二老盘旋其中,一老曰:‘竟是蓬莱阆苑了也!’一老咈之曰:‘个边那有这样!’”91二老的对话直接点出了砎园的别致。又如《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绿。”92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治学不得不说是一种享受。再如瓜州五里铺富人于五的于园也是相当别致的,其独特之处便在于垒石造假山,“园中无他奇,奇在磥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磥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93。可见张岱描写园亭,不是泛泛介绍亭台楼阁、泉石草木,而是侧重表现园林的构建特点和艺术匠心。(三)亭塔庙阁亭塔庙阁也涉及到市井生活中,但有的是针对文人雅士,有的则是面对大众。如张岱祖父修的筠芝亭,“浑朴一亭耳。然而亭之事尽,筠芝亭一山之事亦尽。吾家后此亭而亭者,不及筠芝亭;后此亭而楼者、阁者、斋者,亦不及。总之,多一楼,亭中多一楼之碍;多一墙,亭中多一墙之碍。太仆公造此亭成,亭之外更不增一椽一瓦,亭之内亦不设一槛一扉,此其意有在也”94。其祖父还曾在绍兴九里山为一金和尚修筑表胜庵,那里安然宁静,极适合修身养性,当时张岱还曾为之作启:“……偶听柯亭之竹笛,留滞人间;久虚石屋之90[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三《栖霞》,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39页。 91[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一《砎园》,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7-8页。 92[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三《天镜园》,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37页。 93[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五《于园》,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58页。 94[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一《筠芝亭》,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6-7页。23··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烟霞,应超尘外。譬之孤天之鹤,尚眷旧枝;想彼弥空之云,亦归故岫。……敬藉山灵,愿同石隐。倘静念结远公之社,定不攒眉;若居心如康乐之流,自难开口。立返山中之驾,看回湖上之船,仰望慈悲,俯从大众。”95再如筠芝亭下的巘花阁,本是一处天然成趣的妙境佳地:“层崖古木,高出林皋,秋有红叶。坡下支壑回涡,石拇棱棱,与水相距。阁不槛不牖,地不楼不台,意政不尽也。”却被从广陵归来,一肚皮园林的叔父张五雪百般折腾,弄得局促不堪,“台之,亭之,廊之,栈道之,照面楼之,侧又堂之阁之,梅花缠折之,未免伤板,伤实,伤排挤,意反局蹐,若石窟书砚。隔水看山、看阁、看石麓、看松峡上松,庐山面目反于山外得之”96。以上都是张岱家的亭台楼阁,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是面向大众百姓的庙阁,如枫桥的杨神庙,每年九月要迎台阁,吸引了四面八方数十万百姓,“四方来观者数十万人。市枫桥下,亦摊亦篷”97。而前一章节提到的起于花朝,尽于端午的西湖香市期间,杭州的昭庆寺也是车水马龙,热闹不已。(四)书屋山房除园林之外,江南士人潇散闲适的生活情趣还寄托于书斋文房,在他们看来,书斋不仅是读书求学的地方,也是悠闲适志、怡情养性的自娱之地。因此一些缙绅士夫不仅非常注重书斋静谧宜人的外部环境,对书斋中家具器物的布置陈列和收藏的书籍、古玩也极讲究。在《陶庵梦忆》中就有好几处写到书屋山房。如张岱在自家倾圮的老屋后,筑基四尺建造的梅花书屋:“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暗绿。”98还有其曾祖父在居室旁所建的不二斋,不仅环境幽雅,“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蜡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竿,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而且室内的陈设布局也很精致,“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罍,不移而具。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绿暗侵纱,照面成碧”99。再如建于峭壁之下的悬杪亭,“木石撑距,不藉尺土,飞阁虚堂,延骈如栉。缘崖而上,皆灌木高柯,与檐甃相错”100。95[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二《表胜庵》,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21页。 96[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八《巘花阁》,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04页。 97[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杨神庙台阁》,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45页。 98[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二《梅花书屋》,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21-22页。 99[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二《不二斋》,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22页。 100[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七《悬杪亭》,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91页。24··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可惜如此读书胜地,却因为张岱叔叔听信风水先生的胡言乱语而“鞠为茂草”。二、市井各色人等市井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这里汇集和往来着形形色色的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一书中就记载和描写了大量的市井众生,有名流文士、细民俗子和奇人异士,他们或地位高贵,或身份卑微,或生怀绝技,或有所特长,在商品经济发达和深受个性解放思潮影响的晚明江南地区,他们各得其乐,张岱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市井众生相。(一)名流文士沈梅冈、包涵所、范长白都是晚明时期江南地区的进士,虽同为士绅阶层,但他们的生活和经历却各有千秋。因忤逆当朝宰相严嵩,忠烈之士沈梅冈被囚禁,在十八年的囹圄生涯中不坠其志,“读书之暇,旁攻匠艺,无斧锯,以片铁日夕磨之,遂铦利。得香楠尺许,琢为文具一,大匣三、小匣七、壁锁二;棕竹数片,为箑一,为骨十八,以笋、以缝、以键,坚密肉好,巧匠谢不能事”101。而家境富裕的包涵所则深受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不仅讲究物质享受,也追求男女之欲和文化生活等精神享受。他在西湖上置船楼,分大小三号,“头号置歌筵,储歌童;次载书画;再次偫美人”。他奢华的生活并非“独乐”,而是与众同乐,他家的声伎“都令见客,常靓妆走马,媻姗勃窣,穿柳过之,以为笑乐。……乘兴一出,住必浃旬,观者相逐,问其所止。”他居住的环境和布局也及其讲究,“作八卦房,园亭如规,分作八格,形如扇面。当其狭处,横亘一床,帐前后开合,下里帐则床向外,下外帐则床向内。涵老据其中,扃上开明窗,焚香倚枕,则八床面面皆出”102。通过这些不难看出包涵所生活的穷奢极欲。而长相奇丑却极富才情的范长白,不仅懂得布置清新静雅的庭园,还幽默有见地,也是位极其会享受生活的士绅。(二)细民俗子市井中既然有士绅等社会上层人物,自然也少不了社会下层中的细民俗子。《陶庵梦忆》中的细民俗子主要是民间的能工巧匠、伶工艺妓等社会底层小人物。民间的能工巧匠,如:吴中地区,治玉的陆子冈、治犀的鲍天成、治嵌镶的周柱、治梳的赵良璧、治金银的朱碧山,治扇的马勋、荷叶李,治琴的张寄修等;南京竹刻艺人濮仲谦;宜兴制陶艺人龚春、时大彬、陈用卿,制锡壶的名家王元吉、归懋德;苏州仿制宣德炉的甘文台;绍兴灯彩剪纸艺人夏耳金等。101[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二《沈梅冈》,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23页。 102[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三《包涵所》,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37-38页。25··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优伶戏子之辈,有教女戏的朱云崃和刘晖吉。同是教女戏,他们的教导方法和侧重点却各不相同。朱云崃教女戏时,“未教戏,先教琴,先教琵琶,先教提琴、弦子、箫管、鼓吹、歌舞,借戏为之,其实不专为戏也”,这样教出来的女戏子们技艺也颇高,“丝竹错杂,檀板清讴,入妙腠理”103。而刘晖吉则是用“奇情幻想”,以补梨园之缺陷。他从舞美设计着手,为戏曲带来了新的视觉感受,他设计的舞台效果:“怪幻百出,匪夷所思,令唐明皇见之,亦必目睁口开,谓氍毹场中那得如许光怪耶!”104还有长于调腔戏的女戏子朱楚生,她的唱功了得,“虽昆山老教师细细摹拟,断不能加其毫末也”,而她“性命于戏,下全力为之”105的精神更是让人敬佩。提到市井中的细民俗子,妓女自然是无可避免的话题。张岱在回忆晚明江南的繁华美景时,多处提到了妓女,如《烟雨楼》一篇中写到,美人与客相约于烟雨楼,等客人到来后,则舣舟于烟波缥缈的莺泽湖中,“淫靡之事,出以风韵,习俗之恶,愈出愈奇”106;又如苏州的虎丘中秋夜,“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无不鳞集”107;再如扬州的二十四桥和秦淮河畔的河房,都是妓女和士绅商贾的风月场。此外,张岱还特立篇目的记叙了出生于南京低档妓院,却是当时南京两行情人之一的“朱市妓”王月生。(三)奇人异士张岱奉行“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108的交友原则,“癖”和“疵”在一般人看来是一种病态、怪习性、坏脾气,张岱却认为这是有深情、有真气的表现。在《陶庵梦忆》中,除了名流文士和细民俗子,张岱还提到了这样一群各具癖好的“畸人”,他们对所嗜如痴如醉,全身心投入。如擅长园艺,喜欢种植花草的金乳生,虽体弱多病,也不辞劳苦,“早起不盥不栉,捕菊虎,芟地蚕,花根叶底,虽千百本,一日必一周之……事必亲历,虽冰龟其手,日焦其额,不顾也”109。而喜爱兰花和盆池小景的范与兰亦是如此,“建兰三十余缸,大如簸箕。早臾而入,夜臾而出者,夏也;早臾而出,夜臾而入者,冬也;长年辛苦,不减农事”,其盆景豆板黄杨,枝干苍古奇妙,别人出很高价格都不卖,范与兰非常珍爱,“‘小妾’呼之。余强借斋头三月,枯其垂一干,余懊惜,急舁归与兰。与兰惊惶无措,煮参汁浇灌,日夜摩之不置,一月后枯干复活。”110103[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二《朱云崃女戏》,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8页。 104[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五《刘晖吉女戏》,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68页。 105[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五《朱楚生》,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68-69页。 106[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六《烟雨楼》,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79页。 