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11 单元过关检测(八)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11 单元过关检测(八)

ID:942697

大小:924.2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单元过关检测(八)(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河南名校联盟一模)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B.突触前膜本质上属于细胞膜,分泌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细胞外液中K+和Cl-的浓度D.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解析:选B。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不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A错误;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细胞膜,分泌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C错误;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稳定不变,D错误。2.(2020·河北邢台月考)某同学爱吃肉类食物,将这些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进入内环境,一段时间内该同学体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pH升高,H+从细胞进入内环境B.血浆pH降低,细胞中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C.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使血浆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D.多余的H+通过皮肤直接排出体外解析:选C。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在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下,血浆pH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即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使血浆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A、B、D错误,C正确。3.(2020·湖南岳阳一模)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则图2中a将向上移动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C.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 D.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解析:选C。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膜内外K+浓度差减小,K+外流量减小,静息电位的值(电位差)减小,a将向上移动,A正确;静息状态时,K+通道开放,膜内K+外流,为协助扩散,可能与图中的Ⅱ通道蛋白有关,B正确;b点时电位差为0,细胞膜两侧的电位相等,C错误;图中V为糖蛋白,①表示膜外,②表示膜内,b→c过程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此过程Na+内流,即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D正确。4.(2020·、、联考)下图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病变部位的相关生理过程(用图中数字表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A.据图可推测谷氨酸可以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B.图中③④过程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图示表明,NMDA除了能与谷氨酸结合,还可以和其他神经递质结合D.正常情况下,突触间隙的谷氨酸能长时间地起作用解析:选A。题图中的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A正确;题图中③过程为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④过程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B错误;据图可知,NMDA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受体与神经递质的结合具有特异性,NMDA一般不能和其他神经递质结合,C错误;正常情况下,谷氨酸发挥作用后可被吸收并重复利用,突触间隙的谷氨酸不能长时间起作用,D错误。5.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剪除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D.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解析:选C。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去掉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A正确;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错误;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正确。6.(2020·安徽江淮十校模拟)科研小组准备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以下关于实验方案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A.用幼龄大鼠为材料,采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B.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之一C.将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手术但不切除垂体D.两组体重出现差异是由缺少生长激素导致的解析:选D。实验目的是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可以用正在进行生长发育的幼龄大鼠为材料,采用垂体切除法,A正确;实验的观测指标是体重变化或发育状况,B正确;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需要随机将生理状况等相同的实验鼠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切除垂体,对照组手术但不切除垂体,这样可以排除手术伤害造成相关指标的变化,C正确;垂体分泌的激素有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两组出现的生长差异不能简单判断是由缺少生长激素引起的,D错误。7.(2020·湖南株洲一模)去甲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的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相同B.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后膜大量的钠离子内流C.去甲肾上腺素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属于反馈调节D.去甲肾上腺素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中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解析:选A。去甲肾上腺素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还可以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引起这两种不同生理反应的原因是受体不同,A错误;突触后膜兴奋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B正确;当突触间隙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多时,去甲肾上腺素可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这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去甲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所以既可以参与体液调节,也可以参与神经调节,D正确。8.某些种类的糖尿病是由自身的一些抗体导致的,病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自身抗体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图中浆细胞一定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C.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D.Y1、Y2、Y3导致的糖尿病中,①②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解析:选B。自身产生的抗体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B错误;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C正确;Y1、Y2、Y3分别破坏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胰岛B细胞、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其中①②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D正确。9.(2020·广东六校一模)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其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TLR是一种蛋白质B.树突状细胞主要激发体液免疫C.树突状细胞能识别抗原D.图中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解析:选B。TLR是位于树突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C正确;树突状细胞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B错误;从图示过程看,树突状细胞与T细胞通过直接接触完成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10.(2020·江西重点中学一模)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顺利完成临床实验,49位受试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受试者体内产生了针对HI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缺陷病就是艾滋病B.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大多数被免疫系统摧毁 C.接种艾滋病疫苗后,人体通过记忆细胞可直接消灭入侵的HIVD.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示为RNA→RNA→蛋白质解析:选B。免疫缺陷病是指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其中艾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错误;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大多数会被免疫系统摧毁,B正确;接种艾滋病疫苗后,人体可通过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而产生大量的抗体,进而消灭入侵的HIV,C错误;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示为,D错误。