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质量评价(二十四)(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渐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知识的积累B.航海技术的进步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D.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D 解析: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于地理大发现时期,促使探险家出海探险的因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选D项。2.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这一论断主要基于当时的航海活动( )A.使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B.揭开欧洲商品倾销的序幕C.导致欧洲严重的阶级对立D.引起欧洲经济结构的变动D 解析: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欧洲经济结构发生改变,为后来新兴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发现美洲大陆只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一个结果,故A项错误;此时还处于早期殖民扩张阶段,商品倾销主要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阶级对立是政治上的结果,源于经济结构的变动,故C项错误。3.(2020·青岛模拟)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 )A.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B.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地位
C.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D.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B 解析:本题以英国《航海条例》中的规定作为背景材料,考查英国与荷兰的殖民争夺。材料中英国政府明确规定北美殖民地的物产只供应英国,其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旨在打击掌握海上商业霸权的荷兰的利益,故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是在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确立的,故C项错误。4.(2021·金华模拟)地球逐渐成为一个同一的共同体,从而导致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变革发展。如生态领域,它导致了无数的生物交换,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疾病出现了局部同一化的现象,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一事例表明,新航路开辟后( )A.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B.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大大加快D.亚非拉国家被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B 解析:由材料“地球逐渐成为一个同一的共同体……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疾病出现了局部同一化的现象”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物种交流也日益频繁,故选B项;材料并未强调新航路开辟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并未强调新航路开辟对某一个地区的影响,它强调的是对全球的影响,C、D两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5.16世纪以来,西班牙禁止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本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萄和桑树等,强迫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产品。其目的是( )A.为本国工业品开辟市场B.压制殖民地的独立思潮C.变殖民地为其经济附庸D.维护全球商业中心地位C 解析:
西班牙强迫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产品,反映了西班牙意图把拉丁美洲变成其原料产地,成为其经济附庸,故选C项;西班牙是把拉丁美洲变成原料产地,而不是商品市场,排除A项;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西班牙没有成为全球商业中心,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6.杰里·本特利学者在他的书中《新全球史》中写道:“至17世纪中叶,马尼拉的42000人口中有四分之一是中国商人。他们给西班牙商人供应丝绸,然后这些丝绸就被装在大帆船中运往墨西哥,这种大帆船也因此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影响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B.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C.为中国的财税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可能D.使全球范围的饮食结构更加丰富A 解析:17世纪中叶,“马尼拉大帆船”反映了中国商人和西班牙商人之间的沟通,这一贸易属于三角贸易的一部分,有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A项正确;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后导致的,而这一时期新航路已经开辟,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白银流入中国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7.一张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材料反映了当时(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商业革命促进贸易扩展C.葡萄牙开始走向衰落D.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B 解析: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而非初步形成,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发生商业革命,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反映葡萄牙走向衰落,也没有涉及价格革命,故C、D两项错误。8.“近代欧洲贸易地位曾发生过一场转变,
意大利北部各城市丧失了原来的中心地位,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城市繁荣起来。”上述现象描述的是( )A.价格革命B.商业革命C.殖民扩张D.传统的商路受阻B 解析:价格革命表现为黄金、白银贬值,物价上涨,故A项错误;由材料“意大利北部各城市丧失了原来的中心地位,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城市繁荣起来”可知是贸易中心的转变,这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非殖民扩张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故C、D两项错误。9.17世纪,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欧洲国家确立了“非洲服务于美洲”的总政策。材料中说的“总政策”体现为( )A.向美洲倾销廉价商品B.引进非洲农作物品种C.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D.向美洲提供生产设备C 解析:“非洲服务于美洲”即把非洲的黑人劳动力贩卖到美洲,故C项正确。10.“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B.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C.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D 解析: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是通过工业革命完成的,故A项错误;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是殖民扩张的需要,故B项错误;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标志是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法国,故C项错误;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20·临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和图2分别为16世纪初中国和英国资本主义萌芽及发展情况。--据武志《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以英国和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对比为例》等材料二 图3和图4分别为18世纪晚期中国、英国商品贸易情况。--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张亚东《18世纪英第一帝国的贸易与经济成功等》(1)观察图1和图2,概括中国和英国资本主义萌芽及发展情况的相同点。(2)观察图3和图4,指出中国和英国商品经济发展有何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解析:(1)从两国资本主义萌芽及发展的地区分布、经济行业结构、出现时间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时,
