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讲)(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项脊轩志》【学习要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2.探究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渗漉修葺栏楯偃仰啄食异爨老妪迨呱呱而泣象笏长号妣扃牖垣墙栖息阖门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室仅方丈(3)尘泥渗漉(4)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5)前辟四窗(6)室始洞然(7)杂植兰桂竹木于庭(8)旧时栏楯(9)亦遂增胜(10)偃仰啸歌(11)冥然兀坐(12)万籁有声(13)珊珊可爱(14)迨诸父异爨(15)墙往往而是(16)客逾庖而宴。(17)鸡栖于厅(18)始为篱,已为墙(19)凡再变矣(20)家有老妪(21)先妣抚之甚厚(22)室西连于中闺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23)某所,而母立于兹(24)呱呱而泣(25)久不见若影(26)何竟日默默在此(27)大类女郎也(28)比去,以手阖门(29)顷之((30)持一象笏至(31)令人长号不自禁(32)余扃牖而居(33)殆有神护者(34)或凭几学书(35)且何谓阁子也(36)其制稍异于前(37)今已亭亭如盖矣  3.词类活用(1)乳二世(2)客逾庖而宴(3)执此以朝(4)吾家读书久不效(5)垣墙周庭(6)余扃牖而居(7)雨泽下注。/使不上漏(8)又北向(9)东犬西吠(10)前辟四窗(11)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12)多可喜,亦多可悲(13)借书满架4.古汉语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妪,先大母婢也。(3)杂植兰桂竹木于庭(4)家有老妪,尝居于此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5)室西连于中闺(6)其制稍异于前【反馈矫正】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渗漉(shènlù)修葺(qì)栏楯(shǔn)偃仰(yǎn)啄食(zhuó)异爨(cuàn)老妪(yù)迨(dài)呱呱而泣(gū)象笏(hù)长号(háo)妣(bǐ)扃牖(jiōngyǒu)垣墙(yuán)栖息(qī)阖门(hé)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原来的)(2)室仅方丈(一丈见方,方,古代面积用语,纵横)(3)尘泥渗漉(渗漏)(4)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案,桌子;顾视,环顾室内)(5)前辟四窗(开)(6)室始洞然(透明敞亮)(7)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杂,混杂,交错)(8)旧时栏楯(栏杆)(9)亦遂增胜(美景,光彩)(10)偃仰啸歌(安居)(吟咏诗文)(11)冥然兀坐(静静地端坐。兀坐,端坐)(12)万籁有声(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13)珊珊可爱(形容衣裾玉佩的声音,引申为美好的样子)(14)迨诸父异爨(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居。迨,等到。爨,生火做饭)(15)墙往往而是(指到处,处处)(16)客逾庖而宴。(逾,越过。庖,厨房)(17)鸡栖于厅(休息)(18)始为篱,已为墙(已而,随后不久)(19)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20)家有老妪(老年妇女)(21)先妣抚之甚厚(已故的母亲)(22)室西连于中闺(指内室)(23)某所,而母立于兹(所,地方;兹,这里)(24)呱呱而泣(小儿的哭声)(25)久不见若影(你的)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26)何竟日默默在此(竟,整)(27)大类女郎也(像)(28)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去,离去;阖,关闭)(29)顷之(过了一会儿)(30)持一象笏至(古时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狭长板子)(31)令人长号不自禁(号哭,大哭)(32)余扃牖而居(窗户)(33)殆有神护者(恐怕,大概)(34)或凭几学书(或,有时;几,小或矮的桌子;书,写字)(35)且何谓阁子也(且,那么)(36)其制稍异于前(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37)今已亭亭如盖矣(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  3.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1)乳二世(乳,乳养,哺乳)(2)客逾庖而宴(宴,用饭)(3)执此以朝(朝,上朝)(4)吾家读书久不效(效,有成效,通过读书得到功名)(5)垣墙周庭:(垣墙,砌墙,周,环绕)(6)余扃牖而居(扃,关。原指门窗上的插销)名词用作状语(7)雨泽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8)又北向(北,朝北)(9)东犬西吠(西,朝西)(10)前辟四窗(前,在前面)(11)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亲自)形容词用作名词(12)多可喜,亦多可悲(喜、悲,高兴的事,悲伤的事)形容词用作动词(13)借书满架(满,摆满)4.古汉语句式判断句(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妪,先大母婢也。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介词结构后置句(3)杂植兰桂竹木于庭(4)家有老妪,尝居于此(5)室西连于中闺(6)其制稍异于前☆课堂探讨☆要点一: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探究活动】写出下列各词在句中的含义。每:①每移案②妪每谓予曰得:①又北向,不能得日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然:①室始洞然/冥然兀坐②然余居于此过:①日过午已昏②大母过余曰③从轩前过为:①始为篱,已为墙②轩东故尝为厨③吾从板外相为应答④庭中通南北为一以:①垣墙周庭,以当南日②能以足音辨人③以手阖门④执此以朝谓:①且何谓阁子也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②妪每谓余曰日:①不能得日②日过午已昏③一日,大母过余曰之:①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②他日汝当用之③儿之成,则可待乎始:①室始洞然②始为篱,已为墙置:①顾视无可置者②内外多置小门先: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②先大母婢也归:①吾妻来归②吾妻归宁一:①庭中通南北为一②先妣尝一至【教师释疑】注意文言实词的不同义项,重点诗词要积累,虚词要注意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平时注意积累典型例句,答题时可以经典例句对应。【讨论明确】每:①每移案每当。②妪每谓予曰常常。得:①又北向,不能得日得到,获得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能够,可以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然:①室始洞然/冥然兀坐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然余居于此连词,然而,但是过:①日过午已昏(时间)过去②大母过余曰探望,拜访。③从轩前过走过,经过。为:①始为篱,已为墙筑,搭建。②轩东故尝为厨是。③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作。④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以:①垣墙周庭,以当南日连词,用来。②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借,根据。③以手阖门介词,用④执此以朝用如“而”,连词谓:①且何谓阁子也叫作。②妪每谓余曰告诉。日:①不能得日阳光。②日过午已昏太阳。③一日,大母过余曰天。之:①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结构助词,的。