107[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五《虎丘中秋夜》,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64页。 108[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祁止祥癖》,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53页。 109[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一《金乳生花草》,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4页。 110[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八《范与兰》,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04-105页。·· ·26··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张岱对别人的各种癖好采取接受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如有书画癖、蹴鞠癖、鼓钹癖、鬼戏癖、梨园癖的祁止祥就是他的朋友,他们都“好娈童”,但祁止祥似乎更胜一筹,“止祥去妻子如脱屣耳,独以娈童崽子为性命,其癖如此”111。南京城中外貌奇丑,却口齿伶俐的说书人“柳麻子”——柳敬亭,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奇人,他一天只说书一回,定价是一两,即使定金十天之前送达,还常常不得空,可见其受欢迎程度。听他说书,感觉就像是身临其境,“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齰舌死也”112。还有以“串戏妙天下”的传奇艺人彭天锡,他态度认真,要求自己的戏处处有来历,从不杜撰;他爱戏如命,为了学一出戏,不惜花费重金;他串戏的本领也很高,“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他喜欢扮演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彭天锡串戏之所以如此逼真,是因为他有“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一肚皮磊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113。姚简叔也是在晚明时期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为人落落难合,孤意一往,使人不可亲疏”,与张岱只有半面之缘,却视为至交,“与余交,不知何缘,反而求之不得也”。有一次,他们去报恩寺访友,看到许多宋元时期的名画册叶,“简叔眼光透入重纸,据梧精思,面无人色”,回去后,姚简叔为张岱仿了一幅苏汉臣的画作,“复视原本,一笔不失”114。三、市井文化娱乐在《陶庵梦忆》一书中,除了市井活动场所和市井众生,张岱还展现了晚明江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民间娱乐活动,阔人、雅人、俗人,各得其乐,形象逼真地描绘出晚明社会一道道非常别致的文化风景线。(一)缙绅士夫清娱晚明时期的江南地区,在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下,出现了很多商贾富户,一些官僚士大夫家中也是资财雄厚,在明代心学思想和追求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下,他们没有把资产投入于再生产,而是追求生活的享乐和奢华。缙绅士大夫的清娱活动涉及到很多方面。戏曲在晚明江南地区是一种很常见也非常受欢迎的娱乐形式。不仅满足了缙绅富豪讲究享乐、崇尚奢华的生活追求,而且成为他们社交公关的重要工具。当时缙绅富户家中自蓄声伎的风气之盛,从张翰的《松窗梦语》所记可见一斑:“古称111[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祁止祥癖》,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54页。 112[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五《柳敬亭说书》,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62页。 113[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六《彭天锡串戏》,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73页。 114[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五《姚简叔画》,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59-60页。27··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吴歌,所从来久远。至今游惰之人,乐为优俳。二三十年间,富贵家出金帛,制服饰器具,列笙歌鼓吹,招至十余人为队,搬演传奇,好事者竞为淫丽之词,转相唱和;一郡城之内,衣食于此者,不知几千人矣。”115晚明江南地区的富贵士绅之家几乎都有私家戏班,著名的有苏州申时行家班和许自昌家班、太仓王锡爵家班、无锡邹迪光家班、吴江沈璟家班、松江范允临家班、常熟钱岱家班、青浦屠隆家班、宜兴吴炳家班、上海潘允端家班、镇江西园主人家班等116。由于世人视蓄养声伎为名士风流之举,故文人学士多嗜之成癖,如何良俊,“晚蓄声伎,躬自度曲,分刌合度。秣陵金阊,都会佳丽,文酒过从,丝竹竞奋,人谓江左风流,复见今日也”。武进士人唐献可,“读书任侠,蓄声伎,鉴别古书画器物,家蓄女伎,极园亭歌舞之胜,风流好事,甲于江南”117。张岱自述其家自祖父辈于万历年间始蓄声伎,先后曾有可餐班、武陵班、梯仙班、吴郡班、苏小小班、茂苑班六个私家戏班118。晚明还盛行“女戏”,即由女子演戏歌舞,有些官宦豪门之家为追求奢侈,显示排场,私蓄“女班”,前文也提到绍兴朱云崃和刘晖吉教习女班的情形。除此之外,如常熟钱岱、嘉兴吴昌时、苏州拙政园主王氏等人的私家女班,都闻名于时。张岱本人也是一位戏曲行家,不仅懂戏,爱戏,还能创作。如他崇祯二年(1629)夜经金山寺时,即景生情,一时兴起,“呼小傒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119。他还在曲中指导热爱串戏的女妓,“嗣后曲中戏,必以余为导师,余不至,虽夜分不开台也”120。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垮台后,张岱还自创戏剧《冰山》,“城隍庙扬台,观者数万人,台址鳞比,挤至大门外……杖范元白,逼死裕妃,怒气忿涌,噤断嚄唶。至颜佩韦击杀缇骑,呼跳蹴,汹汹崩屋”121。观众之多,情绪如此激动,可见张岱所创戏剧的深入人心。缙绅士夫们也热衷于游冶赏玩,或三五好友出游同乐,如张岱携朱楚生在不系园看红叶时,在定香桥偶遇几个友人,大家一起唱曲作画,尽享生活乐趣。他还与陈章侯、祁世培一起在白洋看海宁潮;曾与二三好友登上香炉峰顶看月;在兖州和定海看军事演习;戊寅年(1638)冬天,与族人隆平侯,朋友吕吉士、姚简叔,姬侍王月生、顾梅等,一行十几人去牛首山打猎,“乘款段马,鞲青骹,绁韩卢,铳箭手百余人,旗帜棍棒称是,出南门,校猎于牛首山前后,极驰骤纵送之乐”122。115[明]张翰著,盛冬铃点校:《松窗梦语》卷七《风俗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9页。116有关明中后期江南私家戏班的情况可参见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中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第349页;陆萼庭:《昆剧演出史稿》,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116—132页。 117[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何孔目良俊》、《唐公子献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第450、472页。118[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张氏声伎》,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52页。 119[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一《金山夜戏》,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6页。 120[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七《过剑门》,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97页。 121[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七《冰山记》,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97-98页。 122[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牛首山打猎》,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44页。28··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张岱还曾一人独自静享大自然,如崇祯五年(1632)十二月,西湖大雪三日,雇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23。张岱感觉自己似乎融入这天地之间。也有人热衷于收藏古董、玩物和书籍。张岱家中就曾珍藏了许多古董玩物,如木龙、世美堂灯、出自齐景公墓的花尊,还有被张岱祖父视为神物的松花石。而朱氏家藏也是非常丰富,甚至可以与丞相严嵩比富,“朱氏家藏,如龙尾觥、合卺杯,雕镂锲刻,真属鬼工,世不再见。余如秦铜汉玉、周鼎商彝、哥窑倭漆、厂盒宣炉、法书名画、晋帖唐琴,所畜之多,与分宜埒富”124。张岱的叔叔葆生也是收藏古董玩物的行家,藏有“白定炉、哥窑瓶、官窑酒匜”,曾在淮上花二百金购得“长丈六、阔三尺,滑泽坚润,非常理”125的铁梨木天然几,也曾有幸从石璞中得到水碧,还藏有青铜器、翡翠美人觚等宝物。除了收藏古董,还有些人喜欢收藏书籍,晚明江南地区有很多藏书大家,金陵有焦坎,江阴有李仲种、朱承爵,华亭有陈继儒,松江有王圻、施大经、宋懋澄、俞汝辑等。而且也有很多藏书楼,如赵琦美的脉望馆、钱谦益的绛云楼、毛晋的汲古阁、祁承爜的澹生堂、钮石溪的世学楼、黄宗羲的续钞堂、陈自舜的云在楼、陆宝的南轩等126。张岱家也曾收藏书籍,“三世藏书达三万余卷”,可惜祖父去世时,“余适往武林,父叔及诸弟、门客、匠指、臧获、巢婢辈乱取之,三代遗书,一日尽失”,而他自己的藏书也是在乙酉避兵难时,“四十年所积,亦一日尽失”127。晚明时期,由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变更,对江南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刺激和震荡,世人的社会交往活动趋于频繁,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民间社团呈现出蓬勃兴盛的景象。不少缙绅士夫结成赏花览景、游戏娱乐、饮食品茗的会社。《陶庵梦忆》中就提到过几处这样的会社。张岱曾设“斗鸡社”,传檄约请同社成员,斗鸡取乐,以“古董、书画、文锦、川扇等物”128相博;也结过“丝社”,邀请越中琴客互相切磋琴技,每个月必聚三次,结社的目的在于“共怜同调之友声,用振丝坛之胜举”129。农历十月,张岱还与亲友结为“蟹会”,在蟹肥之时聚会品蟹。此外,当时还有一些其它性质的民间社团:经济社团,主要是来往于江南的各地商人商帮所建立的会馆,如苏州的岭南会馆;慈善性社团,如“同善会”等;宗教信仰类社团,如“胜莲社”、“放生社”和基督教的“圣母会”等;123[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三《湖心亭看雪》,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39页。 124[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六《朱氏收藏》,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79-80页。 125[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六《仲叔古董》,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80页。 