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经济发展:(1)农业。①明朝后期,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2)手工业:明朝后期,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3)商业。①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②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③商人群体形成:以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为代表。④工商业市镇: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2.经济局限:(1)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2)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手工工场手工工场又称工场手工业。其特点是工人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
在手工工场主雇佣下进行生产。它是从手工业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一般认为,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明清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但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二、思想领域的变化1.陆王心学:(1)兴起: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2)内容:“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3)影响: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2.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1)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3)提倡经世致用。(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5)王守仁主张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思想;李贽提倡个性自由;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则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激烈的批判。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考查明清时期思想的成就,认识时代变革与思想特点的关系,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对传统的价值观念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批判,积极倡导一种新思想,出现了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三、小说与戏曲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2.成就:(1)小说。作品作者成就《水浒传》施耐庵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续表作品作者成就《西游记》吴承恩神话小说的杰作
《儒林外史》吴敬梓讽刺小说的杰作《红楼梦》曹雪芹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2)戏曲。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小说和戏曲的发展正是这一唯物史观的反映。四、科技1.科技巨著:代表作者领域《本草纲目》李时珍医药学《农政全书》徐光启农学《天工开物》宋应星工艺学《徐霞客游记》徐弘祖地理和地质学2.西学东渐:(1)从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2)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直观经验性的特点,缺乏理论分析,明清时期的科学著作仅仅是传统科技的总结,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探究点一 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 1.原因史料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思维交互】:据史料概括明清经济发展的原因。◆【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说明历史现象关键信息由画线信息从农产品商品化、长途贩运、货币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原因提示: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促进作用。2.特点史料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等。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
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中国古代商业史》【思维交互】:根据史料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微点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说明历史特点关键信息由画线部分多角度多层次归纳特点提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形成区域化生产;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国内市场发达,产品种类多;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等。一、明清时期经济新现象1.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3.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4.东南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5.政府对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逐渐向边地迁徙,向海外移民的规模逐渐扩大。二、明清经济出现新现象的原因1.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2.西欧用大量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3.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封建经济下,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4.“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调节了政府与劳动者的关系。5.封建政治中心的北迁,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复苏。探究点二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1.李贽的思想主张史料 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李贽《藏书》【思维交互】:根据史料,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关键信息抓住史料中“是非之争”“不相一也”及转折连词“虽……又……”进行分析提示:李贽主张是非标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史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思维交互】:(1)史料一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关键信息根据画线信息可知,体现的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要求,对封建王朝重农抑商政策的社会现实提出批评提示:主张:“工商皆本”。社会现实:明末清初,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政府坚持重农抑商。史料二 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以至于)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据顾炎武《日知录》【思维交互】:(2)史料二中顾炎武是怎样批判当时心学的?◆【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关键信息根据画线信息可知顾炎武批判的内容提示:顾炎武认为心学流于清谈,不研究国计民生、修身治世的问题,空谈误国。一、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
使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评价1.积极性:(1)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推动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2)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经世致用的思想,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1)从内容看:早期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2)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3)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 【名家评史】 材料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想,俨然是代议制,
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解读:材料为后人史学评价。材料中的信息表明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重申民本思想,提出君民平等和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角度一 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考查明朝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1.(2019·全国Ⅰ卷·T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解析】选D。明中后期江浙一带是经济重心所在,民营手工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北方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D正确。大运河开通于明代以前,交通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革,A错。明朝土地制度并无重大调整,故B错。货币制度的变化与材料中反映的地区间经济的差异无必然关系,C错。角度二 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明朝商业发展2.(2019·全国Ⅱ卷·T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解析】选C。题干材料说明清代商人的资本大幅度增加。清朝商人资本较明朝大幅增加,说明经营规模扩大,故选C。A“根本性改变”说法错误;清朝仍厉行重农抑商政策,B错误;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是在明朝,D错误。