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12 沪教版第六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12 沪教版第六册

ID:941060

大小:5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3-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夯实基础】[字音]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喟(kuì)然舞雩(yú)师旅(lǚ)鼓瑟(sè)B、浴乎沂(yí)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C、千乘(chèng)率(shuái)尔摄(shè)乎饥馑(jǐn)D、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哂(shě)笑[字形]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以俟君子宗庙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B、风乎舞雩喟然叹曰端章辅鼓瑟稀C、因之以饥馑恃坐裕乎沂宗庙会同D、千乘之国冉有无吾以也夫子栖之[词语]3、解释下列词语:①居则曰:②率尔:③因之以饥馑:④知方:⑤方六七十:⑥端章甫:⑦何伤乎:⑧春服既成:⑨异乎三子者之撰:⑩喟然:[虚词、实词]4、辨析下列加黑加横线的词的含义: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以②毋吾以也方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③则何以哉③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以俟君子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①吾与点尔如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与②唯求则非邦也与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③遂与外人隔绝④宗庙之事,如会同④往借,不与5、下列句子中加黑加横线的词有什么特殊用法(词类活用)?①端章甫:②鼓瑟希:③风乎舞雩:④可使足民:[文言句式] 6、下列句子与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①毋吾以也②不吾知也③则何以哉④求,尔何如?⑤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⑥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⑦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翻译]7、翻译下列语句: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②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③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作家作品思想]8、根据你的了解,请你介绍一下孔丘及其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构建思想】一.[局部思想内容的理解及评价]9、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学生的言志,那些不同,那些相同?孔子是怎样表示态度的?10、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为什么比较详细?曽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11、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为什么孔子表示赞同?二.[整体思想内容的理解]12、读文本,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13、文本行文的中心线索是什么?这篇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三.[同主题拓展] 子路从而后(《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①。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②,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③而食④之。见⑤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⑥。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注释】 ①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是粪;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③黍:音shǔ,黄米,黏的小米。 ④食:音sì,拿东西给人吃。 ⑤见:音xiàn使······拜见⑥大伦:指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14、“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⑥。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表现了子路什么思想?15、认真阅读该文段,从构建思想的角度,分条写出该文中孔子、子路、荷蓧丈人的思想内容。【形成能力】一.阐释能力训练(一).对重点词语含义的阐释1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中的“师旅”“饥馑”是什么意思?这一语句怎么理解?17、“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中“率尔”怎样理解?(二).对重点语句含意的阐释18、怎样理解“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这一语句。(三).重点细节写作意图的阐释19、“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一细节表现了子路什么样的性格?二.概括能力训练(一)局部内容概括20、子路谈了他的志向后,孔子当时为什么“哂之”呢?(二)一个层面内容概括21、“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一句话话包含哪几个意思? (三)文本整体内容概括22.从全文看,文中表现了孔子什么思想?三.赏析能力训练(一)结构和写作技法的赏析23、孔子为什么对曽皙的人生理想只是赞同,而不加评价?24、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志向,今天多用写作文的方式,而文中则用的是谈话法。请你立足文本,举两个例子从侧面对孔子谈话艺术作出评价。(二)语言的赏析25、“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四.阅读能力迁移训练26、阅读下一语段,根据注释完成下列练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 ①时习:“时”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时常”。“习”,温习、练习的意思。 ②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③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④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①翻译这句话:②这句话表达了孔子什么思想?27、阅读下一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解释下列词语: ①侍: ②盍: ③伐: ④施劳: ⑤少者怀之: (2)根据解释翻译上一语段:(3)这一语段表达了什么思想?命题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一中赵孝云1、《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参考答案) 1、C.千乘shèng率(shuài)尔2、A全正确B、端章甫鼓瑟希C、侍坐浴乎沂D、毋吾以也夫子哂之3、①居则曰平日说或平时常常说②率尔轻率而匆忙的样子或轻率急忙的样子③因之以饥馑继之有灾荒或又闹灾荒④知方懂得礼仪或知道为人的道理方:正道,指是非准则。⑤方六七十方圆六七十里方:方圆、纵横⑥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⑦何伤乎有什么妨害呢或有什么妨碍呢⑧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都穿定了⑨异乎三子者之撰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人所讲的不同或我和他们三人的志向不同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⑩喟然叹息的样子或长叹的样子4.①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方形以②毋吾以也通“已”止或动词认为方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土地纵横③则何以哉用、做③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礼仪、礼法④以俟君子就,连词,表顺承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刚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假如①吾与点尔赞如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与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③遂与外人隔绝和④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④往借,不与给5、①端章甫名词活用为动词②鼓瑟希名词活用为动词③风乎舞雩名词活用为动词④可使足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6、①毋吾以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②不吾知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省略句③则何以哉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④求,尔何如?