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衣锦还乡(打一人名)归有光
归有光项脊轩志
解题:(1)志,记的意思,它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2)“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对于名字由来有两种解释:解释一: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解释二: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作者简介
归氏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其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其中《项脊轩志》可为代表,其他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也很感人。归氏散文
1、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而”、“之”、“为”的用法。2、积累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3、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4、学习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触发语感要求:轻声跟读,注意节奏,在读不准的字音下作标记。听录音
注意字音字形:渗漉(shènlù) 修葺(qì)垣(yuán)墙栏楯(shǔn) 偃(yǎn)仰 啸(xiào)歌兀(wù)坐 斑驳(bó) 异爨(cuàn)老妪(yù) 婢(bì)女汝姊(zǐ)门扉(fēi)呱呱(gū)阖(hé)门象笏(hù)长号(háo)扃牖(jiōngyǒu)
朗读注意断句:顾视无可置者庭中通南北为一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1、凡再变矣2、先妣尝一至3、妪每谓余曰4、殆有神护者5、吾妻来归6、吾妻归宁再,两次。解释字词妣,母亲。每,常常。殆,大概。归,旧指女子出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家省亲。
不能得日得不焚室始洞然冥然兀坐然余居于此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到、获得能够、可以,表情况允许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而、但是总共、一共
2、东犬西吠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n—状语,“向西面”n—状语,“用手,亲手”4、垣墙周庭n—v,“砌上垣墙”指出词类活用情况1、内外多置小门5、乳二世n—状语,“在内外”n—v,“哺乳,喂养”
文言文中,数词常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不用量词。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顷之,持一象笏至——直接修饰名词,无物量词凡再变矣先妣尝一至轩凡四遭火——直接修饰动词,无表示动量的量词
古文中的第二人称代词文言文中,第二人称代词常有:“尔、乃、汝、若、而”等,如: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本文有:1.某所,而母立于兹2.吾儿,久不见若影3.他日汝当用之
找出课文的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妪,先大母婢也。3、此吾祖太常公宣德年间执此以朝。4、轩东故尝为厨。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二、被动句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被烧掉)
三、宾语前置句1、又北向2、令人长号不自禁
四、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庭中)2、然予居于此(在这里)3、鸡栖于庭(在庭中)4、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在这里)5、室西连于中闺(与内室)6、某所,而母立于兹(在这里)7、何竟日默默在此(在这里)8、其制稍异于前(跟以前)
课堂检测1、解释下列多义词当他日汝当用之以当南日已日过午已昏始为篱,已为墙过日过午已昏大母过余从轩前过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其制稍异于前于应当挡住已经后来偏过看望经过在和比
课堂检测为始为篱已为墙南北为一相为应答轩东故尝为厨余既为此志之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吾妻死之年抚之甚厚三五之夜V扎V砌V成为V作V是V写取消句子独立性凑足音节那她的
课堂检测2、词类活用1、雨泽下注2、使不上漏3、前辟四窗4、垣墙周庭5、乳二世6、执此以朝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
归有光项脊轩志
学习目标1、梳理、感知整体内容。2、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整体感知一间书房二种情感三个女人
问题探究:1、一间书房。作者是怎样描写项脊轩前后变化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书房怀有怎样的情感?3、三个女人。文中回忆了与轩有关的哪三个女人?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描写她们的?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她们怎样的感情?4、此文在选材和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2、两种情感。(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探究一:1、一间书房。作者是怎样描写项脊轩前后变化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书房怀有怎样的情感?修葺前:狭小,破旧,阴暗修葺后:不漏,明亮,雅致,幽静对比手法,突出对书房的喜爱之情。
探究二:2、两种情感。(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探究三:3、三个女人。文中回忆了与轩有关的哪三个女人?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描写她们的?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她们怎样的感情?
三个女人母亲祖母亡妻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也。作者的情感:怀念,愧疚动作语言侧面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狭小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破漏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阴暗修缮前后的项脊轩:修缮前修缮后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不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亮杂植兰桂庭阶寂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幽雅多可喜鲜明对比修缮
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回忆祖母:“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多可悲回忆母亲: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先妣尝一至思念、悼亡之情
补记:怀念亡妻悲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生前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死后室坏不修。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自己闭门苦读多次遭火未焚悲喜交加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分家)从客观的记述中寄予深长的感叹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令人长号不自禁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控情感表达极有层次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强烈体悟作者有层次的“悲”
课文总结: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家世变迁、人亡物在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项脊轩志项脊轩先妣大母妻子喜悲幽静雅致物是人非慈爱关怀幼年丧母殷切期盼屡试不中恩爱情深中年丧妻事细情深
探究四:4、此文在选材和描写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
写作特色: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3、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母亲慈爱祖母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亡妻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期望恩爱选取生活中的小事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人物殷切期望细节描写:环境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幽静“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梁·王籍祖母
语言委婉含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选材:取材生活描写:细节描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因为自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正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细微之处显真情
写作方法指导1、选材要恰当2、要注重细节描写3、语言力求准确贴切、简洁生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江城子苏轼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说说我们身边的“感动”联想我们自己的生活,好像也有不少这样的琐事,虽小,却也能令我们倍受感动与鼓舞!自由交流自己经历过的或听来的令自己感动的“小事”、“琐事”。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