126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02页。127[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二《三世藏书》,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24-25页。 128[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三《斗鸡社》,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38页。 129[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三《丝社》,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28页。29··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文化艺术类社团,有诗社、文社、讲学会等,复社就是其中之一。130除此以外,有人喜爱侍弄花草,如范与兰和金乳生就很爱侍弄花草,并乐此不疲;还有人喜欢豢养珍奇,如张岱养的白骡,很特别也很有灵性,“余豢之十年许,实未尝具一日草料,日夜听其自出觅食,视其腹未尝不饱,然亦不晓其何从得饱也。天曙,必至门祗候,进厩候驱策,至午勿御,仍出觅食如故。后渐跋扈难御,见余则驯服不动,跨鞍去如箭,易人则咆哮蹄啮,百计鞭策之不应也”131。死后,张岱还为之取谥号“雪精”。张岱的祖父母也喜欢豢养珍禽,家中就养有“舞鹤三对、白鹇一对,孔雀二对,吐绶鸡一只,白鹦鹉、鹩哥、绿鹦鹉十数架。一异鸟名‘宁了’,身小如鸽,黑翎如八哥,能作人语,绝不含糊”132。(二)节日民俗活动节日风俗是市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明时期的江南民俗,在保持了诸多传统地域特色的同时,又因社会文化条件的变化,出现不少变异和前所未有的新鲜因素,因此呈现出节日的空前繁复、节俗活动的丰富多彩和节日功能的日趋多元化等特点。江南的节日风俗中,最突出的是其娱乐、玩赏、休闲等功能。可以说在几乎所有的节日中,江南人或多或少都渗入了娱乐的内容,并创造出式样纷繁的玩赏方式。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述的民俗节日也是颇多的,主要有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等,现将相关篇目列表如下:表2-1《陶庵梦忆》中的民俗节日时间节日篇目卷数正月十五元宵节绍兴灯景卷六龙山放灯卷八闰元宵卷八三月上旬清明节越俗扫墓卷一扬州清明卷五五月初五端午节秦淮河房卷四金山竞渡卷五七月十五中元节西湖七月半卷七八月十五中秋节虎丘中秋夜卷五闰中秋卷七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在明代已成为最热闹的娱乐性节日之一,以灯火祭祀太一神的原始含义早已被人淡忘,代之以观花灯、猜灯谜、歌舞演剧、燃放烟火130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91-94页。 131[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雪精》,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46页。 132[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宁了》,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51页。30··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等活动。张岱具体生动地叙述绍兴闹元宵的情形:“绍兴灯景,为海内所夸者……家家以不能灯为耻。故自庄逵以至穷檐曲巷,无不灯,无不棚者。……大街以百计,小巷以十计。……十字街搭木棚,挂大灯一,俗曰‘呆灯’,画《四书》、《千家诗》故事,或写灯谜,环立猜射之。庵堂寺观,以木架作柱灯及门额,写‘庆赏元宵’、‘与民同乐’等字。佛前红纸荷花琉璃百盏,以佛图、灯带间之,熊熊煜煜。庙门前高台,鼓吹五夜。市廛如横街、轩亭、会稽县西桥,闾里相约,故盛其灯。更于其地斗狮子灯,鼓吹弹唱,施放烟火,挤挤杂杂。小街曲巷有空地,则跳大头和尚,锣鼓声错,处处有人团簇看之。城中妇女多相率步行,往闹处看灯;否则,大家小户杂坐门前,吃瓜子糖豆,看往来士女,午夜方散。乡村夫妇多在白日进城,乔乔画画,东穿西走,曰‘钻灯棚’,曰‘走灯桥’,天晴无日无之。”133而张岱父叔辈在龙山放灯之举,“沿山袭谷,枝头树杪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又如隋炀帝夜游,倾数斛萤火于山谷间,团结方开,倚草附木,迷迷不去者……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134,也呈现出一派国泰民安的热闹景象。再如崇祯庚辰年(1640)的闰正月,张岱与绍兴父老约定重张五夜灯,在张灯致语中他写道:“笙箫聒地,竹椽出自柯亭;花草盈街,禊帖携来兰渚。士女潮涌,撼动蠡城;车马雷殷,唤醒龙屿……试问那百年之人,躬逢几次?”135如此一片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繁盛景象。三月上旬的清明节,也称作寒食节。起源于古人对火的原始信仰,原是两个分开的节日,唐代以来,二节逐渐合一,并被官方确定为祭扫茔墓之日136。之后,人们在清明扫墓之际,顺带踏青郊游,并逐渐成为习俗。张岱记绍兴扫墓:“越俗扫墓,男女袨服靓妆,画船箫鼓,如杭州人游湖,厚人薄鬼,率以为常。……虽监门小户,男女必用两坐船,必巾,必鼓吹,必欢呼畅饮。下午必就其路之所近,游庵堂寺院及士夫家花园。鼓吹近城,必吹《海东青》、《独行千里》,锣鼓错杂。酒徒沾醉,必岸帻嚣嚎,唱无字曲,或舟中攘臂,与侪列厮打。”137一句“厚人薄鬼”,道尽世人心态,故在春光明媚之际,倾城而出,与其说享鬼,不如说悦己。 而回忆起扬州的清明时,张岱是这样说的:“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 秋,差足比拟。”可见景况之热闹,“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 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 亦携肴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自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寺、133[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六《绍兴灯景》,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75-76页。 134[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八《龙山放灯》,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00页。 135[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八《闰元宵》,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07页。 136[后晋]刘昫等著,《旧唐书》卷八《玄宗纪上》载:“(开元)二十年(732)。……五月癸卯,寒食上墓,宜编入五礼,永为恒式。”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98页。137[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一《越俗扫墓》,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8-9页。31··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平山堂一带,靓妆藻野,袨服缛川。随有货郎,路边摆设骨董古玩,并小儿器具。博徒持小杌坐空地,左右铺衵衫半臂,纱裙汗帨,铜炉锡注,瓷瓯漆奁,及肩彘鲜鱼、秋梨福橘之属。呼朋引类,以钱掷地,谓之‘跌成’,或六或八或十,谓之‘六成’、‘八成’‘十成’焉。百十其处,人环视之。是日,四方流寓,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鞠;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蜇蜇。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138。看似展墓,实是借节日踏青出游,形形色色的人,丰富多彩的活动,还夹杂着商业活动,而出游的人们也都是尽兴而归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天中节。端午在吴越地区原是龙图腾祭祀日,宋以后渗入休闲娱乐的内容。晚明时期,江南地区的人们将其视为佳节,除了互相馈遗庆贺外,还有观赏龙舟、看灯船、宴饮游玩等活动。如秦淮河畔的端午节,“京城士女填溢,竞看灯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船如烛龙火蜃,屈曲连蜷,蟠委旋折,水火激射。舟中鏾钹星铙,宴歌弦管,腾腾如沸”139。秦淮端午的热闹只在于灯船却是没有龙船的,而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且热闹的活动便是龙舟竞渡,张岱看过很多次竞渡,仅在西湖就有“十二三次”,还看过无锡、瓜州和金山寺等地的竞渡。而各地的竞渡各有特色:西湖和无锡的竞渡,“以看竞渡之人胜”;瓜州是以龙船胜,“而看龙船亦无金山寺比”。对于瓜州龙船的独特和金山寺看龙船之人,张岱的描写无异于一场生动的新闻特写:“瓜州龙船一二十只,刻画龙头尾,取其怒;旁坐二十人持大楫,取其悍;中用彩篷,前后旌幢绣伞,取其绚;撞钲挝鼓,取其节;艄后列军器一架,取其锷;龙头上一人足倒竖,战敠其上,取其危;龙尾挂一小儿,取其险。自五月初一至十五,画地而出,五日出金山,镇江亦出。惊湍跳沫,群龙格斗,偶堕洄涡,则百呿捷捽,蟠委出之。金山人团簇,隔江望之,蚁附蜂屯,蠢蠢欲动。 晚则万牒齐开,两岸沓沓然而沸。”140可见瓜州龙船之特别和金山寺看龙船场面之 热闹。此外,端午节还有用五彩线系粽子,在家门上悬艾虎,插彩艾、菖蒲,饮 雄黄酒等风俗。七月十五中元节。道教为地官赦罪之辰,佛教则有盂兰盆会,民间在此日祭 祀先祖,追荐亡灵。在《陶庵梦忆》中,张岱就记载了明朝廷的官方祭祀活动,“飨 殿深穆,暖阁去殿三尺,黄龙幔幔之。列二交椅,褥以黄锦孔雀翎,织正面龙, 甚华重。席地以毡,走其上必去舄轻趾……先祭一日,太常官属开牺牲所中门,138[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五《扬州清明》,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66页。 139[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秦淮河房》,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43页。 140[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五《金山竞渡》,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67页。32··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以鼓乐旗帜,牛羊自出,龙袱盖之”141。而杭州的市民除在水上放灯照冥,还有游湖看月之举,对此张岱有详细的描述:“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142可见当时江南地区,七月半游湖之风盛行。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源于古代的迎寒、祭月仪式,唐宋以来,才固定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并流行起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的习俗。晚明时期,江南人家赏月、玩月之风极盛。苏州虎丘的中秋之夜更是闻名遐迩,张岱在《虎丘中秋夜》一篇中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傒童走空之辈,无不鳞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征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字句,藻鉴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箫一缕,哀涩清绵,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而坐者, 犹存百十人焉。”