省略句宾语前置⑤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介宾短语后置⑥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省略句⑦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定语后置7、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的事情,就只好等待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去做了。②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的大典,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③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结束,放下瑟站起来。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时节,春天的夹衣都穿上了,约五六个成年(行过冠礼)人,六七个少年人,一起到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8、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主张“以礼治国”,倡导仁者“爱人”,提倡“忠恕”之道。孔子在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9、三个人的志向各有侧重,子路直爽,敢作敢为,其理想侧重于强国(有勇知方);冉有其理想侧重于经济生活,富民(可使足民);公西华侧重于礼乐教化,以礼治邦(宗庙会同)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对三个学生言志的内容,孔子当场都未置可否。10、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比较详细,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表述志向时,曽皙正在鼓瑟,表现他志向高洁,淡泊功名,突出他与子路等三人相异之处,为写曽皙的特殊志向、引起孔子的感叹和赞赏张本。子路等三人虽然讲法不同,但都讲为政;而曽皙认为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曽皙所说的时间、地点、同游的人物,描写的是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图,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天下太平,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11、曽皙的言志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家国安宁,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这种表述深深打动了孔子,他“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或曽皙言的志,抒发的是春风沂水的情怀,实际上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是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美好理想的充分展示和流露。它既符合儒家的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态。“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既赞许曽皙言的志,又表达了自己对这理想境界的向往。或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表现孔子具有热爱自然,陶醉自然的乐天态度。也反映出他对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怅惘。12、第一部分(1~2)孔子启发诱导学生言志;第二部分(3~12)学生言志;第三部分(13)孔子赞叹曽皙的志向。13、“学生言志”是行文的中心线索。“文眼”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4、子路说的话表现了儒家学派的观点: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做人臣的应尽职责。子路认为应积极出仕入世,推行教化,施行德政。15、孔子不因洁身自好而离开政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孔子虽然深感自己的“道”不被诸侯采纳,但是仍然率门徒弟子周游列国。他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这是做人臣的应尽的职责子路说的话表现了儒家学派的观点: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做人臣的应尽职责。子路认为应积极出仕入世,推行教化,施行德政。荷蓧丈人看重体力劳动和农业生产,这一点比孔子要高明。但他避世隐居,对政治的态度是消极的。老者隐居山林,虽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大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言之有理就行)【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年人,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两只手两只脚不参加劳动),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分不清常见的农作物),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谁是你的老师)?”说完,便扶着拐杖(把拐杖插在地上)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人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啊。”让子路返回去拜见老人家。子路到了老人的家,老人已经外出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合时宜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主与臣子之间的正常关系又怎么能废弃呢?想要使自身清白高洁,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有德行的人出来做官,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至于儒家之道的行不通,已经知道了。” 【评析】 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子路认为应积极出仕入世,推行教化,施行德政。 16.“师旅”是军队,“饥馑”是饥荒的意思。这一句是说用强大的军队加在它身上,用饥荒使它接连受困。子路去治理它,可以使国家的全体人民站起来,知道如何走自己的路,做自己该做的事。17、“率尔”率,轻率。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率尔”是轻率急忙的样子,形容他不假思索就匆忙回答。18、因为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点(谦辞),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句中的两个以:前一个是介词,因为;后一个是动词,认为。或不要因为我年长,就止而不言。或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老了)没有人用我了。(翻译通顺就行)这一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不要因为我是你们的老师,年龄比你们大,你们就不敢讲话了。这是孔子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反映出孔子对学生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19、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或反映了子路鲁莽率直,好胜自诩的性格。或反映了子路直率、粗疏鲁莽的性格。但从他的话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充满自信,志向远大,有英雄气概,具有大政治家的气魄。20、因为子路是第一个发言的,对第一个发言有所评价,无疑对其后的发言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贬抑性的评价。如果当即明说,岂不会影响其余弟子发言的积极性和述志内容的真实性?所以孔子当时只“哂之”。这充分体现孔子实践启发式教学的高度艺术。或“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不假思索就匆忙地回答,孔子见子路不谦让,所以孔子微微地一笑,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看来孔子是不太满意这样的答复了,可见孔子是一位很高明的老师。(言之有理就行)21、子路的话包含的意思:一是“千乘之国”在春秋时期是一个中等国家;一是“摄乎大国之间”,又“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内外处境十分困难;一是子路“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即子路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见成效,不仅可以使老百姓人人很勇敢,而且还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言之有理就行)22.表现了孔子“为国以礼”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23、孔子对曽皙的人生理想听了之后表示赞同,而不加评价,一来避免直接将自己的政治思想强加于人,表现了一位大教育家的风范;二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弟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自受启发,自我领悟。(言之有理就行)24、①例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评价先用自谦的语气,和蔼可亲,拉近师生的距离,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②例子“则何以哉?”“何伤乎?”评价运用启发式,循循善诱,打开学生思路。25、语言简短,形象,表现出人物动作、神态和思想性格。“铿尔,舍瑟而作”表现出曽皙从容有礼的神态。26、翻译【译文】(1)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表现孔子教育思想“学”与“习”相结合27、(1)①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②何不。③夸耀。④表白功劳。⑤让少者得到关怀。(2)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3)表现孔子的仁爱思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