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衣锦还乡请猜:一位明代作家谜底:归有光
项脊轩志明●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人,世称“震川先生”。六十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归有光博览群书,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之为“今之欧阳修”,善于通过一些琐事,来表现自己的深情。
“今之欧阳修”“明文第一”“元明除归氏外别无他人”美誉归有光
归有光8岁时,年仅26岁的母亲就离开人世,姐姐也只有9岁,年幼的他们根本不懂死是怎么回事,只是看见家里人都哭,也就跟着哭,却还以为母亲在睡觉呢。母亲带着对娇女弱子的无以割舍的牵挂,永远的离开了人世。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坎坷,35岁才中举人,以后连续8次进士不第,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文体知识1.归有光字熙甫,号,别号,世称,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文集》,代表作除《项脊轩志》外,有《》、《》、《》。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具体而言,选材上多着眼于,以此表现母子、夫妻、兄弟等之间的深情,文笔、,感情,细节。其散文对清代的派影响很大。2.“志”即“记”,是古代一种、的文体,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即借写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和,表达、的感慨以及对、和的深切怀念。震川项脊生震川先生震川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家庭琐事清淡朴素自然亲切真挚深沉生动传神桐城叙事抒情项脊轩家庭琐事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祖母母亲妻子
记、志、书、表,古代常见文体名,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共同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解题项脊轩,作者书斋名。命名之由有多种说法:1、因作者远祖(宋朝)曾在太仓县项脊泾住过,为纪念先祖而名。2、住宅窄小,如同在人的颈脊之间,故名。3、宅不起眼,项在头下,脊在背后,都在不显眼的地方,故名。
语音轩渗漉修葺垣墙栏楯偃仰迨异爨阖门长号扃牖象笏呱呱老妪先妣中闺扉兀坐庖栖于啸歌万籁婢女姊妹xuānlùqìyuándàicuànyùbĭguīfēigūhéhùjiōngyŏushŭnyănháowùpáoqīxiàolàibìzǐ
爨cuàn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狭小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破漏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阴暗修缮前后的项脊轩:修缮前修缮后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不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亮杂植兰桂庭阶寂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幽雅多可喜鲜明对比修缮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回忆祖母:“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多可悲回忆母亲: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先妣尝一至思念、悼亡之情
文言中关于年龄称谓的词语1、襁褓:泛指不满周岁的初生婴儿。2、孩提:孩提:2~3岁的儿童。幼儿时期。3、垂髫、总角:泛指幼童时期。古代儿童尚未束发时,短发是自然下垂的,故称之,也称作“垂发”。童年时期有时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童年时期又称“总角”。《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4、黄口:指10岁以下儿童。5、孺子:儿童。6、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7、及笄(jī):女子15岁。8、束发:指男子15-20岁。
9、弱冠:古代指男子20岁。古人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这时体犹未壮,故称“弱”。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10、红颜:泛指少年或年轻人。11、《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明,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举。”12、耆:年老,60岁以上的人13、耄耋(màodié):八九十岁。14、期颐qīyí:100岁。《礼记·曲礼上》:“百岁曰期颐。”朱熹释:“周匝之义,谓百年已周。颐,谓当养而已。”15、黄发:指年老,也指老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而” “若” “汝”:文言文中,用作第二人称代词有“尔、乃、汝、若、而”等,本文用到三个:“某所,而母立于兹”,“吾儿,久不见若影”,“他日汝当用之”。以前学过的欧阳修《伶官传序》用到了其他两个,“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古汉语中表示第二人称复数常在第二人称代词后面加“属”“曹”等字,翻译为“你们”。《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自己闭门苦读多次遭火未焚悲喜交加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补记:怀念亡妻悲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生前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死后室坏不修.
写作特色: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3、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母亲慈爱祖母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亡妻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期望恩爱选取生活中的小事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人物殷切期望细节描写:环境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幽静“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梁·王籍祖母母亲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慈爱
语言委婉含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课文总结: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2、东犬西吠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n—状语,“向西面”n—状语,“用手,亲手”4、垣墙周庭n—v,“砌上垣墙”指出词类活用情况1、内外多置小门5、乳二世n—状语,“在内外”n—v,“哺乳,喂养”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3、使不上漏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4、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省略句使之不上漏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省略句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
一、陆 游: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自题“书巢”联。以“巢”名书斋,足见耽书之甚。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放翁嗜书,老而弥笃。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士!二、左光斗: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题书斋联。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非光斗不能为之。三、郑板桥: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明月;数椽矮屋,锁不住午夜书声。自题书屋联。好一幅“月夜读书”图。此联对仗工稳,词语别致。撑、锁二字足见诗人笔下之功夫。名人书屋佳联赏析
四、纪晓岚(二则)1.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题书斋联。读书读出颜如玉,非风流人物不能为之。疏慵平淡,蕴藉风流。读此联可以想见其斋其人之风貌。2.小筑当水石间,直以云霞为伴侣;大名在欧苏上,尽收文藻助江山。贺法式善梧门书屋落成联。上联盛赞书屋构筑之美,下联称颂主人才能之高。这是典型的阿谀逢迎之作。五、林则徐: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题少时书斋联。儿时贫寒,无地筑屋。秉烛夜读,以求富达。联语暗隐抱负,日后确也功成名就。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意。
拓展补充
“得”:1、“得”基本义是得到、获得,本文中“又北向,不能得日”的“得”用的就是这个基本义。2、“得”还有能够、可以的意思,表示情况允许,文中的“轩凡四遭火,得不焚”的“得”就是能够意思。“然”:1、字在文言文中使用率很高。它常常用作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本文中的“始室洞然”“冥然兀坐”就是。2、“然余居于此”的“然”则是转折,可译为“然而、但是”。3、此外还可以当这样那样讲.