143如此盛况,真堪称空前绝后。(三)民间里巷游乐除了传统的民俗节日外,晚明时期的江南地区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里巷游乐活动。有以庆祝花节为名,而以商品贸易、观光赏玩等为主的民间活动。农历二月十五是百花生日,江南地区将其称为花朝节,西湖香市即是起于花朝,尽于端午,极其热闹繁华。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是荷花的生日,苏州城中的男男女女会在这天倾城而出,聚集于葑门外的荷花宕,赏花游玩,场面非常热闹:“楼船画舫至鱼艖小艇,雇觅一空。远方游客,有持数万钱无所得舟,蚁旋岸上者。余移舟往观,一无所见。宕中以大船为经,小船为纬,游冶子弟,轻舟鼓吹,往来如梭。舟中141[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一《钟山》,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2页。 142[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七《西湖七月半》,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88-89页。 143[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五《虎丘中秋夜》,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64-65页。33··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丽人皆倩妆淡服,摩肩簇舄,汗透重纱。舟楫之胜以挤,鼓吹之胜以集,男女之胜以溷,歊暑燂烁,靡沸终日而已。”144还有以歌舞、杂技、戏曲等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祀神赛会,也是江南民间里巷游乐的主要形式,而江南特有的市井民风也通过这种形式得到充分而典型的体现。陶堰严助庙的上供祭祀活动就非常隆重和热闹,排场也很大,光是表演用的乐器,就得用二十艘大船装载,“以童崽扮故事,无甚文理,以多为胜。城中及村落人,水逐陆奔,随路兜截转折,谓之‘看灯头’。五夜,夜在庙演剧,梨园必倩越中上三班,或雇武林者,缠头日数万钱”。不仅请的戏班质量高,观众的要求也很高,“唱《伯喈》、《荆钗》,一老者坐台下对院本,一字脱落,群起噪之,又开场重做。越中有‘全伯喈’、‘全荆钗’之名起此”145。枫桥杨神庙每年九月的迎台阁活动也很热闹,“以一竿穿旗三四,一人持竿三四,走神前,长可七八里,如几百万白蝴蝶,回翔盘礴在山坳树隙。四方来观者数十万人。市枫桥下,亦摊亦篷”,而台阁戏更是在骆氏兄弟的主持和用心经营下,不断创新和发展,表演水平也得到了百姓的肯定,“扮马上故事二三十骑,扮传奇一本,年年换,三日亦三换之……迎后,如扮胡梿者,直呼为胡梿,遂无不胡梿之,而此人反失其姓”146。四、市井饮食美味在中国,素来有“民以食为天”一说,谈到市井文化,自然离不开饮食,在晚明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对饮茶和美食也是很重视的。(一)饮茶饮茶在南宋时已成为普通百姓家每天不可或缺的七件事之一147,而到了明代,饮茶风尚更是发生了重大变化。晚明时期的江南地区,不仅讲究茶叶、茶具、水质等物质条件,也注重饮茶的环境和氛围以及同饮之人。在江南文人雅士看来,饮茶不再仅仅是物质享受,更是其精神享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悠闲生活的体现。由于饮茶是清事、雅事,江南士人对同饮之人也有所要求与选择,并非任何人皆可聚饮共赏,如张岱慕名去到南京拜访精于茶道的闵汶水,船一靠岸就兴冲冲去到闵先生的住所——桃叶渡,等到黄昏时分,等回一个婆娑老人,因为没人引荐,张岱刚要同老先生叙谈,老人却借口寻找遗落的的拐杖而出门,直到夜半时分才回家,本以为张岱已走,却不料张岱一直等到他回来,直到张岱表明他是慕名来品闵老先生的茶,他才高兴的去烧水泡茶招待这位远来的客人。闵汶水的144[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一《葑门荷宕》,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8页。 145[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严助庙》,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47页。 146[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杨神庙台阁》,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45页。 147[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鲞铺》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0页,34··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茶室,“明窗净几,荆溪壶、成宣窑磁瓯十余种,皆精绝”,而其茶,“灯下视茶色,与磁瓯无别,而香气逼人”,接下来是品茶,啜了两三口后,张岱不仅品出了是何种茶,还品出泡茶用的是何种水,这都让闵老先生惊讶不已,连称“奇,奇”!后来又换上一壶新茶,张岱一尝便知道是春茶,这时闵老先生不得不感叹道:“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148七十岁的闵汶水终于把这位远道来品茶的后生视为知己,结为至交。当然,江南地区的饮茶之风并不只体现在文人雅士中,还包括商贾、工匠在内的各个社会阶层。晚明时期盛行饮茶之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宋代曾颇为兴盛的茶坊、茶馆,于元代、明初一度沉寂之后,再次崛兴。民间茶坊的经营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人饮茶风尚的影响,一些茶坊还在地点选择、店内装饰、茶叶煎泡、器皿使用等方面竭力迎合文人的趣味,以吸引文人前来光顾,如“插四时花,挂名人画……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149。张岱曾记载绍兴新开的一家茶馆:“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老汤;器以时涤,无秽器。其火候、汤候,亦时有天和之者。余喜之,名其馆曰‘露兄’。取米颠‘茶甘露有兄’句也。为之作《斗茶檄》,曰:‘……八功德水,无过甘滑香洁清凉;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盐酱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齐名;七碗吃不得了,卢仝茶不算知味。一壶挥麈,用畅清谈;半榻焚香,共期白醉。’”150这家茶馆能获得张岱的青睐,并引发其取名作文的雅兴,想必也更能让其他市井之人驻足。张岱是好茶之人,《陶庵梦忆》中有关茶的记载涉及各个方面,如其记禊泉,“取水入口,第挢舌舐腭,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151,称之为泡茶的上品;他不仅善辨泉水的产地和口味,还了解制茶的各道工序,即所谓的“扚法、掐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他还焙制和命名了当时著名的兰雪茶,“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郁。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雪芽 得其色矣,未得其气,余戏呼‘兰雪’”152。正是这些江南爱茶之人,“在献茶、闻茶、观色、品味、论茶中陶冶自己的性 情,在消闲、杂谈的江南茶馆中进行思想交流、信息传递、社交娱乐”153,才得以 渐渐形成了江南人所特有的茶事、茶俗、茶礼。148[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三《闵老子茶》,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34页。 149[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茶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40页。 150[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八《露兄》,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06页。 151[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三《禊泉》,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30页。 152[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三《兰雪茶》,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31页。 153仲富兰:《水清土润——江南民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1页。35··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二)美食江南食品原料的来源非常广泛,以蔬菜瓜果而言,因移植技术和交通运输的发达,许多品种都能出现在市场上。张岱不但赞悦茶道,还欣赏美食。他以自称“老饕”为喜,坦诚告白,年轻时嘴极馋,想方设法采购南货北果、山珍海味,“北京则苹婆果、黄巤、马牙松;山东则羊肚菜、秋白梨、文官果、甜子;福建则福桔、福桔饼、牛皮糖、红腐乳;江西则青根、丰城脯;山西则天花菜;苏州则带骨鲍螺、山查丁、山查糕、松子糖、白圆、橄榄脯;嘉兴则马交鱼脯、陶庄黄雀;南京则套樱桃、桃门枣、地栗团、窝笋团、山查糖;杭州则西瓜、鸡豆子、花下藕、韭芽、玄笋、塘栖蜜桔;萧山则杨梅、莼菜、鸠鸟、青鲫、方柿;诸暨则香狸、樱桃、虎栗;嵊则蕨粉、细榧、龙游糖;临海则枕头瓜;台州则瓦楞蚶、江瑶柱;浦江则火肉;东阳则南枣;山阴则破塘竹、谢桔、独山菱、河蟹、三江屯蛏、白蛤、江鱼、鲥鱼、里河鰦。远则岁致之,近则月致之、日致之。耽耽逐逐,日为口腹谋”154。其所举各地土产竟多达58种,不仅有腌腊、蜜饯,还有新鲜的鱼蟹、蔬菜、水果等,最远的北产自山西和北京,南产自福建,食品丰富可见一斑。如此丰富的美食,非家财富饶者,自是办不到,没有一点饮食方面的知识,更不可能区别这些土产的特点。对美食的讲究,文人雅士与富贵之家一味摆阔不同,他们注重的是烹饪的技术、食物的色香味形和品尝佳肴时的清雅兴致,力图使饮食也成为他们生活艺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张岱回忆他吃螃蟹时的情景:“蟹至十月与稻粱俱肥,壳如盘大,坟起,……掀其壳,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甘腴虽八珍不及。……从以肥腊鸭、牛乳酪。醉蚶如琥珀,以鸭汁煮白菜如玉版。果蓏以谢橘、以风栗、以风菱。饮以玉壶冰,蔬以兵坑笋,饭以新余杭白,漱以兰雪茶。”155如写乳酪,张岱为求上等乳酪,“自豢一牛,夜取乳置盆盎,比晓,乳花簇起 尺许,用铜铛煮之,瀹兰雪汁,乳斤和汁四瓯,百沸之。玉液珠胶,雪腴霜腻, 吹气胜兰,沁人肺腑,自是天供”。不仅写到如何制作乳酪,还介绍了乳酪的多种 吃法,“或用鹤觞花露入甑蒸之,以热妙;或用豆粉搀和,漉之成腐,以冷妙;或 煎酥,或作皮,或缚饼,或酒凝,或盐腌,或醋捉,无不佳妙”。他还提到了苏州 乳酪的独特做法,“苏州过小拙和以蔗浆霜,熬之、滤之、钻之、掇之、印之,为 带骨鲍螺,天下称至味”156。光是一个乳酪就能变幻出如此多的美味,对江南地区 的美食我们从中也是可以窥见一斑的。再如写樊江陈氏家的美食,“自麦为蒟酱,自称酿酒,酒香洌,色如淡金蜜珀,154[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方物》,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52-53页。 155[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八《蟹会》,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05-106页。 156[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乳酪》,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48页。