角度三 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考查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3.(2019·全国Ⅲ卷·T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租佃经济很普遍,佃农是一种自己没有土地,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小农生产形式,故C正确;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只是使用权归佃户,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产利润,故B错误;佃农经济也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一部分,且材料没有说明农产品是否流入市场成为商品,故D错误。角度四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考查明代中医药发展的原因4.(2018·全国Ⅲ卷·T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解析】选B。依据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大力支持,故B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无关,故A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故C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无关,故D错误。角度五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考查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的原因5.(2018·全国Ⅱ卷·T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解析】选D。从题干中可提取的信息包括:“官腔”“雅乐”“盛世元音”“高雅”等,由这些词汇可以看出D正确。A题干没有涉及陆王心学的传播情况;京剧的形成晚于昆曲,B错误;明清时期,社会等级观念有所弱化,但从昆曲的演出场所和观众群体来看,昆曲的流行没有突破阶层限制,因此题干与选项构不成因果关系,C错误。角度六 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考查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6.(2020·全国Ⅱ卷·T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解析】选D。题干材料体现了明代官府向官营手工业者从征收实物到直接向匠户征银的变化,并且征银现象持续增多,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故选D。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明朝货币发展变革的信息,故A错误。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雇佣劳动发生变化的信息,况且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匠户与官府的关系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故B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官营手工业而非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排除C。角度七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考查明清之际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变化的关系7.(2020·山东等级考·T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解析】选B。黄宗羲生活于明清之际,他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材料中信息体现了他的意图是论证工商皆本替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合理性,B正确;
黄宗羲将工商业分为有利于民生和无益于民生两种,目的不是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排除A;黄宗羲对“崇本抑末”政策的新解释,不是为了宣扬“经世致用”的观念,排除C;材料不能说明黄宗羲为了“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提出区别对待工商业,排除D。 【备考策略】(1)从主要考查角度看,重点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经济对文化的影响。(2)从备考方向看,以经济领域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考查最为突出。随着时代发展,明清时期科技文化的考查有加大的趋势,应该引起重视。(3)从社会热点角度看,经常以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观念为切入点,实际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1.据统计,清前期各地农业短工的日工资,就其平均数说,除东北的奉天、热河地区,以及广东、安徽地区以外,其他各省最高为八十文,最低为二十文,从雍正十三年(1735)至道光七年(1827)九十多年没有多少变化。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全国工资价格水平趋向平衡B.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停滞C.闭关政策制约海外市场扩大D.重农思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解析】选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业短工的日工资九十多年间没有发生变化,反映出农业发展水平没有大幅度提升,B正确;材料农业短工工资“最高为八十文,最低为二十文”,可见当时工资价格水平不平衡,而且从农业工资无法得出全国工资水平,A排除;闭关锁国政策与农业发展水平关联性不大,C排除;D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厉以宁在《资本主义的起源》中指出:明清时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一种私人雇佣关系,它可以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这种转化至少是有条件的,其一是较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其二是有适当的制度、体制保证。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传统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B.明清时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C.雇佣关系形成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D.列强侵略中断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由私人雇佣关系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保证:较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而在明清时期的中国现实来说并不符合,故该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私人雇佣关系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C符合材料;A中传统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不符合材料意思;B明清时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正好与材料意思相反;D列强侵略中断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未在材料中体现,故排除。3.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B.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C.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D.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解析】选B。根据“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可知,明代后期我国科技重实用的特点,“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体现轻视理论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只是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奇器图说》的个例,无法体现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普及”,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外技术差距缩小,排除C;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西科技的目标,排除D。4.明清时期土地交易更为频繁,下表是有关明清时期民间土地买卖类型的材料。由此可知,当时( )类型具体做法活卖卖方在契约上写明“卖活契”,保留土地所有权,数年后可买回找贴卖方有权要求买主在地价上升后进行经济补偿,在反复几次后,原主人才会完全丧失土地绝卖卖方一开始就通过立下“绝卖契”等方式出卖土地,不允许赎回、找价A.租佃关系与契约关系盛行B.土地高度集中现象严重C.土地所有权变更灵活多样D.土地的市场化程度较高【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民间土地买卖类型有“活卖”“找贴”“绝卖”等,并且有着不同的买卖方式,说明当时土地买卖市场化程度较高,故选D;租佃关系是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与材料的土地买卖不同,与材料内容不符,A错误;材料显示土地买卖,没有体现高度集中,B错误;不管怎样买卖,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权仍然是土地私有制,C错误。5.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
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这带来的影响是( )A.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B.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C.促使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D.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解析】选A。据“对外贸易的繁荣,但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及所学知识可得出明朝修改海禁政策,实行对外开放,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进出口贸易失衡,导致白银数量激增,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故A正确;据材料中“对外贸易的繁荣”可得出主要是针对对外贸易,而不是国内市场,故B排除;材料主要阐释的是明朝修改海禁政策所带来的影响,没有对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进行阐释,故C排除;据所学可知“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制度的落后,而不是题意的原因,故D排除。