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精练43荒漠化一、单选题1.(2009·全国·高考真题)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2013·海南·高考真题)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2015·山东·高考真题)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4.“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2019·浙江·高考真题)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5.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6.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2·全国·模拟预测)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图甲)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乙),形成了良性循环。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A.草场退化B.水土流失C.森林破坏D.土地盐碱化8.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A.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B.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C.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D.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9.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有利于()A.增加植被覆盖率B.提高水电发电量C.减缓沙丘移动速度D.提高土地利用率(2021·山东·模拟预测)卓乃湖地处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腹地,湖区多大风。2011年9月,卓乃湖因多年水位持续上升发生溃决,自此该区域风沙活动逐渐频繁。下图为卓乃湖溃决后形成的沙漠化范围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推测卓乃湖区域全年主要风向为()A.东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
11.卓乃湖湖区风沙活动频繁的原因是()A.气候变暖,地表干燥B.湖面缩小,湖风增强C.过度放牧,草地沙化D.湖底出露,沙源增多(2021·江苏·模拟预测)石漠化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岩溶地区,下左图是“岩溶地区不同时期石漠化面积变化速率图”,右图是“岩溶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石漠化面积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据图可知,我国岩溶地区近年来()A.石漠化面积有所减少,石漠化程度有所减轻B.潜在石漠化面积减小,缩减速度加快C.石漠化程度持续减轻,但重度和极重度比例变化很小D.石漠化发生率下降,耕地面积大幅增加13.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天然植被得以快速恢复B.人口压力减轻和农村能源结构调整C.城市化发展大量占用石漠化土地D.良好的自然条件利于林草植被的修复二、综合题14.(2010·全国·高考真题)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
分析甘肃民勤沙尘暴多发的地理因素15.(2009·全国·高考真题)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16.(2016·天津·高考真题)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17.(2009·辽宁·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区。(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18.(2022·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福建省长乐市宽阔低平的滨海平原上,因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面积约80km2?的海岸沙丘,它自闽江入海口向南绵延约50km,大致呈条带状平行海岸线分布。这里也是福建省三大风沙活动区之一,一年中东北风盛行,历史上的周期性气候变化影响该地风沙活动强弱。层理构造是指沉积物沉积时,由于地质作用的差异而显示出的层状现象。研究层理构造有助于认识地层的形成环境。科考队员在海岸沙丘东南部选择一地进行采样,通过沉积剖面考察福建省长乐市滨海平原海岸沙丘沉积构造时发现,经历数百年的海退,该地沙丘有明显的上、下两层不同沉积构造,上部沉积层呈交错层理,下部沉积层呈平缓的波状层理。
(1)说明长乐滨海地区大面积海岸沙丘的形成条件。(2)指出要绘制出右图采样点沙丘剖面图,在采样点考察中需要测量的信息。(3)近年来,海岸沙丘呈现逐渐向陆地移动的趋势。为防治该地风沙对耕地的危害,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1.D我国南方地区水热匹配条件好,自然条件优越;人为原因是加剧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三江平原地区,低湿地、沼泽区分布较广,地处高纬,抑制了土地的荒漠化;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风、多扬沙天气是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故选D。2.C本题考查农业开发出现的问题。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对上游地区甲没有影响,A错;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BD错;C对,所以选择C项。3.C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对。根据材料,自然植被恶化,A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错。4.D“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A错。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5.B自然环境是荒漠化形成的基础,但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该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度地带,历史时期该地区出现农耕和畜牧业的多次变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是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6.D草原地区打机井是造成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用水是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措施之一,①正确。该地降水较少,不适合全面植树造林,②错误。禁止放牧过于绝对,也不现实,③错误。生态移民可减少该地人口数量,减少资源需求和人类活动,有助于防治该地荒漠化,④正确。故选D。7.A根据题意知,塔拉滩地区以戈壁沙丘为主,风沙危害严重,说明该地植被覆盖率低,草场退化导致荒漠化问题,A正确;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湿润地区,该区域气候干旱,水土流失问题可能性很小,B错误;该地的地带性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森林破坏可能性小,C错误;土地盐碱化主要与不合理的灌溉有关,该区域可能性小,D错误。故选A。8.C据乙图可知,太阳能板遮挡的地方,草类茂盛,结合该地区干旱多风沙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分,太阳能板阻挡太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使植被更好地生长,C正确;太阳能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但这不是太阳能电池板对植被的作用,A错误;太阳能板阻挡太阳光,不利于改善板下光照条件,还会减少板下的土壤获得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土壤温度,BD错误。故选C。