36··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酒人称之。自果自蓏,以螫乳醴之为冥果”。特别是他家的橘子,是第四门、陶堰、道墟以至塘栖等地都不能比的,其秘诀便在于橘子的采摘,“青不撷,酸不撷,不树上红不撷,不霜不撷,不连蒂剪不撷。故其所撷,橘皮宽而绽,色黄而深,瓤坚而脆,筋解而脱,味甜而鲜”。张岱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每年都亲自去陈氏的果园里买橘子,“宁迟、宁贵、宁少”也乐意,不仅如此,在没有冰箱的晚明时期,他还给出了储存保鲜的方法,“购得之,用黄砂缸藉以金城稻草或燥松毛收之。阅十日,草有润气,又更换之,可藏至三月尽,甘脆如新撷者”157。还有萧山和鹿苑寺的方柿,张岱详细地记载了方柿的挑选方法,“萧山方柿,皮绿者不佳,皮红而肉糜烂者不佳,必树头红而坚脆如藕者,方称绝品,然间遇之,不多得”。还有夏方柿的吃法,清顺治三年(1646),张岱在鹿苑寺躲避兵乱时,发现有十几棵夏方柿,“六月酷暑,柿大如瓜,生脆如咀冰嚼雪,目为之明,但无法制之,则涩勒不可入口。土人以桑叶煎汤,候冷,加盐少许,入瓮内,浸柿没其颈,隔二宿取食,鲜磊异常”158。此外,张岱还在《陶庵梦忆》中提到了品山堂鱼宕的一些美食,“莲花起岸,莲房以百以千,鲜磊可喜。新雨过,收叶上荷珠煮酒,香扑烈。门外鱼宕,横亘三百余亩,多种菱芡。小菱如姜芽,辄采食之,嫩如莲实,香似建兰,无味可匹。深秋,橘奴饱霜,非个个红绽,不轻下剪”159。还有他在天镜园读书时吃到的破塘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160。157[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五《樊江陈氏橘》,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63页。 158[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七《鹿苑寺方柿》,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87页。 159[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七《品山堂鱼宕》,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93页。 160[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三《天镜园》,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37页。37··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第三章《陶庵梦忆》所见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的特点谈到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文化的特点时,不得不提及当时当地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发展状况。明王朝始建,朱元璋确立君主专断的中央集权制度,在随后的历史演进中,由于皇帝昏庸、宦官乱政和朋党相争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制度逐渐削弱,到晚明时期朝政几趋废弛。伴随着中央集权控制的不断削弱,地方意识渐增,这种氛围孕育了江南士人渐趋高涨的政治热情和政治意识,也决定了他们抗愤与退隐互补的人生态度。严密的中央集权统治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削弱和松动后,地方的发展获得了自由空间,从而也使得经济生产方式、社会观念的多元化取向,衣食住行及消费风气的越礼逾制成了可能。在明初强权制约下呈现单纯质朴面貌的江南社会,在晚明时期出现了猛烈地反弹,展示出一幅光怪陆离的生活图景。而晚明时期,明王朝风雨飘摇、内外交困,朝廷的精力主要投注于东北边患、东南沿海的倭寇之祸和陕西、河南的农民军。江南地区远离战乱之地,处在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这也是其经济上趋于繁华,文化上呈现多样性的政治原因之一。晚明江南地区市井文化的许多特点,也是在其特定的经济土壤中孕育出来的。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便捷的交通运输,还有自宋元以来积累形成的如经商手段、手工技艺、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其内在的驱动力——获利和积累财富,促使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进而导致了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工商市镇的蓬勃兴起。据统计,截至明末,江南八府的大小市镇约有357个161。经济形式的多元化和工商市镇的兴起,对晚明江南地区市井文化的影响极其深刻,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经济形式的多元化将江南地区的城乡卷入商品经济 的漩涡,瓦解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打破了传统农家男耕 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质朴平淡。同时,人际交往超出了血缘、地缘关系, 社会联系更为密切,人们交往的途径和范围扩大。淳朴的人际关系受到冲击,传 统的价值观、人生观、伦理道德和社会思想等,都受到严重挑战,发生动摇。其 次,由大小市镇组成的城镇网络发挥了群体效应,市民阶层的崛起和活跃,使大 小城镇成为市井文化的展示平台,繁华靡丽的市井文化通过城镇网络得以扩散和 传播,世人通过无形的、不自觉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互相影响。再次,商品经济 的发展使得江南地区能够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在商品的生产和贸易中,人们通 过改善经营方式、关注市场信息、延长生产时间、提高手工技艺、充分利用闲散 劳动力等手段增加收入;相比之下,工商业的获利周期较纯粹的农业生产就短得 多。这些因素导致了江南地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巨变,他们开始·· ·161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据附录《明代江南市镇分布表》统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第478-501页。38··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温饱之余“追新慕异”,有余钱消费于文化、娱乐等精神层面。最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镇的兴盛,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他们不仅在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上表现出新风尚,在文化、休闲娱乐等精神方面,也表现着自己独特的情趣和意愿,呈现出许多新颖奇异的画面。而明代中后期,阳明心学和李贽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和提倡人类平等的思想也深刻的影响了晚明江南地区各个阶层的人。晚明时期,在社会思想发生变异、世人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和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下,人们普遍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应该在于追求物质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超逸、潇洒,而且应善于玩味生活,讲求生活质量,把满足个人的生活欲望和精神需求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晚明时期江南社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文化上出现了多元发展、相互渗透的趋向。以文人学者为代表的雅文化,不再单纯地表现在思想学术、文化艺术等领域,在日常生活的意趣和趋尚中也有明显体现;以城乡普通居民为代表的俗文化,则在节日风俗、民间信仰、市民文艺等方面显示出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而雅、俗文化之间的渗透与交融,也在许多方面有所反映。高雅之士致力于通俗文艺创作,工商市民在生活上仰慕、向往文人的雅情逸趣,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基于晚明江南地区以上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笔者在上一章中,就《陶庵梦忆》中关于晚明江南地区的市井文化所作的分析,不难从中窥探出晚明时期江南地区的市井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繁华靡丽的市井生活明初太祖朱元璋制定了等级森严的礼法制度,用强权控制各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除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方面制定、执行严格的礼制之外,还明令禁止人们的日常娱乐。明初,由于朝廷推行严刑峻法,社会生产力也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商品经济不发达,这些礼制的推行起到了预期的效果,社会各阶层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一定程度地遵循着这种看似井然有序、张弛有度的等级规范。然而这样的礼制和规范在禁锢人们美好的生活理想的同时,也扼杀了整个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注定难以长久维系。随着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再加之朝廷纪纲的废弛,江南地区的市井生活和社会风俗由明初的“俭朴敦厚”,转向明代中期的“趋新慕异”,并最终演变为晚明的“繁华靡丽”。晚明时期,在江南地区的市井生活中,缙绅士夫由于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总是站在潮流前端,影响着普通百姓,引领着民俗风尚。《陶庵梦忆》中记载的多是张岱本人或一些缙绅士夫的日常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引领着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风尚。他们挥霍无度,追求雅致生活,39··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住的是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园林美苑,宴饮时伴有吟诗作对、戏曲舞蹈等娱乐节目。从《陶庵梦忆》记载的篇目来看,这种追求繁华靡丽的生活态度并非仅存在于社会中上层人士之中,而是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单从赏花一事便可窥见一斑。如兖州地区的赏花,奢靡风气从王府沿袭到缙绅世家,“兖州缙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肴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张岱本人的生活已是极尽奢华了,可他在兖州受邀去张氏家赏菊时,却也着实被眼前的菊海惊到,“主人导至一苍莽空地,有苇厂三间,肃余入,遍观之,不敢以菊言,真菊海也。厂三面,砌坛三层,以菊之高下高下之。花大如瓷瓯,无不球,无不甲,无不金银荷花瓣,色鲜艳,异凡本,而翠叶层层,无一早脱者”162。而当时普通百姓家养花赏花也渐染奢华之风,如“兖州种芍药者如种麦,以邻以亩。花时宴客,棚于路、彩于门、衣于壁、障于屏、缀于帘、簪于席、茵于阶者,毕用之,日费数千勿惜”163。再如天台山百姓种植的牡丹,“某村中有鹅黄牡丹,一株三干,其大如小斗,植五圣祠前。枝叶离披,错出檐甃之上,三间满焉”,而到花开时节,当地居民还塔台唱戏乐神悦己,甚至还不准别人采摘,“土人于其外搭棚演戏四五台,婆娑乐神。有侵花至漂发者,立致奇祟。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寿”164。