11.(2020·河北石家庄一模)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2018年4月,九价HPV疫苗批准进入我国,该疫苗能预防9种类型的HPV,建议接种年龄在16至26岁,半年内需进行3次注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PV侵入人体宫颈等细胞内才能增殖B.九价HPV疫苗具有与9种HPV相似的抗原结构C.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识别和消灭HPVD.3次注射可获得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解析:选C。病毒为专性寄生,HPV侵入人体宫颈等细胞内才能增殖,A正确;由题可知,九价HPV疫苗能预防9种类型的HPV,这说明九价HPV疫苗具有与9种HPV相似的抗原结构,B正确;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效应T细胞不能直接消灭抗原(HPV),C错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相对较少,而二次免疫可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故3次注射可获得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D正确。12.(2020·河南郑州模拟)为探究在单侧光照射下燕麦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横向运输是发生在尖端(A段)还是发生在尖端下面一段(B段),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b均向光源弯曲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B段B.若a、b均直立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B段C.若a向光源弯曲生长,b直立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D.若b向光源弯曲生长,a直立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解析:选D。若a、b均向光源弯曲生长,说明都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和B段,A项错误。若a、b均直立生长,说明都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必须在A段和B段同时进行,B 项错误。若a向光源弯曲生长,说明a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直立生长,说明b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B段,C项错误。若b向光源弯曲生长,说明b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a直立生长,说明a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D项正确。13.(2020·邢台模拟)探究不同浓度的NAA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NAA浓度大小为X<Z<YB.Y浓度为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C.实验结果说明NAA的生理作用不表现出两重性D.不加NAA的插条仍然生根,这是植物体内自身产生生长素作用的结果解析:选D。不加NAA的一组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X浓度NAA处理后生根数量少于对照组,说明抑制生根,浓度较高,而Y和Z浓度NAA促进生根,浓度较低,但Y和Z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虽然Y浓度NAA处理后生根效果最好,但该实验只设置了三种浓度,要确定最适浓度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该实验结果能证明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植物体自身能产生生长素,不加NAA时,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生根。14.(2020·湖南株洲一模)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干旱条件下,ABA抑制野生型幼苗茎叶生长,促进根的生长B.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加快C.ABA是一种微量的有机物,主要在植物体的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D.一定程度上,ABA的调控作用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解析:选B。野生型幼苗能合成脱落酸,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脱落酸,通过曲线图可知,干旱条件下,野生型的茎叶长度增加值小于突变体的茎叶长度增加值, 根长度增加值则是野生型的大于突变体的,说明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A正确。施加ABA后,根生长加快,从土壤吸收水分增多;茎叶生长减慢,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减慢,水分散失减少,B错误。脱落酸(ABA)是一种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根冠、萎蔫的叶片等,C正确。施加ABA后,促进了根的生长,抑制了茎叶的生长,植物叶蒸腾速率会减慢,水分散失减少,有利于植物适应缺水环境,故一定程度上,ABA的调控作用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D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5.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表是某患者空腹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结果:项目结果参考值单位葡萄糖2.100.80~1.20mg/L钠180135~145mmol/L钙2.702.02~2.60mmol/L根据表中数据和所学知识推测,该患者体内可能发生的是(  )A.胰岛素增多,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B.神经细胞细胞膜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C.肌肉出现抽搐等症状D.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尿量增多解析:选BD。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A错误;血液中钠离子浓度高于正常范围,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膜外钠离子浓度高,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B正确;血钙含量低时才会出现肌肉抽搐,C错误;由表可知,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会导致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尿量增多,D正确。16.(2020·日照高三模拟)下图所示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某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上兴奋进行双向传导 B.图中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由膜外大量钠离子内流所致C.图中ae段钠离子和钾离子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D.从针刺手指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解析:选BD。在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上兴奋单向传导,而双向传导往往发生在离体神经纤维上,A错误;由题图可知,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膜外大量钠离子内流所致(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B正确;ac段形成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但ce段在恢复静息电位时,钠离子被排出,钾离子被吸收的过程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反射活动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从针刺手指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活动,D正确。17.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D.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解析:选AD。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错误;分析图示可知,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和垂体,B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内分泌细胞合成,C正确;结构丙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D错误。18.(2020·日照高三模拟)下列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B系鼠和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体B.子代A系鼠的浆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C.C系鼠的皮肤没有引起子代A系鼠的免疫应答D.注射淋巴细胞不会改变子代A系鼠的基因型解析:选CD。B系鼠和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原,A错误;B系鼠皮肤是抗原,而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作用,B错误;据题图分析,移植C系鼠和B系鼠的皮肤后,子代A系鼠没有对C系鼠的皮肤产生排斥反应,说明C系鼠的皮肤没有引起子代A系鼠的免疫应答,C正确;注射淋巴细胞不会改变子代A系鼠的基因型,D正确。 19.为研究两种植物激素对某禾谷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将其幼苗分别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测定株高变化,结果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分组清水0.5g·L-1生长素0.1mg·L-1油菜素0.5g·L-1生长素+0.1mg·L-1油菜素株高(cm)11.210.911.712.0A.0.5g·L-1的生长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B.0.1mg·L-1的油菜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C.清水组的禾谷类植物受自身合成的生长素的调节D.0.1mg·L-1油菜素可增强生长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解析:选AD。与清水组(对照组)相比,在0.5g·L-1的生长素溶液中该禾谷类植物的株高较低,说明该浓度的生长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A错误;与清水组(对照组)相比,在0.1mg·L-1油菜素溶液中该禾谷类植物的株高较高,说明该浓度的油菜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B正确;清水组的禾谷类植物自身能分泌生长素,故它的生长受自身分泌的生长素的调节,C正确;由题意可知,不能说明0.1mg·L-1油菜素可增强生长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D错误。20.