得A得到,获得B能够,可以(1)又北向,不能得日(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然A用在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B表示转折“然而、但是”C用作指示代词“这样,那样”D作动词,表示对的意思(1)室始洞然(2)冥然兀坐(3)然余居于此(4)揉使之然也(5)沛公然其计(6)昭阳以为然凡总共,一共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妪每谓余曰大母过余曰吾妻来归吾妻归宁垣墙周庭
“而” “若” “汝”:文言文中,用作第二人称代词有“尔、乃、汝、若、而”等,本文用到三个:“某所,而母立于兹”,“吾儿,久不见若影”,“他日汝当用之”。以前学过的欧阳修《伶官传序》用到了其他两个,“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古汉语中表示第二人称复数常在第二人称代词后面加“属”“曹”等字,翻译为“你们”。《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二、找出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A、修葺:修造扃牖:关闭窗户阖门:关门大类:大的分类B、长号:大哭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宁:女子出嫁自禁:自己忍不住C、洞然:明亮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偃仰:安居、休息庭阶:院子里的阶石D、斑驳:错杂先妣:已去世的母亲先是:先前就这样兀做:端正的坐着C
课堂检测三、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1、垣墙周庭A、四周B、圈起来C、围绕D、全部2、亦遂增胜A、美景B、优美C、光彩D、超过3、往往而是A、常常B、到处C、往常D、往来4、长号不自禁A、忍住B、忍不住C、受不住D、受得住5、亭亭如盖A、盖住B、盖住的东西C、车上的蓬子D、笼罩ACBAC
课堂检测4、解释下列多义词当他日汝当用之以当南日已日过午已昏始为篱,已为墙过日过午已昏大母过余从轩前过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其制稍异于前于应当挡住已经后来偏过看望经过在和比
课堂检测为始为篱已为墙南北为一相为应答轩东故尝为厨余既为此志之儿之成则可待乎倾之吾妻死之年抚之甚厚三五之夜扎砌成为作是写取消句子独立性凑足音节那她的
课堂检测五、词类活用1、雨泽下注2、使不上漏3、前辟四窗4、垣墙周庭5、乳二世6、执此以朝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
《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注释]1.媵:(yìng) 2.爇:(ruò)3.瓯:(ōu)4.荸:(bí) 5.荠:(jì)[评析]归有光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寒花葬志》为悼念夭殇小婢而作,全文共112字,但以两个细节勾勒婢女形象,写出庭闱人情,极为凝炼。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译文】婢女名寒花,是我妻魏孺人的陪嫁丫环。死于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葬在土山之上。她没有能侍奉我到底,这是命啊! 寒花当初陪嫁来我家时,年方十岁,两个环形发髻低垂着,一条深绿色的布裙长可拖地。一天,天气很冷,家中正在烧火煮荸荠,寒花将已煮熟的荸荠一个个削好皮盛在小瓦盆中,已盛满了,我刚从外面进屋,取来就吃;寒花立即拿开,不给我。我妻就笑她这种样子。我妻经常叫寒花倚着小矮桌吃饭,她就吃,两个眼珠慢慢地转动着。我妻又指给我看,觉得好笑。 回想当时,一晃已经十年了。唉,真可悲啊!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魏孺人媵也(),(2)事我而不卒()(3)年十岁,垂双鬟()(4)曳深绿布裳()(5)爇火煮荸荠熟()(6)婢削之盈瓯()(7)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8)目眶冉冉动()(9)奄忽便已十年(10)魏孺人笑之()(1)媵:古代随嫁的男女都称为媵。这里指随嫁的女子。(2)事:侍奉。(3)鬟: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4)曳:拖着,这里是穿的意思(5)爇:点火,焚烧。(6)瓯:小瓦盆。(7)饭:吃饭。(8)冉冉:形容眼睛缓慢转动的样子。(9)奄忽:很快的。(10)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用原文语句填空:⑴文章明写寒花,字里行间,流露的尽是对自己妻子的无限怀念之情的句子是:①魏孺人笑之②孺人又指予以为笑⑵文中从寒花的外貌方面活现出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形象的句子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⑶文中表现主仆之间的感情十分融洽,没有半点隔阂的句子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⑷文中明写寒花,暗写魏孺人,表达作者深痛悼念之情的句子吁,可悲也已!⑸文中抒发作者对生命脆弱,时光快逝,人生际遇不可捉摸的句子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5、文中两次写到魏孺人的笑有何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两次写到魏孺人的笑是为了表现魏孺人性情温厚,善良,慈爱,是个贤妻良主。说明作者生活在夫妻感情真挚深笃,主仆关系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中。表现作者对亡妻一颦一笑无尽的怀念和时过境迁的伤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江城子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