仅是赏花一事,便可见晚明江南地区的“繁华靡丽”之风从缙绅阶层扩散到普通百姓之中。人们在物质享受日益丰富之后,必然开始追求精神享受。晚明时期的江南地 区,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之下,成为当时中国最富裕的地区,这就为人们追求精 神享受供了经济基础。张岱运用欢快灵动的笔墨,展示了晚明江南社会繁华靡丽 的文化生活和民间娱乐活动。岁时节日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影响到每家每户甚至每个人,具有很强的 社会性,而市井生活的许多方面也正是通过节日活动集中、充分、综合地展现出 来,如服饰、饮食,家庭活动的形式和礼节,亲朋好友、邻里之间的社交往来, 宗教信仰的观念和仪制,文娱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等等,都是节日中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晚明时期,由于江南地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城市化过程的加速推进, 城镇居民的数量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长,而他们在市井社会生活中所起 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日渐壮大的市民阶层总是在寻找各种机会,极力体现他们 自身的价值和生活愿望,传统节日正成为他们展示自己的良好机会和广阔舞台。 他们也进一步丰富了节日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扩展了节日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使 节日风俗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风貌。162[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六《菊海》,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83页。 163[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六《一尺雪》,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82页。 164[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一《天台牡丹》,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3页。40··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一章节中对节日民俗活动的分析,不难看出江南节俗的繁复和奢华,折射的正是市民阶层的社会心理和生活情趣。节日社会功能的变异及其多元化的演进趋势,说明了晚明江南地区,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条件的深刻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要求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动。透过纷繁复杂、奢华热闹的节日活动,可以明显地觉察市民阶层的人生追求与生活情趣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显然这与传统农业社会条件下,较为封闭、保守、质朴、简单的生活模式相比,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二、自由活泼的文化氛围在《陶庵梦忆》一书中,张岱怀着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呈现了世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自由活泼,既有休闲赏玩,也有说书戏曲。一到节日盛会,市井便会出现人山人海、尽情狂欢的场景。富人穷人,雅人俗人,市井楼榭,城里乡下,家家户户,各个阶层的人都各得其乐。如写西湖香市,百姓沉溺于享受城市生活的景象:“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165如此自由活泼的氛围,只有在一个空前繁盛的时代里才有。写元宵灯节,绍兴的街头巷尾,家家张灯结彩,城里乡下,男女老幼,都出门观灯玩耍,但见“鼓吹弹唱,施放烟火,挤挤杂杂。小街曲巷有空地,则跳大头和尚,锣鼓声错,处处有人团簇看之。城中妇女多相率步行,往闹处看灯;否则,大家小户杂坐门前,吃瓜子糖豆,看往来士女,午夜方散。乡村夫妇多在白日进城,乔乔画画,东穿西走,曰‘钻灯棚’,曰‘走灯桥’,天晴无日无之”166。又如龙山放灯之时,“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167。通过这两段描写不难看出,晚明江南地区的人们闲适赏乐,没有忧愁,没有拘束,没有等级之别,仿若生活在极乐世界。在当时自由活泼的氛围下,即使只是简单的元宵看灯,也是人人尽赏,全民皆乐。还有描绘休闲郊游的场景,如扬州清明时节,人们借机踏青游乐“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监门小户,亦携肴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四方流寓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人们还举行各种游戏娱乐活动,如“走马放鹰”、“斗鸡蹴鞠”、“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165[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七《西湖香市》,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87页。 166[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六《绍兴灯景》,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76页。 167[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八《龙山放灯》,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00页。41··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老僧因果,瞽者说书”168。人数众多且人人平等,男女齐聚,无拘无束,一起玩乐。又如端午节的龙舟竞赛,“西湖竞渡,以看竞渡人之胜,无锡亦如之”,竞渡进行的时间久,“自五月初一至十五,日日画地而出”,且场面热闹,观者不计其数,“金山上,人团簇,隔江望之,蚁附蜂屯,蠢蠢欲动。晚则万艓齐开,两岸沓沓然而沸”169。再如记苏州的中秋赛歌会,亦是万人空巷,热闹非凡。“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傒童走空之辈,无不鳞集”。人数之众,毕见目前。张岱用“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比喻,流露出他由衷的赏悦和颂赞之情。“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170。写出了在自由活泼的氛围下,人的文化素质的高层次,人的精神生活的高品质。以上种种描写,无不体现出晚明江南市井文化自由活泼的特点。三、变动不居的等级差别《陶庵梦忆》既取名士文人,并包市井细民俗子,富人的奢侈与穷人的悲惨形成鲜明对比,更体现出晚明江南市井文化中变动不居的等级差别特点。中国古代传统的儒家文化,向来尊德性贬技艺,孔子就曾说过:“……吾少而贱,故多能鄙事。”171孟子则直接用“劳心”是“大人之事”,“劳力”是“小人之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乃是“天下之通义”172,来贬低百工。汉代贱百工,轻技艺的观念在“独尊儒术”的文化氛围中更加深固。至宋代理学的盛行,也表现出忌惧“奇技淫巧”、“玩物丧志”的社会心理,到明朝前期依然如故,而千百年来士大夫贵族高高在上,对之斥为“鄙事”、“贱工”而不屑作为。但是随着明代中期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娱、文化消费的增长,他们中的一些人价值和身份地位也开始发生变化。民间的能工巧匠、伶工艺妓、说书艺人等社会底层小人物,凭借自己的技艺和智慧也可以与缙绅士夫取得同等地位。如吴中地区,治玉的陆子冈、治犀的鲍天成、治嵌镶的周柱、治梳的赵良璧、治金银的朱碧山等人:“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但其良工苦心,亦技艺之能事。至其厚薄深浅,浓淡疏密,适与后世赏鉴家之心力、目力针芥相对。”173不是一般工匠能做到的。又如濮168[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五《扬州清明》,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66页。 169[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五《金山竞渡》,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67页。 170[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五《虎丘中秋夜》,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64页。 171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8页。172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24页。173[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一《吴中绝技》,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1-12页。·· ·42··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仲谦的竹雕,“技艺之巧,夺天工焉”174,盘根错节的竹子,不用刀斧,只是经过他的手略微刮磨,便可获得重价。再如龚春的宜兴罐,王元吉的锡注,张岱对其评价是“一砂罐、一锡注,直跻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175,将它们与上古时期的珍贵文物相提并论。此外,他还在《诸工》一文中指出:“竹与漆与铜与窑,贱工也。……而其人且与缙绅先生列坐抗礼焉。则天下何物不足以贵人,特人自贱之耳。”176他认为“贱工”不贱,只要他们有一技之长,是可以与上流社会的“缙绅先生列坐抗礼”,平起平坐的。张岱尊崇和颂扬人的技艺和智慧,是晚明市民意识觉醒的体现,是对人本质的新体认,具有朦胧的人本主义思想。再如赞叹美貌与才华并存的妓女王月生,“曲中上下三十年,决无其比也。面色如建兰初开,楚楚文弱,纤趾一牙,如出水红菱……善楷书,画兰竹水仙,亦解吴歌”。而且她矜贵孤傲,即使身处社会底层,也极力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独立人格,“女兄弟闲客多方狡狯,嘲弄咍侮,不能勾其一粲……南京勋戚大老力致之,亦不能竟一席……与合卺,非下聘一二月前,则终岁不得也”,最后一段描写,最能体现其人格,“月生寒淡如孤梅冷月,含冰傲霜,不喜与俗子交接;或时对面同坐起,若无睹者。有公子狎之,同寝食半月,不得其一言。一日,口嗫嚅动,闲客惊喜,走报公子曰:‘月生开言矣!’哄然以为祥瑞,急走伺之,面赪,寻又止,公子力请再三,蹇涩出二字曰:‘家去。’”。“家去”二字绝妙,通过这两个字就把一个身处社会底层,却力图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独立人格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月生虽然孤傲,却也有自己对人或事的喜好,“好茶,善闵老子,虽大风雨、大宴会,必至老子家啜茶数壶始去。所交有当意者,亦期与老子家会”177。一位出身卑微低贱的“朱市妓”,却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才艺和品性来结交名流之士,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的人格魅力,有自己的追求和喜好,可见当时江南地区森严的等级制度已经动摇。还有前文提到的其貌不扬的说书艺人柳敬亭,虽然只是社会下层的一名说书艺人,却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本领,广交天下名士文人。