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项脊轩志》人教版知识精讲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人教版知识精讲

ID:941387

大小:6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第三册第六单元《项脊轩志》二.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三.学习方法:1.首先理解淡雅、柔和、幽寂,且各具特点的风景描写。2.其次体会《项脊轩志》的阴柔美还表现在人物的描写和事件的叙述上。四.作者介绍: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连考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隆庆四年(1570)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归有光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清朝姚鼎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奏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批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五.“项脊轩”介绍: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文题《项脊轩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作用。人、事、景都与轩有关,作者的或喜或悲之情也来自于轩,清代梅曾亮言:“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六.关于写作时间:从文中“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句可以看出,本文是作者写于不同时期而连缀成文的。前四段应是作者19岁时所作。因为作者8岁丧母,母丧16年娶妻魏氏,时年24岁(《先妣事略》)。后记有人认为是十三年后补写的,因为文中有“后五年”“其后六年”“其后二年”的说法。其实不然。其一,十三年后,正是作者“用心爱心专心 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印修葺南阁子“之时。文中接着说:“然余自后多在外,不常居。”由此可知,附记不是修葺阁子后立即补写的。其二,“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两年时间,亭亭如盖是不可能的。那么,附记究竟作于何时呢?作者35岁中举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授徒讲学,不复回故里。由此推知,附记当作于35岁迁居之前。可能是迁居前由于翻检书箧,触及旧稿,引起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因而补写的。妻死之后手植的枇杷树也生长了约五六年,“亭亭如盖”符合实际情况,且“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有了着落。七.课文中心大意: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第一部分,写可喜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作者对项脊轩这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这段写喜悦的心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第二部分,写可悲事,着重回忆母亲、祖母和妻子的遗事,绘形绘声,颇能打动读者之心。1.少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A.幼年早慧却遭遇科举不利的现实,这是不好接受的;B.幼年没有感受到母爱,更增加了内心的悲凉;C.归有光的家庭给他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D.世俗观念对归有光的深深的漠视。2.成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八.难点、重点:1.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分析:明人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惨怛”,忧伤,痛苦。“怛”读dá)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究其原因,归有光善于将感情融注在叙事和描写之中,因此,读他的文章,往往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氛。2.课文第2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连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末毕,余泣。妪亦泣。”呢?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3.第2段里还叙述了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佚事。说说祖母的言语举止表露了她怎样的心情?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4.课文第5段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断来抒写作者当年与其妻的亲密感情的?用心爱心专心 作者没有说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何怀念。但读者从前后的对比中自能体会到作者对妻子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二、三两句写两年以后重修项脊轩等事。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全然不见当年的热情。这一段记叙,语言平实,而无限伤感溢于言外。5.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6.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归有光的生活遭遇和深沉的身世之感、浓厚的思亲之情以及内心伤痛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如果我们不细心阅读,是不容易理解出来的。这种表现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这种表现方法就是托物寄情的手法。作者写作目的在于表达自己浓重的悲愁情绪和对所挚爱的先大母、先母、亡妻的怀念。凭借之物:项脊轩。小屋与作者内心感情的联系:第一,此轩牵系着归家的几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第二,小轩牵系着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小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第三,小屋是自己喜悦与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此文处处写小屋,实际上是处处在写自己的感情,小屋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一个绾结,成为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九.文中有关的文化常识:涉及婚姻及其他方面的:“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女子出嫁何谓为“归”?《易·渐》:“女归,吉。”孔颖达疏:“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此外,女子出嫁亦称“适”。《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吾妻归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诗·周南·葛覃》:“害害否,归宁父母。”朱熹集传:“宁,安也。谓问安也。”《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冬,杞伯姬来,归宁也。”杜预注:“宁,问父母安否。”另外,古时诸侯朝觐毕,天子问其民安否,也叫“归宁”。“归宁”又不同于“归省”,“归省”指回家看望父母,不只限于出嫁女子。十.课文第3段后,原文还有一段文字: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模拟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自以少孤,末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则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及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客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池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用心爱心专心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至,义无理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注:(1)社;这里指祭祀土神的日子。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亲宾来萃萃:探望B.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埒:等同C.每以振施为务振:同“赈”D.为设酒食对之燔契燔:焚烧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氏宗党豪盛宗党:家庭中人B.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不登:(农作物)歉收C.此乃李参军遗惠也遗惠:祖上留下的恩德D.有兄弟分财不均,更相阋讼阋讼:相争不下对簿公堂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尝及士谦所,盛馔盈前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谦拒之,一无所受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A.两个“所”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B.两个“所”字相同,两个“为”字相同C.两个“所”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D.两个“所”字不同,两个“为”字不同4.下列各句中的“其”字的指代对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B.土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C.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D.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5.(1)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2)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A.(1)自幼穷困孤独,从未喝过酒吃过肉。(2)借债人没办法偿还,都来表示愧歉。B.(1)自幼穷困孤独,从未喝过酒吃过肉。(2)借债人不用偿还,纷纷致以谢意。C.(1)自因幼年丧父,再也不曾喝酒吃肉。(2)借债人没办法偿还,都来表示愧歉。D.(1)自因幼年丧你,再也不曾喝酒吃肉。(2)借债人不用偿还了,纷纷致以谢意。6.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A.对于有丧事不办的家庭,李士谦就赶快到那里按照办丧事的需要供给钱物。B.人死了家中无力安葬,李士谦就赶快到那里按照办丧事的需要供给钱物。C.对于有丧事不办的家庭,李士谦就赶快到那里及时地向贫穷的人供给钱物。D.有人死了家中无力安葬,李士谦就赶快到那里及时地贫穷的人供给钱物。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用心爱心专心 A.李士谦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风习,每逢社日选摆上黄小米饭。前来聚会的亲朋人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B.李士谦对待亲友恭谨诚挚,从不冷淡、鄙薄众人;他听说人们把自己的视为超群的君子,心里很不安,自责因愚钝而被人疏远。C.李士谦虽殷实富有,但他厉行节俭,在乡里乐善好施;对待有过失者他极尽体恤之心。他做了许多善事,在乡间有美名传诵。D.李士谦愿为子女多积阴德,他把阴德比作耳鸣,意思是阴德只能心知,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反映了他在追求隐逸之士的风范。【试题答案】1.A2.C3.D4.B5.C6.B7.D用心爱心专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