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6含解析20190829249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6含解析20190829249

ID:942521

大小:180.6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知识点16免疫调节1.(2016·海南高考·T1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A项,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故错误。B项,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对不能吞噬的病原体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故正确。C项,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为免疫缺陷病,故错误。D项,免疫系统既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又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故错误。2.(2016·江苏高考·T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解题指南】(1)题干信息:HIV有高度变异性、损伤多种免疫细胞、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2)解题关键:HIV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HIV感染人群的免疫力下降。【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和艾滋病。HIV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这部分人群的免疫力下降,对H1N1流感的抵抗力下降,A项正确。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已经形成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不能消灭变异后的HIV,B项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项正确。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项错误。3.(2016·四川高考·T6)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B.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C.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D.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病毒RNA特点、免疫细胞作用与水盐调节原理。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聚合程度较高,不易与吡罗红结合,而且小肠上皮细胞中的RNA 也会与吡罗红结合,无法分辨,故A错误。人轮状病毒是双链RNA病毒,复制时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故B正确。病毒能被效应T细胞识别,但是浆细胞只能产生抗体,没有特异性识别作用,故C错误。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水分的排出;严重脱水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故D错误。4.(2016·上海高考·T17)表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 (  )区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①具有免疫持久性具有免疫短促性②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③涉及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不涉及巨(吞)噬细胞的功能④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选B。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持续终生;特异性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也具有持久性;特异性免疫涉及巨(吞)噬细胞的功能;非特异性免疫不存在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5.(2016·上海高考·T18)某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外毒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因此,研制疫苗时应选择该细菌的 (  )①外毒素②减毒外毒素③外毒素α亚单位④外毒素β亚单位A.①或②B.①或③C.②或④D.③或④【解析】选C。疫苗应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但不会使机体致病。由于该外毒素致病性极强,因此应选用减毒外毒素或无毒性的β亚单位。6.(2016·全国卷Ⅰ·T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解题指南】(1)关键信息:引起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2)解题思路: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切入,分析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的作用,再分析胞吞、胞吐的共同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过程与物质运输方式。(1)由题干中“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可知乙动物免疫功能下降,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疫苗是灭活的病毒,注射疫苗后,灭活的病毒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分泌更多的抗体消灭病原体,从而维护了机体的健康。(3)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物质的运输通过囊泡的形式进行,并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ATP)(答出两点即可)7.(2016·海南高考·T27)某科研小组给实验小鼠接种致病菌E建立了细菌性腹泻病模型,并用某复方草药对其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草药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提高IgG等抗体的分泌量。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致病菌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         。(2)初次接种致病菌E后,进入吞噬细胞内的致病菌E可被        这一细胞器处理。(3)双缩脲试剂能与该腹泻病模型小鼠的血清样本产生紫色反应,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血清中含有抗致病菌E的IgG,原因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原理与蛋白质检测的原理及应用。(1)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致病菌要入侵机体必须先穿过第一道防线。(2)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分解外来异物,致病菌E可以被溶酶体处理。(3)双缩脲试剂能与该腹泻病模型小鼠的血清样本产生紫色反应,该现象不能说明血清中含有抗致病菌E的IgG,因为双缩脲试剂可以与血清样本中的各种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不能检测出某种特定的蛋白质。答案:(1)皮肤、黏膜 (2)溶酶体 (3)不能 双缩脲试剂可以与血清样本中的各种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不能检测出某种特定的蛋白质(其他合理答案亦可)8.(2016·北京高考T29)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    刺激机体产生    性免疫反应。(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    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i、ii、iii、iv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抗体组别 未标记抗体荧光标记抗体实验组i    ii    对照组1iii    iv    对照组2同ii同ii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毒提供两种思路:        。 【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图1中甲的抗体浓度最高,图2中单克隆抗体Ⅲ、Ⅴ效果较好。(2)解题关键: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测定荧光标记强度与对照组比较,确定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原和免疫的类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探究性实验分析。(1)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抗体等,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2)图1中甲的血液中抗EV-GP抗体的相对浓度在稀释度较低时最高,乙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说明甲体内免疫反应较强,记忆B细胞较多,故选取甲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3)图2表示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后,检测到的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单抗与病毒特异性结合,抑制了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能力,所以感染率越低说明抑制效果越好。图2中感染率较低的是Ⅲ、Ⅴ,所以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Ⅲ、Ⅴ。(4)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A、B两种单抗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从图3所示简要流程可知实验思路为:对照组2:未标记的抗体与荧光标记的抗体为同一种抗体,则最终测定的荧光强度基本为0;对照组1:未标记的抗体为无关抗体,标记的抗体为A(或B),从而确定抗体与细胞膜上EV-GP结合位点的大致数目。实验组:未标记的抗体为B(或A),荧光标记的抗体为A(或B),根据最终测定的荧光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来确定A、B两种抗体与EV-GP的结合位点是否相同。有以下两种情况:若荧光标记强度小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差异不明显,则说明结合位点相同;若荧光标记强度大于对照组2,与对照组1差异不明显,则说明结合位点不相同。(5)该小题为半开放性试题,要求结合系列研究提供EV病治疗的思路,只要答案合理即可。有两个答案是比较容易想到的,一个是题干直接给出的单抗A、B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另一个是教材中单抗的应用之一是制备靶向药物。答案:(1)抗原 特异 (2)甲 (3)Ⅲ和Ⅴ(4)①方案一:B A 无关抗体 A方案二:A B 无关抗体 B②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5)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思路三: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答出两种思路即可)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