他是以一种严肃自重的态 度对待说书,“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稍见下人呫哔耳语,听者 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178,他在服务他人的时候,也在要求别人对自己 劳动成果的尊重。通过以上描述和分析不难得出,在张岱笔下,人的价值不再单纯以外在的身 份地位和财富来品评衡量,而是以内在的品格、才能和技艺来凸显,体现了晚明174[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一《濮仲谦雕刻》,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2页。 175[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二《砂罐锡注》,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23页。 176[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五《诸工》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59页。 177[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八《王月生》,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101-102页。 178[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五《柳敬亭说书》,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62页。43··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江南地区对人的新发现和对人的尊重,更体现了等级制度的动摇和个人身份地位的改变。同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也提到了晚明江南地区存在的等级差别,如《牛首山打猎》中“江南不晓猎较为何事,余见之图画戏剧,今身亲为之,果称雄快。然自须勋戚豪右为之,寒酸不办也。”179一针见血的指出尊贵贫贱的等级差别。而泰安客店里的店房和席贺的分等级也是贫富差距的有力体现。张岱还于灯红酒绿的欢声笑语中窥见妓女们的悲惨命运,将她们肉体和精神上的痛楚,形诸笔端。《二十四桥风月》绘声绘色地描述扬州钞关的“歪妓”徙倚巷口,寂寞无聊的情状,“然笑言哑哑声中,渐带凄楚。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见老鸨,受饿受笞,俱不可知矣”;而其族弟卓如到钞关狎妓归来后,向张岱夸耀到:“弟今日之乐,不减王公……王公大人侍妾数百,到晚耽耽望幸,当御者亦不过一人。弟过钞关,美人数百人,目挑心招,视我如潘安,弟颐指气使,任意拣择,亦必得一当意者呼而侍我。王公大人,岂遂过我哉!”180而《扬州瘦马》揭示扬州地区,收养贫家少女再转卖客商官绅作妾的陋俗,刻画市侩牙婆之流以允吸“瘦马”膏血来养肥自己的丑恶嘴脸。欢笑与凄楚,喧闹与冷落,正是晚明市井等级差别的鲜明写照。179[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牛首山打猎》,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44-45页。 180[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卷四《二十四桥风月》,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第48-49页。44··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语晚明时期的江南地区,政治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和村镇繁荣发展,这为其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市井作为人口最为密集和流动最为频繁的地方,其呈现出的市井文化更是异彩分层,特点鲜明的。本文对张岱的笔记体小品文《陶庵梦忆》,从市井文化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文章简要叙述了张岱的生平经历(主要是明亡之前的经历),《陶庵梦忆》的成书背景、版本源流和其独特的思想价值、突出的史料价值和鲜活的文学价值。《陶庵梦忆》中所展示的晚明江南市井文化丰富多彩,既有对湖山园林、亭塔庙阁、书屋山房等市井生活场所的细致描绘,也有对名流文士、细民俗子和奇人异士等市井各色人等的深入刻画,还有对缙绅士夫清娱、节日民俗活动、民间里巷游乐等市井文化娱乐以及对饮茶、美食等市井饮食美味的生动记载。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可见晚明江南市井文化具有繁华靡丽的市井生活、自由活泼的文化氛围和变动不居的等级差别等突出特点。本文主要是从晚明江南地区的市井文化这一分时段分地区的社会文化视角来进行研究和探讨,真实地记录晚明时期的市井文化正是《陶庵梦忆》的价值,而通过张岱的记载来挖掘和探讨晚明时期江南地区市井文化的特点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由于笔者个人能力和客观条件所限,对此书和晚明江南地区市井文化的研究并未能做到尽善尽美,例如书中还有一些关于晚明戏曲艺术和民间信仰的记载,如果能对这些内容加以深入研究,定能对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活有更多更全面的理解。总的来说,《陶庵梦忆》对记录晚明江南地区的市井文化,揭示晚明江南市井 文化的特点功不可没。以《陶庵梦忆》为中心来研究晚明江南市井文化,至少有 以下意义:一是可以丰富我们对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的感性认识,进而对晚明江南 社会特别是其市井文化的特点形成具体而深刻的印象;二是可以加深我们对《陶 庵梦忆》一类小品随笔集文献价值的认识,进而深入领会史学研究中充分利用这 类文学作品里有关社会文化史料的重要性。在我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有许 多关于社会文化的笔记小品文,如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南宋孟元老的《东 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的《武林旧事》,明代张瀚的《松窗梦语》、 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刘侗和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清代李渔的《闲情偶记》、 沈复等著的《浮生六记》、余怀等著的《板桥杂记》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佳作。它 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 是丰富且有很高史料价值的文献,如能对这些小品随笔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研 究,一定会对我们了解各时期各地区的社会文化和概貌有很大帮助。45··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参考文献(按出版和发表时间顺序)一、著作类[1][明]张岱著,弥松颐校注:《陶庵梦忆》,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版。[2]夏咸淳:《明末奇才——张岱论》,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9年版。[3]韩大成:《明代城市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1991年版。[4]钱杭,承载:《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5][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6][明]张岱著,夏咸淳、程维荣校注:《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7]胡益民:《张岱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樊树志:《晚明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9]佘德余:《张岱家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10]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11]陈宝良、王熹:《中国风俗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12]陈宝良:《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第2版),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3]佘德余:《都市文人——张岱传》,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李孝悌:《中国的城市生活》,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15]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2006年版。[16][明]张岱:《陶庵梦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 [17][明]谢肇淛:《五杂俎》,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18]冯尔康:《中国社会史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9][美]史景迁:《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0年版。二、论文类(一)期刊论文类[1]陈娟芬:《〈陶庵梦忆〉的艺术成就》,载《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81年第4期。[2]吴琦:《晚明至清的社会风尚与民俗心理机制》,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6期。46··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王海燕:《〈陶庵梦忆〉主旨新说》,载《山东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4]张则桐:《“一往情深”:张岱散文情感底蕴论》,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5]夏咸淳:《论张岱及其〈陶庵梦忆〉〈西湖梦寻〉》,载《天府新论》2000年第2期。[6]胡益民:《张岱的艺术范畴论》,载《殷都学刊》2000年第2期。[7]张和平:《试论价值理性视野下晚明社会的经济人文与经济生活》,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4期。[8]胡益民:《张岱艺术家论的特质与历史意义》,载《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第7期。[9]林邦钧:《梦醒寻梦——张岱及其小品文》,载《深圳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10]吴智和:《明人山水休息生活》,载《汉学研究》2002年第6期。[11]许卫全:《略论张岱〈陶庵梦忆〉的审美特质》,载《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12]陈平原:《“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载《文史哲》2003年第5期。[13]张小茜:《张岱的小品文及其“平中之奇”的审美倾向》,载《肇庆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14]沈星怡:《近十年张岱研究综述》,载《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5]井会利:《张岱〈陶庵梦忆〉的审美特性》,载《华夏文化》2006年第1期。 [16]陈水云,周云:《论晚明小品的世俗性》,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 第1期。[17]李霞:《张岱研究述略》,载《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8]高建立:《商业文明的发展与晚明士林风气的嬗变》,载《辽宁大学学报》 2006年第7期。[19]姜贵珍:《自出手眼隔世说梦——张岱〈陶庵梦忆〉析》,载《安徽文学》 2007年第2期。[20]赵佳丽:《张岱〈陶庵梦忆〉的审美意蕴》,载《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 年第6期。[21]高建立:《论晚明启蒙思潮与晚明人的觉醒》,载《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 第9期。[22]李艳,朱令军:《试论张岱〈陶庵梦忆〉的文化情韵与蕴涵》,载《青岛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23]杜薇:《作坊——兼评〈陶庵梦忆〉》,载《安徽文学》2009年第12期。47··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24]伏漫戈:《以“疵”为美以“癖”为美——〈陶庵梦忆〉奇人小议》,载《唐都学刊》,2010年第1期。(二)学位论文类[1]张丽杰:《论张岱〈陶庵梦忆〉的情感意蕴》,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2]刘舒甜:《张岱〈陶庵梦忆〉与晚明文人审美风尚研究》,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3]刘恩祺:《〈陶庵梦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48··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三年的硕士研究生求学生活即将结束,而这 同时也意味着我在南湖畔中南民族大学的七年求学生涯的结束,很庆幸我人生最 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在这片美丽宁静的校园中度过。站在毕业的门槛上,回首往昔, 奋斗和辛劳成为丝丝的记忆,欢笑和泪水也都尘埃落定。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 我谨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老师、同学及亲友呈上我最诚挚的感谢。 首先,衷心感谢我的导师赵庆伟教授在学习和生活上给我的孜孜教诲和悉心 关怀。您严谨的治学精神,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坦荡的人格都深深感染着我,您的 言传身教、谆谆教导,让我在求学和生活的路上满载而归,您在做人、做事、做 学问上给我树立了一生学习的榜样。正是在您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的硕 士学业才得以顺利完成!感谢余和祥教授、孟凡云教授和李杰教授在研究生阶段传授的知识和给予的 帮助,你们对我的学业倾注了心血,你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令我敬佩!同时感谢民 社院老师对我的栽培和关心!感谢我的室友李想、达瓦玉珍、彭虹,为我营造的如家般温馨的宿舍环境, 特别感谢你们在我最孤单无助的时候接纳我,并在这三年里给我鼓励和帮助,在 生病时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在学习上和我交流探讨,相互勉励进步。感谢我的闺 蜜高思、王洁,好友陈佳淇,在课余生活中给我带来的快乐,对我论文写作进程 的关心以及学业上的鼓励。感谢梁润萍师姐、武勇师兄对我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和 照顾。感谢本科同学张佳佳、汪洋,在民大的七年,有你们的陪伴、帮助和鼓励, 我才如此开心;感谢本科好友张再军,在我去上海查找论文资料期间为我提供的 帮助!感谢同届同专业的同学潘振刚、宁涛,和我在学习中的互勉互进。感谢民社 院的好友程小倚、孙立生、林欢欢、车越川,因为有你们,我的校园生活才如此 充实和快乐。同时感谢我在外代课教过的学生们,谢谢你们在我论文写作遇到瓶 颈时,激励我做行动的巨人,邀请我参加你们的班级活动,并给了我大大的拥抱! 在此,需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和哥哥,你们是我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 在我面临人生选择的迷茫之际,为我排忧解难,你们对我无私的爱和照顾是我不 断前进的动力。吴崇凤2013年5月于武汉49··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附录一:《陶庵梦忆》跋二篇一、跋一(金忠淳砚云甲编本)陶庵老人,不著姓氏,卷中曰岱,曰宗老,曰绍兴。考《浙江通志》,张岱字宗子,山阴人。明末避乱剡溪山,意绪苍凉,语及少壮秾华,自谓梦境。著书十余种,率以梦名,而《石匮书》记前代事尤备。此帙为舅兄学林胡氏藏本,奇情奇闻,引人入胜,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惜其余各种不概见也。然恐老人狡狯,所云《石匮书》埋之琅嬛山中,非伊家茂先,孰过琅嬛福地而问之?瓯山金忠淳识。《省志》止称其家世通显,未详祖父何人。今观《舌华录》,载《张氏兄弟不饮酒》一则,有“张状元诸孙”之语,以证老人所谓“太仆公”及“先文恭”者,盖其曾祖天复,嘉靖进士,官太仆卿;祖元忭,隆庆状元,谥文恭;父汝霖,万历进士。卷中言“先父相鲁先王”,以其曾任山东副考,或与藩邸有旧耳。因阅《舌华》,参考志传,备载其家世如此。淳又识。二、跋二(伍崇曜粤雅堂丛书本)右《陶庵梦忆》八卷,明张岱撰。按,岱字宗子,山阴人。考邵廷采《思复堂集·明遗民传》,称其尝辑明一代遗事为《石匮藏书》,谷应泰作《纪事本末》,以五百金购请,慨然予之。又称明季稗史罕见全书,惟谈千《编年》、张岱《列传》具有本末,应泰并采之以成《纪事》。则《明史纪事本末》固多得自宗子《石匮藏书》暨《列传》也。阮文达《国朝文苑传稿》略同。是编刻于秀水金忠淳《砚云甲编》,殆非足本。序不知何人所作,略具生平,而亦作一卷,岂即忠淳笔欤?乾隆甲寅,仁和王文诰谓从王竹坡、姚春漪得传抄足本,实八卷,刻焉。顾每条俱缀“纯生氏曰”云云,纯生殆文诰字也。又每卷直题文诰编,恐无此体。兹概从芟薙,特重刻焉。昔孟元老撰《梦华录》,吴自牧撰《梦粱录》,均于地老天荒沧桑而后,不胜身世之感,兹编实与之不同。虽间涉游戏三昧,而奇情壮采,议论风生,笔墨横恣,几令读者心目俱眩,亦异才也。考《明诗综》沈邃伯《敬礼南都奉先殿纪事诗》“高后配在天,御幄神所栖。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敢齐”云云,《静志居诗话》“长陵每自称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然奉先庙制,高后南向,诸妃尽东列,西序惟碽妃一人。盖高后从未怀妊,岂惟长陵,即懿文太子亦非后生也。世疑此事不实,诵沈诗,斯明征矣”云云,兹编《钟山》一条,即纪其事,殆可补史乘之缺。又王贻上《分甘馀话》“柳敬亭善说平话,流寓江南,一二名卿遗老左袒良玉者,赋诗张之,且为作传。余曾识于金陵,试其技,与市50··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井之辈无异”云云,而是编《柳敬亭说书》一条,称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亦见其持论之平也。咸丰壬子展重阳日,南海伍崇曜谨跋。(以上二跋摘录自《陶庵梦忆》西湖书社1982年版弥松颐校注本第119-121页。)51··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附录二:《陶庵梦忆》年表张岱说此书“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但根据书中出现的时间,并结合其《自为墓志铭》,可以推出以下年表:年份张岱年龄事件所出篇目卷数1597年(万历二1岁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自为墓志铭十五年,丁酉)1601年(万历二5岁父叔辈张灯龙山。龙山放灯卷八十九年,辛丑)1602年(万历三6岁随先君子读书于悬杪亭。悬杪亭卷七十年,壬寅)1603年(万历三7岁仲叔道淮上,得铁梨木天然几。仲叔古董卷六十一年,癸卯)1604年(万历三8岁①家大人售一大角鹿,五月朔日,为麋公卷五十二年,甲辰)大父寿。②大父游曹山,大张乐于狮子岩下。曹山卷六1605年(万历三9岁大父至云间,赠角鹿于陈眉公。麋公卷五十三年,乙巳)1610年(万历三14岁仲叔得石璞三十斤。仲叔古董卷六十八年,庚戌)1612年(万历四16岁祈梦于南镇梦神之前,作疏。南镇祈梦卷三十年,壬子)1614年(万历四18岁夏,过斑竹庵,志禊泉。禊泉卷三十二年,甲寅)1616年(万历四20岁学琴于王侣鹅。绍兴琴派卷二十四年,丙辰)1618年(万历四22岁学琴于王本吾。绍兴琴派卷二十六年,戊午)1622年(天启二26岁①六月二十四日,偶至苏州,观葑门葑门荷宕卷一年,壬戌)荷宕②好斗鸡,设斗鸡社于龙山下,作檄斗鸡社卷三檄同社。日与仲叔、秦一生博。1623年(天启三27岁往观严助庙上元庙会,蹴鞠、串戏。严助庙卷四年,癸亥)1624年(天启四28岁键户岣嵝山房七阅月。岣嵝山房卷二年,甲子)1625年(天启五29岁大父去世,适往武林。三世藏书卷二年,乙丑)1626年(天启六30岁①至武林,访黄寓庸旧居。奔云石卷一年,丙寅)②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登龙山雪卷七龙山。52··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27年(天启七31岁四月,读书天瓦庵。登炉峰绝顶看落炉峰月卷五年,丁卯)照,赏月,是日月正望。1629年(崇祯二33岁①观秦淮竞渡。金山竞渡卷五年,己巳)②中秋后一日,道镇江往兖。金山寺金山夜戏卷一夜戏。③自兖州至曲阜。孔林卷二④至曲阜谒孔庙。孔庙桧卷二1631年(崇祯四35岁①三月,至兖州,见直指阅武。兖州阅武卷四年,辛未)②观无锡竞渡。金山竞渡卷五1632年(崇祯五36岁①七月,村村祷雨,里中扮水浒。及时雨卷七年,壬申)②十二月,住西湖,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卷三③改阳和岭玉带泉为阳和泉。阳和泉卷三1633年(崇祯六37岁名某茶馆曰“露兄”,为之作《斗茶露兄卷八年,癸酉)檄》。1634年(崇祯七38岁①闰中秋,会各友于蕺山亭。闰中秋卷七年,甲戌)②十月,住不系园看红叶。不系园卷四1637年(崇祯十41岁诗社,为“木犹龙”名,并赋小言咏木犹龙卷一年,丁丑)之。1638年42岁①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观潮。白洋潮卷三(崇祯十一年,②九月,至留都访闵汶水于桃叶渡。闵老子茶卷三戌寅)③寓桃叶渡,往来者闵汶水、曾波臣姚简叔画卷五等人。与姚简叔一见如平生欢。④冬,在留都,校猎于牛首山前后。牛首山打猎卷四⑤冬,游栖霞,三宿之。栖霞卷三⑥同秦一生诣天童寺访金粟和尚。天童寺僧卷六⑦朝海归,作《补陀志》。栖霞卷三⑧到京,游燕子矶。燕子矶卷二⑨寓鹫峰寺。钟山卷一⑩归浙。燕子矶卷二⒒至苏州,见白兔,异之。及抵武林,苏州白兔补遗知县金汝砺携白兔二十余只归自福建。己卯、庚辰,杭州遍城市皆白兔。1639年(崇祯十43岁①八月十三,游西湖。陈章侯卷三二年,己卯)②请太守檄,开龙喷池。龙喷池卷三1640年(崇祯十44岁①闰正月,与越中父老约重张五夜灯,闰元宵卷八三年,庚辰)作张灯致语。②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西湖香市卷七午洊饥,民强半饿死。③冬底,燕客家琴砖十余块,底面结苏州白兔补遗满冰花。·· ·53·· ·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以《陶庵梦忆》为中心1641年(崇祯十45岁夏,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西湖香市卷七四年,辛巳)挽相属。1642年(崇祯十46岁①至南都。祁止祥癖卷四五年,壬午)②七月中元,观孝陵祭。钟山卷一③朱成国与王应华奉敕修孝陵,木枯钟山卷一三百年者尽出为薪,发根,隧其下数丈,识者为伤地脉、泄王气。④观金山竞渡。金山竞渡卷五⑤虏鲠山东,香客断绝,西湖香市遂废。西湖香市卷七1644年(崇祯十48岁明亡。二叔客死淮安。瑞草溪亭卷八七年,甲申)1645年(顺治二49岁①方国安兵划江而守。越俗扫墓卷一年,乙酉)②秋九月,见时事日非,辞鲁国主,祁世培补遗隐居剡中。方国安促出山商确军务。③避兵入剡。藏书为方兵所据,四十三世藏书卷二年所积尽失。1646年(顺治三50岁①正月十一日,道北山,逾唐园岭,祁世培补遗年,丙戌)宿平水韩店,疽发于背,梦祁彪佳。②避兵西白山。鹿苑寺方柿卷七③兵乱,载大父《韵山》往九里山,韵山卷六藏之藏经阁。5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