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巩固拔高卷(山东新高考专用)自然地理(二)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从地球上看,就是太阳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的移动轨迹叫作黄道。农历二十四节气(图中1-24点)就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每个节气内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读二十四节气位置图,完成1-2题。1.每年的芒种节气(6月5日左右)太阳位于黄道的A.6B.8C.18D.202.有关图中各节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19-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晟大B.7-上海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大C.6、8-南京的夜长相同D.12、14-盐城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答案】1.C2.C【解析】1.6月22日前后是夏至日,太阳照射最北北回归线,就是图中的19,二十四节气是大约每隔15天一个节气,上半月5日左右,下半月22日左右,每年的芒种节气(6月5日左右)比夏至早一个节气,也就是图中的18位置,选择C。2.19是夏至,海口正午太阳高度不是一年中最大值,海口有直射,直射时最大,A错;7是冬至,上海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小,B错;6、8相对7对称,太阳直射在一条纬线上,南京的夜长相同,C对;12、14太阳不是直射在一条纬线上,盐城正午太阳高度不相同,D错。所以选C。西宁市四面环山,分布在湟水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河谷中。下图为西宁市污染物季节平均浓度与逆温频率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逆温现象()A.自19:00至次日7:00加强B.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C.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D.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4.冬季逆温频率较高的原因是()①冬季昼短夜长②冬季空气干燥③冬季风势力强④冬季山坡温度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3.C4.B【解析】3.频率代表次数,不代表强度,由图可知,西宁在7:00的逆温频率高,在19:00的逆温频率低,不能说明自19:00至次日7:00逆温现象是加强的,A错误;图示信息是逆温频率的季节变化,只能反映冬季逆温频率高,春季低,但无法判断逆温现象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B错误;读图可知,逆温频率季节变化大,但二氧化氮浓度季节变化小,可推测逆温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C正确;逆温不利于污染物消散,但污染物的排放量与逆温现象无关,D错误。故选C。4.逆温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大气的稳定状况、天气状况有关。冬季风势力强,有利于空气的流动,不易形成逆温现象,③错误;冬季昼短夜长,地面热量散失多,导致近地面的大气气温低,形成逆温,冬季空气干燥,近地面的大气降温快,冬季山坡地形开阔,散热快,冷空气沿坡下沉,加剧谷地的逆温,①②④正确。故选B。水杉原生种群仅分布于湖北利川、重庆石柱、湖南龙山中间极狭窄的三角形区域内,垂直分布海拔一般为750~1500m。近年来,水杉原生种群生境条件越来越差。据此完成5-7题。5.水杉原生种群()A.位于平原丘陵交错地带B.环境适应能力越来越差C.自然更新能力不断增强D.处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6.水杉原生种群生境条件越来越差最可能是由于()
A.自然灾害频发B.人为干扰加剧C.气候急剧变化D.天敌物种侵占7.针对水杉原生种群生境条件越来越差的问题,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加强人工移栽培育B.就地保护,繁育种苗C.清理植株周边生物D.改善局部气候条件【答案】5.D6.B7.B【解析】5.结合材料分析,湖北、重庆、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杉“垂直分布海拔一般为750~1500m”,根据山地垂直分异规律可知水杉原生种群可能处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D正确;海拔750~1500m的高度范围属于山地,A错误;水杉原生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差,不是其环境适应能力越来越差,C错误;生境条件变差,自然更新能力不断减弱,C错误。故选D。6.水杉原生种群生境条件越来越差最可能是由于人为干扰加剧,破坏了水杉原生种群的生态环境,B正确;在正常情况下,物种种群都有比较强的稳定性,自然灾害、天敌不会对其生境产生根本性的影响,AD错误;气候急剧变化与事实情况不符,C错误。