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归有光(明)
相关链接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清·梅曾亮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清·王锡爵
1、揣摩作者用字的精妙,体会其中的情感。2、体会细节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教学目的
从文中作者的感情变化来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有一句起着过渡的作用,请找出来。然予居于此,亦多可喜,亦多悲。
从第一段内容来看,有哪些可喜之事?(喜)景况的对比修葺后:不漏不暗、生气勃勃、焕然一新2、轩中的生活(乐)自得其乐读书赏月1、修葺前:小、破、漏、暗
1、“借书满架”的“满”改为“半”,表达效果有何不同?2、“风移影动”中的“移”易为“摇”字,效果有何不同?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讨论升华: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更动了文字,将会也影响了感情和思想。--朱光潜《咬文嚼字》
文章二、三自然段写了哪些“可悲”之事?悲A.家道中衰B.忆亡母C.瞻祖母
找出文中回忆母亲、祖母时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讨论为什么这么简短平常的句子竟如此感人?
1、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更动了文字,同时也就更动了感情和思想。所以平时读书写文章要“咬文嚼字”2、写人记事要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往往更能感动读者。
游子吟孟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比较下列的句子,你觉得哪一句子比较好?为什么?课文: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老师改句:妪又曰:“汝姊尝于吾怀而哭,汝娘立于门外问寒问暖,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吾等皆泣。
写妻子的一段文字,所选细节可谓别有用心。作者为什么要写“问余古事、凭几学书、转述娘家小妹问阁之事的天真好奇”?
课文:“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老师改句: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吾心欣然;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吾怀畅然。
比较下面两种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课文:“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老师改句:“而今庭院寂寂,吾妻馨咳在耳,然人去不复,余自伤泣不已。”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