②他日汝当用之代词,它,代象笏。③儿之成,则可待乎结构助,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始:①室始洞然才②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置:①顾视无可置者放置②内外多置小门设置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先: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以前②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归:①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②吾妻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省亲一:①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名词②先妣尝一至常来,副词【课堂提升】1.从下列各句中找出表示人称的代词。(1)余自束发读书轩中(2)久不见若影(3)某所,而母立于兹(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答案】(1)余:我。(2)若:你。(3)而:同“尔”,你。(4)尔:你。乃:你。【解析】2.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4)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答案】(1)再加上屋子朝北,不能得到阳光的照射,一过中午,太阳偏了,屋子里就暗了下来。(2)又在庭前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所围的花圃,也就增添了光彩。(3)在农历十五日的夜晚,明月照在墙上,映出斑驳的桂树的影子,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4)我们家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过功名,(看来)这孩子取得成就,将是指日可待的呀!【解析】试题分析:翻译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本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翻译重点语句,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增强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要点二:探究文章的内容。【探究活动】1.文中“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结合文章分析,此文写了哪些悲喜的事情。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教师释疑】这是一道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要求用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讨论明确】第一段,作者扣住恬静、舒适的书斋生活展开描述。旧时的项脊轩是“室仅方丈”的“百年老屋”,常常“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加之“北向,不能得日”,简直不堪居住。经作者修葺后,“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遂增光彩。后又“借书满架”,于是,项脊轩就变成理想的书斋了。在家境清寒、动乱不安的境遇中,有了这样一所书斋,就有了一个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居所,在这里,作者时而“偃仰高歌”,时而“冥然兀坐”,可以尽情享受个中乐趣,领略无穷诗意。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和“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细节描写,更入神地描绘了这个恬适、静寂、悠闲、雅致的环境,抒发了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表现了作者怡然自得、孤芳自赏的情趣。第二段开始“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叙写项脊轩转到对往事的回忆。先述“诸父异爨”后的生活细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形象地写出了家中凌乱不堪,每况愈下的可悲景象。接着,详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抚和祖母对自己的期望。写母亲,是借老妪的口述,表现母亲的温柔慈爱;写祖母,则抓住她看望并勉励孙子的一个感人场面,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儿的关怀、疼爱以及殷切期待之情。特别是,祖母持“象笏”对孙儿的叮咛和勉励,嘱咐他为改变“读书久不效”的家庭境况而发奋向上;面对慈母的爱抚,祖母的期望,而自己当时又无法改变“吾家读书久不效”的现状,这就丰富了“悲”的内容。所以每当作者“瞻顾遗迹”,便悲从中来,“长号不自禁”。第四段写“轩凡四遭火”的变故。虽“殆有神护”,但是遭遇火灾之多,足见项脊轩命运之乖蹇,是“悲”的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六段中对亡妻的怀念:“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儿学书。”往事历历如在目前,但是死生不卜,世事难料,在文章结尾,作者深情地说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融入了作者的无限感伤之情,寄托了作者对往事、对亡妻的缅怀和眷恋,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真是“树尤如此,人何以堪”!【探究活动】1.探究文章的主旨。【教师释疑】这是一道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要求用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讨论明确】作者是通过对轩室前后变化的描写,及一些生活琐事的回忆,表达了对家世衰微的伤感,对已逝亲人的思念,流露出对自己功业无成的愧疚和慨叹【课堂提升】1.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文章的主旨和结尾作用的题目,注意通过枇杷树抒发的情感。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案】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第一小节先写项脊轩的小、老、破、漏和昏暗,既而写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宁静和恬适,表现的是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了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而这些事又都与项脊轩有关,都表现了作者的悲哀之情:一是写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写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写了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四是写了亡妻生前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和轩以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情意。作者正是这样把经过选择的零散的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间中来,尽管这些材料看来互不关联,可它们都发生在项脊轩,作者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穿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经过滤,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在“形”、“神”上都得到和谐的统一。K12小学初中高中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