9.D光伏产业园引入牧羊产业,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降低植被高度,不能增加植被覆盖率,A错误;光伏产业园区内发展牧羊业,降低植被高度,不利于减弱风沙活动,不能提高附近水电站的水电发电量,B错误;该地多沙丘戈壁,牧羊业会降低植被高度,不能减缓沙丘移动,C错误;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D正确。10.B根据图中信息出露的湖底主要分布在卓乃湖的西部和南部,湖底泥沙在当地主导风的吹拂下,在湖泊的西北部沉积形成风沙侵袭区,由此推断卓乃湖区域全年以西南风为主,故选B。11.D气候变暧,冰雪融水増多,卓乃湖湖区地表更湿涧;卓乃湖溃决后湖面萎縮,湖陆温差减小,湖、陆风都会减弱;可可西里腹地属于无人区,不可能出现过度放牧;卓乃湖溃决,导致湖泊水位降低,部分湖底泥沙出露,在大风吹蚀下形成风沙灾害,故选D。12.A据“岩溶地区不同时期石漠化面积变化速率图”中的信息可知,石漠化面积变化速率减少,并在2011年后出现负值,说明石漠化面积有所减少,石漠化程度有所减轻,故A正确,并不是潜在石漠化面积减少,故B错,石漠化程度持续减轻,但重度和极重度比例变化较大,比例减小,故C错,石漠化速率下降,面积减小,也不会使耕地面积大幅增加,故D错。故选A。13.B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原因是该区域多石质山地,地势起伏大,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土壤疏松并且浅薄,加上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石漠化面积减小,主要是人口压力减轻和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减少了对植被的破坏,使水土流失减弱,故B正确,该区域土层薄不利于林草植被的修复和天然植被的快速恢复,也不是城市化发展对石漠化土地的占用,故ACD错。故选B。14.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漠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详解】沙尘暴的多发,一是要分析沙源,二是要分析动力条件。首先,当地周围沙漠广布,区域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春季降水少,但春季气温回升,蒸发加大,表土疏松,易起沙,沙源丰富;其次,受气旋以及冷空气的影响,多大风天气,同时,注意图示信息,民勤东北侧和西南侧地势较高,形成西北-东南方向的通道,与冬季西北风的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大大增强,动力作用强,沙尘暴多发。15.(1)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问题:次生盐碱(渍)化。原因: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该区域地表蒸发旺盛。(2)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风沙危害(风力的侵扰)。原因:风力搬运堆积。【详解】(1
)读图,根据图示看出灌渠两岸地势低平,农业灌溉不合理(大水漫灌),易产生次生盐渍化。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方面分析。人为原因:常年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在地表积聚。自然原因:该区域气候干旱,地表蒸发旺盛。(2)该地区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聚落区沙地广布,北侧山区植被条件较差,易受风沙危害。成因主要是风力搬运作用和风力堆积作用显著。16.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详解】注意题干强调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来分析。由材料中信息中“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和图中北方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可知这些地区现在荒漠化严重,不再水草丰美,再由材料中“沿线有许多古文明……后来逐渐衰落”可知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主要原因还有古文明中心的衰落。17.(1)干旱、半干旱地区距海远近(2)选①选②或③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与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物,会加重区域旱情【详解】(1)由图中降水量可以判断,低于400毫米,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该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2)选①、选②或③并结合所选措施讲述理由。选①植树造林,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选②或③,因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与荒漠,选种草或自然恢复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植被易存活,生态效果较好。18.(1)闽江带来的大量人海泥沙,被向南运动的沿岸流带到该滨海地区形成沙滩;东北向的向岸风将海滩泥沙吹向陆地,堆积形成海岸沙丘;滨海地区平坦开阔,为大面积沙丘提供分布空间。(2)①确定采样点剖面线的方向;②量算采样点剖面长度;③测量沙丘表面的高程;④多点测量上部交错层理的沙层厚度数据;⑤计算上部交错层理的倾斜方向和角度;⑥测量下部波状界面的深度数据。(3)加强闽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减少泥沙来源;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带;设置沙障等工程性措施固定沙丘。(1)沙丘形成条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沙源,一个是动力。从沙丘形态来看,图中海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砂质海滩,一种是海岸沙丘,沙源最有可能来自于闽江,动力包括风力和洋流。由图中沿岸流流向可推知,闽江的泥沙被向南运动的沿岸流带到滨海地区沉积下来,形成沙滩,再结合上题中的东北风,为向岸风把沙滩的泥沙吹向陆地,堆积成为海岸沙丘;滨海地区地势平坦,为沙丘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结合题干材料,分析右图坐标量和分层信息不难发现,绘制该沙丘剖面图,在采样点考察中需要进行剖面的确定(方向和长度等),测量剖面采样点高程,“上部沉积层呈交错层理”,可知需要测量不同沙层的厚度,测量不同沙层的倾斜方向和角度以及采样点距海面水平距离,只有通过测量获取这些数据,才能完成该图的绘制,进而分析不同沉积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3)沿岸沙丘向陆地移动容易吞没农田和居民区,防治措施包括主动的和被动的,主动的就是影响沙丘,即从沙源入手,加强闽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减少泥沙来源,扼制沙丘的增长;被动的措施可以在农田建设防护林带,设置一些沙障等固沙工程,减轻风沙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