故选B。7.由上题可知,水杉原生种群生境条件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为干扰加剧,因此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就地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繁育种苗,促进繁衍更新,B正确;“水杉原生种群仅分布于湖北利川、重庆石柱、湖南龙山中间极狭窄的三角形区域内”,说明当地的环境最适宜水杉原生种群生长,人工移栽培育成本高,效果差,A错误;清理植株周边生物会加剧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C错误;气候条件不是水杉原生种群生境条件变差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融雪漏斗是指积雪在消融时,以植物主干为中心先开始融化,形成的漏斗状融洞。融雪漏斗的形成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的保温能力也随之提高。下图为我国某地的胡杨树周围融雪漏斗地表形状图,融雪漏斗的延伸方向与林冠的生长方向相同。据此完成8-10题。8.林冠生长方向与风向息息相关,推测该地的盛行风向为()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9.林冠下比林冠外开始融雪时间更早的原因是()A.日照时间长B.枯枝落叶多C.风力侵蚀强D.积雪厚度小
10.早春季节,融雪漏斗的形成,会导致胡杨树主干周围()A.虫害概率减小B.地下水位下降C.植被数量增加D.积雪厚度变大【答案】8.A9.B10.C【解析】8.由材料可知,“融雪漏斗的延伸方向与林冠的生长方向相同”,图中融雪漏斗地表形状可知,其延伸方向为向东南方向延伸,则林冠向东南方向生长,由于迎风一侧受到风的影响,树冠受袭击而损坏,而背风一侧生长茂盛,说明该地风向为西北风,故选A。9.由材料可知,融雪漏斗的形成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有关,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的保温能力也随之提高,而林冠下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保温作用强,融雪时间早,B对。林冠下的日照时数较周边地区短,A错。树冠下风力侵蚀较弱,C错。融雪开始早晚主要与气温高低有关,与雪厚度关系不大,D错。故选B。10.融雪以植物主干为中心先开始,融化开始早,说明气温较高,病虫害概率大,A错。融雪后,下渗增强,地下水水位升高,B错。由于积雪融化,土壤水热条件好,植被数量增加,C对。融雪后,积雪厚度变小,D错。故选C。采用物理覆盖技术来抑制平原水库的无效蒸发,可节约更多的水资源。下图为我国某地常年有水的水库观测数据,其中12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观测困难。据此完成11-12题。11.我国最需要推广该物理覆盖技术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B.长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12.采用物理覆盖技术后,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库区气温日较差增大B.库区云雾天气减少C.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D.降低库区大气湿度【答案】11.C12.C【解析】11.采用物理覆盖技术来抑制平原水库的无效蒸发,可节约更多的水资源,因此,最需要推广该物理覆盖技术的地区一定是缺水严重的地区,结合四个选项,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小,而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短缺,属于最缺水的地区,因此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最需要物理覆盖技术的推广,故选C。
12.采用物理覆盖技术后,蒸发减弱,降低库区大气湿度,D正确;库区蒸发量小,水汽少,库区云雾天气减少,库区大气湿度降低,气温日较差增大,AB正确;水库覆盖后,光照减少,周围降水减少,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C错误。故选C。福建平潭岛常年盛行东北风,其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图1),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但几百年来沙丘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图2为平潭岛局部地区地理要素分布图。据此完成13-15题。13.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A.河流沉积B.岛屿东北部海滨的沙滩C.岩石风化物D.台湾岛14.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A.海水涨潮、落潮,海水堆积B.流水搬运、堆积作用C.君山冰川堆积作用D.君山阻挡、削减风力,风力堆积15.该沙丘几百年来从不移动的主要原因是()A.该沙丘位于山地的背风地带B.该沙丘上黑色碎石多,固沙作用明显C.植被根系发达,固沙作用明显D.地形和河流改变沙粒运动方向【答案】13.B14.D15.D【解析】13.若该沙丘是由河流沉积形成的,则该沙丘应位于入海口附近,A错;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岩石风化,其风化物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应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C错;台湾岛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天气少,且距平潭岛遥远,该沙丘的沙源来自台湾岛的可能性很小,D错;该岛屿常年盛行东北风,岛屿东北部海滨的沙滩最可能是该沙丘的沙源。B正确,所以选B。
