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刘桢广水市关庙镇中心中学付存华一、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背诵诗文。2、感受形象,体会旨意。3、归纳写法,举一反三。二、学情分析:诵读能力比较差,语感普遍较弱。发言积极,但是常常不着边际,需要因势利导。三、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托物言志诗的特点。难点:理解诗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春暖桃李杏,岁寒松竹梅。“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赋予它们美好的形象,歌咏它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1)也。”(《论语·子罕第九》)说:“(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谢的。(后:古意同“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以松柏为题材的古诗《赠从弟》。作者是刘桢。读课本注解(1),了解作者。二、反复朗读,初步感知。1、轻声诵读,读准字音。2、划清节奏,大声朗读。古诗文的节奏划分原则:按意义兼顾音节来划分。A、五言古诗按意义单位可划为“二三”如:“问女B、五言古诗按节奏单位可划为“二二一”如:“大漠/何所思”。/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3、整体感知,感情朗读。“亭亭山上松”,“亭亭”要读出“赞扬”的意味。“风声一何劲”,“一何劲”要读出“刚劲、雄健”的意味。“终岁常端正”,要读出“凛然不可欺”的意味。“松柏有本性”,要读出“肯定、颂扬”的意味。三、感受形象,体会旨意。1、想象画面,概括画意。想象在你的脑子里出现怎样的画面,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来概括。2、多面体会,感受形象。A、咬文嚼字首联描写了松风两种事物,刘桢用了哪两个词语分别来形容?这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颔联描写松枝是哪个词语?
颈联谈一谈你认为重要的词语的阅读感受或表达效果。尾联岂不有什么表达效果?B、表现手法C、表达方式3、替兄传意,深情寄语。4、抒情译诗,深化感受。要求:用第二人称,用“啊、呀、是、那”等词语强化情感。5、联想拓展,理解本性。四、归纳写法,总结学法。诗人赞颂松柏能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但劝勉之意却又不言而喻,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这类诗的特点是:借助事物,描写画面,抒发情感。读法:多方体味,感受形象;联系生活,领会旨意。五、课外阅读,学以致用。卜算子·咏梅陆游宋代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词是陆游在宋、金斗争中,力主抗战,矢志不渝,但屡遭打击,告老归田后所作,是一首托物言志词,借梅花写自己孤寂境遇和坚贞节操,表明了一位爱国者身处逆境仍光明磊落的心迹。竹石郑燮清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