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衣锦还乡归有光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江西昆山)人,生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中了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会试屡次不中,徙居安亭江上,读书讲学,四方来从学的人很多,海内称为震川先生。六十岁上,嘉靖四十四年才中了进士,选为湖州长兴县知县,移顺德通判。隆庆中,任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隆庆五年,1571)。有《震川文集》四十卷。
归有光是明朝有名的散文家。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时人有“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的赞誉。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于元明两代的作家中,独取归有光,把他作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和清朝桐城派之间的桥梁。
他的作品能以清淡朴素之笔描写事物,感情真挚,记事生动,不事雕琢,而风韵超然。尤其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项脊轩志归有光
学习目的:1、准确理解“当、洞、胜、兹、凡、竟、过、殆”九个实词,复习“而、之”用法。2、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题解: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归道隆所居之处;轩,小屋,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说明书斋狭小,并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渗漉栏楯兀坐修葺斑驳异爨老妪汝姊阖门长号偃仰婢女扃牖呱呱门扉象笏shènlùshǔnwùqìbócuànyùzǐhéháoyǎnbìJiōngyǒugūgūfēihù
第一自然段当:挡。胜:优美的。洞:穿透。以当南日室始洞然亦遂增胜—用来挡住南照的阳光。—也就增加了新的美景。—房间变得明亮洞彻的样子。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仅仅一丈见方,只可容纳一个人居住。这是已有上百年的老屋子,(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往下流;每当移动书桌时,左看右看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天一过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书籍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阶前却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前面去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花影摇动,很是可爱。
第一自然段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则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小——破——暗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第一自然段: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亮——雅——静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
第一自然段:小轩修葺前:小、破、暗后:亮、雅、静喜悲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和墙壁,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得到功效,这孩子长大,就可以有指望了呀!”
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第二自然段:凡:总共。兹:这儿。凡再变矣而母立于兹——总共改变了两次啊。——你的母亲曾站在这儿。
第二自然段: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待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混乱不堪(典型细节)——家境败落(悲一)
第二自然段: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嘘寒问暖——慈颜犹在(悲二)
第二自然段:过:看望。竟:整。比:等到。大母过于曰何竟日默默在此比去,以手阖门——祖母来看望我,说:——怎么整天悄无声息呆在这里——等到离开之时,用手合上门。
第二自然段: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持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遗嘱尚存(悲三)殷殷期盼
第三自然段:殆:大概。殆有神护者——大概有神灵的保护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第三自然段: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遭火未焚——欣慰(悲四)
我已经作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阁子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无事可干,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第四、五自然段(十几年后作者补记)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妻亡、己病睹物思人(悲五)
明写暗写“姗姗可爱”“令人长号不自禁”“某所,而母立于兹”“今已亭亭如盖矣”——含而不露,耐人寻味——情深坦露,直接明了
全文结构:小轩修葺前:小、破、暗后:亮、雅、静喜悲家境败坏慈颜犹在(多)遭火结婚妻亡己病遗嘱尚存
实词:当:以当南日洞:室始洞然胜:亦遂增胜兹:而母立于兹凡:凡再变者竟:何竟日默默在此过:大母过余曰殆:殆有神护者挡。穿透。优美的。这儿。总共。整。大概。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