14..海水堆积作用下形成的沙丘应位于海岸线附近,与图2中显示的沙丘位置不符,A错;沙丘主要是由风力堆积形成的,不是由流水搬运、堆积形成的,B错;该地纬度低,海拔低,气温高,不可能有冰川,C错;该地常年盛行东北风,东北风在搬运海滨沙滩泥沙的过程中遭到君山阻挡,风力减弱,泥沙下沉堆积形成沙丘,D正确。所以选D。15.结合该地盛行东北风和图2中沙丘的位置可知,该沙丘位于君山的迎风地带,A错;碎石起到的防风固沙作用较小,B错;沙丘上的植被根系发达,能起到固沙作用,但是该沙丘上植被稀疏,固沙作用较小,C错。该地常年盛行东北风,沙粒在风的作用下,自东北向西南运动,但是西南为山地地形,对沙粒起阻挡作用,加上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把泥沙由西南推向东北,即河流改变沙粒运动方向,因此该沙丘几百年来从不移动,D正确,所以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智利首都圣地亚哥(33°S,70°W)有着600万的人口,坐落在一个封闭的山谷中。2015年6月激战正酣的智利美洲杯遭遇了严重雾霾,此时智利处于40多年来最为干早的6月份。材料二:伊基克市(20°S,70°W)拥有南美洲最大的ZOFRI自由贸易区,为南太平洋物流港口,是南美洲在太平洋区域的出入口。伊基克市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南美近3亿人口市场的优质贸易平台。材料三:下图为南美洲区域略图,下表为伊基克市的气候资料数据表。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日均最高气温(℃)252524222019181819202224日均最低气温(℃)181817151414131314141516平均降水总量(mm)000000000000
(1)画出伊基克市6月22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并标出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的正午太阳高正午太阳高度数据。(3分)(2)简析智利圣地亚哥雾霾严重的成因。(4分)(3)描述伊基克市的气温特征,并分析其成为世界“旱极”的成因。(4分)(4)说明伊基克市成为优质贸易平台的区位优势。(4分)【答案】(1)正确画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正确标出正午太阳高度数据(2)圣地亚哥人口密集,汽车众多,工业发达,排放废气物多;山谷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冬季西风被山脉阻挡,风小;6月降水比往年少(3)全年高温(年均温较高);气温年较差小和昼夜温差小。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离岸风的影响,降水少;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4)南美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国家政策支持;物流港口,海运便利;有泛美国际公路相连,陆路交通便利,有利于南美多个国家货物的中转;位于南美洲中部的太平洋沿岸,与各国距离适中,地理位置优越。【解析】本大题以南美洲区域图为材料,涉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雾霾成因、影响气候的因素、港口区位因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
(1)由材料可知伊基克市位于20°S,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与直射地的纬度差为43.5°,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6.5°;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地与直射地的纬度差为3.5°,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6.5°;因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因此在12月22日前和后各有一次太阳直射,太阳高度为90°。如图所示:(2)雾霾严重的成因可从污染物排放量大和污染不易扩散两方面来分析;由材料“有着600万的人口,坐落在一个封闭的山谷中”可知,该地人口密集,汽车众多,工业发达,排放废气多;山谷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6月为南半球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但因山地阻挡,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降水比往年少。