中国处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英国正好处于资本积累阶段,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掠夺;中英两国经济形式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是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第二小问,着重从中英两国的经济基础、对外政策、社会思想观念、交通运输、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组织答案。答案:(1)具有地域性,分布不平衡;在多种行业出现,主要集中在纺织业;集中在工商业市镇;出现的时间基本相同。(2)特点:中国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或国内长途贩运);英国主要注重开拓海外市场(或海外贸易发达)。原因:经济基础方面,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英国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对外政策方面,中国实行闭关政策;英国实行殖民扩张政策。社会观念方面,中国重农抑商;英国受重商主义、新教伦理的影响。交通运输方面,中国商帮形成,长途贩运繁荣;英国交通工具先进,海运发达。生产组织形式方面,中国是传统手工业,规模较小;英国实行工厂制度,规模大。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这一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时代,即在每次出征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其进口货物或进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的体制,终归难以同已经具备持久稳定组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抗衡。于是,相对持久稳定的合资企业,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1657年,它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日益困难。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垄断权。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垄断权。--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材料二 事实上,一直以来东印度公司在大多数作品中总是以负面的形象出现。在亚当·斯密等启蒙学者眼里,它是妨碍自由贸易的“反面代表”,而对于卡尔·马克思等左翼学者来说,它又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但我们又不能忽略,它的确是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先驱者,是股份制的最早实践者,也是最先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尝鲜者”。--严杰夫《东印度公司的阴影,
仍未从全球化进程中消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兴起的背景和经营方式的变化。(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近代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多种角色。请任选其中一种角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扮演的角色,阐释要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600年”“单次航海时代”“同已经具备持久稳定组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抗衡”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殖民扩张、与法荷海上竞争、政府支持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终止其对印度贸易垄断权”可知,由特许垄断经营到被终止;根据这一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时代“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可知,由“单次航海”制到“多次航海”制;根据“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的体制”“它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可知,由临时合资到建立稳定的有限责任制。(2)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解答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即可。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英国与荷兰、法国的海上竞争;英国政府大力支持海外贸易(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或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由特许垄断经营到被终止;由“单次航海”到“多次航海”制;由临时合资到建立稳定的有限责任制。(2)示例一角色: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自由贸易的“阻碍者”。阐释:英国东印度公司自17世纪初得到政府的特许,直到19世纪30年代被取消前,长期垄断着与东方尤其是与中国、印度的贸易。它通过垄断鸦片、茶叶和纺织品等手段牟取暴利,阻碍了自由贸易的发展。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垄断式的贸易妨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自由贸易的进程,英国议会最终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特权,加速了东印度公司的解体。英国东印度公司凭借贸易垄断权曾获取暴利,但因为违背了自由贸易的潮流而最终衰败。示例二
角色:英国东印度公司是殖民主义的“代理人”。阐释: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西欧国家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产物。在印度公司不仅享有垄断贸易权,实际上还成为英国政府入侵印度的“代理人”和统治印度的殖民机构;在中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他们不道德地向中国走私鸦片,进而引发了鸦片战争,成为英国侵华的急先锋。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扩张,给印度、中国等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遭到了当地人民的反抗。英国东印度公司既是西方国家推行殖民主义的“代理人”,也是西方侵略东方国家的殖民者。示例三角色: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世界市场的推动者。阐释:17世纪初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凭借政府授予的对外贸易特权,加入对亚洲的贸易行列,在经历了三次英荷战争后,逐渐在全球贸易尤其是东印度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英国东印度公司将美洲的银元流通到中国、印度,将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织品、中国的陶瓷与茶叶运往欧洲、北美,加强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海外贸易与殖民扩张,加强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