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陆游(学生版)第一部分:高考真题一、(2021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二、(2020•新课标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三、(2018年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四、(2017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①迮:狭窄。1.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五、(2016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题。(12分)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注】耿:微明的样子。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9分)书愤陆游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注】①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是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了战祸的惨烈。B.颔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颈联大意为:上天后悔兴起这场祸乱,有一天终会驱除敌虏,谁又忍心让百姓离散呢?D.尾联“祝炉熏”,诗人凭“炉熏”而“祝”,焚香祷告,表现出诗人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2.诗歌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而“愤”。(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春残①陆游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②?【注】③本篇作于淳熙三年(1176)春暮,陆游时年五十二岁,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实为闲职,此前,南宋向金人求和,签订隆兴和议。②打围:打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落晖”、“春残”渲染了凄清的氛围,增添了时光流逝的伤感。B.领颔联“时平”指社会安定,暗含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C.颈联的田间景象一方面透出恬静安宁的情致,另一方面又暗含作者对和平的欣慰。D.题为“春残”,但并不局限于描写春景,而是把情、景、事,昔和今结合了起来。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病起书怀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注】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之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诗人病后瘦削,故感帽檐宽松,也暗含其被贬官之意。B.颔联为全篇的主旨,“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意相近。C.由“事定犹须待阖棺”可见诗人对暂时的挫折并不介意,对前途仍充满希望。D.颈联宕开一笔,写北伐无望,故都难以重返,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寓驿舍陆游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注】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气氛。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2.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夜泊水村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①,诸君何至泣新亭②。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注】①绝大漠: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②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久凋零”写出诗人被弃置已久的失落,“未勒名”点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B.颔联借助典故,表现出诗人报国杀敌的决心,同时劝慰同僚不要为自己担心流泪。C.颈联中“一”与“万”的强烈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
D.此诗有别于从个人遭际出发的感怀诗,立足于报国之志未酬,更具崇高壮烈的色彩。2.诗歌的尾联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村居初夏陆游暮境难禁日月催,腊醅初见拆泥开。压车麦穗黄云卷,食叶蚕声白雨来。薄饭蕨薇端可饱,短衫纻葛亦新裁。宦涂自古多忧畏,白首为农信乐哉!【注】陆游时年67岁,罢归故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有感而发。日月飞转催人老,诗人在晚年禁不住感慨万千而开酒释怀。B.颔联描绘丰收景象。压车的麦穗如同黄云翻卷,食叶的蚕声伴着大雨声阵阵袭来。C.颈联勾勒劳动者形象。吃粗陋饭食、穿短布麻衣而自得其乐的农人形象呼之欲出。D.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的劳动情景,画面清新,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形象可感。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描述。(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闻雨陆游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百年殊鼎鼎,万事祗悠悠。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注】此诗作于孝宗乾道四年秋天,陆游45岁,在山阴三山别业,诗人自乾道二年罢归故乡,业已两年。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游作此诗时,虽已被罢官归乡,但仍然不能忘怀于社会和现实,同时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B.颔联的“鼎鼎”谓人生不过百年,此句化用陶诗“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悠悠”即邈远。C.尾联以叙事作结,作者写自己在雨夜伤心落泪,其所包含的痛苦之情与杜甫的家国情怀非常类似。D.陆游诗词文章有很高成就,本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风格沉雄豪迈而又不失含蓄柔媚。
2.“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是陆游《秋夜闻雨》中的诗句,请比较这两句诗与本诗首联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晚春感事陆游徙倚阑干送落晖,年华冉冉恨依依。护雏燕子常更出,著雨杨花又懒飞。已为读书悲眼力,还因揽带叹腰围。亲朋半作荒郊冢,欲话初心泪满衣。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第一句写作者徘徊在阑干前,目送夕阳西下,渲染了悲凉的氛围。B.颔联紧扣诗题,用“护雏燕子”和“著雨杨花”两个意象描绘了一幅晚春图。C.颈联第一句写作者因为悲伤过度导致眼睛视力下降,无法再读书了。D.尾联写作者面对亲朋故去、知己无几的状况,抒发了悲伤孤独之情。2.结合全诗,从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分析“年华冉冉恨依依”有什么作用。(6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南定楼遇急雨①陆游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人语朱离②逢峒獠③,棹歌欸乃下吴舟。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注】①诗人入蜀,奔走八年,奉召自成都东归,途经泸州,写下此诗。②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③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首联交代了作者在四川的行踪以及沿江东下情景。江上风大,山间雨急,风雨相挟,纵横奔突。B.颔联中抓取了最能体现情景的形象来渲染,一个“争”字,一个“乱”字,形象地写出暴风急雨时的景象,可谓传神。C.这首诗所写景象变化极快,忽写行役之苦,忽写江山之胜,忽写风雨之狂,忽写土俗之陋,忽写归心之切,忽写登览之愁。D.陆游久居蜀地,对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一旦离去,惜别之情顿起,正所谓惯住天涯,归心倦懒,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之情。2.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6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英武潇洒的形象。B.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C.尾联使用问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故友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形象。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2.这首诗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十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9分)
蝶恋花陆游陌上箫声寒食近。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千里斜阳钟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海角天涯行略尽。三十年间,无处无遗恨。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用“寒食近”交代时间,用“箫声”渲染氛围,寄托词人祭奠先人的哀思。B.第二句中的“浮”字富有动感,写出了花香在雨后湿润的空气中飘浮,沁人心脾。C.下片中,作者四处漂泊,历三十年之久,而处处有遗恨,更能表明其失意情状。D.词的上片主要写景,于景中蕴含怀远之意;下片主要抒怀,感慨自己身世沉浮。2.请简要赏析下片“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两句。(6分)十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9分)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注】高兴亭:亭名,在南郑(南宋抗金前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的金占领区长安南山。此时陆游在南郑担任军务。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分别描写了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凸显了边地雄浑、悲壮的景致特征。B.“悲歌击筑”一句,以荆轲刺秦,易水送别的典故表达了收复中原无望,国家前路茫然,悲观失望的情绪。C.“应待人来”中“应”字特别强调了肯定的语气,全句虽未直接点明战争战事,但词人坚定的信念却溢于言表。D.词人月夜登高望远,内心的激情奔腾激荡,借所见所闻写出心中的忧思,突显了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6分)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将士出征前沉着、冷静的情态。B.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声”“月斜”等意象,营造出了清冷肃杀的意境。C.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D.“有谁知”三字,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2.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十四、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2题。(9分)长相思·云千重陆游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钓筒。头未童,耳未聋。得酒犹能双脸红。一尊谁与同。长相思·面苍然陆游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官闲常昼眠。画凌烟,上甘泉。自古功名属少年。知心惟杜鹃。1.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云千重,水千重”,写了水天相接之景,为下文写词人垂钓其间作铺垫。
B.“月明收钓筒”,塑造了一个隐者形象,这反映了词人安于现状的恬淡。C.“面苍然,鬓皤然”一句实写词人的外貌,表现了年事已高的落寞之态。D.“满腹诗书不直钱”一句既有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有自我解嘲的无奈。2.两首词所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