(3)从表中看,该地全年高温、在15℃以上,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较小;从表中看该地区全年降水少,成为旱极的原因为:该地位于20°S,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南信风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或东南信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对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加剧干旱。(4)根据材料“拥有南美洲最大的ZOFRI自由贸易区”可知,有国家政策支持;从图中看,该地区位于南美洲中部的太平洋沿岸,与各国距离适中,地理位置优越;结合图例可看出,有泛美国际公路相连,陆路交通便利,有利于南美多个国家货物的中转。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地形、河流分布,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为发展经济,改善环境,该地提出了两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以及两种方案的预估经济、环境效益(下图)。
(1)简述该地区地形特征。(4分)(2)分析该地区地形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6分)(3)从可持续发展观点来看,哪种调整方案更为合理,并阐释理由。(4分)【答案】(1)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②地形崎岖、西北高东南低;③西北主要为山地,东南主要为丘陵和沿海平原;④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岛屿和沿海滩涂。(2)有利影响:山地、丘陵、平原、滩涂等土地类型多样,有利于开展林业、牧业、耕作业、渔业等多种经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于夏季风抬升,削弱冬季风的影响。不利影响:①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②地形崎岖,地块小,不利于大型机械化发展;③地形起伏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任答两点)(3)方案②方案②生态林、草地比重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解析】(1)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分布,由于临海,还要从海岸线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地形类型从图中可以看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高低分布为西北高东南低;海岸线分布特征为曲折,多港湾、岛屿。
(2)本题考查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有利影响:土地类型多样,适应多种经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于抬升夏季风,削弱冬季风。不利影响: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地形崎岖,地块小,不利于大型机械化发展;地形起伏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3)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方案②生态林、草地比重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案①刚好相反,且长远看,增加农民的收入不如方案②。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林木线,简称为林线,亦有人称之为“森林界线”。该线是指分隔植物因气候、环境等因素而能否生长的界线。在该线以内,植物可正常生长;然而一旦逾越该线,大部分植物均会因水分、气温或其他气候原因而无法生长。林线有时也会受地形条件影响。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为我国高山林线海拔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及阴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1)描述图中90°E以西林线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5分)(2)分析阴山南北坡林线高度差异及其原因。(4分)(3)分析阴山对南侧河套平原种植业发展的积极作用。(4分)【答案】(1)分布特点:大致呈东西走向;分布海拔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纬度、热量)。(2)差异:南坡高(北坡低、南坡高于北坡)。原因:南坡为阳坡,获得的光热多,气温偏高;南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偏多(北坡为阴坡,获得的光热少,气温偏低;北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
