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小语: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你能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陈情表、项脊轩志即墨二中高三语文
学习目标1.通过联系课本例句,研读高考典型例题,找准并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2.完成相关的素材积累,学会多角度活用课文素材
【虚词积累】文言虚词“焉”1.用作兼词①相当于“于之”“于此”②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2.用作代词①相当于“之”②疑问代词,哪里,怎么。3.用作语气词①句末语气词,可译为:了、啊、呢。②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③作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的”。
【“焉”字用法小练习】1.指出下列句子中“焉”的用法,并解释其含义。①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柳毅传》)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记》)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④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⑤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①兼词,在这里。②代词,他。③用在疑问句未,“呢”④疑问代词,为什么。⑤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焉”字用法小练习】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焉”字有两个都属于代词的一组是( )①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②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③然力足于至焉(《游褒禅山记》)④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秋水》)⑤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⑥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愚溪诗序》)⑦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孟子见梁襄王》)⑧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A.①③ B.⑦⑧C.②④ D.⑤⑥A
【链接高考】(2009·浙江)翻译第二题: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分)译文: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考生答案】:(1)别人占有(拥有)了,只担心他不能给我。(2分)——“所”字结构没有体现(2)别人所有的,只害怕我不能占有(拥有)。(1分)——倒装句没有落实(3)别人占有(拥有),唯恐我不能占有(拥有)。(0分)——原句没有理解
探本溯源:游戏潜规则山东省08—12年的高考卷文言选文上选择了2篇诸子百家散文,3篇人物传记,均符合考试说明中“浅显”的特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以叙为主,叙议结合。在理解上,记叙部分相对容易,议论部分有些则有一定难度。能较好地检测出考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1、未直译,等于白译“直译原则”,留、换、补、删、调,切记字字落实。2、无考点分点意识因为高考阅卷是在按“点”给分,寻找“采分点”,(句式、活用通假字及古今异义词等,下笔前可先画出。)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的“正确”比“顺畅”更重要。3、推断词意的能力有些欠缺要培养、强化语境意识,学会瞻前顾后,联系I卷中的相关试题信息,确立整体阅读观,准确落实重点字词。4、翻译不够严谨遗字掉字现象严重,句子不畅,甚至是笔误,若译完后回头读一遍,就会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探本溯源:游戏潜规则
关注六个重点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关键点:奔驰、告诉等——古今异义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关键点:急于星火——特殊句式3.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关键点:“之”“以”——一词多义
4.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译文: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关键点:“樵”(名作动)“归”(使动)——词类活用5.遂大困,寻死富阳。译文: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关键点:“遂”“寻”)——重点实词关注六个重点
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分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关注六个重点
针对性练习翻译答案:1、敌人连攻三天都不能入城,就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到城墙的垛口上去。2、敌人大怒(很生气),打破他的头,把他绑在桅杆上乱箭射他,花云痛骂敌人没有丝毫改变,至死声音还很雄壮。
课后巩固练习答案1、他(赵君实)和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他指挥的。2、馆陶县整个县城内的百姓都悲伤痛哭,因此跟随他去安家落户(居住)的有几百家。
写作启示: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会随着时间而淡忘,可深埋在我们心中的亲情却永远不会淡忘。在倾盆的暴雨中,亲情是一把遮雨的伞。在凛冽的寒风中,亲情是一棵挡风的树。经历了狂风暴雨,我们的心灵为什么安然无恙?就是因为有了这守护心灵的一分感情——亲情。亲情是李密小心翼翼端上的汤药,亲情是归有光踌躇满志接过的象笏,亲情是项脊轩外一树枇杷亭亭如盖!亲情是系在古往今来所有人心灵中的一条亘古不变的柔软却坚不可摧的丝带。“豪华落尽见真淳”,在这纷繁的世界中,让我们珍视亲情,珍视这最朴素却也最美丽、最平凡却也最伟大的亲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