某课题组以南瓜为实验材料,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瓜突变体为上述激素合成缺陷型B.生长素和赤霉素生理作用不能确定为拮抗关系C.赤霉素对南瓜突变体生理作用明显D.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解析:选BD。由题图可知,用相关激素处理后,南瓜突变体的茎没有明显的生长,可知南瓜突变体不是两种激素合成的缺陷型,A错误;该实验两种激素都能促进茎的伸长,且并没有研究赤霉素和生长素共同作用的情况,因而不能判断它们是否为拮抗关系,B正确;从图中不同浓度赤霉素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可知,赤霉素对南瓜突变体的生理作用不明显,C错误;图中当生长素浓度为5~25μmol/L时,茎伸长量大于对照组,表明低浓度的生长素起促进作用,生长素浓度为125μmol/L时,茎伸长量小于对照组,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起抑制作用,由此可知,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21.(8分)(2020·广东广州模拟)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细胞之间的连接部位,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回答下列问题:(1)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等特点。(2)化学突触以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一些化学突触的突触后膜上存在某类氯离子通道,这些氯离子通道偶联神经递质的受体,若特定神经递质与这些受体结合,会使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产生该抑制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电突触的突触前膜和后膜由一些通道直接连接,这些由蛋白质组成的通道允许带电离子通过。在电突触中,神经冲动以________信号的形式传递,其传递速度比在化学突触中更________(填“快”或“慢”)。解析:(1)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具有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等特点。(2)在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过程中,某些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使得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内流,使原本内负外正的膜内外电位差增大,因此使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3)在电突触中,神经冲动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其传递速度比在化学突触中更快。答案:(1)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任答两点即可) (2)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内流,使膜内外电位差增大 (3)电 快22.(10分)下图为某人冬泳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图中①~④表示激素,A、B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下丘脑中存在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前者在体表温度上升时冲动频率增加,后者在体表温度下降时冲动频率增加,当二者的冲动频率相等时,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请回答下列问题:(1)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冬泳时,下丘脑中热敏神经元的冲动频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冷敏神经元的冲动频率,从而刺激机体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2)图中过程“下丘脑→①→A→②→甲状腺→③”体现③分泌的________特点。图中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血糖降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整个过程中,接收分泌信号的受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感受体内外冷热变化的刺激, 属于体温调节中的感受器。这两种神经元感受的是温度的相对变化,冬泳时环境温度相对变低,此时冷敏神经元活跃。(2)图中“下丘脑→A(垂体)→甲状腺”这一调节过程,反映了激素分级调节的特点,其中①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3)低血糖刺激胰岛A细胞中的相关葡萄糖受体,下丘脑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答案:(1)神经中枢 小于(2)分级调节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3)葡萄糖受体、神经递质受体23.(12分)下图为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示可看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________和________调节,二者相互协调维持内环境的稳态。(2)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将________,导致物质A的分泌量________。在该神经调节过程中,感受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均位于______________。(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________,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就会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调节机制。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2)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在该神经调节过程中,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均位于下丘脑。(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当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就会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答案:(1)神经 体液 (2)升高 增多 下丘脑(3)加强 减少 负反馈24.(12分)(2019·高考江苏卷)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_______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2)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________________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________细胞群。(3)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__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_______死亡。(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_______传送与_____________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5)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图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胞吞的方式将肿瘤抗原摄入细胞内。(2)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3)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与刺激对应的肿瘤细胞的抗原,无法识别其他抗原,说明该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特异性。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后,分泌毒素,使靶细胞裂解死亡。(4)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抗PDL1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体液运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会阻碍PDL1与PD1的结合,从而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5)对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可以防止人的免疫系统将外来的抗体当作异物而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答案:(1)胞吞 (2)分化 记忆 (3)特异 裂解(4)体液 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 (5)降低免疫排斥反应25.(12分)(2020·湖北模拟)下图表示去除顶芽前后侧芽部位激素甲和乙的含量变化以及侧芽长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激素甲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激素乙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请回答以下问题:(1)激素甲、乙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激素甲来自________,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____________。(3)去顶芽后,激素甲和激素乙在侧芽的生长方面具有________(填“协同”或“拮抗”)关系。(4)请根据本实验中激素甲的浓度变化及其作用特点解释植物出现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据此可推知激素甲为生长素,激素乙为细胞分裂素。(2)顶芽与侧芽均能产生生长素,而且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部位属于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故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激素甲(生长素)来自顶芽和侧芽,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3)由题图可知,去顶芽后,侧芽部位的激素甲(生长素)含量逐渐下降至适宜浓度,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是促进的,可见去顶芽后,激素甲和激素乙(细胞分裂素)在侧芽的生长方面具有协同关系。(4)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所以顶芽部位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其生长,而侧芽部位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侧芽的生长,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答案:(1)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2)顶芽和侧芽 主动运输 (3)协同 (4)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发育受到抑制而表现出顶端优势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