(3)阴山可阻挡南下的寒冷气流,减少冻害对河套平原农作物的伤害;可阻挡南下的沙漠入侵,保护耕地;可阻挡北上的暖湿气流,增加山脉南麓的降水补给;山脉内部及山前地带的森林和湖泊可涵养水源,通过地下水对河套平原进行补给。【解析】本题以我国高山林线海拔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及阴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读图可知东经90°以西地区林线基本与纬线平行,为东西走向,受纬度变化的影响,随着热量条件的变化,林线自南向北越来越海拔越低。(2)读图可知,阴山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较好,且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水热条件优于北坡,所以林带分布上南坡高于北坡。材料“该线以内,植物可正常生长;然而一旦逾越该线,大部分植物均会因水分、气温或其他气候原因而无法生长”也说明了气候是影响林线分布的重要因素。(3)阴山对南侧河套平原种植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从山地对气温、降水及土地荒漠化的影响。阴山位于河套平原北侧,可以降低寒冷气流的影响,不易发生农作物冻害。且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增加南麓的降水,通过地下水,补给河套平原。阴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土地荒漠化严重,阴山对沙漠的南侵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雅丹地貌是指干燥地区古河湖相土状堆积物被风吹蚀形成形态多样的土丘,地表槽、脊相间。敦煌玉门关以西地带雅丹地貌广布。地质历史时期,该地曾为古湖,随着古湖面积萎缩,在干涸湖床上形成由剥蚀残丘而来的物质组成的戈壁砾石层。随后发育的古河道切割了戈壁砾石层,在风力侵蚀下发育雅丹地貌,雅丹地貌表面仍残留有部分戈壁砾石层。北部雅丹地貌低矮、破碎,南部雅丹地貌相对完整。在物理风化与重力作用下,雅丹表面的戈壁砾石逐渐破碎、坍塌。下图示意玉门关西部雅丹地貌发育的地质环境,此处主导风向为偏北风。(1)分析该地戈壁砾石层对雅丹地貌发育位置的影响。(4分)(2)该地北部雅丹地貌低矮、破碎,南部雅丹地貌相对完整,试对此分异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4分)
(3)随着戈壁砾石层的破碎、坍塌,人们对雅丹地貌规模的变化产生分歧,一部分人认为该地雅丹地貌规模将变大,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该地雅丹地貌规模将变小。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5分)【答案】(1)戈壁砾石来自剥蚀残丘,南北两侧距离剥蚀残丘近,戈壁砾石层厚,湖相沉积物出露少,雅丹地貌较少;中部距离剥蚀残丘较远,戈壁砾石层薄,雅丹地貌广布。(2)雅丹地貌是风力塑造的结果,风蚀强度越大,雅丹地貌越破碎;北部位于上风向,风速大,受风蚀作用强;(根据北部戈壁砾石层下的湖相沉积表层形态推测,)湖相沉积层表面由北向南倾斜,北部地势高,受风力侵蚀作用强;风经过雅丹地貌群北段之后,阻力增大,风速减小,对南部的风蚀作用减弱。(3)规模变大。理由:该地雅丹地貌表面缺乏戈壁砾石层的保护,脆弱的湖相沉积物直接暴露;且缺乏砾石对近地面风的削弱,风速较大,受风化、侵蚀作用,形成更多槽沟,雅丹地貌范围扩大。(或规模变小。理由:风蚀加剧,已经形成的雅丹地貌逐渐变矮,甚至坍塌;受两侧地形的阻挡,雅丹地貌扩张的空间有限。)【解析】本题考查戈壁砾石层对雅丹地貌发育位置的影响、不同方位雅丹地貌分异的原因以及辩证分析雅丹地貌规模的变化,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1)根据材料,“雅丹地貌是指干燥地区古河湖相土状堆积物被风吹蚀形成形态多样的土丘”“在干涸湖床上形成由剥蚀残丘而来的物质组成的戈壁砾石层。随后发育的古河道切割了戈壁砾石层,在风力侵蚀下发育雅丹地貌”可知,戈壁砾石层来自剥蚀残丘,南北两侧距离剥蚀残丘较近,戈壁砾石层厚度大,湖相沉积物出露少,雅丹地貌发育较少;中部距离剥蚀残丘较远,砾石层较薄,湖相沉积大面积出露,利于雅丹地貌发育。(2)由图文材料可知,雅丹地貌是风力塑造的结果,风蚀强度越大,雅丹地貌越破碎;根据北部戈壁砾石层下的湖相沉积表层形态推测,湖相沉积层表面由北向南倾斜,北部地势高,且北部为上风向地带,受风力侵蚀作用强,在物理风化与重力作用下,雅丹表面的戈壁砾石逐渐破碎、坍塌,北部雅丹地貌低矮、破碎;风经过雅丹地貌群北段之后,阻力增大,风速减小,再加上南部地势较低,对南部的风蚀作用减弱,所以南部雅丹地貌相对完整。
(3)雅丹地貌规模变大,理由根据材料“雅丹地貌是指干燥地区古河湖相土状堆积物被风吹蚀形成形态多样的土丘,地表槽、脊相间”“随后发育的古河道切割了戈壁砾石层,在风力侵蚀下发育雅丹地貌,雅丹地貌表面仍残留有部分戈壁砾石层”,雅丹地貌缺乏戈壁砾石层的保护,湖相沉积物直接暴露,且下垫面缺乏砾石对近地面风的削弱,摩擦力减小,风速加大,风力侵蚀作用更强,受风化、侵蚀作用,形成更多槽沟,雅丹地貌范围扩大。雅丹地貌规模变小,理由根据材料“在物理风化与重力作用下,雅丹表面的戈壁砾石逐渐破碎、坍塌”可知,随着雅丹地貌的发育,在重力作用下最终坍塌,且水平方向上雅丹地貌发育空间不足。风蚀加剧,已经形成的雅丹地貌逐渐变矮,甚至坍塌;由图可知,受两侧地形的阻挡,雅丹地貌扩张的空间有限。因此有人认为雅丹地貌规模将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